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1900000014

第14章 政治传播载体———报刊(3)

第二节 中国报刊与政治

一、近代报刊与政治

中国近代报纸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最早由来华的西方人创办,是西方报纸的舶来品,最早由传教士和教会在靠近中国的南洋和中国沿海一带办报。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由一个统一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本被禁止的外国人办报也发生了变化,凭借着坚船利炮的威力带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人获得了在中国办报的特权,他们办的报刊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出现,影响较大的有《申报》。与鸦片战争前相比,这时的报刊把主要篇幅都用来宣传所谓“和平”、“友谊”,或是夸耀自己国家的科技水平、政治民主,同时也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人文思想,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近代的处境使得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开眼看世界,为了寻求强国之道,选择向西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国人认识到报刊对近代文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政治的巨大影响,他们在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时,往往通过报刊,为自己制造舆论,鼓舞民众。中国人自己主办的近代意义上的“报刊”,经历了从译报到办报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到1839年,为了搜集西方的信息,林则徐组织创办了译报《澳门新闻纸》,重点是介绍“禁烟”和“兵事”。

近代中国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报刊一诞生就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清政府自发的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国人自办近代报刊创造了条件。许多中国人在西方人在华开办的报馆中工作,学习了西方近代报纸的观念、办报技术等。19世纪70年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王韬、郑观应、容闳等人通过著书、办报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通过促进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以商战的方式自强,并积极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科学观念。

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由此开始出现。

第一批国人自办的报纸中,较为成功的是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这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也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变法自强的道路。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蓬勃开展起来,适应维新运动的需要,出现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办报高潮。1895年,康有为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和《强国报》,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陆续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湘报》、《湘学报》等,介绍西学和宣传变法维新的主张,在社会上引起了思想的震动。其中,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时务报》刊登的政论文章,传播了民权、议院等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色彩的政治观点,从而初步宣传了“设议院”、“伸民权”等政治主张。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继续推行其立宪主张,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进行保皇和君主立宪宣传,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样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在上海、香港、广州、武汉等地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中国日报》、《大江报》等,不断地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预备立宪骗局,批评立宪派的改良主张;鼓吹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概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并通过革命派的《民报》和保皇派的《新民丛报》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宣传了革命的思想。20世纪最初的10年间,也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民办报刊,如1902年创刊的《大公报》,1904年创刊的《京话日报》等,以严谨的态度,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政党,同时政党报纸和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也随之登场。但是,不久后袁世凯窃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对报业采取高压手段,报业发展陷入低潮,但是中国的近代报业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生存下去。辛亥革命失败后,思想界陷入混乱的局面,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应该从思想文化方面着手,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随之兴起。其主要阵地就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创办的杂志《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开始宣传民主、科学。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等同人在《新青年》纷纷发表著译,认为只有实现民主,中国才能进步。

中国最早的新闻期刊应属于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每周评论》,在它的带动下五四时期一批以时事政治评析为主的新闻期刊出现,《国民》,《新潮》,孙中山领导创办的《星期评论》,毛泽东主笔的《湘江评论》,以及《钱江评论》等,推动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动。民国时期还产生了如《国闻周报》、《生活周刊》、《观察》等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新闻期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改组为无产阶级刊物,宣传社会主义的报刊大量涌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各地陆续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也开始通过报刊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1920年,为了建党的需要,《共产党》月刊创刊,内容包括介绍有关共产党的知识,报道欧美各国的共产党成立消息,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运的资料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主张,唤醒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启发民众,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如大革命时期的《向导》、《热血日报》、《中国青年》、《劳动周刊》、《中国工人》、《工人周刊》、《革命工人》、《湖南工人》周刊等,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旗日报》、《布尔什维克》、《上海报》,《红色中华》等。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机关报,1922年9月创立于上海,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中共“二大”的路线,指导工人运动。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向导》周报将党的统一战线作为宣传的重点,反复阐明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发表一系列文章,向孙中山先生阐明以往革命失败的原因,论述只有联合无产阶级、发动广大民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人在革命军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利用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主持下的政治报纸如《政治周报》(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等先后担任主编),结合军队的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当时的革命报纸如《中国农民》月刊和《农民运动》周刊,与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千万个农民协会一道,普及革命理论,报道政治形势。农民们大多数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依然成立通讯社,创办各种报纸,正如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发刊词所说的:“不仅要反对国民党的政治压迫,同样要起来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革命的理论,传达真实的革命构造的消息,建立在革命斗争中之一个伟大的推翻国民党的言论机关。”在国统区出版的《红旗日报》、《布尔什维克》、《上海报》,以地下状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苏区的《红色中华》、《红星》报等,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开展宣传组织报道,内容以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生活和根据地建设为主。红军长征期间,《大公报》的范长江以旅行记者的名义,采访发表了长征中的一些真实情况。除此而外,长征前后全国出现了数百种抗日救亡的进步报刊。当时,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就是上述这些进步报刊报道事实真相并批驳谣言的。

抗日战争中,党的报刊系统旗帜鲜明地发出抗战的号召,积极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对国民党在抗日相持阶段的反共摩擦进行批判驳斥。1937年在国统区创刊的《群众》周刊和1938年创刊的《新华日报》向国统区人民宣传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政治主张、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政治路线。1942年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新闻和评论被国民党查禁,周恩来同志悲伤交集,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报刊网也有发展,在党和军队的建设、革命事业的推进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军事宣传是这一时期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在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精心选择宣传重点,组织有力的宣传队伍,报道剖析战局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瓦解了敌人的军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现代报刊与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有步骤的进行了新闻事业的恢复和改造工作,二是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文革”时期,报刊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中国的报刊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报刊业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出现了众多报业集团。改革开放以来,报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在对于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对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解读、报道重大事件和应付突发事件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热点问题方面,报纸宣传总体上发挥了正确思想引导和政治动员作用,为改革开放做好了舆论准备。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中国报纸始终注意做好热点引导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使热点问题降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宣传改革开放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后,平反冤假错案和探索新的正确的路线,成为新闻工作的主题。1978年1月1日,中国三大媒体《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刊发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国会向何处去?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刊发了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这篇文章引起了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9月10日,青年刊物《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上,首篇文章是特约评论员文章《破除迷信,掌握科学》,文章引用毛泽东在1954年讨论第一部宪法草案时讲过的话,“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也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否定了对“两个凡是”的鼓吹。与这篇文章相对应的是著名理论工作者邢贲思的力作《“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中国改革的气息从报纸这个社会的风向标首先传递开来。

1982年5月24日,《深圳特区报》创刊了。这张报纸从出现伊始就站在潮流的前端,大力传播特区的新事物和新观念。198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喜看深圳新面貌》一文,通过展示深圳推行改革和扩大开放之后发生的变化,鼓励各地加快开放的步伐。198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报道《对外开放八年,勇敢迎接挑战,广州经受冲击更有生气》,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总结了广州开放的经验,有力地回答了质疑者。1991年9月,《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对于稳定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收到了相当理想的宣传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势,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有关改革姓“资”姓“社”的疑问出现。

1991年1月18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上海考察,发表了很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依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上海《解放日报》陆续发表了署名为“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争论。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2月20日至3月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猴年新春八评》,准确地传达了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3月26日,该报发表了陈锡添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作者采访了邓小平视察深圳的全部过程,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随稿配发500多字,向海内外播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全文转载或者摘要刊登,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用45分钟时间全文播发。3月12日,《深圳商报》发表社论“八论敢闯”,从解放思想、快马加鞭、防右更防左、实事求是、敢用他山之石、险处敢攀登、胸怀大局等方面阐释了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日报》发表《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等文章,《人民日报》发表《人民币为何敢说不贬值》等文章,在国际上为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内解除了人们的担忧和疑虑,宣传了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199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经济日报》组织《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前后》等重要稿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类推荐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所谓权,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以权谋私,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据文献记载,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或为金钱,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
热门推荐
  • 穿进漫画做主角

    穿进漫画做主角

    女主伊文文穿进了富有耽美气息的人气漫画<<MomoFour>>,此漫画讲的是4个大男生关于篮球的一系列故事。这些不是重要的,最可恨的是漫画中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个女的还是和她同名同姓,却悲催堪比炮灰中的战斗机!“时不待我”,穿越过来的伊文文曾这么来形容自己。于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她又会怎么样呢?校园中搞笑且励志的喜剧揭开了帷幕,种种考验也接踵而至...各位看官,其实此文也就是看着是个BL外表,其实是个BG坑,总之浮云什么的是过客,雨点小雷点大才是真。文案有点无力啊,但亏得是座椅多多,亲们多多参观哈~~PS:漫画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网游之念长安

    网游之念长安

    有一天:“喂,你死了。”韩青辰面色平静的说。“死了怎么的?死了我也是死的高贵大气上档次!”某人嘚瑟。又有一天“你怎么又死了?”韩青辰有点不敢相信了。“怎么的,我这是用死亡堆砌起来我的高超操作技能!”某人不服。还有一天“死了,复活。”韩青辰无奈。“不活,死了也好,我想静静,就躺在地上思考一下人生。”某人自得其乐。…………请问!你说的技术一流,保证无忧,下本piapia,打人hahaha的呢!请问咱说好的高贵冷艳呢?“不要,让我死一死。”“景长安,给你三分钟时间,三、二、……”“韩大哥!!!我活了!oh!baby!”这是一个逗比姑娘与自闭男神的在游戏中相爱的故事~
  • 窃汉

    窃汉

    本书为非完全穿越架空历史书,南宋无敌大将高宠挑滑车后一部分灵魂碎片被注入三国盗马贼裴元绍体内,由此,开始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一段属于无敌将与盗马贼的男儿豪情——。……摘自无名氏《男儿赋》:冲天豪气,自在我心中!轻名利,结豪雄,笑谈中,生死同。提长剑,御骏马,七尺身,未曾恐,蹈火从。我辈纵横,斗勇城南东,碧血如虹。……一诺千金重,争功蔑伤痛,长啸当空,显雄风。聚我族众,饮酒轰,日日共,未有梦。战鼓催,旌旗动,我自心如火,刀剑丛,向前冲。有尔翁,厉声斥:“汝为虫!”恨无长缨,戳他个窟窿,复问可曾悔?齐道:“男儿至死,丹心不动!”……嗯,开始第一卷稍闷一点,第二卷开始发力!大家按口味选择,QQ群:34763914。
  • 珍珠船

    珍珠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冷天姬:大神反攻略

    高冷天姬:大神反攻略

    这是一个奴役徒弟不成、反被徒弟碾压的仙侠故事!他是仙宗师尊,无时无刻都在反攻略自己的徒弟。他是魔宗首领,原本是上古之神,却为她渡成了魔。他是剑宗秘师,却为她掩藏身份。她不傻、也不呆,是他们想方设法要攻略的对象。然而,有一天,当她苏醒之时,她表示:原来,这一切都是浮云!其实,是一个傲娇妹纸与某些大神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 超级财富课

    超级财富课

    本书以合理追求财富为主题,分别从理念、心态、投资、理财、目标、人脉、机遇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并结合精英人士的成功经历对理论进行了验证。
  • 未来人类世界

    未来人类世界

    在未来的宇宙中,人类将何去何从,是穿越到过去还是穿越到未来,亦或是执著于与现在,人类的梦想、幻想永不休止,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明灯还是不断困扰人类的魔咒。过去、现实、未来永不停歇,周而复始。现实是如此美好,往事却不堪回首,而未来让人不禁生出无助与茫然。
  •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本书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受挫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容易吃亏的原因,借鉴、总结出了近100条人生经验,以帮助厚道人开创人生的新境界。
  • 天香

    天香

    生在公卿世家,就算没法呼风唤雨,改朝换代,能够不愁吃穿,金玉满堂,也算投得个好胎了吧。然而事实上,生活永远比她想象的还要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别人越希望她过得不好,她就越要过得好。总有一天,比所有人都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