登陆注册
13842400000025

第25章 国际传播的效果(2)

二、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穷国”与信息“富国”

信息沟的存在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在国际传播史上,发达国家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基本上普遍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半个世纪以上。譬如,在广播的开发和应用上,美国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早在1906年,美国人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1920年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KDKA。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话在一战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一战结束后开始转向民用,20世纪20年代广播进入黄金时期,法国、苏联、英国等国家纷纷开办广播电台。电视传播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在伦敦郊外的在亚历山大宫进行的一场盛大歌舞成为世界电视传播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电视事业得到大发展,苏联、法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发展了电视事业。

至1931年,美国拥有收音机的家庭占到46%,1950年上升至95%,但在中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实现了广播的普及。1960年,美国已有88%的家庭拥有电视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才基本实现了电视的普及。传播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制约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鸿沟。

1964年,美国组建了由19个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瑞典、丹麦、瑞士、挪威、荷兰、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梵蒂冈)参加的国际通讯卫星组织。其中美国占有61%权益,西欧占30.5%,加、日、澳占8.5%,预留给后来的发展中国家的仅有17%。在传播技术应用方面,美国又在计算机软硬件、光纤通讯、网络传播等诸多方面占据了市场的垄断地位,为其主导21世纪的信息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际传播的依附理论认为,国际传播资源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和垄断,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则没有话语权,使得国际信息传播一直处于严重的不对等状态。由于掌控了国际传播机构中的大多数媒体组织,西方国家一直处于信息量顺差状态,而第三世界国家大多处于信息量逆差状态,使得国际新闻与信息呈现出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状态。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媒介分布、传播技术、信息流量与流向以及传播内容仍旧处于极度失衡状态: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信息总量的80%,而占世界总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信息总量的20%。美国和欧洲仍然是世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产业的中心。此外,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不平衡也使得发达国家不仅在信息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也使其在传播技术、传播业务方面占据了稀缺的传播资源,并进一步加大了国际传播之间的信息沟。

三、新媒介环境中的“数码沟”

20世纪末,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国际传播的发展。相对于国际卫星电视系统而言,互联网等新媒介的覆盖面更广,传播更加迅捷。国际卫星电视系统的弊端显而易见。从技术角度上讲,卫星信号可以覆盖全球,但极容易被干扰和控制,并且受频道资源的限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卫星电视系统的缺陷。传播的互动性、及时性,传播符号的多元化,网络覆盖的超时空化都使其成为最具有全球效应的国际传播工具。

不过,由于对新传播技术的利用受制于经济和科技实力,新技术在推进传播效率提升的同时,又加大了信息“富国”与信息“穷国”之间的差距。在传播技术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传播等方面均占据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对传播的推动力量呈几何状,使得二者之间的距离又被迅速拉大。在信息社会,这种传播能力的差距被称为“数码沟”。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数码沟”越来越明显:在2003年海湾战争开始前数小时,CNN建立了网上的第一家新闻电台CNN Radio,免费向办公室白领提供来自海湾前线的流式音频内容;在美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前48小时,CNN Radio通过网络向听众进行了实况直播;美国广播公司的ABCnews.com实施了一项为付费用户提供的24小时网上录像广播。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却没有一家网络媒体可以达到这样的业务水平。此外,互联网上访问频率极高的站点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全球约3000个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也有70%设在美国。从信息总量上看,互联网上90%以上是英文信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网站以及激进的阿拉伯世界的网站发布信息的总和也占极少的部分。

传统媒介造成的信息沟的效应在于,即使人们接触到相同质和量的大众媒介信息,但仍然会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导致获取知识的不同。最常见的是,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获取这些信息的速度也会较快。波法德利(Bonfadelli)在传统信息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新旧媒介对信息获取和应用形成的差异。他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人们在互联网使用上的鸿沟更为显著。这些鸿沟包括信息供给上的差异、信息使用上的差别(信息选择上不同的兴趣与偏好)以及不同的信息接收策略(不同的媒介内容需求与满足,譬如信息和娱乐)等。

因此,如果将使用者的经济基础作为变量来考察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沟”效应,新媒体则成为加剧信息沟的推手。已经有研究指出,在网络传播时代,“世界上65%以上的国际传播将从美国开始。”同发达国家相比,弱小国家在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国际传播中越来越依赖于既有的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从某种程度上看,技术造成的传播差距似乎永远无法抹平,恰如帕斯曼(Postman)所说:“新技术并非总是增加人们的选择;事实往往恰恰相反。”麦克切斯尼(McChesney)也指出,新传播科技实际上是全球资本主义的主要产品和根本属性,它大大加深了社会的不公。那些预测媒体巨头们将会被网际网络这座冰山撞得粉碎的人们夸大了技术的力量,并且没有看到市场在其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建构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努力

各民族国家都意识到,信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国家的贫困不再指单一的经济贫困,还包括信息的贫乏,因此,拥有接近和发布信息的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针对种种信息失衡状况,发展中国家19世纪70年代发出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呼声。1973年,阿尔及尔召开的第四次东盟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关注大众传播领域的工作”以“促进不结盟国家成员国之间的信息进一步地相互传播”的倡议;不结盟国家在1976年3月举行的新闻部长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倡导和声明。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大众媒体宣言,即“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并以《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迈向一个更公正更有效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为名出版。报告提出,“必须纠正目前国际信息交流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不能抹杀文化的差异性、需要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目前,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传播秩序逐渐呈现出多极化的倾向。

在电视传播领域,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尤其剧烈。以半岛电视台在2001年“9·11”事件报道中的崛起为开端,旧的国际电视传播的格局被打破:俄罗斯于2005年12月推出了由政府出资的国际电视频道——“今日俄罗斯”;2006年11月15日,半岛电视台在原来的阿拉伯语频道之外又推出了全英文频道;2006年12月6日,以宣传“法兰西的文化与价值观”为宗旨的法国国际电视台France24开播;与此同时,伊朗、印度、韩国等国家也参与了国际电视市场的竞争。国际传播已经突破传统意识形态的不可通约性,跨地域、跨国族、跨制度的融合趋势也愈加明显。

尽管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已经开始呈现出松动的倾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发达国家仍旧把持着主控权,它们也会努力维持其霸权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则会投入更大的力量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这一切都将使国际传播的局势越来越微妙复杂。

第三节 国际媒介资本的结构性失衡

从市场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跨国商业性媒体已不能简单地看做是搜集、制作和传递信息的机构,而是一种资本流动及增殖行为。

一、媒介资本的全球扩张

西方媒体大多实行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化运作。在信息社会,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媒介组织的全球性扩张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作为企业的媒介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将新闻、信息以及文化商品化,将影视剧、书报杂志等文化产品商品化,以现代营销方式进行经营。媒介资本运作的力度加大、跨国并购加剧、产业链不断延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文化资本的增值。广播电视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媒体产品跨越国界,进入了世界各地的家庭,并影响了本地媒体产品的生产、需求和消费。

由于传媒业具有规模经济的典型特性,边际成本一般都低于平均成本,媒介产品的市场越大,譬如,阅读同一种图书或期刊的读者人数越多,生产这一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越低。也就是说,市场消费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经济效益越高。追求规模效应是媒介产业并购和融合的主要目的,因此也就促进了垄断的形成,造成“强者越强”的局面。譬如,在汤姆森并购路透社之后,尼尔森公司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合并后的汤姆森—路透集团将在财经资讯领域获得34%的市场份额,一举超过彭博新闻社33%的份额;同时,由于规模效应,三年内集团可节约5亿美元开支。而来自澳洲的默多克则不断进行扩张,在美国拥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网络和35家电视台,占全美电视台总数的40%;在英国拥有《泰晤士报》、《每日电讯》等报业机构,控制了英国40%的报纸;在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控制了2/3的报纸;在欧洲,默多克有天空电视台;在印度有EETV;在中国,3500万个家庭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默多克的电视节目;在拉美,默多克与3家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播送150套节目。其机构遍布四大洲,覆盖了所有的媒体领域。

伴随着信息的流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借着媒介中的商业广告进行全球化扩张,带动了全球性的贸易活动。国际受众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的收看、收听、阅读以及点击行为成为一种劳动行为,在接受广告劝服的同时,接受了广告中蕴含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转而成为发达国家媒介组织的商品和劳动力,被媒介卖给广告商,实现媒介广告收入的增加。媒介资本的全球性积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的。

值得提出的是,技术历来是推动传播发展的重要力量。电脑、互联网等新技术发明之初就引起了媒介的敏锐反应,并成为跨国媒介集团实现信息传播和资本扩张的重要支点。电子媒介以及数码通讯技术使各种文化获得了传播的机会,在实现覆盖范围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了传播成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电脑技术就已经开始向传统媒介渗透。路透社在20世纪60年代末耗费巨额资金将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化。继此之后,其他西方通讯社也效仿路透社建构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上的转型不仅给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实际上更为深层的影响在于,技术作为一种刺激资本再生产和扩大化的资源,迅速得以在发达国家媒介中得以普及,并进一步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以路透社等为代表的国际性通讯社创造出一种新的媒介经济发展模式,高额资本和高新技术相结合,推进媒介集团的全球性扩张,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媒介资本运营。另有数据表明,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3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了3美元,这使跨越洲际的通讯越来越方便。

同类推荐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丑萌商女

    重生之丑萌商女

    落崖重生,丑颜大龄女秒变丑颜小萝莉,和她一同重生的还有满身觉醒的控灵血和荆灵。还以为她是那个逆来顺受、自卑怯懦、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丑女?宝典在手天下她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营销炼金术:突破营销的4大战略魔方

    营销炼金术:突破营销的4大战略魔方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认为营销总监的领导水平需要通过4大魔方来练就:“炼”心法——炼就金牌营销总监的基本功;“炼”套路——营销炼金的10道工序;“炼”刀法——去除营销战略的8根“软胁”;“炼”绝招——突破营销的4字“诀”招。
  • 枪神纪血族来临学院特工出动

    枪神纪血族来临学院特工出动

    因为我超喜欢枪神纪的人物风格我决定让他们变成一个好小说,风格比较剧本话微微一笑
  • 绝领域

    绝领域

    为了完成家族的试炼,少年修独自来到了坐落于神魔圣战之地的极学院,学院给每一个学生配备可以启动武器系统的学级手套,利用手套,每一名学生可以不断修行成长,从而有机会最终领悟诸如时空操控、瞬移等强大的领域力量,可是在这弱肉强食的学院里,却也潜入了魔族的幸存者,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蠢蠢欲动。而修在这挑战领域巅峰的极学路途中,也渐渐的发现了自己身世中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 一世冷暖

    一世冷暖

    是不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温暖,所以一旦有光靠近便忍不住想要拥有,于是便沦陷。可是可笑的是连光都不属于她,她拥有的永远是黑暗里的冰凉。她虽然是天之骄子可是从未感受过亲情,在她父亲的眼里从来只有一个女儿,那便是苏忆心。她从高处跌坠,再从泥泞里爬起。只留有恨与绝望。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孔子编年

    孔子编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哟呵小姐

    哟呵小姐

    她,一个热亲爱笑的主儿,整天嘻嘻哈哈了个不停,他,冰山一座,身旁总是冷~嗖~嗖~的。一个是火,一个是冰(挺像森林冰火人儿的哈)他们相遇后到底是擦肩而过错过这青涩美丽而痛苦万分的爱情,还是冰火相容或又是两败俱伤,为了爱情,又是谁伤了谁的心火,是那么无私的奉献着,因为她爱他,而冰心里也装着另一个她,也仅仅只是虚幻的她,可又奈何命运的捉弄,一切如雾里看花,又那么的美,又那么的虚幻……
  • 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全文完!】当执掌现代财团的商界神话变成贺兰侯府懦弱无能的庶出之女。当封夙王朝邪魅冷峻的邪王变成妻奴……片段一:“爷,大事不好了!”封柒夜慵懒的掀开眼睑,眉宇不耐轻蹙,道:“怎么?”王府管家支支吾吾的流着汗,继续说道:“华夫人和如夫人被王妃丢出府了!”“王妃干的?”管家猛点头:“爷,千真万确,是王妃亲手将她们丢出去的!”闻言,封柒夜却邪魅而说:“本王养你们这么多人,这种粗活累活怎能让王妃亲自动手?传令下去,所有王府下人全部罚俸一年!”当商界神话遇上冷峻邪王,当夫妻联手坐拥天下,当邪王独宠,庶女为后……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