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2600000033

第33章 博客自媒介与表达自由(5)

而到了事件后期,在12月初的《厦门人民这么办2》中,连岳又给厦门市民提出如下建议:“1.不要被阴谋论与悲观情绪击败;2.请尽快阅读环评报告,《厦门晚报》、《厦门商报》12月6日已全文刊登;3.请鼓励更多人直接到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体育路95号文化艺术中心内)领取文字本《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合法的散步,以人气表示我们的反对;4.不要只停留在口头抱怨,拨打专线电话0592-5745678,发邮件到xmghhp@vip.sina.com,我们要将反对送达;5.反对没有门槛,人人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长可数十万言,短则只需‘我不同意’四个字;6.将你的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回复)发表在自己的BLOG上,跟贴在相关的新闻后面,可能的话,形成给媒体的文章;这些备份同时也是证据;7.只有数量充分多的、质量充分高的反对意见,才能提高环评质量,也才能使合谋做假的可能性降低;8.即使只是表面上给你发表意见的权利,也要用足,这是可能走向实质改变的第一步;9.请鼓励别人,厦门公民正在完成中国维权史与中国环保进步史上的一件奇迹;请鼓励你认识的人参与(即使他不是厦门人);10.厦门万岁。”

在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中,连岳都体现了一个当代公民的自觉意识:理性地表达抗议,但尊重规则。这个视王小波为人生的引擎的人,比王小波更幸运的是赶上了网络2.0时代,拥有了博客这种个人化的互动媒介,从而能够让自己更方便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主观上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维权、抗议(PX项目中心距离他住的鼓浪屿只有7公里),客观上为“沉默的大多数”起到了代言的作用,并鼓励“沉默的大多数”为了自己的权利开始自我表达。当然,厦门PX事件只是他的博客发挥公民媒介作用,实践公民新闻事业的一次代表性反映。在他的“连岳的第八大洲”上,时评性博文的比重正逐渐有加大之势。或许应该说,厦门PX事件反过来也教育了他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当代公民,并运用博客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正如他在名为《公民社会不是恩赐的》的专栏文章中所写的:“公民社会的到来,需要足够多的人有公民行为,没有谁会恩赐,而公民行为,一点都不难,少开一盏灯,或者,悲惨的时候惨叫一声,表示你痛。”

而在媒介领域,使用好个人博客这个小而美的私权媒介,大概应该是当下中国内地行使公民权,尤其是表达自由权的最便利的方法。就在《公民社会不是恩赐的》一文里,他还特别赞美另一位用博客记录事实的厦门人,指出:“在即将成为世界级化工重镇所在地的海沧,一位居民的BLOG———《海沧我的家园》———却有罕见的大气和勇敢持续不懈地纪录自己真实的感受———此时,他就是在事件中心的记者。”可以说,公民以博客来实现记者的新闻报道功能,这就是作为私权媒介、共享媒介的博客最终能成为公民媒介的理由所在,也正是博客这个小而美的公民媒介的真正力量所在。而另一位评论人熊培云更将“记者”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他说“应该看到,记者已不单是一个职业,更在成为一种记录和参与社会的生活方式。拜互联网和摄录科技之所赐,尤其随着博客(网志)和DV等传播方式的兴起,如今每个人都有成为记者的可能,或者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记者。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有真相,在这个‘由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新时代,在这个人各有‘志’、‘我们即媒体’(We media)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记录自己的生活与遭遇,并且借助传媒科技在公共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寂寞而真实的桅顶瞭望者。”“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是“新媒介”的诸多定义之一,而最能体现这一定义的精神的,就是博客这种自媒介。由此观之,博客之为用不可谓不大。

第三节 匿名与实名:可选择的自由

博客,实名还是匿名,这是个问题。陈力丹教授在给《博客传播》一书所写的序文《透视一个“民意制造”的博客世界》中,首先高度评价了以博客为民意代表的网络空间给现实社会及政治带来的透明度。他举出的例子既包括中国大陆,也包括国际社会。国内以胡、温两位国家最高领导层上网及前文所讲的山西黑砖窑为例,国际则转述当年(2007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题:Web2.0条件下世界力量的大转移。其中,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在会上说,媒体的职责是把事实和真相报道出来。一旦报道失误,他们就得立即纠正,因为他们受到互联网上成千上万双眼睛和耳朵的监督。互联网使世界更加透明了。政治家们也意识到现在一切都是公开的,他们再也不能秘密处理世界上的任何事务。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现为首相)的布朗则表示,随着人们认识到互动媒体的新力量,他们就会在网上发表意见,建立博客并表达见解。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做出反应的办法,以便我们在做出决定时能够充分代表民意。

行文至此,陈力丹教授突然笔锋一转,忧心忡忡地写道:“但是,相当多的主张博客实名制的意见也使人感到某种威胁,这是博客研究中的一个悖论性的话题。在法治国家,网络实名制并不成为问题,这本来是权利与义务的体现,但若法治管理得不到保障,网络实名制就有可能扼杀公民的言论自由。现在,我国在美国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开发的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为实现全面的网络信息控制提供了可能。随着防火墙系统的基本建成,中国互联网上几乎所有信息都处于监控之下。这种情形下,如何保障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正当的自由权利,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今年(笔者注:即2007年)山东的一位网民因发布济南暴雨消息而被捕;海南儋州两位中学教师因在网上发帖讽刺当地政府迁校的决定,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对市领导进行人身攻击为由,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而就在陈力丹教授写完这篇序文的第二天,2007年8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

其中,与博客实名制的相关条约规定为“第十一条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注册信息应当包括用户真实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箱等。”和“第十二条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未经实名博客用户本人允许,不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信息及其存储在网站上的非公开博客内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至此,关于中国博客实名还是匿名的争论终于暂时有了一个结果:由于条件不成熟,强制实名制不可能推行,但鼓励博客实名注册。同时,博客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笔者就以此为基础,着手分析博客实名与匿名作为公民的可选择的自由权利。笔者的基本立场是,不管技术条件多么成熟,不管法治如何完善,实名与匿名都是公民个体可选择的自由。而且,事实上,越完善的法治环境,越会保障公民这种可选择的自由权利。任何公权力对此进行强制干预都是真正的法治社会所不容许的。因为,正如研究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法学家们所言:“保障公民权利是中国法治化的核心指标”。这才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正确方向,“因为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国内到国际来分析都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正当性。”

一、匿名与个人隐私

刘津在其《博客传播》一书中专有一章《中美博客传播的现状与路径比较》,通过对中、美两国博客发展的历程回顾,总结出两国博客发展的路径差异。美国博客的第一个增长高潮出现在1999-2001年博客自动软件发布和大量博客托管网站创建之后。此后,大量政治、新闻博客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2004年总统选举中的深度介入,使之成为左右美国社会和政治问题走向的重要舆论力量。政治、新闻报刊领衔的潮流推动了博客传播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活动。而我国博客概念引入之后经历了一年的沉寂发展期,之后木子美“性博客”事件轰动一时,推动了博客概念的普及,并迎来了我国博客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伴随着博客托管服务的迅猛增长,博客进入快速增长期,此时出现了以名人、学者为代表的少数精英加入博客群体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博客世界的思想分量,与此同时,博客的非政治性新闻传播活动也呈现出增长势头。显然,中美两国博客的现实状况自有其差异。在美国,政治、新闻博客和私人日志博客并驾齐驱。政治、新闻博客显示出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势参与,而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博客群体成为一支深度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民间力量。而在我国,私人日志性的博客则占绝对主导地位,政治、新闻博客则发展滞后得很,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介入较为弱势。而要解释这种差异,则可以从暂时的阶段性因素和持久的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入手。

从阶段性因素看,导致这种区别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博客成员群体的结构差异。因为个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与其经济收入和私人财产的状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只有个体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一定数量的私人财产,才可能成为公共事务的持续关注者和参与者。而我国博客群体有九成年龄不到30岁,七成月收入不足2000元,半数是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低龄化和低收入的特征。

虽然自2005年以来,这种低龄化现状有所改变,但主导内容还是私人日志型博客居多。

从制度性因素看,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两国政治制度和传媒控制体制的不同。

第一,媒介潜能的发挥受制于社会体制。而就政治制度而言,美国社会制度的文化价值、自由精神和个体的权利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公众身上所具有的政治精神表现出较高的介入新闻传播主动性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与此相对,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多的是顺服的臣民,而无现代意义上有个体主权观念的公民,更不具备以公共讨论来挑战现有权威的公民社会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普通民众很难找到制度化的有效途径表达个体的需求,越发感觉无力左右公共政策,于是更多地选择顺应现实,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公共信息传播活动保持疏离状态。

第二,就媒介管理制度而言,由于我国的现行制度赋予行政机构对媒介内容的约束作用,则行政力量对网上的博客内容也予以相应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博客自我设限,在传播中自然表现出对触及制度层面的敏感性问题的主动规避行为,而倾向于传播非政治性的信息。可以说,这是深具中国特色的博客文化的表现。

第三,两国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也大不相同。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公众接触、查阅和搜集权力机构信息资料的权利,势必增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能力。而刘津在作此对比研究时,我国的《信息公开条例》尚未颁布。但总的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自然会使民众在参与重大问题探讨时,缺乏信息查证的必要资源,进而影响民众整体的公共参与意识、素养和能力。既然私人日志型博客是迄今为止我国博客的主导类型,则匿名首先应该在性质上属于保护个人隐私的可选择权利和自由。因为私人日志型的博客,也就是主要“记录个人生活的具有较高私人化特征的网络日志。它既包括个人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生命体验的表达、阅读感悟的书写、旅游见闻的记录、电影观看的音响、音乐作品的鉴赏等,也包括个人以其兴趣爱好和专长为出发点的信息积累和传播。”一言以蔽之,私人日志型博客的主旨就是“表现自我”。

同类推荐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热门推荐
  • 吸血鬼王子的追捕:萌妻太可爱

    吸血鬼王子的追捕:萌妻太可爱

    “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你,誓死护你!”“你许我一生,我定用我的一生来偿还,永不反悔!”“恩,永不反悔!”夕阳西下,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相依相靠。在一场场磨难中,无时无刻都在考验着他们,身世的纠纷,家族的迫害,失忆,但在夕阳下,他们总会重逢。
  • Moon of Israel

    Moon of Isra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六班的糗事

    六·六班的糗事

    在天河小学六(6)班,外号“臭皮匠”的童天宇酷爱搜集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形形色色的糗事,并将这些尴尬、搞笑的糗事记录在了一本糗事簿中。然而有一天,糗事簿神秘失踪了。童天宇紧张万分,最后好不容易找回了糗事簿,那一件件令人捧腹大笑的糗事随之在他眼前一一浮现……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在校园中回荡!
  • 现实噩梦

    现实噩梦

    噩梦可怕吗?不,可怕的是,噩梦居然变成了现实!在这扭曲的时空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丧尸,恶魔,变异植物,怨灵,恶鬼,虫族.,它们都是我的敌人!而我,只想活下去!
  • 读故事 学管理

    读故事 学管理

    故事是历史的记录、艺术的结晶、思想的升华。有时,我们不得不惊奇:管理中许多艰深的题目竞然可以用一则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轻松表达。在学习管理艺术的过程中,另人感悟的故事和真实精彩的案例总是更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它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的多。本书从众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撷选了近500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
  • 黑色杀手之血色蔷薇

    黑色杀手之血色蔷薇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旁,有一家普通的小店:蔷薇物语。里面有一位40多岁的老母亲和16岁的阳光少女,他们过着欢乐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温馨的家庭闯入几个来历不明的人,他们掠抢蔷薇,杀死了那位老母亲,少女幸存了下来,从此性格冷漠,找到好朋友是夏汐音,后来证实身份是世界首富,和汐音还是亲姐妹,还有亲人哥哥,妹妹,她从此展开复仇计划......
  • 箫笙陌

    箫笙陌

    ?一转身,一个回眸,一个微笑,一段坎坷,造就了一段情缘。一支箫,一个信物,一场梦境,一个伤疤,成就了一段佳话。你是否还在原处等我回去?你是否还在回忆你我的童年?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我?等我回来,重新开始我璀璨的人生!
  • 我真的是女人

    我真的是女人

    穿到男人身上了?不是!小姐拜托你不要靠得那么近好不好,我是个女的,虽然我的胸部很平坦;帅哥求你别闪得那么远好吗,我真的是个女的,虽然我下面多出了一根和你一样的东东;前辈你的法力快点恢复好吗,我只想做个女的,你能不能把我的34D还给我!
  • 三界神皇

    三界神皇

    剑皇重生蛮荒,发现自己无法修炼,自废修为,重修剑道,直达巅峰。
  • 神农小神医

    神农小神医

    左飞原本是农大大三的学生,也是蛤蟆坑这贫瘠的农村少见的大学生,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在大学期间,他交往了女友童欣雨,没想到女友却劈腿给了一个胖子。为此他揍了胖子一顿,对方放出话来要废掉他。对此,左飞倒是没太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对不住父母的期望,在暑假期间返回蛤蟆坑,没想到在玉米地遇见了村长和女的野战,心怀不忿的左飞偷拍下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