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300000040

第40章 构建我国的国际一流媒体(15)

结合当前国际传播发展态势和我国重点媒体人才现状,加快实施国际传播人才工程,需要重点从优化人才结构、打造国际传播骨干力量入手。当前,应着力培育国际传播事业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加快建设五支队伍:一是加快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具有扎实外语功底和熟悉业务的国际传播业务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熟悉意识形态工作、了解国际传播实际情况,具有市场意识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国际传播管理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掌握最新传媒技术和手段,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现代传播技术队伍;四是建设一支了解受众需求、熟悉国际传媒市场、精通营销技能的专业化海外营销队伍;五是建设一支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媒体工作能力,能进行采、编、播、译各种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逐步扭转国际传播人才匮乏的局面。同时,应为培养和引进的人才提供配套措施,使其展示才华有舞台、创造事业有空间,贡献能得到尊重。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推动内部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配置;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前,可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国际传播人才建设工作。

(一)打造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当前,“媒体融合”已成为国际传媒大整合下的新作业模式。所谓媒介融合,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整合的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化媒体融合的形势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综观我国主流国际传播媒体,都已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综合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国际传播。适应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树立战略眼光,培养适合传媒业未来发展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成为传媒的重中之重。

“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一人抵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一专多能。近几年流行的“全能记者”、“背囊记者”背囊记者即backpack journalist,这里的“背囊”是一种可以背的移动工作站,以便记者能采集多种形式的内容。都是媒体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媒体对全媒体型新闻人才的关注和需求,正在不断增强。这从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纷纷改制并和新媒体“联姻”,以及为记者改换技术装备、增添新的“武器”如摄像机、3G手机等,就可以得到证明。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一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媒体,已经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将辖下所有媒体的记者聚集在同一个新闻采集平台上。他们不仅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同时为网站、手机报、电子显示屏等提供新闻。新华社提出“全媒体业态”的目标后,要求各分社记者同时采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新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掌握了多媒体采制和传播的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从“单媒体型”转向“全媒体型”,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更好地整合传播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国际传播整体实力,我国主流国际传播媒体要加快培养和打造全媒体、复合型记者的步伐,尽快造就一支既有单兵作战能力,又能在大型采访报道中集团作战的记者队伍,使其熟悉各种媒体形式的采访报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能够调配人力、资源,确保采制过程各环节配合紧密,环环相扣。媒体的各驻外机构之间应加强协作,在重大国际报道中实现采编力量、新闻信息、传输渠道、技术设备等的资源共享。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高新闻信息采集效率,提高人才适应性,新闻从业者应具有全媒体的工作能力。他们需要掌握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以及传输设备等硬件的操作技术,更需要了解所有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与特点,形成跨媒体新闻思想与多媒体操作能力。全媒体新闻人才拥有的不仅是硬件操作能力,更是全媒体的内容采写与创造能力、全面丰富的媒体知识与传播理论基础,这些使全媒体新闻人才更具有可塑性与创造性,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炙手可热的争夺焦点。

(二)建设国际化后备型人才

从国家层面而言,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国家“走出去”工程的重要内容,培养精通新闻业务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鉴于此,中央提出要支持一批重点高校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并列出了试点单位,要求中央重点媒体对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工程给予支持。同时,支持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国家非通用语国际传播人才培训和实习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对国际化新闻人才的特征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将国际化新闻人才的素质结构分为5个维度,将其能力结构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指标,形成了国际化新闻人才素质和能力指标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制定的国际新闻人才特征指标体系,应该成为媒体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发展方向。

同时,媒体与高等院校联手的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建设工程,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媒体在这项战略工程中应该发挥更大优势。2009年9月5日,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为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培养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学院聘请了中国外宣机构的在职领导、专家和媒介精英担任特聘教授,为学生传授新闻知识和报道经验。2010年1月6日,中国日报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单位签字仪式举行,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共同开发特色课程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全力为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双方除确定互为人才培养基地外,还将推出“中国日报特色课程”,由中国日报社派出专家团队,结合媒体实践,为北外学生授课。2010年6月11日,中国日报社与湖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共同开发特色课程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中国日报社将派出资深采编与经营专家团队,结合媒体实践与学校理论需求为湖南大学学生授课。双方还将在打造品牌性的论坛或学术研讨会、在湖大设立“中国日报周”等方面展开合作。2010年3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开班仪式成功举行,共选拔出40名学生,重点由中国传媒大学利用传媒高等教育的特色优势,整合师资,加强传媒业务和外语运用的实践训练。在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工程建设中,主流媒体应履行好两项职能:一是媒体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高等院校联手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二是联手高等院校,建设专业工作平台,将学生融入可播出的时政性、新闻性节目制作的环节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端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核心技术,为发展成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驻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驻外机构是国际传播事业的前沿和延伸。通常情况下,国际传媒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世界各地设置规模大小不等的分支机构。这些驻外机构是各大传媒机构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各主流媒体在世界热点地区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都设立了办事机构。近些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增加驻外记者站的数量,让中国的声音更清晰地传递到当地民众中,逐步改变“西强我弱”的局面。但是,随着媒体驻外机构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突出地表现在驻外机构的布局、人员数量、语言状况、报道内容等。其中,驻外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则是核心问题。目前,我国主流国际传播媒体大都遵循“驻在一国,兼管一片”的布局,驻外机构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人员聘用方式不够灵活、驻外记者待遇偏低等,这就对加强驻外机构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

世界主要国际传播媒体驻外机构的组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总部派出正式记者外,还尽可能采取各种用人方式,实现本土化战略。这些用人方式包括:聘用当地雇员作为翻译、秘书或记者;聘用在驻在国工作、学习的本国人员,或当地自由撰稿人作为特约记者;拥有负责向本机构提供新闻线索或信息的新闻线人。世界主要国际传播媒体总部派出的正式记者,全权负责媒体在驻在国的事务,在驻在国聘用的记者、特约记者、新闻线人,则协助其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包括新闻采集、撰写、成品节目制作。总部派出的正式记者只负责新闻稿件或节目的策划与最后把关。实践证明,土生土长的当地雇员,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了解,要比外来人士深入得多,其人际交往面也相对宽广。更重要的是,当地雇员用母语写出的“原汁原味”的稿件更容易让当地受众接受。

国外媒体聘用当地雇员由来已久,从事这一职业的供方市场已相当成熟,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素质都很高。这种运作方式,值得我国主流国际传媒借鉴。中央要求,实施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媒体的驻外机构加大当地雇员聘用力度,逐步实现我主流媒体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信号传输、节目推广等环节的本土化运作。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媒体发展实际,可在驻外机构中逐步推广当地雇员制。此项工作可分步推进:首先,在亚洲、美洲、欧洲、中东等比较重要的地区,各选一到两个国家,进行当地雇员工作试点。这批被聘用的当地雇员,可以是兼职的,只需按月按照我们的要求向我方提供报道,每月按报道数量获得报酬。同时,全面开展临时雇员制,即遇到战争或突发自然灾害时,或遇到总部决定进行高强度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允许记者雇用临时性雇员或新闻线人,这些人可以是当地人,也可是在驻在国留学、工作的我国人员,以拓展我国海外采编、制作、营销和技术队伍的规模。最终驻外机构的理想构成应为,外籍员工约占60%以上比例。同时,应该开辟外籍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灵活的聘用制度,在海外选聘我国媒体急需的采编、播音、研究、技术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到国内工作。

五、加快新型媒体运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具有快捷、海量、互动、无界、多媒体等特点,以其内容价值、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传播中,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可以实现新的裂变式高速传播,是宣传国家政策、展示国家形象的便捷渠道。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2009年11月8日,李长春同志在第十届中国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上讲话时指出,新闻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努力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的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把握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熟练掌握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不断增强新的业务本领,成为一专多能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2009年12月28日,李长春同志出席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仪式时强调,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主流媒体向互联网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是大势所趋。主流媒体在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向互联网延伸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积极开拓新兴媒体领域,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本书从立身、礼仪、防骗、商务、法律、理财、休闲、汽车,房产、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都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人生是所大学,社会是个课堂。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而言,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境和用不完的热情,阻碍他们成功的不是理念的缺乏,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知识和技巧。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体制问题有时候是政策问题。大的体制一般由国家来制定,小的一些体制则由我们自己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就是说在国家既定的体制之下地方上仍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确定和解决,即制定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体制,或者说存在着如何把国家好的体制变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政策体制的问题。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热门推荐
  • 左撇子

    左撇子

    现在看来,我是不可能知道杀死我的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了。我想,北岸公安分局的那两个警察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个女人是谁,但他们两个没有办法告诉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两个警察,年纪轻、戴着一副眼镜的那个好像是姓刘或者姓牛,年纪稍大、肤色棕红的那个好像是姓王。为了讲起来方便一点,以下我就叫他们眼镜警察和棕红警察吧。
  • 凯之訷爱

    凯之訷爱

    第二本小说正式发布,凯之訷爱是由言情校园转玄幻剧,希望大家会喜欢。
  • 豪门天价妻

    豪门天价妻

    单身妈妈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不已的豪门大少奶奶;她的丈夫对她好,却只是为了演戏给别人看,实则,他们只是维持着一种交易的关系。他霸道溺宠她,但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爱;他可以为她豪拍10亿吊坠,却忍受不了她的身上带有别人赠送品!
  • 腹黑王爷吃货妃

    腹黑王爷吃货妃

    问:世间情为何物某腹黑答:某吃货为爷妻某吃货答:好吃的都是~为了某吃货,本王愿意华为美食,生生世世陪着你某吃货:天哪,我不要在做吃货啦,看着就没胃口~。。。
  • 荒宇寻佛传

    荒宇寻佛传

    异世少年,开启寻佛之旅,踏上无尽探索之路,面对宇宙的无限神秘、重重危机,看他们尽显强者风采!
  • 锁魂镜

    锁魂镜

    据说用女娲补天的灵石锻造的神境,是一面讲述美人故事,吸食魂魄滋养的古镜,它究竟会有多少秘密?她,追月女神纤阿,守护锁魂镜的女神,究竟又和镜子有何关联?
  • 阴司守灵人

    阴司守灵人

    养父说我是吃鬼奶活过来的。爸爸死后,子承父职,我去给人守灵堂,亡者做模特的儿媳妇横死,给看阴墓风水先生突然重病……
  • 万圣之祖

    万圣之祖

    逆天?不!咱今个要变天!此天是我开,此地是我劈,自今以后,我就是天,我就是道!======一介凡人,成长为万圣之祖的故事。
  • 黑暗封神榜

    黑暗封神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视苍生为草芥。殷商寿王执政年间,圣人降旨封神,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机缘巧合下,庞乐成了寿王帝辛,此生吾为大人皇,岂甘心为榆木,任人摆弄。当奋起而修仙,率百万之兵,攻伐九天十地,称尊寰宇。这正是:庞儿阴差成纣王,不甘为棋葬皇朝。奋起修仙数万载,挥剑斩妖稳帝业。挥兵百万抗天命,攻伐九天十地间。巫族重临乾坤内,妖族再盛寰宇中。威名显赫震三界,盖世无敌扫万州。下斩金仙上战圣,亿万仙中朕为尊!
  • 妃你不可:懒妃媚天下

    妃你不可:懒妃媚天下

    兰君,失去记忆却活得潇洒而又懒散的女子,由师傅亦辰仙人照顾,寄生在依兰国,好吃懒做,看惯了皇宫的争风吃醋,养成了对于事事都云轻雾淡的习性,却,仿佛所有的事情都与她有关。先是依兰国莫明出现具有危险气息的蓝衣男人,浅意识中似乎对他非常熟悉。接着,是邱兰国地宫中需与女子交配驱逐体内寒气的狂敛白衣男人;楼兰国石室里武功深厚,却闭门不出的风流男人;焉兰国皇陵中一具保存千年,却依旧完好的红衣女人尸体。所有的人,兰君都觉得熟悉,难道自己的记忆与这些人有关?越深入,离真相也越近,一切的事情仿佛都跟千年前的一场劫难有关,到底,千年前发生了什么,又和兰君有着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