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2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一、社会转型: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作为西方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关于其定义的多种鉴定和争议便是最好的证明。一般说来,西方学者眼中的社会转型,就是指西方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过程,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二元转变。年鉴学派第二代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给了社会转型一个长时段的概念: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时段,在这样一个长时段的过程中,它由一系列社会转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是在一个母体内经历长期不断的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转变。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概言之,社会转型就是一个包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结构性转变的长期发展过程。德国学者查普夫提出的社会转型的定义是:转型和过渡是现代化进程,其特点在于现代化的目标是明确的:接受、吸收现代的民主、市场经济和法制制度,等等。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入转型理论以来,转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也很快成为中国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把它称为我国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社会转型概念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补充。

郭德宏教授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一文中,就总结了我国学者关于社会转型的十个代表性定义,包括社会学家陆学艺、景天魁提出的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社会学家郑杭生、李强等提出的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刘祖云提出的社会转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二是指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三是指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其他哲学、文化学角度的定义等,加上关于我国社会转型范式与西方比较的共性与差异、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体现等其他丰富的研究成果,凸显了社会转型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发展与特殊价值。

从纵向的历史角度看,社会转型专指近代以来从欧洲开始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展的社会现代化变迁过程。作为现代化的同义语,社会转型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同步,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历经17世纪的缓慢变化,到18世纪受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双重推动而迅速推进。由此,社会转型理论研究,也和现代化理论研究一样,可以概括为17世纪到19世纪初的萌芽时期;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后到20世纪中叶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繁荣与多元化时期。就萌芽时期而言,由于现代工业社会刚处于诞生期,人们对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运动,尚未来得及进行全面反思,还不具备系统地进行社会转型研究的条件,相关研究只是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述和观点之中,如18世纪维科对历史分阶段、螺旋式上升发展观点的肯定,圣西门关于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分析等。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结束,现代工业文明与社会发展思潮得以在哲学、历史学、社会和文化学等领域进行系统总结,并随着社会学的诞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以提出社会动力学为核心的孔德和社会进化论为核心的斯宾塞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理论的迪尔凯姆、以共同体与社会概念为核心的滕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齐美尔和韦伯的理性与社会发展理论等为核心内容的经典社会学转型理论,也包括马克思有关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社会发展论等转型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为现代化和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转型研究进入繁荣和多元化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二战结束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独立与经济发展,随着世界社会发展逐渐体现出南北对立、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学者们一方面总结前期关于社会发展与进化的相关理论,正式提出了以经典社会学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化理论,另一方面则随后开始对传统的社会现代化理论进行批判思考,提出了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也有很多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进行社会转型研究,如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多伊奇的政治发展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经济二元结构论、汤因比的文明形态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等。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化以及亚洲四小龙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体现出的不同进程研究,标志着多元化现代转型理论的开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转型,更是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固有范式彻底失去神圣光环,转型理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同时,也以其从未有过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呈现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总之,从现代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发展角度,可以看出社会转型理论涵盖了西方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历程,其历史跨度长,研究内容广泛,是西方社会学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如果根据大多数社会学家的共识,我们把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一词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那么可以说转型理论研究实际上是伴随着整个西方社会学的发展,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到斯宾格勒、汤因比、怀特、斯图尔特、萨林斯、帕森斯,再到贝尔、吉登斯、亨廷顿等,众多知名的社会学家在不同时期均对以社会变迁为内容、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转型理论给予了充分关注,社会转型理论也由此成为社会学重要分支——发展社会学的核心议题。现在,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社会转型的介入,转型理论更是得到了巨大的丰富和发展,经久不衰,体现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中俄社会转型及比较:转型研究的典型案例

如上所述,在传统的经典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社会转型理论视野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的现代化始终是核心议题,社会转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的两分法上,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浓厚。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拉美、非洲以及80年代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西方转型理论受到广泛质疑,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两种发展社会学理论得以勃兴,对西方中心主义进行了鞭挞。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俄罗斯激进的政治巨变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以及中国1978年以来,以渐进方式进行的社会全面改革与转型,更是对转型研究提出了诸多复杂的、崭新的研究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范例。以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为代表,包括其他非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以一种从来没有的广度和深度超越以往人类历史的类似进程,其间所发生的对人类东西方各种各样传统的反思和创新,所引发的各种物质和观念力量在竞争中的分化、重组,及其所迸发的能量和所产生的辐射力都是举世罕见的。

在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转型中,从转型本身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转型的影响力来看,俄罗斯的社会转型自然是最为引人关注的。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转型也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2年12月26日载文,把苏联解体比喻为政治地震中里氏震级最高的一次。而接下来俄罗斯复杂的社会转型则被称为解体后最大的余震,其政治的动荡、经济的衰退、思想的混乱,注定了俄罗斯将经历其发展历史中又一个动荡不定的、急剧变革的时代。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以其对世界格局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所有世人的目光。

同时,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社会急剧转型期间,与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很多历史渊源和相似之处的社会主义中国,却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同的社会转型道路。1978年以来,中国吸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结合自己独特的国情,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全面、持续、可协调地科学发展,在政治民主、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文化多元化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模式与取得的瞩目成就,同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2004年4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迅速崛起,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同年5月,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的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已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2004年6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在圣保罗接受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中国依靠独特模式实现发展的有益经验,的确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美国思想家F.福山(Francis Fukuyama)主编的《出乎意料》一书中,预测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七大战略意外,其中有一项是:人们将许多不平等现象归咎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全世界对这些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可能会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结束美国的霸权地位。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2008年初对记者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高度关注,也表明中国探索的道路已取得了举世的公认,进而到了被升华为与华盛顿共识共存的北京共识的高度。

综上所述,与以资本主义文明为核心的传统转型相比,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和俄罗斯社会转型,不仅自身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同时在转型模式、转型内容、转型结果等比较方面,均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很多学者甚至把社会转型系统研究的起源标志确定为中俄社会转型,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转型研究的核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主任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洛玛诺夫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的转型模式正在对西方文明准则发起挑战,其关键在于中俄的转型模式体现了两国选择发展道路的自主权,两国都坚决排斥来自外部的目标管理模式,都相当成功地实现了没有目的地的转轨,即不以西方的条件与现有结构体系接轨。我国著名社会学者孙立平教授就特别撰文,把中国和俄罗斯社会转型区别于西欧发达国家先发内生型的现代化转型,也区别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理论,把它当作发展社会学研究的新议题,认为共产主义文明及其转型,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指出对这个文明的特点、运作逻辑及转型研究,应当成为当代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新的灵感来源和动力源泉。其相关研究也已编撰为《转型社会的研究立场和方法》一书予以出版。

孙教授的预见已经被转型研究的现实所证明。在近20年内,研究当代社会转型问题,很少有不涉及中俄两个大国的,一些原来并不关注中国、俄罗斯的西方学者也纷纷转向对两国国家市场和社会转型进行研究。各类专著、译著不断出版,大量论文不断发表:仅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输入俄罗斯社会转型进行搜索,便能搜到524篇相关文献,以中国社会转型为题名的搜索结果就超过1200条之多。如果以改革、变迁等相关关键词搜索,再细分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体专著论文成果数量更难准确估计。相关研究由宏观到微观,由描述性研究到反思性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不断深入,内容不断多元,成果丰硕,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领域。

同类推荐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本书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控制技能等。全书内容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导的一些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致力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领悟

    领悟

    “人们应勤于思考”,人们一思考,便会从整个世界、自身等多方面有所收获。注意在生活中积累所悟知的东西,于是,你就可登堂入室,体验生命的理想境界。本书形象地概述了分别从生活、生命、情感、工作等与人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一些感悟。可使读者读起 来轻松有味,又可从中受到启发。
  • 能晶机甲

    能晶机甲

    杨轩自小在机甲驾驶方面极有天分,尚未得到电子脑之时,便能在白甲战中,以一敌百。但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这一切都被改变了,被装在物资箱里投放到蓝星的他,又将如何面对现状?
  • 下堂相公太妖孽

    下堂相公太妖孽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小心中弹身亡,竟意外穿越,,还是穿越到被同一个夫君的其他小妾给卖了的倒霉女人身上,好不容易被救回去,不仅被这位相公嫌弃,还被其他女人欺负,他娶她,只是为了报复她罢了,可她莫羽,也不是等着被吃干抹净的主。无视嫌弃她,她不在乎,反倒让他方寸大乱。栽脏陷害她,她暗自偷换,让这些女人自食恶果。想折磨她,哼,笑话,谁折磨谁,还不一定呢?在明争暗斗的生活中,到底是谁先失了心,谁又为谁关上了心,当他看清一切,想要拉回她时,却又被卷入了另一个漩涡,江湖纷争,仇敌暗杀,宝物争夺,他最终能否如愿以偿找回她的心,而她又最终情归何处?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草根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

    草根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年轻的草根的律师刚踏入律师行业的真实经历,你会发现,原来年轻律师要经受着怎样的迷惘、困惑、痛苦,生活要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你才发觉律师熬过来真的不容易;这本书,穿插了一个年轻的律师,一个草根的律师不算深刻但真诚真实的思考,你会发现,从他的身上,其实折射了这个行业,这个群体的真实状况,反映了这行业、这群体真实的特质;这本书,文字生动诙谐,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体会年轻草根律师的酸甜苦辣,领悟律师职业的艰辛与荣耀,你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沉默,也多一份的深沉思考,当然还多一份在律师行业坚守下去的信心。
  • 丧尸之路

    丧尸之路

    丧尸…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失败品,然而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且看主角如何带领丧尸寻那一线生机走出丧尸之路。
  • 魔法狂神

    魔法狂神

    兰音魔法学院平凡少年迪林,父亲母亲神秘失踪,姐姐奇怪地变成了一只鸟,由此,寻找神秘消失的父亲母亲和救回变成鸟的姐姐成为了迪林修炼的目标和动力。战魔兽成强者,战群神成至尊,看迪林一个平凡的少年如何演绎颠锋人物!
  • 异魂破天

    异魂破天

    XX的,玩个游戏也能穿越,蛮荒异界,弱肉强食,美少女战士,十指炼化,吸化魂力,看萧亦如何以异魂之力斗破苍穹!
  • 不死王妃:邪王靠边站

    不死王妃:邪王靠边站

    千年前,不死族被灭,作为圣女,枫雪瑶冰封万年。千年后,她破茧重生,收灵兽,夺圣器,开始复仇之路。受伤怕什么?她有独一无二的治愈灵兽!中毒怕什么?就算世间奇毒到她体内,都自动溶解!没玄气怕什么?她体格特异,修炼只是分分秒的事情!只要是她看过的,就能全部记住,别人的独家秘笈,眨眼间也成了她的!这一次,她强势回归,那些害过她,欺过她的,她都要千百倍的要回来!当冷漠如雪的她,遇到腹黑的笑面虎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
  • 莫愁

    莫愁

    有些人没办法不爱,有些人没办法不恨。16岁,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17岁,我第一次发现人性如此黑暗,我开始排斥学校,甚至害怕被报复。一夜长大。18岁,师兄,很多人喜欢你,但是没有人像我一样,想和你永远在一起。19岁,那些我偷望过的人,都不曾为我停驻,我曾经苦苦等待谁的回眸,可是,总是空欢喜一场。20岁,这一年的悲伤,已经汇成河水,淹没了我所有对于幸福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