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1700000020

第20章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1)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能否解决好这些经济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作为2007-2008年的经济热点,通货膨胀问题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政府、专家、媒体以及公众的注意力焦点。

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作为社会现象出现,社会学着重论述其社会学成因(如社会制度的、结构的及历史背景的成因),以及通胀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的影响等。在该领域中,经济本身不是目标,经济问题衍生出的社会问题才是其最终诉求,某种程度上,经济问题只是提供给社会学者的一个讨论的框架。现实层面上,媒体报道的舆论力量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干预”因素(如在食品及日用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上)。舆论学可以为研究社会转型期经济问题提供全新的视角,即经济问题的媒介构建与影响力。

本章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之下探讨有关通货膨胀问题的现实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媒介议程的呈现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社会转型期有关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引导现状。

第一节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现实呈现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市场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引起每单位纸币价值减少、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内平均物价水平的上升率,即通货膨胀率。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

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一派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对应较高的经济增长,从而对应较低的失业率,失业率比通货膨胀更可怕;另一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对应关系不存在,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政策是不可取的,通货膨胀比失业率更可怕。

无论如何,通货膨胀的事实性后果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当和浪费,使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造成流通秩序紊乱,国际收支失衡,从而引起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曾如是描述通货膨胀,“这个世界上的头号窃贼。它不声不响地从寡妇、孤儿、债券持有者、退休人员、年金受益人、人寿保险受益人手中窃取财富。小偷、抢匪、贪官污吏等所掠走的财富加在一起也比不上通货膨胀的祸害。”

一、我国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现实议程

2007—2008年我国出现了新一轮通货膨胀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价格现象,是经济运行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才会演变成社会问题,此时,通胀就成为社会议题并进入现实议程。

(一)通货膨胀进入现实议程始末

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产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问题初显

“进入今年(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突然出现了持续上扬的趋势。到5月下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白条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达到16.53元,较5月11日上涨了16%。商务部和各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到6月份,各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然而这样的状况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到当年6月底7月初,各地的猪肉价格再次开始上涨。7月4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上升到17.83元,到了7月11日这一价格又再次上升到18.57元。市民们开始纷纷抱怨:‘太贵了,涨得太快了’,‘上周才11元一斤,今天14元一斤’。进入7月份以来,猪肉的平均零售价已经多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而各地的猪肉价格还在继续上涨……”

这是2007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决策者说》栏目的开场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是2007年众多经济报道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热点现象:猪肉价格、CPI、房价、股市都在“涨涨涨”,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穷人买不起猪肉,中产买不起房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2月22日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7年CPI各季度平均同比涨幅逐步扩大,分别为2.7%、3.6%、6.1%和6.6%。我国经济在保持了5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各年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8%,1.2%,3.9%,1.8%和1.5%。后,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2.第二阶段:衡量指标

为什么说是新一轮通货膨胀?首先要从理论层面明确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作为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了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反映了居民家庭购买一般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通过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按年度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讲,物价全面、持续地上涨即被认为通货膨胀发生。

如果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便会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前景将变得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一般说来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现实层面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确切地说,从3月开始,2007年各月CPI涨幅均在3%的通胀标志线以上。

而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可见,2007年、2008年的年度CPI均已超过通胀指标,表明通货膨胀议题进入了现实议程。

3.第三阶段:问题发展

2007年的CPI同比上涨为4.8%,接近5%的严重通货膨胀指标,且涨幅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尽管通胀议题早已进入现实议程,但直至2007年第三季度,官方对于“防通胀”的明确表态才正式出现在中央权威媒体上。200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在“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十七大精神”专栏,刊载了署名文章,指出“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2007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明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至此,“通货膨胀”及其相关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官方用语中,通胀议题的现实性正式得到承认。

至2008年,CPI上涨5.9%,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月7.1%,2月8.7%,3月8.3%,4月8.5%,5月7.7%,6月7.1%,7月6.3%,8月4.9%,9月4.6%,10月4%,11月2.4%,12月1.2%。可见,通胀压力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高峰。然而,尽管年度及多个月份的CPI已经超过严重通货膨胀的指标,从2008年5月开始,CPI上涨幅度却呈逐步回落态势,8月开始降到5%的严重通胀指标以下。

4.第四阶段:退出议程

2008年10月份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加深,CPI涨幅低于3%的通货膨胀指标。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的发展目标定调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至此,持续了大半年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目标告一段落,本轮通货膨胀基本结束,退出现实议程。次第而来的经济生活焦点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防止经济下行趋势。

综上,新一轮通胀成为社会议题、进入现实议程,时间跨度为2007年3月到2008年10月。在20个月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经通胀压力从显现(2007年3-6月,CPI涨幅开始持续保持在3%的通胀标志线以上)、发展(2007年下半年,此阶段第三季度、第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分别为6.1%和6.6%)、增大(2008年第一季度,此阶段各月CPI同比上涨分别为7.1%、8.3%和8.5%,且涨幅呈上升趋势)到消减(2008年第二季度中期至第四季度前期,5月份CPI涨幅虽然仍在7.7%的高位,但已呈现稳步下降趋势,10月份后CPI涨幅回落至3%以内,本轮通胀结束)的整个过程。

(二)通货膨胀的现实议题

1.特征议题

围绕2007—2008年通货膨胀问题的特征,此轮通胀包括如下议题:

第一,以食品价格,特别是肉禽蛋价格、食用油价格等为突出表现的物价上涨。

如表4-1和4-2所示,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CPI上涨4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达到83%,2008年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更大。

第二,历时短,从2007年3月到2008年10月,此轮通胀只持续了20个月。而改革开放以来前三次(1979—1981年、1985—1988年、1993—1995年)的通胀,均持续了3年左右。

第三,抑制通货膨胀与防止通货紧缩前后衔接,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调整对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受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波及,自2007年底开始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成效明显;但在三个季度过后开始松动,对未来经济下行的担忧占据上风,由于出口下降,随之导致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又成为新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然而,尽管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通货膨胀压力的减小,长远考虑,决策者仍需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

同类推荐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热土丹青

    热土丹青

    本书围绕“独山子百年发展历程”这一主题,宣传1897年至2011年独山子的发展历程,向人们所讲述的是一百多年来独山子人所进行的开天辟地的事业,惊天动地的事业,翻天覆地的事业。“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让历史忠诚地告诉未来,让未来永远地不忘历史,激励当代人不断开拓创新,让后来者理解创业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等。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编,共十四章。总论共八章,主要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原理,对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分论共六章,主要针对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特殊要求。
热门推荐
  • 桔梗花开未央时

    桔梗花开未央时

    一朝穿越,她无奈嫁给一个不爱女人的叱咤王爷:漠国尘王爷。反正不关她的事,只要别招惹到她一切OK。可是偏偏事与愿违,一纸契约,她和他人前恩爱、人后两厌。直到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她才发现原来这是场有预谋的爱情。
  • 噶玛阑志略

    噶玛阑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万能王妃

    穿越之万能王妃

    再一次救灾任务中,救援特工林飞雨离奇穿越,来到古代没关系,从头来,照样治病救人,混的风生水起,穷苦不怕,人定胜天,遭人算计不怕,斗智斗勇,路遇天灾人祸不怕,救援特工出马一个顶仨。赢得王公贵族追逐,更陷贵女们陷害嫉妒,终得一人心,获得最真挚的爱情。
  • 帝道独尊

    帝道独尊

    天地初始,宇宙洪荒;奇门九遁,布道星空。当地球尘封万古的雪山龙棺移位时刻,诛天大道临世,神魔文明到来,宇宙如同撕裂枷锁的神魔,演化着一个精彩绝伦的修行世界。
  • 魂赞

    魂赞

    那一天,我看到了魂;那之后,多了一个我。
  • 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

    女友出国后,李四方变得更加孤独,与几位文化圈子里的朋友混在一起,靠色情电影打发生活。他坚信爱情,又被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几位朋友的生活五光十色,都在经历非常狗血的事情,其中以雄性激素分泌过剩的马达最离谱,他有两个老婆还未知足,诱奸了朋友十几岁的女儿,惹出一大堆麻烦事……
  •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并且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改善体质,滋补养生。本书结合《茶经》向读者讲述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作用原理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介绍了200多道健康养生茶饮,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
  •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纵可后宫三千,他独要她一人!东临睿认为,他有足够的耐心等着顾安然乖乖就范!哪知那小东西居然明目张胆地给他表演脱衣舞,既然如此,他干嘛还要客气?被扑倒的顾安然气的几乎脑溢血,NND,她这满脸绯红各种燥热分明就是被下药的征兆啊!勾引东临睿?她脑子秀逗了要去和三千佳丽抢一根小黄瓜,还不如直接杀了她!东临睿:安安乖,朕不会杀你,只会好好“疼”你!
  • 还丹众仙论

    还丹众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佛学,博大精深,不仅供我们信仰和崇拜,而且是为人处世、感化众生的哲学。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是通达智慧的桥梁。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相同的起点和终点,过程却迥然不同:有些人的人生辉煌绚丽、成就斐然,有些人的人生却暗淡无光、山穷水尽。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成事的智慧呢,《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里将会告诉你。本书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