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1700000022

第22章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3)

三、我国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公众议程

对于公众来说,通货膨胀不仅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物价上涨,还意味着“另一面”,即对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影响公众经济信心,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对通胀的预期,而是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通过对两项历时性调查数据——中国人民银行分季度发布的《城镇储户收入与物价扩散指数表》2006年之前译为“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与物价信心指数表”。和国家统计局分月度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公众议题的态度和预期以及公众议题的信心。

1.公众议题的态度和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8月开始,按季对全国城镇储户进行抽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每年2、5、8、11月在全国同时进行。每次调查样本量为2万。为反映城镇居民对当前收入和物价的态度、对未来收入和物价的预期,根据调查对象对问卷中有关问题的回答,构造四项扩散指数。可见,城镇储户收入与物价扩散指数能够反映通货膨胀问题的相关民意,可以作为分析公众议程的依据采用。

对比通货膨胀的现实议程,可发现城镇居民关于收入、物价的态度和预期的议题如下:

(1)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不满意。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随着通胀压力的高企成负数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的下半年和2008年的上半年,均超过-40%,可见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意程度。

(2)城镇居民认为物价涨跌既存在季节性因素,又存在经济景气因素,涨价不仅仅是通货膨胀的结果。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呈现季节性变化,如在通胀压力没有显现的2006年底,由于冬季及春节的因素,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高企;而2007年底,通胀压力已经抬头,再加上季节性因素,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3年中的最高值——61.3;2008年底,尽管同样存在季节性压力,然而通胀压力已经大大减弱,CPI指数回落至警戒线以下,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尚不足两位数,而之后的事实也证明居民对物价走势的预期,在2009年CPI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3)城镇居民认为未来收入水平与经济景气、就业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并非最担心因素。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总体上同通胀压力的变化呈反比走向,但也不尽然。即在通胀情况下,尽管物价上涨抵消了城镇居民的部分实际收益,然而经济增速较快,就业率较高,居民就会对未来收入产生较高的信心。这也是经济学家在高通胀与低增长、低就业中往往倾向于前者的原因。

(4)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与经济景气的关系感到困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表现出既受物价上涨影响,又受经济增速影响的特点。随着通胀压力的变化,居民由开始的担心实际收入缩水,转变为担心经济增速变缓、通胀发展为滞胀。

2.公众议题的信心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1997年12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始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统计信息网,2004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是“监测国民经济运行的景气状况,预测发展态势,及时报告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并发布有关经济景气指数;举办经济景气专题研讨会、形势报告会及培训班;出版《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包括季报);为社会各界提供经济景气调查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各地开展经济景气监测工作”。对消费者信心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涉及经济发展形势、家庭收入和就业、物价水平、消费或购买意愿等内容。每一方面由两类问题构成: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前者指消费者对上述几个基本方面当前整体状况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几个基本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如半年或一年)发展变化趋势的估计或预期。调查问卷中每一问题有3个答案:肯定的(积极的)、否定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不变),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或判断选择其一。指数通常以加权平均法得出,结果以百分点表示。

将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比较,可以看出公众信心受客观通胀情况影响的程度。

消费者信心指数取值在0—100之间,50是中值,100反映的是极度乐观情绪。可见,在2007—2008年24个月中,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大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向相比,如图4-2所示:

可见,2007年的消费者信心在6月达到最高峰,即在2007年通胀压力显现、逐渐发展的同期,消费者的信心是最大的。此后,尽管通胀压力持续增加,但消费者信心减退幅度并不大,且略有恢复。

2008年的消费者信心在1月达到最高峰,同期通胀压力进入增大阶段,CPI增幅高企,保持在7%以上。此后,消费者信心再次走低,但随后预期、满意、信心三项指数保持在一个平稳的范围内,波动很小。直至2008年8月,消费者信心大幅减弱,同期通胀压力呈消减之势,从外部环境看,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了国际金融海啸。到2008年年底,预期、满意、信心三项指数均降到90以下,消费者信心两年来首次探底,此阶段,我国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也正式结束。

由此看来,影响消费者信心,改变其对现状的看法及未来预期乐观程度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通货膨胀压力,而是经济增长形势。通胀高企时,消费者信心反而高涨;通胀消退,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消费者信心反而低落。从中可以发现消费者关于收入、就业、经济增长信心的议题:消费者认为经济形势及其前景,与经济增长速度紧密相关,而不是通货膨胀水平。

第二节我国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

媒介议程“媒介之间存在非对称性传播模式,即在各级各类媒介中,议题一般是从全国性媒介流向地方性媒介,从印刷媒介流向电子媒介,从政治和经济中心流向其他地区,而反之却很少”。鉴于《人民日报》处于非对称传播的上端,在导向性上能够对其他媒体产生重要影响,本节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媒介议程。

按照版面位置、关键词分析、主题分析、标题制作、消息来源、报道态度等类型,笔者对2007—2008年通胀议题的媒介报道进行具体分析,样本取自人民数据库人民数据库,http://data.people.com.cn。

通过数据检索,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正文含有“通货膨胀”的报道共有439条。其中以“通货膨胀”为主题“通货膨胀”主题报道: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主要内容,或者“通货膨胀”作为关键词在正文中出现3次及3次以上。的报道134条,时间跨度为2007年4月6日至2008年9月24日;含“通货膨胀”,但主要以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解读、回顾或总结为主题的国内报道33条,主要集中在2008年4季度;涉及“通货膨胀”的国际报道共174条,多为其他国家通货膨胀情况或全球性通胀压力的报道;其他涉及“通货膨胀”的国内报道共98条。

“通货膨胀”主题报道数量,从2007年2季度开始逐渐增多,并在2007年4季度到2008年1季度达到高峰,呈现出春节前期、期间报道明显增多的周期性特点;随着季节性因素变化,如蔬菜生产、夏粮收割、猪肉出栏等,到2008年2季度报道数量减少,当然这其中有奥运前期的报道环境因素;2008年3季度又出现报道小高峰。此轮通货膨胀的主题报道共计134条。

下文将逐类重点分析以“通货膨胀”为主题的134条报道:

1.版面位置

版面位置可以显示经济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显著程度。以头版位置最为显著,其次为要闻版、经济专版/专刊、其他版面。因此,在分析中,笔者将分布在不同版面的同一篇报道按版面出现次数分别统计。

通货膨胀主题报道主要出现在第2版、“经济新闻”版、头版、“理论”版、“经济周刊”版、其他要闻版、“财经纵横”版。可见,自从通货膨胀进入现实议程,《人民日报》充分重视通胀议题,在头版、要闻版和专版等重要版面进行了持续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头版、2版要闻这两个最显著的版面把报道通胀的“着力点”放在了2007年的4季度及2008年的1季度——通胀压力最大时,以及2008年3季度通胀压力消减、国际金融风暴来袭这两个阶段。这种版面关注度在情理之中,也中规中矩。但是,在2007年2季度,当通胀压力开始抬头之际,当经济亟须媒体的敏锐关注与守望之际,《人民日报》只在5版,乃至10版以后的经济专版、理论版和经济周刊做了通胀主题的报道,且总数不足5篇。

同类推荐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探寻航天精神,全方位学习航天精神,鼓舞着每个人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赤诚和热血。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杜若雪

    穿越之杜若雪

    杜若雪,生活在21世纪的本科生,在这个本科硕士满地见的社会里,还真是不起眼。但是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也能赶上穿越大军的潮流。总之就一句话,穿越是一种任性。
  • 那些年,我们爱得金戈铁马

    那些年,我们爱得金戈铁马

    阮玲玉、胡蝶、周璇和上官云珠,她们是中国最闪耀的明星,本文以唯美的文笔讲述了在她们这烟花灿烂的背后,各自所遭遇的一段段爱恨足以倾城的感情经历。人人都知烟花灿烂,谁知烟花更寂寞。四个生若夏花的女子,她们的美倾城倾国,而她们的爱更让众人唏嘘不已,倾城倾国以后,爱情无处可长,只有一地断井残垣。所以阮玲玉,为情而死;胡蝶,为情而生;周璇,为情所误;上官云珠,最后都无情可为。她们绽放了一生,但在她们绽放之后那寂然而去留下的身影更让众人唏嘘怅惘。
  • 九灵玄变

    九灵玄变

    横遭谋害,肉身失踪。秉持元神,穿越灵界,纵横九重,重塑魂灵。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此生一世之半世倾心

    此生一世之半世倾心

    她并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他却在热闹的地方走的熟练,她不喜笑,他却常笑,她最喜欢招来桃花,他却最喜欢斩断桃花枝,她的花心,他的忠诚,她的妩媚,他的羞涩。
  • 校花的贴身保镖

    校花的贴身保镖

    活跃在社会最底层的向东流,因为生活困难而帮人代练游戏,却不料一枚可用来偷听别人内心想法的神奇戒指,居然从游戏中跑出了现实。回到家,向东流还没来得及消化心灵戒指所带来的震撼,接着又莫名其妙地接到一个保护美女校花的重任。本来不想从,但是父命难违,而且对方也对他家里帮助甚大。于是,向东流保护美女校花的同时,也开始和美女校花同班同桌又同居,从此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各色美女更是接踵而至。
  • 重生之安心的温柔

    重生之安心的温柔

    混迹了这么就的网络文学,不是没有看过重生的故事,一般故事的女主角都是有很大的怨念才重生的。但是乔初不明白了,自己怎么会重生,而且还回到高二的时候。乔初家不算特别富裕,当然这是对她一直生活的环境而言,如果换到一般的员工家庭,那绝对是富人家的生活。可是一直平平淡淡的乔初重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奢求,要说这辈子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大学入学的事情。
  • 凤惊天下:邪王独宠

    凤惊天下:邪王独宠

    她从异世大陆而来,惊若天仙的外表下是一个腹黑无比的心,毒舌狠辣如她,强大无比是她,风华绝代是她。他俊美无比,容貌妖孽,绝赛谪仙,同样的毒舌,同样的腹黑,同样的狠厉,同样的高贵。听说大陆上有至宝出来,本想收为己用,却不想捡了颗蛋,什么?蛋里有人?什么?蛋里走出来一个漂亮的男孩?什么?还要负责养他,把他养大?什么?竟然和我签订血契?什么?还要负责帮他寻找他的东西?帮助他长大?操!这个麻烦蛋竟然缠上她了?什么狗屁至宝,分明是个大麻烦!哼,别以为我制服不了你!再看他们如何强强联手,扮猪吃老虎;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经理打理公司的200条成功经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经理打理公司的200条成功经验)

    困惑是一个优秀总经理的标志之一。思考困惑时,你已经表现出成为卓越管理者的潜质。德鲁克说:“任何知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成为错误的知识。”如果你不想使自己陷入“错误知识”的陷阱。持有管理困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世上的人本不认识路,很多人跟随着带头人一起走,也就走出了路。”这就是“跟随”的力量。跟随的实质是领悟。我们不需要看到这些优秀的企业及企业家。我们只需要领悟到这些企业家管理的实质和精髓。
  • 从1789再开始

    从1789再开始

    历史考古学家回到到近代欧洲。在1789年以后的世界里,他的生活,当然和以前,会有些不一样了……不过在过新生活之前,还是先从这该死的巴士底逃出去吧~
  • 相思十里渡

    相思十里渡

    谁,执我容颜,敛我半世痴狂谁,携我之手,为我一世戎装谁,为我执伞,融我半世冰霜谁,拥我入怀,许我一世无双谁,抚我青丝,怜我半世忧伤谁,描我剑眉,愁我一世沙场谁,挽我发簪,诉我半世离殇谁,言我红妆,忆我一世寒光谁,替我征战,驻我半世边疆谁,念我血裳,伴我一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