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2000000005

第5章 企业和谐治理源起(3)

从这点来看,“治理”问题实质上是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所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只不过长期以来没有使用这一时髦的词语而已。主流经济学将企业内部存在着的利益冲突主要局限于股东和代理人之间是极其狭隘的,这与企业组织中的事实不符。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资本雇佣劳动”理论的批判本质上构成了对企业治理问题研究的最初范式。本文认为,“治理”实质上是围绕着企业内部要素合作各方的利益冲突而展开的,通过对企业组织中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结构的调整来化解利益冲突的制度安排。因此,从不割断企业治理研究本源的角度出发,用“企业治理”来代替“公司治理”这一仅具有阶段性的概念将更具有研究视野范围上的合理性,也更具研究本身的价值。

具体而言,首先,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企业治理”意味着其所研究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公司制的特殊企业,还包括了除此之外的非公司制企业。而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制度形式有一定的存在范围,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并不发达,法律制度还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非公司制企业甚至是一个社会主流的企业制度形式;其次,从研究的主体来看,“企业治理”不仅仅限于股东和经理之间,还包括了除此之外的,与企业生存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其它主体。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企业治理”对“公司治理”一词的替代实际上实现了在治理问题研究“量”上的突破。

再者,从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来看,将治理仅仅局限于对剩余控制权的安排是肤浅的,只有从利益冲突的视角上来认识治理问题,才有可能更为清楚准确的理解治理的内涵。目前公司治理将过多的研究主题局限于对剩余控制权的安排。然而,基于研究范围和研究主题上的拓展,“企业治理”更多的考虑的是剩余控制权安排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这一深层次问题就是,通过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协调企业组织中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不是企业治理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企业治理”比“公司治理”的内涵更加明确,以“企业治理”替代“公司治理”实际上是对“治理”研究在“质”上的突破。如果我们仍然坚持大量的使用“公司治理”一词,不但容易产生研究视野上的局限性,而且也会使对治理问题的研究无法得到拓展。正是循着这种思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对治理问题的内涵重新进行界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企业理论与实践界对治理问题内涵的认识也开始在不断拓展。“治理”也已经实质性的拓展到了对非公司制企业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席酉(2006)认为:对于任何企业,治理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杨瑞龙、周业安(2005)也坚持使用“企业治理”一词。

第二节企业和谐治理

1.2.1企业治理观的演进与困境

1.2.1.1股东至上治理观的困境

以上分析表明,“公司治理”概念的出现,最初是与其所研究的问题相对应的。这一问题就是如何去防止经理人对股东利益的损害,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理论界又将其称为“股东权益论”(Sharholder

Capitalism)。企业理论和实践中对股东利益的强调,又都实质性的使“股东权益论”演变成为“股东至上论”。对此,多尔曾经有过经典的概括:“对股东来说,公司被认为是甚至专门是通过投资为其谋取利润,和使其资本增值的工具;对公司雇员来说,公司不是为其谋取利益的福利机构;对整个国家来说,股票市场是最终衡量公司业绩成败的核心指标,股票指数是衡量国民福利的主要标准,股票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就意味着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实践中,”股东至上论“指导下的企业治理观也被称为”股东至上的治理观。

这种企业治理观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确保股东利益实现的财务指标压倒其它一切指标。一方面,它要求企业实行以低工资和较差的工资条件为特征的灵活的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它要求管理层能够在尽量缩小投资规模的状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为股东带来丰厚的投资利润回报。“股东至上治理观”的这些要求是与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思想直接相吻合的。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理论将企业视为一组要素投入—产出的函数,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被视为主要是由技术、资本集约程度、劳动价格的变动所决定的,而劳动与其他物质要素一样被要求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投入到企业当中去。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技术、资本集约程度给定的情况下,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通常被认为是增加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捷径。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企业主通常会采取增加劳动监督程度,加大失业成本,降低就业安全的手段。

然而,“股东至上治理观”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又是抹杀除股东之外其它利益相关者“经济人”理性的。因为,在此状况下,除股东之外其它利益相关者都被视为股东利益实现的工具。因此,“股东至上治理观”实施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在股东单方利益实现的同时,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际受损。20世纪80年代,在股东至上治理观的指导下,美国兴起了一股公司之间“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的浪潮。恶意收购者利用公司控制权市场高价购买被收购对象公司的股票,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由于可以高价将股票卖给收购者。所以,他们往往会同意“恶意收购者”的计划;收购者提供的价格一般都在原股票价格的50%到一倍以上,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也大都在80年代发了财。但是,与“恶意收购”相伴的,往往是“恶意收购者”重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并大量解雇工人(B.Blaek,1988)。

实践中,“股东至上”的治理观又实实在在的演变为了“大股东至上”的治理观。现代企业中,股东之间是基于资本纽带而联合在一起的。但是,“股东至上”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多数决定”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出资额多的大股东被认为对企业的贡献大,承担的风险高。因而,也应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反之,出资额少的中小股东则拥有较少的发言权。然而,当大股东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后,又使得大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的“隧道行为”使得大量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

然而,“股东至上论”的推行又实实在在的使企业为之付出了代价,这种代价是以企业组织效率耗散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恶意收购”、“隧道行为”使得大股东利益得到有效实现的同时,员工以及中小股东等其它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也受到了实际损害。而这就使得企业的中小股东和员工难以形成对企业稳定的预期和默契,从而也就阻碍了企业中小股东对企业的物资资本投入以及企业员工对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第二次大的石油价格变动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竞争的加剧,“股东至上论”所主导下的英美企业,明显表现出竞争力的下降。这一时期,美国管理协会对547家公司的调查表明,有56.5%的公司未能达到改进盈利的目标;大多数公司在一年内又重新雇佣雇员;雇员生病增多,客户抱怨也增多,一些公司则提供了短期利润和长期财富创造之间明显冲突的例证。正是在此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作为主流企业治理观的“股东至上论”进行了质疑,并由此催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

1.2.1.2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质疑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出现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RI)的一个研究小组的内部文稿中。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没有他们的支持,组织就无法生存的群体,包括股东、职工、顾客、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Rhenman(1964)将SRI定义中的单边利益相关者,扩展为双边关系,强调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依存于企业,且企业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依托其存在的个人或者群体,如投资者、员工等。

交易费用学派的代表Wiliamson被认为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代表。Wiliamson(1984)指出企业就是一种治理结构,他认为什么样的契约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而治理结构就是一种综合了资产专用性、保障措施、交易价格的制度安排。Blair(1995,1996)则在借鉴了Wiliamson(1984)对资产专用性的论述后,进一步明确指出,与股东在企业中专用性物质资产相比,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样也在企业中投入了关系专用性资产,这些关系专用性资产的特点,一是其价值依赖于公司的价值,二是一旦改作他用,价值就会降低。因此,应该让那些向公司投入了关系专用性资产,并承担该资产失效风险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即参与公司治理。

尽管以上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是,从他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是强调基于企业的立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在企业的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个人或群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责任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应该拓宽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双边影响的视角,来认识企业治理改革的方向。

Freeman(198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界定为“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该定义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他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其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如社区、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等实体也纳入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范畴,大大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由于与以往的理论相比,Freeman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有益于企业价值实现的利益相关者,也包含不利于企业价值实现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学界也将其理论定义为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此基础上,Evan和Freeman(1993)明确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观。他们从私有权利及其对他人权利的影响的视角指出,企业的诸利益相关者基于其自身的利益,应该享受与股东相同的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因此,他们还建议在公司的董事会中增派利益相关者代表。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极大反响,并对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产生了很大影响。1999年欧盟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注释中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但是,对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进行质疑的学者又不乏其人。詹森(Jesese,2001)就认为,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要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同等的责任,理论上看似合理,但由于其模糊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而在实际中根本不具备操作性。因为对所有参与者都负责,实际上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对所有人都不负责或都负不了责。詹森还强调,200年来经典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研究证实,只有当经济总体中每一个企业都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时,整个经济才能最有效运行,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言及的社会福利才能最大化。

国内学者张维迎(1996)也认为,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无助于解决代理问题,要求经理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也可能导致经理不为任何人服务。日本学者伊丹(2000)指出当我们重新回到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时,以“利益相关者全体”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和机制不但会因控制权分散而导致决策拖沓、不同意见僵持的局面,严重影响公司的运作效率,而且还会出现企业公共化的危险,使之陷入谁也不能真正发挥治理作用的困境,正所谓全员责任等于无责任。可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试图超越股东至上治理观的不足时,又使自身陷入了新的困境中。

同类推荐
  • 秘书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

    秘书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

    本教材的软件部分,尤其是Office软件,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以实例导入,串起、整合软件的具体功能,让学生在制作作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操作软件的综合能力;教材创新性地增加了计算机系统优化、安全保护以及辅助秘书办公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本教材硬件部分的编写强调“够用’’原则。基于硬件种类及型号多样性突出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硬件使用上手较快的特点,本教材在硬件编写时,侧重于介绍各硬件的结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优盘、移动硬盘、录音笔等新型办公设备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添加了这些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等内容。
  • 向海盗学激励

    向海盗学激励

    看不见目标,人会迷茫;看得见目标,但目标太远,人会沮丧与失望;看得见目标,目标似乎很近,但一直实现不了或没有可以实现得了的迹象出现,人自然会懊恼,进而放弃;只有看得见又似乎触手可及的目标,才能够让人头脑兴奋,气血沸腾。大概每一个海盗船长都明了其中的艺术,所以,他们可以算是目标激励法的自然的先驱。
  •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通过对黄如论的描写和评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条真正能通向成功的经商之道。黄如论出身寒门又无靠山,为何能在不可胜数的民营企业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经历那么多风浪他都能越做越强?他为什么能多次名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榜首?书中写得很实在也很清楚。黄如论的这种经商之道,如王朝柱评述的那样,它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代世界经营管理与文明发展的新鲜经验,更是在他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和验证的。
  • 销售用心不用嘴

    销售用心不用嘴

    销售是一项考验说服能力的工作。但说服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嘴,更要用心。只有销售人员不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推销产品,进行有效说服,才能在与消费者的博弈中游刃有余,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份业绩。本书紧密围绕“用心”二字,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展开,旨在告诉读者如何才能透过种种现象了解消费者心理,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施加有效影响,从而赢得订单、提升业绩。
  • 销售网络建设与管理

    销售网络建设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认识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的设计、分销商的选择和评价、销售网络的构建、销售网络的相关政策、销售网络的终端管理等。
热门推荐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浮世:绪

    浮世:绪

    十六年前所爆发的原子核站泄漏,导致周围十几个城市全部被污染。也因为这次核泄露,把浮生本应该平淡而幸福的一生全部改变。接过护士手中的一个小小的布团,浮沉欣喜地把布扒拉一下打开,但,当目光触及那银白的头发时,嘴角那一丝微笑却彻底凝固了。一个月后,世人只听说浮家大少爷满月,举办盛宴,却无人知晓在浮家豪华别墅的一个角落,浮生,浮家二少爷第一次睁开了他血色的双眸。更加无人知道,在那天,浮大少爷满月宴的晚上,浮生被遗弃在一个寂静无人的小公园。并且,在之后的十六年年,浮沉,那个超级豪门世家的老总,有多么后悔当初的决定,并且一度祈求上苍,希望他的二儿子能被找回。而在十六年后,浮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闪电十一人之弑神者

    闪电十一人之弑神者

    在去看足球比赛的途中,因赶时间而闯红灯的阿盛,被一辆车给撞倒了,然而却因此来到了一个充满热血足球的世界,这就是闪电十一人。
  • 异世太子妃:太子请让道

    异世太子妃:太子请让道

    她,莫名其妙穿越成四岁的小孩子,在江湖之中长大。他,成长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中。初见时的惊鸿一瞥,让他此生再也无法把谁放进心里,除了她——“想把我拐入皇宫?那得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某女高傲地哼了一声。对面的男子勾唇一笑:“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
  • 落日神殿

    落日神殿

    神秘莫测的落日神殿,为何会成为整个元气大陆最敬畏的存在?落魄的世族少年,寄身在一个偏远的小家族中,如何利用神魂中融入的一丝天火,依靠自己的努力,步步崛起,寻亲族,杀仇敌,站在大陆的顶端?武道极致,毁天地,诛不顺!
  • 萌软甜:腹黑老师爱上我

    萌软甜:腹黑老师爱上我

    “党琪我要吃麻辣烫!”“党琪我要吃辣条!”“党琪我要吃火锅!”党琪无奈的笑着看顾泽无理取闹,顺便把他吃干抹净了再看他无理取闹。“吃这些辣的,我的性福生活怎么办,泽宝宝~”
  • 万物生魔

    万物生魔

    我痴迷于追查那些扑朔迷离的诡异事件,擅长挖掘人性和事物的本质,生物皆有魔性,我的职责就是擒魔!【跟书的同时记得收藏推荐咯!感谢支持本书的书友们!】
  • 归元直指集

    归元直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末世突降,丧尸横行,平平凡凡的大三女生苏同同坐在废墟里掰着手指:1.没异能;2.没进化;3.没空间;4.没金手指;5.没英俊有型能力强悍酷毙了的男人做老公;6.……苏同同十指颤抖,忍不住仰天哭嗥,不带这么玩人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