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7000000005

第5章 敏锐的觉察(1)

我们必须每天都保持全观而且充满觉察力,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和言行,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鸟儿、苍蝇或树叶的美,也能认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只有先具备了关怀之心才能全神贯注,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它。在当下毫无选择地觉察当中,心灵才能进入一种纯然的寂静状态,那时的心智才是最单纯和清明的。

纯然的观察

一个能够纯然观察的头脑,是不需要加入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的,也没有个体的“我”的意识。

——《点亮自性之光》

古人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意思就是对身边发生的事太过习以为常,慢慢地甚至会忽略掉其中的真义。这样的看和听,并不是真正的观察。

有一次在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和几位朋友一起乘车旅行。司机驾着车,克里希那穆提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还有三位先生则在后座热切地讨论“觉察”的问题,还不断问克里希那穆提的意见。甚至那位司机后来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有一刻他稍稍分了一下神,不幸的是,车子已经辗过一头来不及闪到路边的山羊。然而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这一幕,他们仍然在激烈地讨论觉察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刚刚扼杀了一个生命。克里希那穆提问这三位致力于“觉察”的先生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发生的事,他们居然感到惊讶万分,顿时不知所措。

我们许多人都如此,对于外在或内在的事物常常浑然不知。稍有耐心和敏锐觉察力的人也必须投入全身心的注意力,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山川河流、鸟唱虫鸣的美,也才能看到其他人身上善良的美德和伟大的博爱。为什么必须投入“全身心的注意力”才能够觉察?存不存在一种纯然的观察——纯然地看、纯然地听、纯然地爱,从而消除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区分?

纯然的观察到底指的是什么?纯然的观察就是要你放下自己的自我中心感,全心全意地觉察。如果你很想让自己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个状态就无法持续下去。你很想探讨“觉察”的问题,你还想找到答案,于是有一个声音在耳边不断提醒你:“我在思考,我要找到觉察的答案”,这样你就成为了一位刻意的观察者,你和真相之间已经因这个目的性筑起了一道墙,它还会使你的注意力偏离正确的轨道。这就是为什么你自以为很认真地在探讨觉察的问题,却又不能观察到眼前被碾死的山羊的原因。真正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是纯粹的心灵,它能让你在没有意识到观察者的情形下观察,只要观察就可以了,不要加入你作为观察者过去的经验、记忆和知识,而且你必须亲自去观察,而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

如果你想从已有的经验去观察一个东西,你就不会是自由的,或者说只要存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鸿沟,你就不能够专注地去认识。问问自己:你是否曾受困于作为观察者而产生的艰难观察?你是否曾经不依赖任何联想或既定的知识,好好凝视过一个对象,譬如一棵树,甚至是你的寂寞和痛苦?当你最亲爱的亲人死去的时候,你能够看着寂寞,观察寂寞,而不带任何过去的记忆,也没有观察者的观察吗?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不带任何偏见、概念、判断和字眼去观察,才能看到它之所以为它的原因和屏障。试试看,身临其境、全神贯注地观察一棵树会是一种什么经验?你会发现在那份强烈的感受之下,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专注本身。心不在焉时才会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

要完全了解某样东西,我们必须做到纯然的观察。但是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心不在焉。例如你看见一朵花或一棵树,你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朵玫瑰花”,或者“它是一颗梧桐树”,然后分析它的叶子、颜色。你在给它们命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停止了观察。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股专注力,也就是最高形式的智慧。它是我们对待问题的专注力,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量。这种心智状态显然是完全寂静的,而这种寂静只有在完全专注和纯然观察时才会出现,它不是靠修炼得来的。这种既无观者也无被观者的彻底寂静,就是最高形式的道心。

内省的力量

当我们通过内省进入到毫无觉知的过程后,我们的心智才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自由的能量。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内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内省是看自己的内在,内心的意念和想法,并检查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检查自己呢?为了改进、改变、改良自己,为了使这个“我”成为另一个优秀甚至卓越的“我”。假如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嫉妒,我们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内省的行动当中,去寻找愤怒和嫉妒的缘由,看清它们的真相,从而改变或消除它们,以恢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如果没有要改善自己的内省行为,我们就不会去重新认识自己,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看清那个真实的“我”。

检查自己是好的,它可以让我们进行自我觉知,然而内省的结果总是夹杂着失望和批评。因为凡是有内省的地方,也就有需要自我改善的地方,这必然存在一个期望目标。如果我们改善的目的没达到,我们可能就会感到失望、沮丧、失落和悲伤。由此来看,内省似乎总是伴随着消极而来。其实内省一开始就已经伴随着失望了,因为我们一般都习惯安于现状,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想到改变,尤其是改变自己。或者有一部分受到启发的人想要改变,但也总会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决心。那些过分自信和自恋的人更不可能改变自己了。只有那些敢于查看内心、揭露自身缺陷的人,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去识别和谴责消极的东西,不断地去检查自己,也才能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之所以说内省需要极大的勇气,是因为内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内省以自我为中心,它是一个没有释放的过程,它企图将真实的存在转变成某种未知的东西。“我”总是在检视某个情绪或状态,不满意的时候还要改变它。等到第一次改善成功后,继而我们又会对它不满,因此我们总是在变与不变的二元冲突之中,难以得到释怀。

内省还必须面临高度紧张状态的挑战,因为我们想要改变、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我们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是否得到他人的赞赏、是否符合社会的标准,这样我们的内心就随时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充满着忧郁、焦虑、担忧的情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内心从来就没有轻松、自由过。这样的心智是多么的迟钝和愚蠢!当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压抑那些自认为龌龊、消极的想法,独处的时候头脑又不停地谴责、批判它们,这样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好好观察那些意念,也没有静静地观察过自己。这只能制造更多的冲突,所以内省是不断积累冲突的过程。

在拥有了内省的勇气之后,我们需要寻找内省的方法。内省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自己独自静心读书,写下心得体会,此外还有记日记、冥想、祷告,等等。比如,读书的时候,拿一支笔,边读边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可在书的空页(如果是你自己的书)上写,也可写在笔记本上,当然也可直接敲进你的电脑里。你会发现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它会成为你很好的内省方法。它让你把自己瞬间的思绪变成文字,强化你的记忆,变成宝库。将来哪一天你打开它,会发现很有用。或者,你已完全忘记它,重读它让你再次思考,你会惊喜如初。长此以往,你的灵性将在这样简单的内省过程中得到升华,通过内省进入到毫无觉知的过程后,我们的心智也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自由的能量。

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

自由的心智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它能够觉察到每时每刻、一人一物而不去下结论,永远都是活泼的、运动的,因此永远不会受到伤害而能保持年轻的活力。

——《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在这个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你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不得半刻歇息。日历一天天在更新,可是你的生活却越来越机械化和模式化:每天在家庭、交通路上、办公室三者之间,挣钱、升职似乎成为了你人生的主旋律。你甚至没有发现,你的父母渐渐老去,你的妻子或丈夫变得越来越陌生,你的孩子已经长大……在你的眼里,他们永远是昨天的样子,似乎从不曾改变,于是,你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平淡和乏味。

当你抱怨生活无聊时,可曾反思:我是否在以僵死的眼光和心智去认识不断变化的新鲜的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每一分钟都充满新鲜的洞察力,去觉察周边的人和事。

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被我们的父母、老师、书本和圣人填鸭式地灌输了多少所谓的知识,他们虽然也鼓励我们提出疑问,但是他们又立刻给出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我们也总是按照既有的规范去要求自己,例如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的,什么样的人碌碌无为,这表示我们其实一直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我们更多的是模仿者而非创造者。身为模仿者的我们总有太多限制,我们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因此我们只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不再新鲜,我们从没有为自己发现过什么东西,我们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这样重复他人思想的我们,谈什么人生价值?

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在遵循传统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经验印象而不肯放弃,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发现新鲜事物。对传统的留恋使得我们成为碌碌无为的传统跟随者,就好比社会机器上的小嵌齿,只能跟着齿轮转。当我们的行为不能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就沦为自我的复制品。你总是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的累积,你有过去陈旧的记忆、经验、知识和思想,这个现在的“你”就是它们的结合体。这个过去的你是当下的你吗,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事实上,只有将过去发生过的种种都忘掉,才能使你从内在以及外在的所有定势思维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力。只有处在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

那么心智如何能够保持新鲜的洞察力,而不是背负过去腐朽的东西?也许有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只有自由的心智才能永远充满生机,若是你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你就能够时刻准备着接收新的东西,而受束缚的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包括从宗教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不再是基督教徒、佛教徒等等。虽然我们必须拥有知识,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洞察力的问题。但是知识并不代表着思想,而且思想往往会给我们动态的洞察力戴上镣铐。也就是说,没有了思想才能有洞察力,才能避免矛盾冲突,才能有完整的领悟和连续不断的新鲜的洞察力。那么,就放空你的思想吧,因为它将为你保有一个新鲜的头脑。

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观察者如果突然了悟所有的被观察者其实都是他自己时,那么他和那些意象之间的冲突就消失了。他就不会总是先入为主地去评判某个事物,而是视一切东西都为自己的再现。

——《重新认识你自己》

有位师父每天早晨都会给门徒进行一番开示。有一天,当他走上讲台,正要开讲时,有一只小鸟飞到窗台上,开始唱起歌来,唱得那么美妙悠扬,怡然自得。唱完了以后,小鸟拍拍翅膀就飞走了,师父若有所思地说道:“早晨的开示到此结束。”

假如当时我们也在那个开示会上,我们是全心地去听那只小鸟的歌声,还是仅仅看到它是一只白色羽毛、棕色尾巴的鸟,然后再搜索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它是喜鹊、杜鹃或黄鹂?它是一个等待被认识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已经把自己建立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把小鸟当作一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在我们进行这些思维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印象,我们对小鸟的观察于是也建立在这些经验之上了。人们习惯在第一眼看到一个人时,就立刻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看重第一印象的原因。这好恶的情绪,主要来自于我们的文化、素养、社交、嗜好以及我们后天形成的性格,它和事物的真实面目并不是一回事,甚至,观察者产生的这些印象阻碍了我们和对象的沟通。

观察者是印象的制造者,是记忆、知识及观念的累积,是一堆抽象的概念。当我们说“我认识你”,这表示我们只认识昨天的“你”,对目前真实的“你”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你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我们对你的印象罢了,这个印象的好坏还建立在你以前对我们的好与坏的交往之上。你对我们的各种反应,累积成为印象,贮存于我们的记忆中形成一个你。总之,我们习惯观察他人的一举一动,透过他人的行为来认识他人。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热门推荐
  • 异界之我就是海盗

    异界之我就是海盗

    本书重写,新书名《海盗在异界》,书号:1104024,作者名不变。
  •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误租逃妻

    误租逃妻

    安氏集团总裁,有钱有势,有型有脸,却在婚礼上被心爱女人无情抛弃,花了五年时间的找寻一无所获,母亲的抱孙心切,迫于无奈,签下契约,她五年前逃婚,五年后以另一个身份成为了他的契约女友,逃离不是不爱,是因为太爱,太多的阻碍横亘在她面前,让她不得不用欺骗和冷漠来掩饰那颗炙热的心,即使两人都被伤的的体无完肤也没得选择。
  • 通灵神医,门主大人请放手

    通灵神医,门主大人请放手

    她,本是现代古医世家的唯一传人,却阴错阳差穿越到了一片架空的大陆,在一段旷世爱情之间不断纠葛。薄相思:“你们都给我滚!”上官权:“相思,你说地球是圆的,我无论怎么滚都只会离你越来越近!”月菲白:“我滚了,又滚回来了!”
  • 倾世桃花醉

    倾世桃花醉

    生逢乱世,本是女儿身的她,一出生便成了太子,一身戎装,策马奔腾,呼啸战场,一剑定江山。他,天下首富,狂傲不羁,是各国竞相拉拢之人,却愿为她倾尽所有。此爱无双,此爱绝世,生不相弃,死不相离。
  • 锦瑟

    锦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摆驾大清

    摆驾大清

    一次意外,穿回大清,什么?竟然说她本是古人,现在不过是回家。进宫选秀,指给雍正,可她喜欢的不是他!离家出走,让丫鬟顶嫁,决不妥协,誓要回家见爸妈!生活在现代努力在演艺圈奋斗的小明星海棠,竟然因为一次拍戏的意外事故竟然造成了时空交错,误打误撞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清朝。一个个麻烦与危机接踵而至,在完全不能依靠像以往演戏背剧本台词就能顺利渡过难关的大清,是生是死?本以为是误打误撞创进的历史时空洪流,竟然一切冥冥中另有定数?亲爱的各位书友们,生姜和半夏第二本玄幻类小说《御剑擎天》即将在起点主站正式上传,愿意与各位书友一同开启一个新世界的旅程,与半夏一同迎接另一个充满玄幻的世界。
  • 玄天武域

    玄天武域

    他一路走来,遇强则强;练无上神功,灭无尽敌人;最终超脱于凡事间。
  • 绝世之武道至圣

    绝世之武道至圣

    叶凡;一名不得志的武道修炼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块神奇的魔方,因魔方而改变命运,从此踏上了一条逆天强者崛起的征程!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