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2600000005

第5章 表达自由概说(1)

表达自由是表达权的实质和核心,是表达权所追求的目的。表达权是基本人权,在现代法治国家,又是法律赋予并为法律保护的法权,从本质上讲,表达权就是表达自由权。简而言之,表达权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表达自由。因此,表达自由就是本书的核心论题。

第一节 表达自由的界定

概念界定是研究的起点。有言论自由,有出版自由,有新闻自由,那么,何谓表达自由?

一、表达自由的称谓

诚如新闻法研究专家魏永征所言:“表达自由(或发表意见的自由)通常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在中国大陆最早出版的研究表达自由的专著《论表达自由》中,甄树青博士开篇就不厌其烦地罗列出世界各国对有关表达的自由或权利的各种称谓,并分析了国际人权文件的规定,得出结论说:“使用最多的称谓是言论自由,但很多其他的称谓都带有表达二字,计有49部宪法或文件(包括日本宪法,其使用的是“表现自由”)。即便不带有表达二字,也多含有表达的意思,如发表、传播等。另外,很多国家的宪法使用言论、出版、新闻、印刷、创作、思想、观点、意见、演讲、信念、见解、报刊等词汇,而这些词汇都是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表达的目的或内容,与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是言论一词所不能包纳的……可见,表达自由或表达……的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及国际人权文件最为常用的术语或称谓。”

比如,作为世界上最早明文规定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文件,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11条就做出如下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而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则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the righ to free dom of expression)。此项权利应包括保持意见的自由,以及在不受公共机关干预和不分国界的情况下,接受并传播消息和思想的自由。”其中,英文the right to free dom of expression更准确的中译就是“表达自由权”。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参照,对人人享有的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一举世公认的基本人权,笔者在本书中采用“表达自由”这一术语或称谓。原因之一是“表达自由”本身已成共识,原因之二是因为“表达”(expression)一词无论在英文语境还是在中文语境里,其词义都颇为宽泛,足以涵盖言论、出版、新闻、著作、表演,乃至游行、集会、示威等各种表现形式,也足以将消息、意见、思想、观点、主张、信仰等表达的对象或目的囊括在内。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从实质上看,这就是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虽然没有采用“表达自由”这一明文字眼。

二、表达自由的内涵

对于表达自由的内涵,国内外的观点纷纭。综括起来,代表性观点如下:

(1)《牛津法律大辞典》把言论及表达自由(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视为公民享有的主要公民权之一,认为公民在任何问题上均享有以口头、书面、出版、广播或其他方法发表意见或看法的自由。这一自由权受到了尊重他人利益之要求的限制,而他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诽谤法、藐视法和其他法规加以保证的。盖自由权还要受到尊重公共利益之要求的限制,而这些公共利益是由禁止淫秽出版物法加以保证的。犟眍痨眇祉这一解释较为全面。

(2)甄树青认为,“所谓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性状态。”针对某些学者把保障通信秘密也当做表达自由的内容之一部分,甄树青认为,通信秘密不具备公开性,不在表达自由之内,另有法律保护。同时,针对美国等国家对“象征性言论”和“附加言论”予以不同程度的保护,甄树青也主张区别对待。

(3)雷润琴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中外传播法,认为“必须保护公民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特别是要保护公民的表达自由。公民表达自由是指公民自由表达思想、观点、主张不受干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他认为,公民的表达自由可以从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视角看待。狭义的表达自由仅指言论自由;中义的表达自由则除言论自由之外,还有出版、新闻、艺术表现、著作等通过媒介进行的言论自由;广义的表达自由则除了上述诸形式外,还涵盖了集会、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通过标语、口号以及其他手段实现的言论自由。

(4)杜承铭则用分解的方法,把表达自由权分为“表达”、“自由”和“权利”三个层次来分析表达自由的内涵,并综合起来理解,把表达自由界定为: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规定、认可或保障的,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而不受任何其他人或组织干涉、限制或侵犯的权利。权利主体延及全体公民,“表达”一词也得到扩张,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表达,也包括了许多行为表达。在上述观点的前提下,笔者将表达自由界定为:公民依法使用任何方式或媒介,在不妨碍第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将所见所闻所思公开表现出来而不受干预的自主状态。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作为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名之为表达权,因为表达权追求的目的就是公民表达的自主状态,即表达自由,表达权也被称为表达自由权。下面试对表达自由做几点分析。

1.表达

表达自由权中的“表达”,就是指作为公民的每一个人公开表示、传递其内心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的自主状态,包括语言表达、行为表达和沉默表达三种方式。沉默表达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表达,只不过是一种以沉默的自主状态体现出来的消极的行为表达。表达有内容和形式之分,以上是从表达的形式上讲。

表达的形式自由应该包括言论表达的自由、行为表达的自由和沉默表达的自由。

而从内容上讲,公民表达的内容极其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因为表达自由就意味着公民可以就法律未明文禁止的任何话题,利用法律未明文禁止的任何形式或手段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交流思想。但表达自由权保护的实质性内容重点在群体利益的表达和公民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公众问题发表见解与主张的权利。也就是说,表达自由之所以受到保护,主要针对的是公民涉及公共性的见解观点的表达,而非公民私人领域的表达。公民私人领域的表达是法律本身就不必也无权去干涉界定的自由区域。只有当公民的表达在形式上处于公开状态,在内容上涉及公共性质的时候,法律才有必要,也才有权力实施保障或干预。

公民表达的实现途径也很多,主要有:(1)公民自己行使表达权,比如投票、发言等。这涉及由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它是公民表达权的最基本方式;(2)由自己选出的代表代理行使表达权。比如我国在政治制度上设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从根本性质上讲,就是公民行使参政议政等表达权的一种方式:公民有依法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达政治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3)通过新闻媒介和其他传播渠道表达,可以公开各种信息,并集中反映舆情民意,以形成社会沟通和反馈机制。而这正是新闻媒介被视为社会公器的原因所在;(4)通过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表达,工会、妇联、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就是汇聚民意之地。

2.自由

学者萧翰在论述表达自由时,认为“在人权谱系中,自由权居于核心地位,从大类包括精神自由、经济自由、人身自由,其中精神自由权包括精神内在自由权和外在自由权。精神的内在自由权即思想、良心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学问自由,它们是精神自由权的基础,但是这些内在的自由权只有表明于外部、传达于外部时,方能实现,这一实现途径就构成表达自由(本书的表达自由与表达权可作为同一个概念使用)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表达自由是更为重要的自由,没有表达自由,人类的一切精神性自由都无法实现。”对自由可以作多个维度的理解。笔者主要以三种自由观,从三种角度来看待表达自由权中的“自由”。

(1)法律下的自由

将自由视为评价法治的核心指标首推英国思想家洛克。他认为,政治社会或法治社会存在的要理就在于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实现社会的自由价值。而政治社会或法治社会就是制度化了的自由与权利的机制,其形成依赖于人们相互间达成的“契约”———法律。所以,所有制度的创设,都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的,而它们的核心就是要维护自由的价值。因此,洛克主张:“不管会引起人们怎样的误解,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约束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深受洛克思想影响的法国人孟德斯鸠同样信奉法治主义,虽然他所理解的法是自然事物的必然关系,是一种理性秩序。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法律下的自由”这一概念,不仅认为自由是由法律设立的,而且法律就是自由的,自由构成法律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如法律应当倡导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等。正是为了实现“法律下的自由”,他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

而奥地利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也在《自由秩序原理》中提出其“法律下的自由”(liberty under the law)的法治理论。他以认识论上的无知论作为其哲学基础,并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论证自由对于知识的重要性,乃至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而为保障人的自由,就必须通过法律,实现法治。

因为,自由不能脱离法律而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于法律之中,即“法律下的自由”。哈耶克对自由是这样认为的:“自由是否定式的,它只是表明没有强制罢了。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哈耶克理解的“法律”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法律,即实质性法律或叫“内部规则”,是由社会自发生成的;另一种是“制定法”(statute law),也叫“外部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出来的关于政府组织的规则,所以又叫“立法”。哈耶克认为,制定法其实只是一种仅具形式意义的法律,作为自由之基础或条件的法律并非这种虽然具有法律形式实为“命令”的法律,而是自然形成的并被人们普遍遵守的一般性的抽象规则。表达自由,也是法律下的自由,即要受到法律的保障。

(2)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1958年,在“齐契利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上,英国政治思想史学家伊赛尔·柏林发表了“两种自由概念”的著名演讲,讲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我国学者朱学勤在《柏林去矣》一文中极其简洁地解释了这组概念:所谓“消极自由”,其英文表达式是“freedom from something”,意为“不做什么或免于什么的自由”,所谓“积极自由”,freedom to something,意为“做什么的自由”。他认为,在柏林之前,很多思想史家想总结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这两种政治文化的区别,但谁也没柏林说得这么简明扼要。并认为台湾学者钱永祥称这对概念是政治思想史上人人都需要经过的“小经典”,确实精当。

柏林提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组概念各有其指向性。消极自由涉及的是对如下问题的回答:“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儿不受到别人的干涉?”可以看出,消极自由主要关心的是被控制、被干涉的范围或程度。因为,“正常的说法是,在没有其他人或群体干涉我的行动程度之内,我是自由的。

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自由只是指一个人能够不受别人阻挠而径自行动的范围。

我本来是可以去做某些事情的,但是别人却阻止我去做———在这个限度以内,我是不自由的;这个范围如果被别人压缩到一个最小的限度以内,那么,我就可以说是被强制,或是被奴役了。”至于积极自由,柏林认为涉及的问题为:“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某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显然,积极自由关心的是“谁有权控制?”在积极自由的内涵中,“自由”是主动积极地争取和实现自己应该享有的自由权利。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

传播学者也借用这对经典概念来分析新闻自由。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从消极自由的概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消极的自由概念,我们可以概括为‘免于……的自由’。更精确地说,就是‘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社会责任理论则相反,它以积极的‘有做……的自由’为基础,它要求有能够达到人们所希望的目标的必需手段。”这种分析自然可以扩大为对表达自由的分析。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费伦站在社会责任的立场上,认为积极自由是一个比消极自由更崇高的概念,因为只有当积极自由出现的时候,消极自由才有条件处于良好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自由是复合性质的,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组合。

同类推荐
  •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不仅仅是一部旅游书,它还是一部关于英伦文化的“大观园”。《三联生活周刊》《ELLE世界时装之苑》《南方人物周刊》资深主笔王星、李孟苏、黄景路、王年华娓娓讲述你所不知的英伦故事。全书总体上分为两部分:A面,上流贵族阶层;B面,市井伦敦。内容共四章,分别从贵族和平民两方面讲述故老伦敦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包括英国皇室的渊源、贵族生活、贵族运动、新旧贵族之间的微妙关系及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市井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等,为读者呈现出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更为亲民的英国皇室、贵族及与之和谐共存的传统却不保守、轻松、自由与日趋繁华的市井生活,并由内而外解读了伦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上流与市井泾渭分明,有阶层没斗争;对王室真心敬爱,有君主无专制。此外,《伦敦AB面》收入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一手照片,囊括了大量珍贵素材,包括珍贵的白金汉宫全景图、英国王室成员的日常照片以及众多伦敦实景唯美照片,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审美和可读性。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热门推荐
  • 凰女归来:逆天七小姐

    凰女归来:逆天七小姐

    被虐待,被凌辱,苦心征战十年沙场,却换得爱人的一杯毒酒!也终于明白原来带给他快乐的只有权利!一次重生,让这些人的一生,一个朝代发生变化,真正的爱人是在背后为你默默付出而不图回报的人,经历了一次次的暴风骤雨,终得花开苦难若风闻,彼岸妖娆诸似开。终究也只剩她一人。一人也可以面临以后的风风雨雨!愿你共安!
  • 傲娇小萌陛下爱不爱

    傲娇小萌陛下爱不爱

    云汐宝宝去领钱,不料掉进下水道。尼玛,魂穿了!不带这样玩的!于是乎,斗恶女,遇师傅!逛青楼,遇奇葩!遭凶杀,现太子!离家出走,成公主!超强神秘师傅:“小云云,跟着师父走,师父带你闯江湖,神马武林盟主不在话下!”柔情奇葩男:“宝贝,你不要我了吗?我会很伤心滴!”霸气腹黑太子殿下:“女人,你是我的,不准走!”忠心少主:“公主,我会一直守护你的!”..............某女心里暖暖的,让我怎么选择呢?美男要不要?要要要!你们一起上!(超甜宠文,男女一人)
  • 缘来是你:刁蛮皇妃

    缘来是你:刁蛮皇妃

    一介女子,欧阳溪雨,出身在官家之中,却是受到家族之中的不平等待遇。后庆幸入宫成为妃子,受到帝皇的宠爱。她,生性自由,单纯,只想在自己的世界生活着,不喜与人争斗。但是,在那混乱的后宫之中,即便不害人,也会身首异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她明白一个道理。不进,则退!要么成为后宫的主宰,要么被打入冷宫。为了生存,获得圣上宠爱,她开始一步步算计,一步步的攀上宫中高位,可惜,多方势力暗中相斗,危险步步迎来,而她能否化解困难,达成目标?
  • 樱花树旁的贵族学院

    樱花树旁的贵族学院

    我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得不好!请大家要说出来!谢谢大家!
  • 浮生花事绘从容

    浮生花事绘从容

    “安之,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唐僧。”“……因为他骑白马?”“不是。因为能玩就玩,不能玩可以把他吃掉,然后长生不老。”“好……变态的想法。”
  • 入幻三生

    入幻三生

    天圆地方的异界大陆。世界有其伟力,天地有其灵孕。在物换飞花的大千世界里,人类修仙习武,炼道煅神,可驰骋天地。即便是不济的武修,也能飞檐走壁。除此之外,还有魔兽、大妖霸占一方,山精、野怪啸聚森林。凡一切生命,皆可夺造化之功,使天地一抖尔。然而没有生命的事物,如天空的流云,也还要不甘寂寞,在这天地的巨幕上,演绎一番传奇。更不用说其他了。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凌晨未汐

    凌晨未汐

    陵家,守护者万年前王的陵墓。万年的约定啊,终于快要到来了,陵家终于等到了出世之日。陵尘和陵汐,离开了生活了十五年的大漠,去魔法学院,算是学习吧,也算是历练吧,总之不同于山村的生活终于开始了。离开这片大漠,大陆风云渐起,不知能够闯出一片什么样的色彩呢。
  • 不死传说之谜

    不死传说之谜

    一出生,因为没有天赋被丢弃,可谁曾想,他却是以后所有人的救星。虽然她不是人类,可是他爱她:虽然她已经离去了,可他不能忘记她。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天赋,又何必给我孤独的诅咒!
  • 浮生石

    浮生石

    万年前,仙界大乱,天道崩坏,后分离出生死两意,自此天道不全,后世开启。万年后,凡世间半步仙人纷纷神秘失踪。东庚最强世家离家发生惨变,后分清池三家。命运的轮盘缓缓转动,偌大的棋盘开始布局,一名少年应运而生,是作为一枚棋子渡过一生,还是冲破命运的梏桎,最终成就无上仙位。到底,是谁在幕后掌控一切,又到底是谁让这历史长河在此泯灭,这名少年又会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演绎怎样的精彩人生?“天道命数尽在生死轮盘,阴阳轮回生生不息,但凡能够参悟真谛即可超脱命运大限,成无上至仙。”——上古神秘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