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04500000004

第4章 理论篇(3)

综合以上观点,可得出关于“惩罚”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由笼统到明了。桑代克的研究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他强调了奖励,但对惩罚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格思里向纵深进了一步,更强调了惩罚的前提条件。而斯金纳则直截了当地主张:惩罚是无效的。第二,三者共同之处都是对“惩罚”持谨慎的否定态度。这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不无启发。第三,惩罚是一个教育过程中乃至整个人类行为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尽管有相对一致的结论,但研究并没有终结,还有许多疑点遗留下来。因此,研究仍将会继续下去。

奖励与惩罚观点的心理学理论发展

§§§第一节 教育理论家的奖惩观

教育理论家强调了奖惩的两种功能,即管理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

一、管理和维持纪律功能

把惩罚作为管理和维持纪律的手段长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在西方,从古希腊、雅典开始一直到中世纪,在学校教育的中,都把体罚作为维持纪律的手段来使用。但是,即使在古代,教育理论家对待惩罚持有较为理性的态度。例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猛烈抗议当时学校中十分流行的体罚,建议教师实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到了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有关学校纪律的论述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学生实施奖励与惩罚来维持纪律的问题。夸美纽斯的基本观点是,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当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因为作了的事不能变成没作),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再去犯。”因此,惩罚是医生开给患病者的一种苦药。赫尔巴特则给在管理孩子中使用惩罚提供了理论根据。他认为,在管理孩子的方法中,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应当占有重要地位。“他还详细拟订了一个施用各种惩罚的制度”,并“提倡采用‘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室’、‘站壁角’等方法”。惩罚在马卡连柯的纪律教育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他认为,正确合理的教育不能不用惩罚。但是,他认为,惩罚不能给被惩罚者造成任何痛苦,也不能使被惩罚者受到压制。“新的惩罚只能使被惩罚者由于受到集体的责备而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了错误,便于改正[91。”马卡连柯还认为,惩罚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因此,在需要使用惩罚的时候,教师无权拒绝执行权利,也无权放弃履行义务。

二、道德教育功能

许多教育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通过奖励与惩罚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夸美纽斯把道德教育与纪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纪律的目标就是要养成一个人的良好的品德。他说:“纪律的目标应当是鼓舞我们去崇敬上帝,帮助邻人,并且敏捷地履行人生的劳苦与责任。由于在夸美纽斯看来,惩罚是维持纪律的手段,所以,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卢梭主张,在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中要采用“自然后果”的方法。他说:“你不要因为孩子说谎就惩罚他,可是你必须安排下说谎的种种恶果,例如虽说真话也不能见信于人,虽是没有做过的事情,不论如何抗辩还是要受人指责,说谎的孩子是要让他自食其果的。”洛克在其《教育漫话》[121中专门论述了奖励与惩罚。洛克主张,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教育中应该使用奖励与惩罚,“我承认,如果我们想要支配孩子,奖励与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是,他认为,奖惩的使用必须适当。“我觉得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被人用作支配孩子的奖励与惩罚,结果是不会好的;因为我说过,它们只能助长那些应被我们扑灭的嗜欲,加强它们的力量。假如你要使他打消甲种欲望,却以使他满足乙种欲望为补偿,你这是教孩子养成怎样一种德行呢?这只是扩大他的嗜欲,使它更加走人歧途而已。”洛克反对滥用体罚,他指出:“我们想使孩子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洛克特别反对严酷的惩罚,他指出:“极严酷的惩罚好处很少,不,它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管理与道德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在他看来,管理,即建立纪律只是教育的条件。在管理中不允许孩子的意志和意识有任何表现。但是在道德教育体系中,一切方法必须依靠学生已有的美德。道德教育必须尽力“通过富有深刻意义的赞许,在学生心目中提高他们自己的‘我’”。因此,在赫尔巴特理论中,赞许、奖励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受到了重视。他也主张在道德教育中使用惩罚,但他认为,教育的惩罚与纪律处分不同,不应带有惩办的性质,而应当使学生觉得是善意的警告。赫尔巴特关于奖惩的这一观点给教育理论与实践以重大影响。后来的许多教育理论家都把奖励和惩罚作为道德教育必要方法,一直到今天,在我国的教育学教科书中,奖励、表扬与批评、处分是德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教育家的奖惩观深受当时占支配地位的人性观以及由此决定的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在人文主义教育兴起之前,肉体被看作是灵魂的监狱,教育目的在于扼杀和抑制“肉欲”,全部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一教师一的权威之上,这种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盲目服从,不许任何探索和创造[l41。所以,严厉的惩罚、体罚一直被看作是孩子教育的主要手段,其根本作用也就是压抑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之后,个人人格的尊严受到了重视,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因此,从此以后的教育家对奖励与惩罚的功能进行了理性探索。奖惩从维持纪律向道德教育功能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进步。纪律强调的是外在规则的遵守,所以惩罚居于主导地位,并通过威慑作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从惩罚条例中学到的是行为的戒律,因而很少有自主的抉择。道德教育强调学生内在规范的建立,通过不同概括水平的内在规范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奖励的作用突出出来,学生从奖励中学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规范;惩罚也不再是简单地威慑学生,或使受惩罚者体会到痛苦,而是要从自己行为的错误中学习到社会的规范。这样,奖惩就为学生主动构建内在的规则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 心理学家的奖惩功能观

心理学家考察奖惩的基本途径是实验。在实验条件下心理学家不仅研究了奖惩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多方面的影响,而且揭示了奖惩影响个体行为的机制,使人类对奖惩的认识从经验走向科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奖惩的基本观点

从早期心理学家桑代克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几乎所有学习理论家都十分强调奖赏(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把奖赏(强化)尊为无所不能的法宝,认为任何行为的习得都必须通过强化达成。这以斯金纳毕生对强化作用的推崇和实践最为典型。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先驱桑代克的赏罚观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联结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效果律指的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效果律包括了奖赏律和惩罚律。对桑代克效果律的联结理论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来认识。在早期,他认为,凡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联结产生的是满意的反应,则学习者乐于重复这种反应(奖赏律);反之,凡是这种联结产生的是烦恼的反应,则学习者力求避免这一反应(惩罚律)。桑代克所谓满意的反应就是奖赏,烦恼的反应即是惩罚。他说“:在对同一情景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中,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会与该情景更加牢固地联结……,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不适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会削弱这一情景的联结”。但到了30年代初期,桑代克通过用小鸡做的实验结果表明,给一个联结的奖赏能加强这个联结,但给予惩罚则几乎不削弱这个联结。据此,他改变了早期的赏罚观,认为奖赏的效果比惩罚的效果更好,特别地强调奖赏的作用。

华生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解释人的一切习得行为。由于强化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奖励和惩罚的作用在于对行为的强化,所以它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发现孩子的潜能

    发现孩子的潜能

    蒙台梭利在总结了卢梭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八百年的教育智慧,滋养着一代代的杰出人物。但是,有一个课堂比剑桥更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那就是家庭;有一些老师比剑桥的教育家们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那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教育澡堂上,老师们更需要学习教育的方法,更需要吸取剑桥的教育精华。本书365个教子故事,365堂人生之课,和孩子一起,共同体味来自剑桥的最真实感悟,携手走向成功的未来。
  • 宝宝开始走路了

    宝宝开始走路了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 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

    本书是刘冰先生在全国各地巡讲期间,有关如何做父母的精彩内容结集。作者通过对国学深入浅出的阐述,启迪为人父母当用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化子女,目的是让家庭充满祥和安乐!
热门推荐
  • 亦恕与珂雪

    亦恕与珂雪

    在工程公司上班的理工男,无所事事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工作的烦闷,以及来自身为编剧的室友影响,使他兴起了写作小说的念头,此时,恰巧一位喜欢画画的女孩,理工男因此决定了故事的起点:一个学艺术的女孩叫珂雪,一个学科学的男孩叫亦恕。整部小说就在工程师和画画女孩间的情愫展开,而主角笔下的小说人物亦恕与珂雪,也随着主角的生活情节同步进展,挥洒出动人的爱情追寻历程。
  • 女尊之送上门的夫婿

    女尊之送上门的夫婿

    她,本是现代令人闻风丧胆的神偷,只因一枚玉佩穿越。她,是罗兰大陆女尊国的大皇女,她也是纨绔,却被妹妹们害死,只因她是女皇最宠爱的。她穿越而来,本想过回以前的生活,却没想到这玉佩给她带来了危险,却也成了天下人争夺的对象,当各国都以联姻为借口,她该何去何从?且看她如何翻云覆手?如何把这些男人变成自己的男人?
  •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本书内容有:为什么说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什么说围棋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运动后回口干舌燥?为什么青少年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等。
  • 晚清之后是民国

    晚清之后是民国

    本书系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续篇,由晚清而入民国,由个案扩及群像,从大历史角度描述自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嬗变。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之后,不但没有新生,反而陷入内斗的泥淖,一切都在崩溃: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信心和信仰……最后不得不以再度集权的方式,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真实的北洋民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内外各种势力如何博弈?世道人心如何演化?历史走向是否可以掌控?这一切与国民性有何关联?作者从容织出一张历史的网,其间,偶然与必然交错,变幻与恒定交织,振奋与悲怆交替。
  • 逗追女汉子

    逗追女汉子

    对于穆新来说,她出生的家庭狗血加幼稚。他的小猪马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从小扑克脸,禁欲系冷酷的令人发指,而且不允许任何人靠近的大佬儿才对。玛得嘞隔壁,陆墨凡这厮恰巧想反,小时候“老婆老婆”的鬼嚎。长大光想着亲亲抱抱生孩子!而且自家老母还一脸满足的样子怎么回事?好吧一句话来说,逗逼的猪与高冷的女汉子的故事!
  •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她是传说中的天煞孤星,能克父克母克兄弟,就算是将来出嫁也是克夫克子。凡是与她交好的男生都会发生意外,轻者伤残,重者死于非命。他是统领鬼域的鬼王,腹黑阴冷,统领鬼军几十万,纵横鬼域,连阎王都在礼让三分,却一直无鬼后。“你们鬼王干什么去了?竟然让那么多鬼到人间捣乱?”苏离右手掐着恶灵的脖子。“天--天师饶命,鬼卜师说鬼后在人间,所以王到人间找鬼后了”“到人间找鬼后?”自己在人间有下‘鬼后’之称,鬼王不会是找自己吧。鬼王跟天师鬼后,开玩笑的吧?虽然她想嫁人,但不想嫁给鬼呀!本故事纯属虚构,没法有事实依据,大家看得开心就好。欢迎大家进群讨论情节:142075076。
  • 乱世求生记

    乱世求生记

    一个穿越的普通人。一段似是而非的混乱历史......
  • 妖狐劫

    妖狐劫

    初见时,她是刚刚出山的纯真小狐狸,而他是绝色风流的公子,“真是个美人胚子,怎么样,要不要以身相许?”他的笑魅惑苍生,自是无暇风流不假,成了她往后的日子里最为怀念的东西。她随他游走各地,不知不觉将心交了出去,等到发觉之时早已不可脱身“终吾一生,只此一情,又有什么不好?”她抬头望向他,浅笑嫣然。然而真相揭露,她满心悲痛望着他“子扬,我只问你,这些年你待我,可有一丝真心?”他皱眉不答,若可能,他愿为她负了天下!他算到了一切却未料到她的执念,一步错,步步错,这,是不是他们命中的劫难?
  • exo之血色梦恋

    exo之血色梦恋

    泪早已成血,为你流的泪,早已让我失血太多,为什莫背后要隐藏那麽多,我只想平平凡凡的爱,我一直在骗自己,为什莫要当着我的面说出口,对不起,我心中有另一个他/她,求你,了结了我,就算死,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心这一切都是你,你为甚么要这么做,、、、你为甚么也要参与,你是我这个上唯一信任的人了,、、、看,你已是高高在上的凤凰,可却不是我的,【某帅哥的话,】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