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7000000007

第7章 敏锐的觉察(3)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后,你是不是该克制一下自己“说”的欲望,更多地倾听他人的想法?而如何倾听也是一门艺术。聆听有两种,一种是用耳朵听,另一种是用心听。如果我们能全心全意的调动起所有的感官整体地去听,就不必管耳朵听或不听的问题了。然而我们的聆听之中通常掺杂着动机。那个动机有时候表现得很明显,有时候又很隐秘。我们听别人说话,常常先入为主地认为不可能有太多收获。我们高兴的时候就认真地听,不高兴的时候就敷衍了事;他说的话对我们有利,于是我们就欣然接受接收,他说的话是在贬低我们,那么我们就一概拒绝。在这样心灵受限的情况下去倾听,我们往往难以全面地认识他人,更难以全面地认识世界。只有当我们完全不带着任何目的去倾听,不被任何事物限制,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无比自由,它会非常敏锐、活泼、轻盈。所以思考一下你究竟为什么听别人说话,以及你究竟在听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事。

聆听大自然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带着选择和评判去听。无论是鸟叫声、蟋蟀声、风声、流水声,还是小草发芽、花儿开放的声音,都各有各的美。我们只要安静地坐着,保持一颗静谧之心,不必刻意集中注意力,我们就能够听到所有的声音。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内心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轻松、愉悦、纯粹的力量涌上心田,使自己进入到一种安静祥和的冥想状态。

如果我们能全心全意地听,那听的本身便是一件最神奇的事,它终究能使我们的心产生惊人的转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

没有选择地觉知

觉知是我们不带任何喜怒哀乐、是非好坏的观察,只有如实地去观照所有的一切。如果我们真的能觉知和注意,就算是一瞬间的觉知也足够发现美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无数的人,和他们交谈、讨论、合作、争吵,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在和对方接触?我们是不是常常喜欢或讨厌某个人,对某件事情感到很赞同或很反感?我们的头脑从不间断地闪过无数个千变万化的念头,还有那些没被我们意识到的思想,一旦我们发现它是可耻的、下流的、龌龊的想法时,我们就会谴责并努力地去压制,使自己摆脱那样的意念。我们是不是这样地去认识身边的一切?认识和觉知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些带有自我选择和判断的认识并不是觉知,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没有选择的觉知。

要查看事实就是要有觉知。在这个觉知中,没有选择、没有谴责、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地去观察,让头脑去接受一切,处于宽广的觉知中,只是如实地面对事物的状态。觉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分裂和对比的。在接触的过程中不带背景地去观照,不用植物学的眼光去看一朵花时,就会看到花的整体。但是,如果我们的头脑完全采用有关花的植物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并不是整体地在看这朵花。如果那种关于花的知识占满了我们头脑的全部领地,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如实地、整体地看这朵花。在这种敏感的觉知中,没有选择,没有批评,也没有评判。我们对一朵花敏感,我们对它什么也不能做。

觉知意味着毫无选择的敏感性,对我们周围的河流、山川和树木的敏感,对坐在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朋友或爱人的不安敏感。无论我们看到天空划过小鸟的痕迹,还是闻到路边野花的芬芳,都能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和自由的心情,从中我们能忘掉所有的烦恼和不快。同时,我们不仅要有外在的觉知,而且也要对心理过程、内在的紧张和冲突有觉知。一旦我们想到自己内在的冲突,我们就会谴责或者辩护。如果觉知之中带着选择性,那么我们就是在阻碍自己的观察和认识。但如果觉知之中没有选择性,那么一切事物都会被揭露出来,包括最深的恐惧、冲动及秘密需求。不认同也不反对地觉知我们的思想和感觉,这样就不会单调乏味和痛苦不堪。

觉知的过程是完整的、狂喜的、喜悦的。我们觉知到每天的生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觉知到他人,我们饶有兴趣地静静观察所有的一切,从中我们产生了对所有一切的深深的爱。当我们想了解自己、我们的全部,了解整个存在,每一个感觉和情绪,无论是快乐的还是忧郁的,我们都能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因此,我们就进入了越来越广阔的领域,那里没有压抑和隐藏,而有无限的自由和单纯。

怎样才能够没有选择地觉知?时间和练习都不能帮助我们做到这点。如果我们允许思想和练习,那么我们就不是敏感的。敏感不需要去培养,而仅仅是通过突然的灵感和冲动就能够捕捉得到。它是一瞬间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像春天般的花儿自由地怒放,里面有狂喜、愉悦和单纯。

放下我们自己的身份,抛开我们在社会中各种各样职务上的头衔和姿态,不要去想过去,也不要去保留关于他人的印象。如果我们带着既定的印象去看他者,就无法觉知任何东西了。我们的妻子、朋友、同事,都是长年累积下来的经验累积的记忆,是一片片被选择之后剩下的残缺片段和僵死印象,而并不是活生生的那个人。念头、象征或见解都会阻碍我们观察。要想认识自己,就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知识、象征或印象;这样我们就能在每个当下没有选择地、真实地觉知了。

潜意识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所谓的有意识的头脑里,而从来不注意更深层的无意识的头脑,因而自我常常是受限的。对我来说,并不存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两种状态,而只有认识自我的觉知一种行为。

——《重新认识你自己》

当你觉察到自己的限制时,你自然就会明白自己所有层面的意识。

曾经有一个人,找一个著名的算命大师看手相,算命大师预示这个人将穷困一生:他不但事业无成,且将英年早逝。这成了他潜意识中一片无法抹去的阴影。他就在这个阴影之中生活了三十年年,情绪低迷、意志消沉,整天都在恐惧和担忧之中度过,像等待死亡一样。有一天,他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到医院将手掌心的纹路做了一番手术,改成所谓的上上等的手相。从那以后,他的心中想的不再是以前那个令他恐惧的手相,而是这个能让他富裕、长寿的掌纹。他的心终于被打开了,开始变得乐观积极。虽然生活中还是遇到很多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奋斗,终于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开始获得一点一滴的成功,最终成为当地的一名富人,终老后半生。

类似这种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就是潜意识。它是人固有的一种本能,是人追求满足、享受和幸福的一种动力,更多的时候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许多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用他们大量的实验和著作来探讨潜意识的问题,尤其是在西方世界。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并不认为潜意识是多么复杂高深的事物,它其实和意识一样,都是肤浅的。如果你观察过它,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潜意识,也不过是种族、文化、宗族以及自己的企图和欲望的残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本是整体的意识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呢?

意念的活动和各种情绪的互动关系,都包含在意识的完整领域里,其中包括所有的目的、欲望、享乐、恐惧、灵感、渴望、期待、哀伤和快乐,但是我们却把它划分为活跃的和潜伏的上、下两种层面。也就是说,白天的思想、感觉和活动是属于表层的,而所谓的潜意识,那个我们不熟悉的部分,则通过某些暗示、直觉和梦境来表述自己。我们大部分的人生只占据着意识的一个小角落,其余的统统被我们称为潜意识,里面充满了恐惧、暴力、残忍、孤独和忧郁,随时都可能爆发。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彻底地觉察意识的完整领域,而只是一部分、一个片段地去看,所以才区分出来二者。

如果我们能觉察整体,能完全清醒地专注于整个意识层面,那么内心就不再有矛盾了。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思想、感觉及行动的整体意识分为两种不同的层面,内心就开始产生冲突了。我们整天只去观察显意识,是否关注过潜意识?恐惧也是如此,我们能看到表面的恐惧,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内心细微而隐秘的恐惧?我们不能按照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的理论去认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本来就只有一个,无论我们害怕什么,什么时候担心,在哪个地方焦虑,恐惧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而已。我们一旦认识恐惧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蒙蔽了心理分析家的潜意识问题,便立刻可以抛诸脑后——因为根本无所谓潜意识的问题。

而一旦我们抛开了潜意识的问题,我们就能够全面地看待意识:意识只有一种存在状态就是知觉,即认识你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真相。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热门推荐
  • 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从第一次默默潜逃,再到后来被绑回来。从第一次触手的心动,再到后来宽衣解带。从第一次谈起将来,再到后来的闪婚。从第一次谈和,再到后来的同归于尽。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岚枫身为豪门世家,却不能决定自己的幸福,或许,这就是原因。
  • 管理学教学案例精选

    管理学教学案例精选

    本书是为了辅助国内“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而编写的。作为“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精选丛书”之一,本书在1998年初版后多次重印。尽管那些经典的案例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管理问题在不断出现,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本书修订过程中,我们在保留原书中对当今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仍有指导意义的一些课堂常用案例的基础上,增选和编写了近30个新的案例。这些“精选”的案例基本上涵盖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 凤戏帝宫

    凤戏帝宫

    为了生存,身无分文的她成了相爷夫人的贴身丫鬟,本想就此捱过三年,却又因着一首长相思,摄了他的注意,入宫,非她所愿,他的强势无情她避之惟恐不及,从此,她失了欢笑,女人间的争斗,她不想参与,也不愿参与,却最终被拉入了睁宠的旋涡之中,苦苦挣扎,一心远离那令她心惊的帝王,却是发现,不知何时,他已入驻了心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癫狂武神

    癫狂武神

    一段不一样的经历,书写一段不一样的传奇。主角阴差阳错的来到了神武大陆,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 天穹弑

    天穹弑

    孤儿小子,天生经脉堵塞,不能修炼任何功法,但他却不死心。一次意外,使他堵塞的经脉得以修炼一本逆天功法,他的命运就此转折!参加修真圣会,名扬修真界;魔界首战,收复血冥城!他立足于世界顶峰,宇宙在他脚下匍匐!
  •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过气女明星陆蹁跹年近三十岁,失去了和新人竞争的资格,在好朋友露娜的帮助下她决定去求昔日导演给她一份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娱乐圈的当红明星梁安烨,两个人因为理念不合而爆发了种种的矛盾,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忍气吞声......
  • 芍药客栈

    芍药客栈

    花妖勺子是懂得感恩的,她被客栈老掌柜收留,便要一辈子守护着客栈。可当新掌柜上任之后,原本平静的客栈变了,一个一个心愿未了的妖魔鬼怪、世俗凡人都跑来兴风作浪。勺子起初费尽心力要赶走这些妖孽,后来却发现,每个住店的客人都有他们的苦衷。世上最珍贵的感情,她在这些客人身上体会了个遍。跟着他们悲伤,跟着他们喜悦,她尝到了五百年来不曾有过的心满意足。可帮助别人总要付出代价。她为了防止客栈被破坏而犹豫是否要伸出援手的时候,有人坚定地站在她身边。“你用你的善良帮助别人,我用我的强大保护你。”
  • 樱木花道之重生凶猛

    樱木花道之重生凶猛

    在惨胜山王工业18年后,樱木花道重生了,回到了他那青涩高一时期;那年他还是问题少年;那年他刚失恋51次;那年他还是地地道道的篮球初学者。但他重生了,一切都开始不同了!
  • BTS:低调新成员

    BTS:低调新成员

    “旻珍赢了……旻珍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出道了!”防弹的七个孩子听见审核老师说旻珍胜出的同时,他们也沸腾了。“可是……还有个问题……”金硕珍默默的说道……
  • 医逗记

    医逗记

    这位兄台,我见你骨骼齐全,实乃练武奇才,来点药不?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这位姑娘,我见你浓眉大眼,香肠红唇,实乃美人也,美人来点药否?这位倒霉孩子,冰山死角老人脸不符合本文规定,来点药吧,你会觉得自己萌萌哒~......当一个见着活物就有喂药冲动的‘庸医’,坐拥权势美人时,请大家转身,预备: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