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03600000008

第8章 把持:安守清净,从容处世(1)

如果说一个人有所为是他能力与魅力的展现,而有所不为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与修养。正是:人生在世,当有所戒慎,有所把持。让内心欲望的尘埃悄然落定,让生命的本色尽然显现,我们就可以在一种泰然从容的生活中扎根下去,不再漂浮游移。

心歇处:种竹浇花,泰然无事

不为万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弘一法师

生活中到处都是些紧张而焦灼的人,他们只顾着忙忙碌碌,很难品味到宁静的清芬与愉悦。生存的压力、浮躁和焦虑影响着我们的心灵,细观生活中人,会发现很少有人能够放开胸怀,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原味。唯有宁静的心灵,才能不营营于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这些都是一相情愿的虚妄,只会加重心灵的负荷,让人与清净无缘。

禅宗里有这样一则著名的公案“吃茶去”。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没有。”

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为什么来过的你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你也叫他去吃茶呢?”

这时,赵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连忙答应了一声。

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赵州和尚之所以让人“吃茶去”,不过是让人静下心来,在独自品茶的当下不被外物所扰。当你的心清净了,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美好。一个想太多的人的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任何一个达到佛的境界的人,必定是内心清净的人,既不会想太多,也不会要求太多,就好像母体中的婴儿,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义玄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即贵人。”这就是在告诉大家心歇下来,无事又无挂碍,就是一个自在的贵人。一个人,只要心中无事就能得太平,不会有冤家敌人,也不会有舍不掉放不下的人,或特别亲或特别恨的人。做人正是要有此种“歇念”,不 “无事”找事,行平常心,做平常事。人在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又会有什么烦恼呢?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衡山的一个山洞中,他曾写下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心想,这首诗写得如此洒脱,作者一定也是一位洒脱飘逸的人物吧!应该见一见!于是就派一位大臣去迎请懒瓒禅师。

大臣拿着圣旨东寻西问,才找到懒瓒禅师所住的岩洞。他见到懒赞禅师时,禅师正好在洞中生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说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但洞中的懒瓒禅师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懒瓒禅师正以牛粪生火来烧地瓜。火愈烧愈旺,整个洞中烟雾弥漫,熏得禅师鼻涕、眼泪直流。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鼻涕流下来了,你赶紧擦一擦吧!”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

等到地瓜烧好了,禅师拿起热乎乎的地瓜就往嘴里送,边吃边连声说:“好吃,好吃!”

大臣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这懒瓒禅师吃的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请趁热吃吧!世事都是由心生的,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成一样不就行了吗?”

大臣看不惯禅师这些奇异的举动,也听不懂他口中那些深奥的佛法,不敢回答,只好悻悻地赶回京城,添油加醋地把懒瓒禅师的古怪和肮脏禀告给德宗。德宗听后并不生气,反而赞叹地说道:“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禅师,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啊!”

故事中懒瓒禅师所达到的境界就是禅的境界,清净、快乐、解脱、他的心歇在一个空灵远旷的地方,不为任何俗务所扰。正是这种禅的清净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也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并且避免了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我们要修习的也正是这种清净从容,让心有所安置,不去主动生出很多的俗事来烦扰自己,自得一片天地。

凡所有相皆虚妄:钱财会空,名声会散

星月皎如此,风云任卷舒。

看渠齐食肉,似我合栽蔬。

丈室四时乐,启门万里余。

谁知天地外,别有远公尘。

——清·虚谷禅师《题扇面诗》

世间的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名利”二字,而现世中人唯有与功名利禄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超然物外,潇洒、通透、做个真正的快活人。纵观古今,多少人在混乱的名利场中丧失原则,迷失自我,百般挣扎反而落得身败名裂。司马迁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世间众生,有几人能够在钱财面前淡然处之,泰然自若?

“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看似消极,实则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那些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总是想将所有财富收到囊中,将所有名誉光环揽至头顶,结果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忙拉住小和尚问:“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栽一棵小树,却突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这两人听后感到好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就问:“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这两人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和尚告诉他们金子在哪里,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好大一坛黄金!

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就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到天黑以后再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把黄金运回去。”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来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没多久,回去的人提着饭菜来了,他刚到树林,就被另一个人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就像被火烧一样痛,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临死前,他想起了和尚的话:“和尚的话真对啊,我当初就怎么不明白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这只拦路虎,它的毛发确实美丽诱人,一旦骑上去,又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必将摔下万丈深渊。

星云大师说,好名之人必将被名枷捆绑,好利之人也会被利锁缚住。名利,就像是一座美丽豪华舒适的房子,人人都想走进去,只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这座房子只有进去的路,却没有出来的门。枷锁之所以能束缚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钱,就做了金钱的奴隶;放不下虚名,就成了名誉的囚徒。

古人言:“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而这些人,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想不开、看不破”的人,注定烦恼枷身。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如浮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莫不如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于旷达开阔的境界中欣赏美丽的世间风景。

知足常乐:让觉知之光照耀心头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

——《长阿含经》

我们常听佛家劝诫世人说:“知足常乐。”然而,人类内心的欲壑如黑洞般难填,根本不是几句偈语能点拨的。人们不仅追求当下的娱乐享受,还想拥有更多的资产,以备日后可以永远享受,这样反而让自身陷于欲望的泥潭难以自拔,承受无尽的烦恼和苦痛。

“知足”一事不止佛家在论,道家老子也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他不知足,奉劝人们要知足。儒家孟子也有论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些大圣人们说的都是知足常乐的道理,都想让我们明白,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将永远与快乐无缘。

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攀比和虚荣的心理,盲目的攀比和过度的虚荣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人的很多烦恼都是因自己觉得不如周围的人而徒生出来的。其实世上本无事,实是庸人自扰之。在人世间,从来没有任何人是永远的赢家,也没有任何人是绝对的输家,正如自然界中,常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其长、各有其短,我们都要试着去除自己的差别心,攀比心,而保有知足心,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和满足。

其实,生活的意义很简单,只要开心就好,只要感觉对了就好。他可能比你漂亮,但未必有你健康;他可能比你温柔,但未必比你活泼;他可能比你节俭,但未必比你会赚钱……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别把目光总放在别人的身上。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懂得欣赏自己的拥有的,不懂得知足的人注定与人生的欢乐无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欲望是海水,越喝越渴。不但人有此缺陷,动物也难逃欲望这道陷阱。

在动物王国中,狐狸和狼是死对头,一直在为权力明争暗斗。这次狼比狐狸走运,狼被提拔,而狐狸什么也没得到。

怎样搞掉狼呢?狐狸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计策。

狐狸去拜见狼,诚恳地说:“狼大哥,过去我有对不起你的地方,是我错了,你一定要原谅我。”

狼见狐狸登门认错,心里得意,就摆出大仁大义的样子说:“没什么,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咱们团结一致向前看。”

狐狸与狼倾心长谈,为狼出谋划策,临走时还留下了小礼品。

从那以后,狐狸隔三差五就来狼的住处,每次都送上薄礼,狼见礼不重,每次都欣然接受了。

有一天,狐狸对狼说:“现在羊和猪在争一块草地,羊跟我关系不错,你看能不能帮羊说句话?”

狼见不是什么大事,就替狐狸办了,之后,狐狸就送给狼更多的礼品作为答谢。

如此一来,狐狸求狼办的事越来越多,礼也越送越厚,终于有一次,狐狸让狼办一件超出原则的事,许诺事成之后定有重谢,狼不不想担风险。狐狸就取出一个小本,上面记着狼每次受贿的时间、事由等,各种证据俱全。没办法,狼只好答应狐狸。

但,这次狼东窗事发,只能在狱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贪婪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最后人们甚至会让自己命丧于此而不自知。故事中的狼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沉重代价。虽然这是个寓言,但现实生活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欲望是魔鬼免费赠送的一剂穿肠毒药,谁能免疫?然而饮鸩虽暂时能止渴,但却让我们身中剧毒。所以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跌倒在自己的欲望上。

人到死也离不开欲望,欲望是生命得以生存的动力,适当的欲望存在是合理的,怕只怕我们让欲望主宰了自己。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当欲望过多,不加节制,就会变成贪婪,最终陷入“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恶性循环。

少欲少为:一箪食,一瓢饮

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佛遗教经》

现世的人们常常囿于种种的贪欲,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多方面地造作恶业,就产生了种种的苦恼。正如《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意思是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应到轮回六道的苦果,也是因为贪欲。因此,佛家提倡人们要去除内心滋生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安贫乐道。生活有时是一个圈,无论得到了多少,最终都会回到原点,由此看来,安贫乐道未必就是不思进取。《后汉书?杨彪传》中谈到:“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颜回每天仅吃一箪饭,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品质。颜回这种清心寡欲的高尚品质才是值得世人深思的。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图章》中也说过:“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更难于用三言两语向唯功利是图的人解释清楚的了。”在佛家看来,能安贫乐道,独守一份内心的清净,是修行的一种境界。我们平时做人也能够如此的话,必将有所收获。

下面是一个渔夫与银行家的对话,其中也隐含着深刻的佛学哲理。

同类推荐
  • 智于识人:王牌公关专家的识人秘诀

    智于识人:王牌公关专家的识人秘诀

    卓越的人,懂得如何赢得友谊与影响他人,人是世界的、社会的主宰者,研究人、了解人的想法,是取得成功的一个捷径。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
  • 奠定资本(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奠定资本(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 智慧创造一切! 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 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 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佛心智语悟人生

    佛心智语悟人生

    人的本性是无羁无绊的,但由于太多的物欲追求使我们迷失了人的本性,被功名利禄所累,而丧失了人生的快乐。面对纷繁的世事,我们应该通达和顺应,淡定而达观,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只有超越追名逐利的凡俗欲念,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本书为您的心灵提供一个栖息之所,让您在喧嚣繁杂的世事中得到一丝清凉的抚慰,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能笑对人生。
  •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处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集中了古往今来生活智慧之大成的学问,更是一门在纷扰世间安身立命的功夫。 处世,一方面讲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应付世情俗事、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问题,即“处世之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处世的哲学,包括了认识世界的观念、立场,以及立世的态度及生活的原则,即“处世之道”。无论“处世之法”还是“ 处世之道”,都与个人的自身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热门推荐
  • 问剑史

    问剑史

    一个坚毅的少年,一抹游荡的孤魂,一柄叫七杀的长剑。洛月大陆上有很多传说,屠城的人屠,斩妖的狐狸,封魔的道士,招魂的和尚……殇洛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搜寻这些缥缈的片段,他也不知道,在验证传说的路上,他渐渐成为了另一个传说……
  • 见习爱情

    见习爱情

    “罗七七,你觉得自己最大的魅力是什么?”罗七七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得一愣。“什么呀?我…我没什么魅力。我怎么会知道…”有没有魅力又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要我看,你最大的魅力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有魅力。”“…”“我觉得在你的魅力被更多人发现之前,我还是先把你收了吧。”罗七七仿佛被雷劈了一下,震惊得说不出话。这个人刚才是在和自己表白吗?已开新坑,移步《爱如漩涡》。矫情白富美和别扭腹黑男的故事。
  • 外星混混在地球

    外星混混在地球

    很多诱惑,仅仅是一种选择,不要去追究为什么。那是一个深冬,外面下起了大雪,抚养他的李爷爷去世了。云飞依稀记得自己穿着一双湿透了的棉鞋在雪地里奔跑,最后疲倦地倒在野地里睡着了。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那艘奇怪的飞船里,方圆紧紧地抱着他安慰他:“我是你哥哥,我带你离开这个世界。”如今他又回来了,来寻找那些曾经失去的东西。他想过一种普通人才有的生活,然而他渐渐发现,要想碌碌无为地混下去并不容易。他的背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决定了他不可能像个普通人那样生活。本书QQ群:11339600,刚刚开张,欢迎加入。
  • 中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中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本书对中国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尝试性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贸易救济现状与问题研究,介绍中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的现状及对策;下篇为中国贸易救济的比较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内部比较,探讨中国贸易救济制度的发展对策。
  • 门第书香

    门第书香

    金陵程家,历代书香世家。金陵章家,商界大鳄。程家大女儿程书香因儿时曾受心灵伤害,紧缩心扉无嫁人心意,冥冥中却遇上了在情场阅人无数、在商场心狠手辣的章家公子章舒杨;程家大儿子程琴香离婚后独自带儿子生活,本无意再娶,却遭到了章家小女儿章舒桦的热烈追求;程家领养的小女儿程画香,勇闯虎穴、探寻家族秘密,却被“老虎”盯上,几经坎坷,终与程棋香成为眷属。当下一代的姻缘在上演,没想到,上一代的情感纠葛也渐渐开始暴露......斗转星移,落叶成殇,当繁华殆尽,一切都化作一缕青烟,在秦淮河上空慢慢散去。留下的,唯有真情,唯有爱。【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左手菜根谭,右手卡耐基

    左手菜根谭,右手卡耐基

    《菜根谭》侧重为人处世的谦虚、豁达、淡泊,卡耐基侧重为人处世的技巧。左手是讲求低调,达观精神的《菜根谭》,右手是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卡耐基;左手一部做人善心的处世哲学,右手一部做事成事的心机妙典,让你轻松从容地应对人生。
  • 好人修仙传

    好人修仙传

    他是一个拥有传奇机缘的英雄,他肩负着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他一次一次的以身犯险,他只为他心中那执着的正义。他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一样的一步一步努力着。他一次一次的战胜敌人,他仅凭他拥有着正义的力量。终有一日他终成大器,他能够在弹指之间灭敌于无形,他能在谈笑之间指挥千军万马,他就是正义的神。他从一个简单的好人,一步一步的成长,最终他成为了一个盖世的英雄。成为英雄的他,他就是一个好人。请看好人修仙传
  • 红昭愿:陌上花开缓缓歌

    红昭愿:陌上花开缓缓歌

    漫天大雪中,五岁的容缓为了避免冻死荒野,自造雪屋避寒,被路过的容华与其姐容奢发现。正在经受丧女之痛的容奢将她收在身边,精心培养,视如己出。八年后,才貌初成的容缓被送到了容华身边,听他治军理政,朝夕相随,耳濡目染,心胸才略更上层楼。容奢死讯传来,容缓痛不欲生,容华悲恨交加,两人心意相通,情愫互生。但容缓不久得知容华已订有姻亲,遂主动疏远,并与曾经共经患难的少年羿清走得渐近。容华不肯放手,容缓难以从命,羿清一腔深情,这三个人的纠缠,在乱世来临群雄逐鹿之际,演变为一场家与国、成与败、生与死的恢宏长歌。且听陌上花开,缓缓而来。
  • 神秘冷少的赔心交易

    神秘冷少的赔心交易

    “只要答应这个交易,我会有办法把这件事压下来。”男人冷酷而缓慢地说,“每个星期五晚上,你到这间公寓来等我。”雨夜,她步入一场精心设计的局,从此,恶运开始。雨夜,他给自己戴上狠绝的面具,以一种冷酷姿态,击毁她的纯真……“你可以放过我吗?”她祈求。“不可以!”他仍然一惯地冷酷无情,“我还没有喊停!”。她恨,却不能抗拒,他爱,却不能把心打开。他问:“你恨我吗?”她答:“是,我恨你。”他说:“我希望你是恨我的!”恨,使他们终于擦肩而过……直到那天,在异国的街,她突然闯进他眼底,却已经换了一个记忆……
  • 禁神法则

    禁神法则

    这里,是第三空间。这里,有一个神秘的学院,这里的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猎人,影者,言师,窃听者等,而他们,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屠神。因为,神背叛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