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600000003

第3章 导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1)

现在我们的地方经历完全经由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什么、读到什么所中介,而媒体却只有到最近才逐渐获得地理学家的认真对待。——彼得·杰克逊

世界会因为我们观察角度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面目。物质的外观加上无形的意识作用形成了多样的地理。地形、地貌、距离、中心、边缘等指标可以将一个个空间描述为有形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人们在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认知。例如托勒密在《地理学》中所提供的世界地图,包括了欧洲、北非、非洲的大部分,但他夸大了从西班牙到中国的陆地板块,而低估了海洋的尺寸。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错误被认为是鼓励哥伦布1492年那次著名航行的因素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地理和空间最为直接的体验就是在地图上指认城市、地名、国家与河流的位置,以高度、距离、面积等感知空间的样貌。世界图景的形成依靠物质的地理景观、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用以描述景观的媒介。多样的描述方法使得现实世界更加清晰可见,而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正是媒介构筑了人们对世界外观形态的感知方式。在媒介促成的空间中到处都充满了地理的隐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借用地理术语的表达,诸如美食地图、消费地图、文化地图、娱乐地图等等;景观、地域、边界也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接触到的种种文化现象。媒介、文化和地理、空间在多个层面上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是动态的,常常随着各自的变迁而形成更为复杂的关系。世界不是一个个静态的空间“马赛克”组成,而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于是在各种媒介中呈现的流动空间便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最为直接的工具。媒介空间是指由各种传播媒介所构筑的,包含物质的、精神的,真实的和想象的空间。它不仅涉及媒介中的内容,还包括承载这些内容的媒介形式。在媒介空间中,无论人们是否处于同一时空,都能构建起可触、可视、可听的,真实与想象的环境与经验。

第一节空间作为一种媒介关注视野

空间,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这一著名论断具有极度的空间想象力,扩大了媒介的指涉对象,并建构起更为广阔的媒介地理空间和生动多样的媒介地形图。无论是存在于真实还是想象中的世界,媒介在地理景观的呈现和创造过程中都承担了主要的功能。尤其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媒介形式的扩张,触角的伸展,传统的地域界限不可避免地被打破,原本异域的风景也借助全球化的媒介而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虚拟与现实的情境更是相互渗透,建构起全新的文化空间。由于媒介在地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与地理的日益交融,使得媒介地理学(geography of media)这个源于交叉学科领域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对地理和民族的想象和认知,都是依赖不同形式媒介的描述。因此,媒介地理学不仅强调人文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塑作用,更重视地理样本在媒介中的呈现。这里的地理样本包括物质地理与文化地理。一方面,地理中的种种构成要素如地域、场所、道路、交通等等,能够通过现代媒介使其意义更加充分地展现。另一方面,从广义上来看,这些地理要素本身就是传播特定文化的媒介。以媒介地理学为基点来检视由传媒构筑的文化空间,可以成为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镜与像:媒介呈现世界

人的感官触角借助媒介延伸,世界在媒介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小。尽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容易,但实际上我们能切身体验的生活空间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尤其对于那些距离人们直接经验越远的地域,媒介的作用就越明显。对非本地的人与事物的认知,很大程度上都依据媒介提供的信息得以形成。外部世界的观念与形象在媒介的语言与符号中得到完整而生动地再现。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媒介中呈现的便是现实。例如,最近人们对王之涣《出塞》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诗文进行考据,便发现其应为“黄沙直上白云间”的笔误。只有两个字的不同,勾画的却是迥异的地理景观。而后人在长期的诵读过程中,未曾从物候学意义上去考证它的合理性,只是依照诗中文字去想象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美丽风景。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不仅是个人,整个社会都加深了对媒介塑造的经验世界的依赖。镜与像,可以视为对媒介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描述或者比喻。媒介是镜,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世界,只要进入了媒介的视野,便能够显示出现实的某些印象。它又不完全是镜,因为它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空间,显现深藏在表面之下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但正如镜面总有边框,媒介也有边界,因此媒介总是通过有限的视角来呈现局部的空间景观。当人们面对镜中之像时,就不能不对镜本身予以充分考虑。正是镜与像之间的虚实相生,才构筑起不同的社会认知。而且,人们从镜中去发现世界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影像。媒介中的世界并非简单反映外面的世界,它对世界图景的描写也并不纯粹客观或者直白。媒介呈现的地理或者世界形貌应该被理解为媒介与地理、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单向度的镜面反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曾指出,媒介是表意的工具,通过表意过程建构意义,呈现给阅听者关于世界的图景。因此,虽然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在现实中它是一个被建构的意义集合体。尽管媒介未必可靠,媒介中的图景未必完全与现实吻合,借助媒介所进行的观察也许会阻碍我们对事物真实面目的了解,但如果离开了媒介,人们对现实的探知必将有限且残缺不全。

将媒介空间作为一种研究视野或者框架,是为了强调这种媒介与空间以及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是对多层次的社会现实进行恰当的描述。媒介空间的呈现突破了地理的物质意义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形态。而当电子媒介与网络出现之后,重绘世界图景以及媒介生态、空间层次就更显必要。

二、媒介本身:物质与文化的混合

汤因比曾指出,在一个文明中,文化成分是“它”的灵魂、血液、精髓、核心、本质和缩影,而相比之下,政治成分,更进一步说经济成分则是一个文明的表面的、非本质的、微不足道的现象和它活动的媒介。一个文明只有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成功地将它的文化扩散出去,它才能真正地、完全地吸收与它接触过的异己的社会体。汤因比的这番话,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于文明的重要性。

在现实世界中,文化的扩散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来实现。媒介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冰冷工具。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media is message),便在媒介单纯的物质形态上增添了新的意义。而施拉姆在谈到媒介时,将其比作组成夏夜星空图像的灿烂星云,使得各种或者古老,或者年轻的媒介手段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浪漫意味。

无论是麦克卢汉所指的作为人类感觉器官延伸的媒介,还是施拉姆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都是构筑世界的重要手段。从物质的层面上看,大多数的媒介都依赖某种技术而存在。比如报纸和书刊,由于印刷术的出现才得以普及;摄影和投影技术支撑着电影业;广播则以无线电技术进行节目的播送;电视经历着模拟到数字技术手段的更替;互联网则必须依靠电脑以及网络科技才能被广泛应用。在媒介发展历程中,没有哪一种新媒介是完全依靠全新的传播手段,而是或多或少继承了原先的技术成分。这种继承,不仅仅是某种技术的沿用,还有对媒介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的承传。媒介一方面是切实存在的物质形态,另一方面,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衍生物。随着媒介技术更新而同时出现的是媒介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增长。

媒介总是用来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无论是用语言、声音、文字,还是图示、影像,都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创造了文化。媒介文化与媒介技术往往紧密相连,从而生成网络文化、电视文化、电影文化等等。围绕这些媒介而生成的即是各种媒介空间。媒介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被受众用来进行信息消费的手段,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某种媒介形态的占有,就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和文化空间的构建。例如城市与乡村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消费比例和模式上,就体现出城乡文化的差异。媒介消费的主要情境与背景,还可以用以描述不同的文化概念和特性。在对网络媒体的使用上,男性与女性网民的数量多少,以及关注信息内容的差别,也透视出社会中的性别文化以及性别空间差异。与物质地理中的道路相似,媒介不断延伸扩展其触角,不仅重新构建了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也制造出一种流动的地理景观。对于媒介中的娱乐文化,则更是与媒介技术及其表现形态关系密切。通过电视、网络而积聚起来的时尚的生活方式的消费者与创造者们,在媒介的作用下集结成为更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影响到职业的媒介生产机构和人群。此外,媒介所塑造的公共领域与权力、层级关系,以及社会集群等,很大程度上是媒介技术与文化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层面的意味,不仅不会被其技术层面所遮蔽,随着媒介的发展,二者的相互影响会加深。人们通过对媒介的占有和使用,卷入到媒介所呈现的图景中去,其本身也成为媒介文化和媒介空间的组成部分。

三、媒介对空间的关注:自然与构想

地理的差异任何的地理图景都可能被绘制成为地图,包括那些切实存在的自然地貌,以及于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只能通过想象而无法触摸的空间。因此,地理图景并不只是简单一一对应地表现既存现象,还传达了更为活跃的信息,使得人们可以从中选择和重组地景中的文化意义。媒介空间论便是这样一种视野,即跨过学科的边界,从众多的媒介文本中去深入挖掘地表之外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人们对于无法切身触及的地域的认知,一方面通过媒介影像信息去传达,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文化所催生的思维模式去构建。借助地理学的一些概念,比如空间、景观等来思考原属于文化层面的内容,能够更形象地描绘出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媒介空间论的研究重点,主要表现为对多种地理空间的关注。除了地理地貌上的差别,一些构想出来的空间,比如性别、民族、社群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而形成了差异。这些差异并非自然的反映,很大程度上经由主观意志的投射,并通过媒介文本反映出来。在媒介表现的图景之中,各种差异所形成的错落有致的空间景观,包括客观的叙述、主观的构建,都将成为媒介空间论的研究样本。

一些地理学家认为现象环境(真实的世界)与行为环境(我们根据文化代码和惯例所形成的对世界的感知)二者的结合,世界才获得意义。沿袭文化地理学理念的媒介空间论,打破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固有界限,将文化充分融入地理的景观中,并通过媒介的文字、视像、声音等手段来予以描绘。权力的层级关系、政治经济的地缘因素、性别之间的气质差异等等都能被纳入想象的空间中,被媒介绘制成为意义的地图。由于现实中的地理要素与这些文化层面的内容交织构成更为生动的图景,所以这些想象的地理比真实的风景更具有吸引力。

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提到某一地理场所时,往往不仅仅是指它所代表的某一空间位置,还包含了该地区所拥有的社会文化、历史、民族、群体观念,以及在这一地域内所含有的关于“他者”的信息。这些内容都是想象与真实交融的地理样本,并成为显著的社会空间形态。比如“非洲”这一概念,不只是让人联想到其所处的热带地区,非洲文明以及西方人眼中的“黑色的大陆”也是非洲文化印象的重要内容。

此外,不同的媒介样式对于相同的文化都会有迥异的再现方式与再现结果。因此,媒介本身也常常作为想象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在媒介的分布状况中,我们能从媒介的密集程度来透视一个地区的文化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从媒介的传播生态中也能发现各种生动的地理图景。例如网络媒介,它跨越了地域,重构了人们的日常与社会生活,重绘媒介图景,成为一道重要的媒介空间景观。尤其是当下网络中各种社交网络(socialnet works),诸如face book、微博等日益盛行的在线即时交往方式,更是构建起多样而且结构复杂的空间形态。

同类推荐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热门推荐
  • 秘境古尸

    秘境古尸

    多年前,一场文化的浩劫波及酒文化,数不清的老酒古酿被酿酒师傅藏到十分隐秘的地方,为了保护那些祖先留下的珍宝,他们卷入了一起谜海翻腾的事件中。1997年,酿酒后人李狂药在机缘之下,重走酒商祖先的道路,经历了一连串的惊险之旅。在冒险中,李狂药去了东海孤岛、酒池古镇、西洋遗堡、海南深林等四个秘境,秘境里隐藏着惊人的秘密,遇到了许多奇人奇事,更发掘出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中华酒文化,还有那些正在消失的古酿酒馆,它们蕴涵的精髓也将在《秘境古尸》里一个个展现。
  • 狂后本倾城

    狂后本倾城

    (已完结,新书《凤临天下:邪王的倾世宠妃》望支持)她是凤栖大陆上有名的废柴,因为不会修炼,最后被人活活逼死;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死神特工,一朝任务失败炸死重生,当她变成她,又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到来,究竟是意外,还是注定。当她遇见他,是宿命的纠葛还是命中注定,前世,他们没有缘分能厮守,今生异地的再次相遇,他们能否再续前缘?一段跨越千年的等待,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恋,且看她如何与他弥补千年前的遗憾,一起看尽世间繁华。
  • 血族华庭

    血族华庭

    我自一开始就不明白你不属于我。这里不是我的归属,你也亦不可能是。
  • 黑蔷薇靡遗之恋

    黑蔷薇靡遗之恋

    沧海家族七小姐,六位绝美哥哥,世界第一大帮绝薇帮帮主,杀手,再回国,还有那位男孩的身影么?回到贵族学院会遇见他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黑蔷薇,花语。黑道上驰拚的女王,会怎样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 机械战士

    机械战士

    一个流浪的孤儿,在无意中走进一个山洞之后,他的一切渐渐的发生改变……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狼烟烽火并起,天下波谲动荡,就连江湖也是血雨腥风,是仗剑行侠拯救苍生,还是为报仇雪恨不惜出卖灵魂,一错再错?风云本是两兄弟,本书以二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以他们不同的遭遇为故事,善恶正邪只在一念之间,愿每一位心中的侠义不灭。
  • 妖王毒妃:傲世倾城两不误

    妖王毒妃:傲世倾城两不误

    暮染,杀手界的精英之最,却死于亲近的人的手东方陌北,鼎鼎有名的妖孽王爷,俊美无双,聪慧过人,杀人眨眼之间。当她碰上他,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 韦小宝逍遥都市

    韦小宝逍遥都市

    嚣张跋扈,流氓无赖,猥琐下流,卑鄙无耻,滥情花心,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我,我是韦小宝,我只做自己,无需别人喂我袋盐!PS:本书坚决不走套路,誓将猥琐进行到底……
  • 总裁绝宠:错恋成婚

    总裁绝宠:错恋成婚

    一支神秘的病毒疫苗,一次错误的邂逅,将她与他绑在一起,二人缔结情人关系,他爱她的身体,需要她制作疫苗,她需要他的钱包,救病床上的外公。他腹黑霸道,杀伐果断,毒舌,出口毫不留情,厨房杀手,冷酷起来要命,温情起来更要命。她心灵手巧小厨娘,热情坚强,制得了疫苗,斗得了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