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4500000083

第83章 《人民日报》关于新疆“7·5事件”的舆论引导分析

梁铭之

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了“7·5打砸抢暴力事件”,一时之间各种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各媒体聚焦新疆,争夺受众,争夺舆论引导权。而有关民族方面的报道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敏感性,也有高度的关注度。舆论引导是否正确,事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面对这一复杂形势,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如何报道这一事件,《人民日报》的舆论引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势,关于“7·5事件”的报道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这是本文研究的动机所在。

一、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样本是2009年7月7日至17日《人民日报》上涉及新疆“7·5事件”的报道,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是因为从7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才陆续报道新疆“7·5事件”,并且《人民日报》连续11天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新疆“7·5事件”。这一时间段是《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报道的集中浓缩,可以较好地反映出《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进行的舆论引导。

根据选定的时间段,笔者对《人民日报》7月7日至17日共计11天的要闻版(1—5版,同时还翻阅了其他各版,并没有发现有关新疆“7·5事件”的报道)进行了统计,总共有153篇(含图片)有关新疆“7·5事件”的报道。本文所称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

本文以新闻框架和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对《人民日报》新疆“7·5事件”的报道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间以话语分析。

二、样本分析

《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可以说是高度重视,连续11天在头版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新疆“7·5事件”,并且连续11天,整个要闻4版基本全是有关新疆“7·5事件”的报道,几乎每天都配有署名“何振华”的评论文章一篇。

1.体裁

在这153篇(幅)涉及新疆“7·5事件”的报道中,消息65篇占报道总数的43%,通讯34篇占22%,评论22篇占14%,图片32幅占21%。

对新疆“7·5事件”《人民日报》充分运用纸媒所能呈现的各种体裁和手段,对新疆“7·5事件”进行充分的报道。尤其是每天都刊发评论员文章,对人们正确看待、处理新疆“7·5事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功能。

2.主题内容

从《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报道的主题内容呈现看,政府善后及对该事件的态度声明成为《人民日报》的首要报道主题,占39%,其次是普通市民事件后的生活状况和对事件的态度,占35%。对境外有关人士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也进行了适量的报道,占16%。

在这11天中,《人民日报》把政府对这一事件的作为和态度推向舆论引导的主要位置,同时高度重视普通市民态度和事件后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责。暴力事件是报道的起点,但不是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重点在于政府的作为,对受害者的救助,以及普通市民暴力事件后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从主题内容看,《人民日报》高度重视对新疆“7·5事件”的定性,有关该事件的第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7月7日),就对该事件进行了定性,这篇评论的标题是《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评论指出:“铁的事实证明,‘7·5’事件是由境外反动势力一手策划的。其目的就是要挑起事端,制造暴力事件,搞分裂干扰我发展。这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异常激烈的斗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对犯罪分子的容忍,就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伤害。对参与打砸抢烧的一小撮犯罪分子,我们一定要依法予以严惩。”

此后的一系列本报评论员文章中,《人民日报》高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旗,主动进行舆论引导。7月8日在标题为《珍惜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中强调,要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打砸抢烧的犯罪分子,决不能把矛头对准自己的民族兄弟。

根据统计,在这11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中,标题中出现“稳定”两字的就有6次,超过半数,其舆论引导方向明确:处理新疆“7·5事件”就是要依靠各族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分裂势力和犯罪分子,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这个大局。

在充分报道政府善后和普通市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人民日报》以一定篇幅,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和评论新疆反动分裂势力的猖獗活动,如热比娅在海外的活动,美国国会对其资金支持等,让人们看清事件背后的真相。

通过看这些报道,受众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新疆发生暴力事件,无关民族无关宗教,完全是分裂分子在作梗,他们就是要打乱新疆正常的社会秩序,乱中实现自己的分裂国家的目的。只要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分裂分子的目的就不会得逞。

3.消息来源

这里所说的消息来源主要指新闻资讯或主要的新闻线索的提供者。消息来源可以从新闻导语中获悉,未标明的信源也可从记者的行文中获知和推断。笔者对153篇(幅)文(图)进行了研究,建构了五个类别。

消息来源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各团体或阶层话话权。根据图3所示,政府及工作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对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笔者全把它们归入政府类),达41%;其次是相关的普通市民,占33%;再次是境外人士,占16%;受害者及家属排第4,占6%。可见,《人民日报》对此次事件的报道,消息源分配上集中于政府和普通市民,政府和普通市民的话话权得到充分表达。

4.版面

报纸影响读者和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版面来体现,报道出现在哪个版面表现了报纸对该报道的重视程度。

从图4可以直观地看出,《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各要闻版均有出现: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出现在头版,另外一般还在头版安排一篇通讯,三版则大多是境外有关人士对新疆“7·5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对新疆“7·5事件”的大量新闻报道集中在要闻版四版上。图片也大部分安排在要闻四版上。

可以看出,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人民日报》高度重视版面语言的应用,对该事件的报道有集中也有分散,严谨有序,庄重大气。

三、结论

通过上述图表,数据,可以看到,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2009年7月7日至7月17日,《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报道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的。对这一事件采取高规格、大幅度、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报道方式。每天在头版安排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有关“7·5事件”的通讯一篇;在四版集中安排有关“7·5事件”消息、通讯、图片,并经常配有署名“何振华”的评论文章一篇。空前重视评论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图片的直观作用。

《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始终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大局,主动设置议题。通过大量的事实报道和评论,有理有据地揭示了新疆“7·5事件”的性质:这不是一起普通的突发事件,它和国际恐怖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分裂分子、恐怖分子就是要制造暴力事件和社会恐慌,以达到他们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目的,如果他们的目标得逞,就会危害国家民族的利益,危害兄弟民族的团结。

新疆“7·5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媒体不惜歪曲事实,无端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指责中国政府;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也通过媒介进行宣传,扩大影响,煽动民族和宗教仇恨,制造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这一时段的《人民日报》加大了对境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活动的报道,较好地澄清了是非善恶,较深刻地揭露了新疆“7·5事件”的本质以及世维会头子热比娅的罪行、境内外反动势力分裂中华民族的图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日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不仅是跟分裂分子、恐怖分子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中华民族跟西方反华势力争夺话话权的斗争。

《人民日报》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策略也相当巧妙,报道重点不是渲染血腥暴力的场面和画面,而是透过事件的表象反映和揭露事件的本质。对策划这一事件的热比娅等一小撮反动分子,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方式,把他们放在历史中进行考察,让受众认清民族分裂分子、极端宗教势力、恐怖主义分子的邪恶本质。同时大量报道政府事件后的救助和善后工作,充分报道事件后普通市民的生活秩序以及对暴力事件的谴责,从所发图片来看,多数是事件后普通市民的生活、生产秩序的恢复,引导读者明白事态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涉及到民族问题、分裂问题、阶级斗争问题、话语权的争夺问题,《人民日报》通过新闻报道手段进行了强有力的正确舆论引导,让受众对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破坏有清醒的认识,也引导公众舆论对暴力事件、恐怖行为进行谴责,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珍惜和维护。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的一些不足。首先从时效上看,新疆“7·5事件”于2009年7月5日晚发生,《人民日报》7月7日才进行报道,慢了半拍,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抢占先机。其次在议程设置上,《人民日报》着力报道分裂势力通过暴力事件反国家、反民族、反人类的本质,是恐怖主义是暴力犯罪,这无疑一语中的,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事件的本质及发生的背景,美中不足的是报道没有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土壤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分裂分子、恐怖分子只是一小撮,但为什么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其中?

〔梁铭之: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硕士生〕

同类推荐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热门推荐
  •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政治是分配财富、经济是创造财富;第二章历史不可重现、人性亘古不变;第三章增长不等于发展;第四章财富不等于幸福;第五章一切从“头”开始;第六章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第七章勤俭与奢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八章公平与效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九章市场的帝王:诚信法则;第十章树与草:人治与法制;第十一章消费商品化;第十二章商品的品牌等。
  •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然而,人的一生都和情绪有关系,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情绪这么糟糕,怎么办?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观念正确,情绪稳定。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处”;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
  • 一步一个脚印到无情

    一步一个脚印到无情

    她一生悲苦,幸运从不属于她......她错失亲情、友情乃至爱情......她在人生这场游戏里一出场就注定成为炮灰......她无时无刻不希望人生能像游戏一样可以重新开始......终于,她被命运推向了无情的境地......最终,她选择了结束,却意外换来了重生......
  • 错恋再难逃:总裁,你站住!

    错恋再难逃:总裁,你站住!

    时过境迁,待到五年后归来,于露还是摆脱不了他们的纠缠。选择霸道的肖?当初自己带着他的种匆匆跑路,这回被抓个现形,否认也难,熟悉的气息里,是否要再一次沦陷?选择温柔的沈?这么多年,他默默奉献,慢慢渗透的感情,几乎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是不是就要从此一生?凡尘都市里,又一次揪心的刺痛,明明知道爱情很伤神,但是却还是一脚高一脚低地踩了进去,进而越陷越深。
  • 鲜血逆路

    鲜血逆路

    这里,是创世之初的天地;始神的战争,干预着玛德瑞斯的轨迹。在命运的指引下,一群被创世始神眷顾的孩子们不期而遇。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亘古的大陆上,奇迹即将上演....PS:本书群号:122735795欢迎加入....
  •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暗殇

    网游之暗殇

    丞相:嗯,下面整谁呢。。。是整这个,还是这个,还是这个呢。。。沦语:大叔,带我一个!暗殇:你俩别闹了!进副本了!残阳把十三一叫过来,辛仁别怕,没压力的!讪辛仁:悄悄地给你们点根蜡,谁都不告诉。。。阿门陀佛!善宰!善宰!喝!
  • 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重生之大明国公

    重生之大明国公

    经济高材生张凡,意外穿越到大明,成为贫困的读书人,会试中得解元。边关告急,他力挽狂澜,名扬天下,最终入主朝堂,用高超的手腕建设富强的大明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