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4900000022

第22章 漫谈历史剧的化装造型

李金祥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银屏幕的视觉效果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气氛和摄影造型来完成的。而化装师则是人物造型的创造者,为塑造人物形象美担负着主要工作。

真实可信、富于感染力的人物造型在银屏幕上起到了一种文字语言所不可比拟的作用。影视化装造型元素也是影视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剧化装造型设计,首先是服从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与时代背景,严格按照剧本提示的人物性格、性别、年龄、身份、经历(年龄、身份的跨度变化更要注意),将其最本质、最性格化的特征显示在演员的造型上。这是我从事化装造型专业近三十年的切身体会。

一、认真研究,从“头”做起

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化装师要广泛地参阅与剧本有关历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貌等资料,特别是有关社会时尚、饮食起居、发式装束及民俗风情等的资料,从中找到利于塑造剧中人物的素材,以丰富整体的化装造型设计。而这个整体造型的第一步是从头式来确定和还原当时历史时代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造就了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形成了不同的礼仪、风俗人情。而各种头式发型又充分表现出每个时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从汉代始,人们已普遍盘发束发髻,样式已有多种。进入盛唐,发式更为讲究,特别是女人则盛行高髻,并配有一些首饰,形成了当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规范头式。

在拍摄《大唐情史》中,唐国强扮演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前后我为其设计了反差较大的头式,以突出他前者英俊、挺拔、胸怀大志、腹藏良谋的皇子形象,后者持重、稳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帝王雄风,并用两条金黄色的龙,中间镶嵌“红宝石”做成头冠戴在他的发式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银屏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制作女演员头式零件上,我根据历史年代和演员头形,采用较细而富有韧性的铅丝做成骨架,用稍短的毛发垫底,选颜色和质地好的长发装饰其外。这样既保证发式不变形,又可在上边加一些点缀物,用以强调美感,以使造型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同时也避免了每次梳头难以保持一致的弊病。

沿至五代、宋、元、明时,又继承了唐代的风尚,在盘髻的式样、髻的位置上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发展,使之更完美。到了清朝又盛行男子前额向上剃光,后部梳大辫子。未婚女子梳两个髻,成婚女子在后枕骨处梳圆发髻。

为塑造好历史人物形象,应首先从“头”做起。在发式上充分体现历史人物的身份、性格。用什么饰物装点发冠,都要认真推敲,精心制作,反复比较。

总之在化装造型的设计与试装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讲究,绝不能将就。同时根据剧本的要求充分考虑每个人物年龄有别、身份性格有别、男女老少有别、南北地域有别、生存环境有别。这些都可能在头式上体现出来。

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人物造型从“头”做起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化装师本身从我做起的艺术功力及经验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必要修养。

二、吸收借鉴,因人着色

水墨丹青的国画,运用黑、白、灰颜色对比与线条的起伏变化,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大好河山的壮观、秀丽。而油画则以红、绿、蓝为主色,在表现景物与人物上更多地赋予了它细腻、鲜活的写实成分。前者是我们拍摄黑白片需要学习的,后者则是拍摄彩色片需要借鉴的。画家是在纸上作画,富于激情地去表现景物与人物的静态与动感。而化装师则是在演员的脸上作画,这与前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要经得起镜头、光线、角度的检验,从而达到真实可信、线条与肤色完美结合的银屏幕效果。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为化装造型提供了运用色彩“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空间的同时,更要求化装师塑造出“因人着色不一般”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评书艺人用“开脸”的形式为每一个出场的人物描画形象。根据人物性格、身份等,男人多为:头戴紫金冠,面呈一团正气,鼻直口阔,双目有神,大耳有轮;而描写女人时多为:面若桃花,眉扫初春柳叶,丹凤眼,樱桃小口。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五官部位,这就为我们拍摄历史剧提供了人物造型的参考依据。

而京剧的“勾脸”又将文字形象化,大胆运用色彩将人物划分出忠、奸、善、恶。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等。这些脸谱虽有明显的概念化倾向,但也值得我们在运用色彩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塑造人物形象时借鉴。

诗人陆游讲“功夫在诗外”,我的理解就是要多学、多看、多体验专业以外或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积累本身也是学习,有所取舍的借鉴则是为人物造型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段。

在拍摄历史剧中,化装师一定要参照演员本人的脸型和肤色。离开了这一点,角色的造型就很难形似。演员造型后一定要与造型前有较大的区别:头式的形状、发际的高低、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嘴唇的薄厚、胡子的疏密、耳轮的大小等特征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而化装造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演员的脸形的多部位做改变与弥补,以求更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体现在银屏幕上。

在拍摄《三国演义》、《孙武》、《朱元璋》、《大唐情史》、《武当Ⅱ》等历史剧的人物造型方面,我强调了人物个性特征,本着既不违背历史,又不拘泥历史的造型方法,通过多形状的发式、质地花色不同的装饰物、形态各异的眉毛、胡须及面部色彩浓淡、冷暖的结合运用,达到了突出人物个性外貌的创作目的。男主角——坚毅、英俊、潇洒、魁伟、阳刚。女主角——典雅、清秀、温存、善良、阴柔。男性面部着色要薄而透,充分体现肤色的质感,眉峰至眉梢画得要高挑一些,以增强人物英俊刚毅之感。而女性面部的着色则适当要加以调整,本着面施粉黛、花汁作脂为基调,底色稍加重些,强调腮红和唇红的运用,增强面部的柔和与过渡,不留痕迹,突出美感。

在给男女主角造型设计的同时,化装师更要设计好其他角色的造型,相互之间一定要有明显的外形特点,做到“避免雷同,各有其形”。

三、戏为古装,避免“穿帮”

历史剧演员众多,造型设计一定要周密、细致,提倡一丝不苟的精神。化装师在筹备工作期间,不仅要注意头套、眉毛、胡须的样式,更要注意毛发质地与色彩的选择。要注重眉毛、胡须的颜色搭配,既要突出人物性格,又要有质感与立体感。在制作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将毛发的粗细、色彩的搭配、勾得疏密和人物年龄结合起来。“讲究”与“将就”一字之差,在将来的银屏幕效果上就有优劣之分。所以在造型制作中,化装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多思进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跟自己“较劲”,才能做好工作,避免遗憾。

历史剧造型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头套、胡须、眉毛等,有的发髻勾的过密,人为的痕迹太重,纱边明显暴露等,造成“穿帮”,影响人物形象与影片质量。粘贴要严格认真,现场拍摄要盯紧,发现纱边露出痕迹,及时进行修补,从而避免“穿帮”现象出现。

四、造型一致,务求接戏

历史剧与现代戏虽然要求人物形象在全剧贯穿始终保持一致性,但相对来讲,历史剧则更为严格。原因很简单,为了观众的视觉接受力,根据演员定妆时的要求,应使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始终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改变。这包括头式造型、面部肤色、眉毛、胡须的形状疏密等。在保持基本形象不变的前提下,一些技术性的改变是允许的。如人物在特定环境气氛中需要现场加工,如刀伤、枪伤、汗水、尘土等效果是常见的。既使如此也要注意,如果这场戏拍不完,还要接戏的话,这些伤痕的面积大小、颜色的浓淡和形状都要保持一致,何况人物形象呢?

前后人物的衔接与场景前后颠倒拍摄都需要形象的一致性。我对需要衔接的镜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细节都用文字记录或用DV拍摄下来(包括伤痕)以备参考或遇补拍时用。

欲求人物形象的一致性,我认为关键在拍摄现场。通常,演员化好装后,要更换服装、取道具,然后进入现场排戏、走位置,配合照明师布光。一切就绪后,已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导演与摄影师都要先拍全景大场面,而且拍的次数较多。等到拍中近特写镜头时,演员脸上化好的装肯定会发生变化,比如面部渗油出汗、油彩溶化、附贴物翘边、发型蓬乱等情况出现。这就需要化装师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细致的修补,以保持演员妆的完整和形象的一致性,同时更要经得起中、近、特写镜头的拍摄。

历史剧中采用塑型化装方法塑造人物,由于拍摄时间过长,头套和塑型零件以及其他附贴物一般都用胶水贴在皮肤上,容易开胶脱落。这就更要求化装师精心耐心细致地去修补,必要时还需更换某些附贴物。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现场修补装面是关键,使人物形象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避免“穿帮”。此事看起来很小,却关系到影视剧的化装质量,也是化装造型专业职业道德对我们的要求。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确定了它与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结合到影视的造型艺术,就是要根据影片的主题去塑造人物外部形象,通过各种化装手段赋予剧中人物性格、年龄、身份、职业及人物命运等特征,使其真实可信,鲜活灵性。

同类推荐
  • 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 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而中国普通大众得知此书,多有赖于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此书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道具,是周星驰饰演那个屡战屡败的死跑龙套的尹天仇的唯一财产。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热门推荐
  • 冷魅公主殿下的爱恋复仇记

    冷魅公主殿下的爱恋复仇记

    她们是闻风丧胆的王!她,冷漠无情她冷酷温柔她腹黑可爱人心痛的背叛,使她们走在一起,也是这背叛,造就了今天的黑道至尊……但是,在她们复仇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冷是他的代名词,花心是他的代名词,温柔是他的代名词。三位绝美的MM和三位帅到极点的GG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爱情到最后到底是喜是悲~是爱还是恨
  • 我命葬天

    我命葬天

    他,求魔,求逆,欲封天;她,不愿为仙,只盼在凡尘中等他回来。这是一个起始于太古与苍茫之间的故事,一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世界。参考神作:《求魔》《我欲封天》《遮天》《仙逆》
  • 风极

    风极

    在另一个世界的风极大陆上,三位身世迥异的少年,因同一次动乱走到了一起,又因各自的宿命不得已共同踏上了奇幻而凶险的北地之旅。途中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一路上三人从互相猜疑到互为朋友。而三人的一次次凶险事迹亦流传到大陆各个角落。三人到达北海后,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红颜乱天下

    红颜乱天下

    想在皇宫过平静日子?梦还没醒吧!为了宠爱她的皇兄奋力向前冲吧!什么阴谋阳谋,手到擒来!虽然皇兄是伪的,可这情却是真的!助他登上皇位,她为后宫之主,可他!却用百万大军压镜,迫她出嫁,她能否逃离他的囚禁,重返皇兄身边?
  • 镜子与刀

    镜子与刀

    一场病症之后的穆鱼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正常交流的手段。听信了仙人指点的父母将穆鱼关在了自家的小楼上。渔夫老罗之子九果用杀鱼刀与他对上了话。一直呆在楼上的穆鱼发现了老罗的秘密,用镜子不停指点九果,九果终于明白过来,
  • 温瞎扯记之迷迷岛

    温瞎扯记之迷迷岛

    温瞎扯记之迷迷岛``````````给孩子的故事
  • 感悟财富

    感悟财富

    什么是财富?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一个让人困扰又不断思索的问题。财富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财富也都有不同的诠释。进入新经济时代,人们从“财不外露”到“彰显财富”,让我们对财富的追求更加赤裸,也引发了我们对财富更深刻和思考。
  • 异能之至尊阵法师

    异能之至尊阵法师

    莫名其妙穿越,身子不好时哑时聋,坑爹!不公平对待?以势欺人?千里追杀?万里封锁?那她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公平势力!什么叫追杀封锁!敢跟她耍阴谋诡计,就让他们后悔来这世上一遭!额,这赖在她身边不走的妖孽们是啥情况?(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Confidence

    Confid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娇百宠

    千娇百宠

    上辈子,顾婵被选为新皇元后,万事俱备,只待大婚。谁知靖王韩拓半途杀出,弑弟篡位不算,竟然还强娶弟妇。可惜顾婵不久便香消玉殒。重生后,顾婵不欲再卷入皇室之中,只求亲人福佑安康,自己觅得温厚良婿,恬淡一生。不料韩拓又来纠缠,还对她百般讨好千般娇宠。顾婵很纠结,面对主动伸来的未来最粗壮之金大腿,究竟是抱,还是不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