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400000022

第22章 国际传播的受众(3)

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企业、组织等可视为国际传播中的次要受众。它们比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在传递自身信息和反馈方面也更有主动性,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些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即为此类受众的代表。它们往往拥有自己的媒介或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组织和机构对含有与自身属性相关的信息更感兴趣。

第三节 国际传播中的受众行为

在国际传播中,受众的触媒行为受到国际传播格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个人经历和价值观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使其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都呈现出差异化的特质。他们参与传播的频率、表达的观点都会强化或弱化信息传播过程的不平衡。

一、国际受众的选择性触媒行为

在谈及传播学研究路径时,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指出,传播研究一度致力于调查这样的问题:媒介对人们起了什么作用?但是,如果更加关注“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这个问题,传播研究就会解救自己,获得新生。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受众的能动性,认识到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及价值观取向,受众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这种选择体现为三个方面,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往往从自己原有的意见、观点、需求和兴趣出发,有选择地使用媒介;并且倾向于接触与原有态度较为一致的信息,而尽量回避那些与己见不合的信息。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过程。在这种心理机制中,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意味着舍弃一部分信息以便有效地加工更重要的信息。因此,从传播效果上看,受众难以被动地注意所有媒介内容并对作出反应。

从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看,能够实现其某一种动机或需求的信息往往更能引发注意力的集中。通常而言,国际受众接受信息的动机包括四个方面,即获取有关社会公众事务的信息;娱乐;获得讨论或聊天话题以满足社交需要增加信心、取得宽慰、减轻烦恼等心理需要。美联社于2007年在全球6个城市就青年受众的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8~34岁之间的受众的新闻获得途径与他们的前辈很不相同,一方面表现为他们更多地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和来源全天候持续地获得新闻,并且他们的触媒动机也不仅限于获得消息以及娱乐,还表现为通过对新闻的分享、谈论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这已经成为年轻人新闻消费的重要动因。

(二)选择性理解

理解是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及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依照贝雷尔森(Berelson)的观点,通过理解这个过程,人们选择、组织和解释感知刺激,使其成为关于世界的一幅有意义的连贯画面。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在有选择地接触到某种讯息后,总是倾向于把讯息内容看做是与自己原有意见相一致的。这种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心理倾向,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各不相同。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自己见闻的理解,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结构因素和功能因素。结构因素即感官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引起的反应。功能因素则源自于一个人的情绪、需求、经验和记忆的因素,不属于纯粹感官刺激的范围。人们理解事物时总是把事物组织起来而赋予其意义,并且根据当时的需求、兴趣和情绪等有选择地对事物作出解读。除此之外,受众还会受到社会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所处社会关系和群体的影响。

这种选择性决定了受众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理解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信息。任何受众群体都不是完全同质的,存在着性别、年龄、收入等各种差异,而选择性行为发挥了受众自身对传播文本的解读和建构作用。这完全取决于受众自身的价值观和倾向。传播者能否成功地传送倾向性和主控意义,取决于受众既有的意识形态是否与节目中的一致,如果能够相辅相成,传送就会成功;如果相互冲突,就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方式。

凯克(Keck)和穆勒(Muller)在对美国军队电视广告《亲爱的父亲》和《基本的美德》的研究中发现,受众能够理解一部分想要传达的信息,但很大比例的人也获得了宣传者意图之外的消息,在对广告的误解与观众的不同特征之间存在系统相关性。与此同时,即使在接触到与自身观点相悖的讯息时,受众也会进行选择性的理解,将其曲解为与自己相一致的观点。维德马(Vidmar)和罗基奇(Rokeach)在对《全家福》的研究中发现成见高者与成见低者对节目的理解通常与他们的既有态度一致,从而证明了无论受众对事物怀有何种态度,在接触到相关信息时都会将信息向着自己原有的方向理解。

(三)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指个人对信息的回忆倾向于受到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经过了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这两个环节后,还需要经过选择性记忆才能将信息贮存在受众记忆中,但受众往往通过这一机制忘掉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对信息进行再一次筛选。美国学者莱文和墨菲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面对支持苏联或反对苏联的材料,当受试者自身的立场与材料的立场相违背时,他们记忆材料的速度很慢,但忘记的速度特别快。另外一些研究也证明,人们在接触信息的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遗忘一些信息而强化另一些信息。

从受众的选择性触媒机制看,受众是否能接受信息不仅仅取决于信息本身,还取决于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加工。

二、国际受众的解码行为

分析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必须了解受众与信息解读之间的关系。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信息的传播并非一个“封闭”的意义范围和过程,信息的意义不仅是由传播者制定,而且还需要受众的解读才能显示出来。读者在触媒过程中会积极参与传播文本中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对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的力量。在分析受众的这种行为机制时,美国学者霍尔(Hall)提出“编码/解码”理论。他认为,传播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而大众传媒就有一种“赋予意义”的独特功能。它们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为社会事物赋予“意义”。传播中的编码/解码过程就是意义被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霍尔指出,一个“未经加工的”历史事件不能直接进入传播过程,而是必须在媒介视听形式范围之内符号化,即编码。与此同时,信息是否能够被受众接受并满足受众的预期,首先必须让受众理解其中的意义,即“解码”。只有经过解码的过程,信息才能够发挥其影响、取悦、劝服等效果,影响受众的意识形态或行为。

不过,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对“意义”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同一的。观众的解码立场可能与传播者的编码立场完全一致,也可能不完全认同编码者的立场,也可能完全反对编码者的立场。这几种关系意味着两者代表的意识形态很可能是不对等的。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对受众的支配。并且,意义不是传送者“传递”的,而是接受者“生产”的。由于受众在解读信息中存在主动性,他们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传播者提供的意义,因此传播过程是一种社会谈判的过程,讯息或意义被传递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受众接受。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依赖于传授双方关系的不对称程度,二者所处的位置越相近,对符码理解的差异越小,受众对信息的扭曲和误解就越少。

导致受众对信息不同解读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受众个体的心理差异,另一方面则在于内嵌于社会结构内的价值体系。不同的立场和兴趣爱好可能使受众对同一信息作出不同解读,而社会价值体系或文化差异则为受众的差异化解码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宏观意识形态支持。戴维·莫利在分析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收看行为时指出,在接触和思考文本前,受众实际上已经有了自身的文化框架,而不是处于“文化赤裸”状态。这种既有的文化框架来自于他们栖身其间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电视受众是由无数亚文化交织建构起来的社会个体,是处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中的解码者。这种基于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同阐释在国际传播中尤其明显。不同的种族、宗教、地域等均建构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尤其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宗教,其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差异巨大,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制约也最为重要。国际受众的解码行为总是受所在国家和所信宗教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传播因而也更像是不同政治制度和宗教意识之间的博弈。

更重要的是,在国际社会中,既有维持并促进现存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国际主体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国际传播控制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传播灌输占主流地位的价值体系,但国际受众代表的价值系统则很多元,他们可能顺应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如非洲等传媒欠发达地区、文化程度低的受众在国际传播中处于弱势,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接受是按照文本原意展开的;也可能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对文本作出不同的理解,从而促进文化多元化。这一切都使国际传播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相互支配、妥协和反抗的过程,影响国际传播效果,强化或弱化信息不平衡,受众也因此成为国际传播秩序不断变换的推动者。

三、刻板印象对国际受众认知的影响

刻板印象是关于社会群体抽象的、概括化的观念,表现为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概念是由李普曼(Walter Lippmann)首先提出来的。在1922年出版的《公共舆论》中,李普曼提出,刻板印象即偏见,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刻板印象有很明显的无目的性、无意识性、不可控性和有效性,这些性质决定了刻板印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强力和深层次的。李普曼认为,刻板印象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我们不是先看见,然后确认;我们是先确认,然后才看见……我们认识的,都是从文化中的固有形态里提取的一些见解。”由于它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因此往往与事实不符,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早期的刻板印象的研究集中于对种族、国家的成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50年代的研究中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人们对国家的刻板印象,要求被访者用不同的形容词描述一个种族。研究结果使联合国注意到国家的刻板印象极有可能对世界和平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者们利用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人们的“身份认同”与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开始超越“人们对其他人有何想法”的问题,进而探索“人们对自己有何想法”。

同类推荐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仙魔道

    仙魔道

    一掌破天地!一剑指苍穹!万千星辰拥我为王!百万仙魔助我破道!笑看万千红尘,只为红颜佳人!且看辰风笑傲天地!
  •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她的重生,只为复仇!被同父异母的姐姐在手术台上活生生地挖心取肺而死。临死才知,原来她存在的意义,就只是她姐姐的移动血库,活生生的器官捐献人!订婚宴上,未婚夫变成姐夫。就连她的孩子,生来也只是为了剜出心脏移植给姐姐的孩子……无边的恨意让她死不瞑目!她的幸福已断送,她的心已成灰,所支撑她的,唯有仇恨的力量。一朝重生,她身怀异能誓要报仇,要把他们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一一讨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穿越之逆天五小姐

    穿越之逆天五小姐

    一朝穿越,夏婵湘成为架空世界擎天大陆,四强国之一的君国右相丝毫不受宠的养女夏婵湘。而在现代生活了二十七年的夏婵湘,从小就是被所有人拥护着长大的,因为她是全球著名阴阳幻术世家的唯一传人,在人们心里的位置远超过擎天大陆的夏婵湘。她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气?爹爹不疼娘娘不爱,姨娘也老是陷害,就不说了,谁叫他们是长辈呢?!可就连与他同一辈分的姐姐,哥哥弟弟就不说了,都和她过不去,明里暗里害她、挑衅她,她忍无可忍!她要学习,她要报复他们!
  • 骇梦侦探

    骇梦侦探

    脑洞大的人,连做梦都不得安生。什么学校,什么镇子,什么广场舞,哪儿都梦出一个错综复杂、怨魂横生的剧情来。不过幸好,进到这些梦里的,也不是什么好……咳,我是说,普通人。※※※这是一个无节操懒癌侦探在别人的梦里解谜探险的故事,自备纸巾眼镜打火机。
  • 你无意的柔情万种

    你无意的柔情万种

    她只是父亲是养女,却尽心照顾父亲甚至不惜为了养父与哥嫂决裂养父对她也疼爱至极,不忍心给她增加负担亲口提出去养老院生活复杂的成长经历练就了她的高情商真应了那句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是零的名句职场上的高情商怎么一遇到感情就完全成了白痴自认为的初恋根本只把她当做老乡,两个人最亲密的举动就是一起逛花市而已好在所谓的初恋自作孽找死去了再次遇到暖男的她又在同样的问题上栽了跟头巧遇中年大叔救她脱离这份尴尬境地他竟然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女儿......等等,情况怎么越来越复杂给她些时间还是她自己去选择吧
  •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不后悔

    不后悔

    本以为不可能的两个人,却爱上了,纠缠,融入对方的世界,爱如初吗?“未来,你还会跟我一起吗?哪怕死?”
  • 这个王妃不太冷

    这个王妃不太冷

    繁华落尽,辛酸自知,直到最后王妃辛月才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骗局,就连这副身体的爹爹都是要江山不要女儿!落下悬崖后的她心已死,半步多一日游后让她正视这个世界。一夜过后,辛月冷傲无情,一条血路过后,自己得到了最想要得到的,报仇!但是当离王亲自被自己杀掉的那一刹那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的心疼?是和前世的告别,还是什么原因?血染江山的画,试看谁予繁华?
  •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狂妃:王爷别乱来

    腹黑狂妃:王爷别乱来

    一朝穿越后,强悍如她帮着王爷抢皇位,斗皇子,丝毫不逊色任何男儿!如此强势的她,却被那个表面淡然实则腹黑狡猾王爷骗到了床榻之上?王爷疼她爱她怜惜她,掏心掏肺的对她好,无奈情商很低的她始终看不明白自己的心。“娘子,快快跟为夫就寝吧。”“王爷,别乱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