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04200000005

第5章 爱恨贪嗔痴皆牢笼——佛说烦恼(1)

【颂】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会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评】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见闻进行判断的做法常使自己在不自觉中陷入爱恨贪嗔痴的牢笼无法自拔。当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心灵宝藏,冲破自身的身心束缚,远离这一牢笼的愿望才变得切实可行。

佛说,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它们是每个人一生所有烦恼的来源。实际上,无论是对于某事或某物的过分执著,还是对于生死的无法释怀,归根结底都是贪、嗔、痴的结果。它们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会让人们在抱怨和烦恼中迷失自己。因此,远离爱恨贪嗔痴的牢笼也就远离了烦恼的根源,远离了可能浑浑噩噩的一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有一天,无德禅师接待了三位向他求教的信徒。宾主落座之后,三人向禅师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大师,请问礼佛真的可以解除心中的痛苦吗?如果这是实情,那为什么我们虔诚地做了多年的佛家信徒还没有得到快乐的眷顾呢?”

无德禅师听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你们为什么要活着呢?”

沉默片刻之后,甲首先打破僵局,答道:“我活着是为了不死。一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毫无生机的尸体,我就感到非常害怕。我要好好地活着,我还不想死。”

乙回答说:“只有活着,我现在的一切努力劳动才有意义,我才能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富裕的生活。”

丙回答说:“我是一家的顶梁柱,负责养活全家人。如果我死了,他们就会冻饿而死。”

听了三人的回答,禅师道:“你们整日都在为死亡、年老和辛劳这些事担惊受怕,哪里还会想到快乐呢?如果能用理想、信念和责任来替换它们,相信你们就会逐渐地快乐起来了。”

三人听后,脸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您说的是真的吗?光靠这些就能得到快乐的眷顾呢?”

禅师说:“那你们心目中的答案是什么呢?”

甲说:“我相信名誉可以带来快乐,因为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

乙说:“我认为爱情是快乐的使者,因为爱情能为我带来最甜蜜的享受。”

丙说:“我想金钱应该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金钱是最有用的。”

无德禅师听后,摇了摇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你们永远都只会与快乐擦肩而过。当你们真正拥有了自己所说的名誉、爱情和金钱之后,烦恼和忧虑还会像影子一样跟在你们身边。”

三人一听傻了眼:“大师,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无德禅师答道:“你们如果想与快乐结伴而行,就要先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爱情需要向爱人奉献,金钱要用来布施大众,唯有如此,你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故事中的三人所追求的,也是快乐。他们将快乐视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希望可以通过它从对死亡、年老和辛苦的担忧中解脱出来。然而金钱、爱情和名誉带来的快乐非常有限,并很容易引发人的私欲膨胀,带来无数的烦恼和痴嗔怨怒。正如无德禅师所言,只有先改变固有的观念,真正的快乐才会到来。

世间万物并不会恒常存在,而是时时处于无穷的变化当中。因此,过分执著于自己所求并不能让你享受真正的快乐,相反地只会烦恼丛生。另外,当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之时,由声色带来的快乐持续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烦恼将如雨后春笋一般长满人们心中的每个角落。所以,当心灵中堆满各种各样的欲望时,我们是无法寻到快乐的影踪的。

说到寻得快乐的踪迹,放空堆满欲望的心灵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便是佛家常讲的因果。在佛家看来,我们若是没有制造出地狱产生的缘由,自然就不会招来下地狱的惩罚;如果没有制造出上天堂的缘由,自然就不会承受上天堂的结果。正是不断增长的贪欲为我们找来了烦恼这个心障。

贪欲若在心中不断增长堆积,我们的身心最终会到达崩溃的边缘。此刻,放空心灵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放空心灵,我们才能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才能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的心境,快乐才会真正到来。与此同时,我们若能开始布施之旅,就迈出了远离贪嗔痴牢笼的第一步,心也会在这一刻开始回归澄明。一颗澄明清净之心是与快乐携手同行的重要保证。

【莲心慧语】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海市蜃楼并不是人间的实相。欲望就如同海市蜃楼,我们如果过分执著于自己的欲望,就会生出烦恼的因由,使自己为烦恼所扰。如能放空心灵,开始布施之旅,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

一心一用是最难得的品行

佛说,心无杂念,才能万物皆空。一心一用是世间最难得的品行。可惜,世人常常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在生命的表面徜徉,迷失在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中。一个人只有做到一心一用,才能穿越百般浮华、千般宠辱,看透毁誉得失、功名利禄与成败胜负,达成自身的完满。龙牙山居禅师就是这样一个心无杂念之人。

有一天,龙牙山居禅师去向翠微无学禅师请教问题。

龙牙禅师问道:“大师,请问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翠微禅师答:“请你把香板拿过来。”

龙牙禅师将香板递给了翠微禅师,没想到翠微禅师一接过香板马上就打了他几下。龙牙禅师并没有躲闪,只是说:“我任由你打,可是你并没有讲出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后来,龙牙禅师又去请教临济义玄禅师:“大师,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临济禅师说:“请你替我把蒲团拿过来。”

龙牙禅师将蒲团递给了临济禅师,可是,接过蒲团的临济禅师竟然像之前的翠微禅师一样用蒲团打他。

龙牙禅师这次还是没有躲闪,只是说:“我任由你打,可是你并没有告诉我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祖师西来意”是佛家最重要的偈语之一。无数参禅者都想参透达摩祖师当年来到中土的深意,龙牙禅师也不例外,他还专门为此去请教翠微、临济两位禅师。尽管两位禅师都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还用香板和蒲团打他,龙牙禅师却不为所动,只是念着自己请教佛法的初衷。

同世人对奢华生活的企图心相比,龙牙禅师心无杂念地追求佛法的行为是如此弥足珍贵。当奢华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主旋律时,贪欲和烦恼就会像影子一样时时跟随在身边。如此一来,我们的身心就会从早到晚都被层出不穷的痴嗔包围,没有安顿的地点。而若能做到心无杂念、恬淡自然,我们就可以集中全副精力做事,不被痴嗔所扰。

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幸福的到来其实并不会因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延迟,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确信心无杂念是幸福到来的使者,况且他们也绝少意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了嗔痴的牢笼。心存疑惑的人常常生活在人群中却无法与感情的世界结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却不明白如何去爱别人,腰缠万贯却不知道快乐就是要不断给予。他们并不清楚心无杂念、恬淡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清楚真正的幸福就源于我们的内心。

当心中的杂念被清除一空时,我们才会发现一直在寻找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置身其间,我们不必过于看重自己拥有多少私产,不必过于纠缠于种种偏离自我梦想的杂念,只要保持一颗恬淡自然之心即可。

【莲心慧语】

《阿含经》中说:“积聚终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世间万物无常,既有积聚、崇高、统一、勃发的一面,也有消散、堕落、分裂、毁灭的一面,勘破其中的真谛也便体悟到了世间的真相。由此,我们也可以远离心中杂念带来的烦恼,回归恬淡自然的天性。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

古人总结的人生四大赏心乐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洞房花烛夜”又被人们称为“小登科”。古往今来,无数痴情男女都在月下盟誓定情,期盼“小登科”的到来。可是,很多人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却还在守着月下之盟的执念,不肯醒悟。爱情如此,世事亦如此。即便在今天,耽于执念的人也是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更令人惊讶的是,执念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现代工业的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水涨船高的生活水平,还有紧张忙碌的社会节奏。种种无以言表的恐慌心理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会聚成一种混杂着多种欲望情感的执念,正是这种执念打破了原本宁静淡然的生活状态。如今,全方位开足马力已成为生活的常态。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变得愈发急躁不安,整日忧心忡忡,既无法摆脱无边的忙碌和沉重,也无法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时间好像总是不够用,生活也好像总是疲于奔命。如何应对这些执念带来的危机,守住自己心灵的宝藏呢?

佛说,放下执著,就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成为菩萨;放下妄念,成为佛。在佛家看来,只有破除我、法二执,并从闻、思、修三个方面做好修行的功夫,才能解除一切烦恼和恶行的根源。这便是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法门。为执念所困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放开执念、安守本心的方式来渡过危机。

有一天,玄沙师备禅师对他的弟子们说:“各地有名望的禅师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做好宣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工作,那么当遇到下面这三种情形的病人时,该怎么做呢?第一,当你举起香板和拂尘的时候,他虽然看见了,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像盲人看不到东西一样。第二,当你跟他讲话,他听不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像聋人听不到任何声音一样。第三,当你教他讲话,他却说不出来,就好像哑巴一样。请你们来谈一谈,如何才能使这三种人得到接引呢?你如果说这件事根本无法做到,那么佛法岂不是不灵验了?”

当时,没有一个弟子可以回答玄沙禅师的问题。后来,有一名弟子向云门文偃禅师请教这个问题。云门禅师听后,说道:“你应该向我行礼!”可是,当这名弟子行完礼起身之时,云门禅师却突然用手中的拄杖子打向提问的弟子。弟子不由得倒退了几步。云门禅师说:“我看你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接着又叫弟子上前,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就向前走去。云门禅师接着说:“你的耳朵也不是听不到。”随后,云门禅师又问他:“你懂了吗?”弟子回答道:“我不懂。”云门禅师说:“你也不是不能说话。”这时,弟子恍然大悟。

由这则公案,我们不难看出,当不再执著于玄沙禅师所讲三种病症的具体情形时,提问的弟子才领悟了其中的真谛。由于佛法是不着文字、直指心性的法理,所以弟子越是执著于玄沙禅师的描述,就越无法拨开眼前的迷雾,离开执念的泥潭。而云门禅师用身体力行的方法帮助提问的弟子打破了心中的执念,领悟了玄沙禅师的深意。

生活中有无数繁花似锦的风景,也有许多难以实现的月下之盟。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千万不要指着月亮发誓。因为就在发誓那一刻,你将一种执念种在了心中。唯有放开执念,守住本心,理想和幸福才会常伴你我左右。

【莲心慧语】

黄龙禅师说:“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徘徊。”恪守无法实现的执念不仅会扰乱自我的身心,还会阻断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唯有破除执念,守住自己的本心,我们才能拥有逍遥自在的生活。

澄明内心是我们修习的关键

古人说,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凡事皆有两面。一棵不成材大树,能在旷野中独活;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才会安全终老。当某件事需要做出明确的判断时,我们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爱憎来发表见解。于是,偏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偏见虽然看起来只是个人的一种见解,却将无穷的烦恼带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不仅会一直沉迷于自己编织的幻梦中无法自拔,还将失去辨别事物真伪的慧眼走向见解的极端。更可怕的是,澄澈的真心将在偏见的迷雾中隐去,爱憎之心将会成为生命的主宰。此时,若想从烦恼中挣脱,就要驱散偏见的迷雾,找回澄明之心。而大随法真禅师便是个中高手。

有一天,一位僧人向大随法真禅师请教问题。

这位僧人问道:“禅师,如果劫难的火烧起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诸如须弥山、四大海和三千大千世界都不存在了,不知道‘这个’会不会被损坏?”

大随禅师回答说:“会损坏的。”

僧人接着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随它去吧。”

大随禅师说:“对!就随它去。”

故事中提到的“这个”就是“真如或者自性”的代称,也就是人们的天性所在。开始的时候,提问的僧人一直担心自己的天性会损坏,在听到大随禅师“会损坏”的回答之后又随即释然。实际上,就在心中释然之际,他的见解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天性在请教之初还被当做十分重要的前提,而释然之时他已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正因为先在心中存了损坏与否的观念,自己才会对天性的存在有所误解。

同类推荐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热门推荐
  • 甜妻当道:夫君个个爱争宠

    甜妻当道:夫君个个爱争宠

    缠人富商,安禹,某女:安安,你就原谅我吧,以后我一切都听你的!可爱小厮,夏宁儿夏宁儿:小姐,你怎么了?怎么满脸通红?狐媚小妾,方溪溪“甜甜~”暴躁平夫,柳清羽“先生,你真帅。”绝对零度,冷冽;冷情杀手,风子楚;绝世神医,风子凌;神秘雪狼,佩佩,看田白白我如何百变玩转
  • 手心的依米花瓣

    手心的依米花瓣

    因为两个男孩,让她们反目,这段支离破碎的友情,终点在哪儿
  • 惊魂人生路

    惊魂人生路

    辛亥革命前夕,武昌新军管带革命党人鲍德明全家被杀,鲍德明之子鲍玉岩因回徽州祭祖逃过一劫。紧随其后是海捕文书到达徽州府,迫使鲍玉岩上了逃亡之路。在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中,鲍玉岩几次落入险境,命悬一线,他将如何生存?鲍一刀是徽州名厨,身怀绝技,招牌菜一品锅名扬四海,鲍玉岩几经周折投其门下学艺。鲍一刀非常严厉,他让鲍玉岩懂得了一个真正的徽州名厨是怎样炼成的?他不仅要有顶尖的绝技,更要有高尚的艺德。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鲍玉岩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与折磨,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苦学厨艺。患难中,鲍玉岩与小桃红真心相爱,他们的爱情能经受风雨吹打吗?
  • 客座偶谈

    客座偶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嫡女无良

    重生之嫡女无良

    她是名动京城的丞相嫡女,大婚当日,自己的夫君要迎娶的人却是自己的妹妹,为他机关算尽,却换来鸠酒一杯。前世她瞎了双眼才把畜牲当成良人,今生,她定要那些伤得她体无完肤之人十倍偿还前世的债。阴暗潮湿的地牢里,看着那人,她嘴角冷笑:“前世我为你而死,今生定当让你生不如死!”金銮殿上,他眉眼温柔:“可愿与我共同携手,笑看这天下?”“若你负我,就让你以这天下为代价,背负千古骂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学院录:绯色之森

    魔法学院录:绯色之森

    【完结】『暹罗猫·Club』「第二季回归!搜索——魔法学院录II:时光之冕(连载中)」书群3(时光):323601038「只要有未来,只要你还在我的未来里,世界就一定不会褪色」一次委托,拉开了爱与邪恶的命运之战。她是废柴魔法师,却被卷进扑朔迷离的冒险之旅,一次次奇幻历程与精锐的推理开启了神秘的身世之谜。他是未来王者,深不可测视若无睹,幻与真实将注定牵动起不凡的生命与铭心的爱情。如果说相遇是必然,那么命运是否早已尘埃落定。在宿命的轨迹里,谁会解开错综复杂的惊天秘密,又是谁,在幕后主导着这场华丽游戏。
  • 海贼王之现实

    海贼王之现实

    一个少年,叫程降在小时候就迷恋上海贼王,梦幻一般的能力,时不时的幻想自己能拥有海贼王里面的能力,放飞梦想,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太阳风环绕地球,明显的表气层受到影响,让这个世界有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大海波涛汹涌,海面一颗奇异的树突然在岛屿上屹立,长出奇怪的果实,人们体内的潜能也不断的涌现,最终会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么,拭目以待吧
  • 末日之丧尸来袭

    末日之丧尸来袭

    末日降临,丧尸来袭……对付丧尸,你该怎么办?我上班途中,竟然看到心目中的女神在偷偷约会我的死对头,被我发现后……这个丧尸横行的世界,原本是属于我们的。为了生存,我要变强,为了女神,我更要变强……
  • 国民校草追女生

    国民校草追女生

    国民校草追女生:他是身价千亿的校草,身边女生千千万,却为了她放弃所有的烂桃花。她是普通的小甜心,遇见他却被宠入骨,锁在金屋里,不准和其他的异性又任何肢体接触。
  • 楼月阁情之兰玉卿

    楼月阁情之兰玉卿

    本是无缘,奈何有情。唯情一字,可行多远?眼前的事实,未必是最真的实情。迷失的爱人,错乱的关系,谁,会是,那位愿与你,执手到最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