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1900000004

第4章 成长的烦恼

那年的冬天,即王书英被送到蒋家当童养媳的前一年,蒋光慈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大挫折:他被河南省固始县立中学开除了!

那年暑期,蒋光慈离开志成小学。他以“蒋北峰”的名字,和同班同学叶毓情一道,赶往位于固始县城的县立中学,参加升学考试。结果两人都被该校录取。

固始县立中学创办于1912年。此校同志成小学一样,紧靠史河西岸,两校相距五十余公里。史河从大别山流到固始这平原大野,显得舒缓绵阔,碧波滚银。两岸人烟稠集,稼禾丰稔。学校位于县城东关的汪家塘沿,大门朝南,有房舍三十余间,还有上下各五间的楼房一座。这在偏僻的豫东边陲县城,倒也显得风姿独树。然而因为地处偏僻,封建氛围浓厚,让刚从学风活泼、民主思潮涌动的志成小学走出来的蒋光慈深有压抑之感。

蒋光慈在课余时间,经常在史河岸边流连,尤其喜欢在附近的白姑坟走动。那坟如白塔畈施家坳的乱坟山一样,荒冢累累,埋的都是穷人。面对野坟凄冢,蒋光慈更加体会到社会的黑暗和不平。他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校长刘春阶给贫富学生的待遇的悬殊。缴同样的学杂费,富家子弟住小房间,有专人送开水;贫家子弟住大通铺,常常连凉水也喝不上。

光慈一直强忍着心头的怒火,但到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于是伙同几位主持正义的同学,打了校长刘春阶。

学生打校长,这还了得!蒋光慈被视为“大逆不道”,当即被校方开除学籍。他的同学叶毓情也不满学校的黑暗,发誓不在固始中学读书,转学到了开封的第二中学。两位同学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王书英来到蒋家,正赶蒋光慈“赋闲”在家。小书英看他心情忧悒,脸呈愤懑之色,饭也吃得少,就有些心疼他。光慈有时帮母亲做点家务,还到乡下的庄子放过牛;有时跑到白塔河边的柳林深处,看一些写游侠的“闲书”;有时他爬到小镇旁边的陡山之巅,极目向远处眺望,口中还“啊啊啊啊……”地大声喊山,喊过之后,便大声吟诵“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之类的诗句,憋屈苦闷之情显而易见。

白塔畈小街蒋家的斜对面,便是“万春生堂”药店。药店老板万金斋的独生子名叫万恕存。此人读了很多书,不仅知识面广,而且还行侠仗义。蒋光慈和他自幼便是朋友,此时更加投机。他们邀约了少年医生王仲卿和在白塔畈有才子之称的李宗邺,四人结义为弟兄,经常聚会在万春生堂药店,一住就是好几天,作长时间的倾谈。特别是在晚上,或秉烛而坐,或煮酒小酌,谈兴更浓。英雄豪杰的行侠天下,文人学士的遗闻佚事,社会不公及其如何变革,是他们畅谈的主要话题。伴着大别山呼啸的山风和白塔河淙淙的流水,四位少年心潮澎湃,热血贲张!

蒋从甫早就对在家闲游郎当的蒋光慈看不惯了。他在学校居然打校长,不论理由多么充分,也是不可原谅。《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一位父亲,作为一位塾师,每当想起这事,他就觉得愧对桑梓、羞对先人!

一天歇罢晌,光慈手拿两本“闲书”正要外出,蒋从甫在一旁喊住了他:“慢着!”

光慈停下步,望了望父亲,没有作声。

蒋从甫走近老儿子,劈手夺过书一看,都是花花绿绿的封面,一本是《平妖传》,一本是《五女兴唐传》。老人看罢,不禁怒从心起,给了儿子一个狠狠的“栗凿”(两个手指曲起,用突起的骨节处敲人头顶),斥责道:“玉不琢,不成器。雕你、琢你的校长,你都敢打,你还能成人?”

“那校长该打。”蒋光慈顶了一句。

“放屁!”蒋从甫声色俱厉,“你在外面‘抖横毛’,抖掉了一世前程,抖掉了祖宗的期望,你还有理了!”说着,又给老儿子一个栗凿。

这个栗凿很重,扣得光慈脑瓜生疼,但他站在那里没有动,只是倔强地望着父亲。他咽了一口唾沫,用父亲经常用来教化人的孔孟之道,来同父亲辩驳:“爹!子曰:仁者,爱人。孔老夫子还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张三是学生,李四也是学生,只因他们家庭贫富不同,他校长凭啥嫌穷爱富、狗眼看人?难道这也合乎为师之道?”

蒋从甫一时被问住了,气得低头绕着光慈来回转。

“下作东西!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挑水。俺看你怎么能混过一生!你蒋儒恒也算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你读这些圣贤书就是为了来顶撞老子的?”老人越说越气,突然高喝一声,“还不给我向祖宗跪下!”

蒋光慈向来觉得自己的骨头很硬,他从不愿比人矮下半截。可是看着父亲晒得黧黑的面庞,额边贲张的筋脉,委屈、苦闷和疼惜齐齐冲向脑门,对峙不了多久,迎着父亲的目光便咬咬牙,缓慢地单膝跪了下去。

这时候,最能让光慈感到安慰的,就是自己的理想和书英了。

白塔畈地处江淮丘陵西部,是大别山北麓的外山区。如果从这里往西或再往南走一二十里,便是摩天接云的崇山峻岭了。但在小镇这儿,虽然周围山峦起伏,但都不怎么高峻。东边的陡山,南边的施家坳,城墙般地拱卫着百十多户人家。西边,走过一段平畴,便是石山和海螺山。往南看,距小镇十多公里,三仙山像一抹青云一样横亘在天边。它随着春夏秋冬四时的更迭,总是以碧绿、蔚蓝或苍黄的色调,激起蒋光慈绵绵的遐思漫想。

光慈向往着山那边的世界和山那边的人。

秋天,光慈带着小书英,爬上施家坳的乱坟山。光慈常来这里,每每对着那些杂乱无章地堆着的野坟荒冢,总要发出一些不平的感慨。

家乡实在是穷呵!交通闭塞,兵连祸结,灾害频仍,地瘠民穷。很小的时候,光慈就会唱小镇流传着的一首民谣:“铙钹敲打脸朝天,白塔畈十年九年干。碰着一年收成好,还了主人去讨饭。”还了欠地主的高利贷,农民手上就啥都没有了,就要去讨饭了。听父亲说,从清朝康熙年间到现在的二百四十多年间,家乡就发生自然灾害一百三十多次。其中,较大的旱灾每五年一次。每逢特大旱灾时,“草木尽枯,井水皆涸”、“赤地千里,籽草不收”。而一旦山洪暴发,又会发生特大水灾。那时,“午夜苍黎呼救切,千家庐舍逐波浮”,“民死之十六,阖家皆毙,无人收殓。”旱涝之后,虫灾相继,“飞蝗蔽日,落地盈尺”。而那些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压迫、剥削,从未心慈手软。他们横征暴敛,兼并土地,高利盘剥,任意抢掠。距白塔畈不远的霍邱县李家圩,圩主从清咸丰初年开始发迹,占有的土地横跨皖豫两省的霍邱、颍上、阜阳、固始四县,达二十万亩之多,其大几乎居中国地主庄园之首,李家扬言“马行百里不吃别人的草,人行百里不踏别人的地”。白塔畈镇旁的王家老楼,楼主每年也收几百担租课。家有长工、伙计几十人,还有六十多条看家护院的枪支。王家财旺势大,心狠手毒。佃户若拖欠一点租子,轻则赶走,重则或殴伤或杖毙。因此,摆在穷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不是死,要不就是反抗!

小书英看着那些野坟荒冢,枯草抖动,阴风惨惨,一群乌鸦凄凉地叫着,在低空盘飞,一些未烧完的纸钱,被秋风旋到半空,又纷纷扬扬地散落到地面,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知不觉地抓住光慈的手,低低地说道:“俺怕!”

“不怕!”光慈说着,拉着小书英在野冢间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这里一无庄严的碑石,二无分别的记号,大家都自由地排列着,也不论什么高下的秩序。你们这些孤魂野鬼,生前受尽残酷的蹂躏,尝足人世间的苦痛,但是现在呵,你们解脱了,自由了……”

小英子不解地望着光慈,问道:“巧子哥!你在说啥呀?”

“喔,喔,”光慈从自己所沉湎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俺在说呀,人都难免一死。”

“难免一死?”书英说,“说这话,多不吉利呀!”

“就是难免一死嘛!”光慈重复了一句,“人出娘胎下地,慢慢地长大,也就慢慢地走向死亡。你就是活到七老八十,也是要死的呀。”

“倒也是。”书英说。

“这社会太不公平,这社会必须改变。既然来到人间,就要干一番大业,活得轰轰烈烈!”

“轰轰烈烈?”

“对!”光慈抬起头来,抓紧小英子的手。小英子有些莫明其妙地看着他。

不过,有时,光慈也觉得很多话他是没有办法跟小书英说通的,他们慢慢地有些生疏起来。

一天,光慈附在书英耳边神秘地说:“我带你去看一位英雄好汉!”

原来六七天前,王家老楼门前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山七”的乞丐,以王家家丁不仅辱骂乞丐兄弟,还砸碎他们的讨饭碗为由,组织二百多个乞丐到王家老楼前讨“说法”。这些乞丐多是耳聋眼瞎、歪鼻斜眼、缺胳膊少腿的人。他们在楼前的空地上,或站或坐或跪,有的哭爹,有的喊娘,有的叫屈,还有的随地屙屎撒尿。

王家家丁叫骂着持枪赶来时,乞丐中跳出十位壮士,从怀中抽出明光烁烁的菜刀,各人朝自己的额头便砍。霎时,十张面孔鲜血迸溅,白褂成了血褂,活人成了血人。

这种带有流氓性的但又非常恐怖的举动,吓坏了王家老楼的家丁。他们迅速退回楼内,一面提起楼门口的吊桥,一面派人飞报楼主王子敬。

王子敬闻讯赶来一看,也有些发怵,面对那十个舞着菜刀,依旧跳着叫着的血人,心想惹急了这些不要命的,也不是什么好事,罢,罢,“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令家丁放下吊桥,一面派人到镇上去请郎中,一面向乞丐们抱拳作揖:“兄弟们!你们受委屈了!欺侮你们的家丁,俺一定严惩不贷。今天凡来的兄弟,俺每人给两块银洋;受伤的兄弟,每人八块。俺除了负责医治伤口外,还在镇上的‘五味斋’另请!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用自戕自残来结冤家!”

乞丐们的这场“事”闹得轰轰烈烈,也大获全胜。蒋光慈听人绘声绘色地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觉得又兴奋又解气,想到穷人们只要抱成团,敢作敢为,富人也会装孬,也会让步。他听说那位名叫“山七”的好汉,就住在白塔寺。因此,要和小英子一道,去拜望那位英雄。

白塔寺在小镇的东北边。两栋六间南向的草屋,包着东西两个厢房,构成一个四合院。院中央立着一个高高的铁制香炉。炉东有一个花台,台上长着一棵茂盛的栀子花;炉西长着一棵不高的李子树。因前一栋房屋的佛像,全部移到后一栋房屋内的佛坛上去了,所以显出一个较大的空间。

这里,是各种在社会上游走的人们的“自由”的住所。

那些唱“大戏”、唱“小戏”的演员们,常以此为家。在戏台上,他们扮作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这里,他们用布幔一挡就构成一个小小的“家”,过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

那些低级的客商行旅、流浪乞儿,也常以此为家。风雪之天,冷落之夜,他们将这里权当温暖的人生驿站,停一停脚步,歇一歇翅膀,以便积聚体力,好继续往前面的路程奔波。

今天,这里住着一伙“大光蛋”。大光蛋,是白塔畈人对那些比较高级的乞儿的称呼。这些人往往生得身材魁梧,眉目英俊,穿戴整齐。就是那些年老的,也不显邋遢委靡之态。他们或玩蛇,或弄猴,或拉胡琴,或唱莲花落,总是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混饭吃。这些人往往是原在社会上有些地位,或因天灾人祸,或因突遭不测而流落到大光蛋一族。他们洞察世事,熟悉民情,阅历丰富,也懂得交友之道。——蒋光慈对这种大光蛋总是另眼相看,而且还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以为,说不定这伙人中间,就藏着几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呢。好汉“山七”,就属于这类人。因此,他才能在堂堂的王家老楼前,编排那一场既热闹又惊心的大戏。

蒋光慈看到空空的地上放着几张破凉席,那伙大光蛋,正怡然自得地躺卧在席上。有的在养神,有的在剔牙,有的在喂蛇,谈笑风生,意舒神闲。光慈细瞅,找不到一个头上有伤或者头上包扎的人,说明“山七”不在这里。他不禁有些失落,丧气地抓着小书英的手要走。

“朋友,请坐呀!”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高声大嗓地招呼光慈,并用一只蒲扇似的大手,劈着凉席的一角,向光慈示意。

光慈一看,凉席上坐满了人,根本没有放腚的地方,便笑了笑说:“不坐了。”顿了一下,眼光又在人群里仔细搜寻:“俺想看看山七!”

“山七哥可不是好看的!”众人昂头大笑起来,“听说官府也有人找他呢。”

小书英被那放纵的笑声,震得有些害怕。她紧紧地抓着光慈的手,就往外面走。

走到庙外,光慈以一种愧疚的眼光看着书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英雄没有看到,可惜了!”

“啥英雄?”小书英小嘴一撇,“要饭的!”

光慈望着小书英,感到要加气馁。

“三月里,三月三,荠菜开花上高山。”上高山干啥?求仙拜佛去呀!这是陈氏的最爱。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世上大凡名山胜景之处,常盘踞着寺庙,活动着僧尼。白塔畈周遭的名山,也大抵是这样。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南边十多公里外的三仙山了,那上面有一座远近驰名的三仙庙。

三仙庙的庙会期,恰逢三月初三前后三天。陈氏早就盘算着要朝山进香、拜佛许愿了,顺便也带小书英去认认路。

那天陈氏把自己的意图朝小书英一说,小童养媳的脸立刻放光,又惊又喜。愣了一下,她又提出建议:“俺娘!咋不带巧子哥一块去?”“带巧子去?”陈氏在心头码算,“一儿一媳,这合适吗?不过,他们并未成亲,都是童男童女。这正好。听说三仙庙的仙女们,最喜欢童男童女了!”码算好了,她笑道:“好呀!咱娘仨就一块去吧!你们首先要磕头、上香、拜佛,然后才能去玩。俗话说‘诚则灵’嘛!”

“是,是!”小书英鸡啄米似地点着头,转身跑去找光慈了。

蒋光慈听说娘要带他们去三仙山拜佛,甚是头痛,拗不过母亲和小书英的意思,再说最近母亲眼睛越来越不好,只有小书英陪同,也着实不放心,故而只好应允,权当护驾。

三月初三这天,是春日少有的晌晴天气。吃罢早饭,虔诚的陈氏背起黄色的镶有“朝山进香”四字的香袋,从后街雇了一条毛色油黑的小毛驴骑上,喜滋滋地带着光慈、书英,向三仙山方向进发。

登山的人摩肩接踵、挨挨挤挤地向前涌动,都是一张张或惊、或喜,兴奋的笑脸。

陈氏一步一步地,步子倒还有力,只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她对这儿的庙宇和仙家非常熟悉,于是边走边向两个孩子介绍:“咱们这儿是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交界处。三位仙人的娘家在河南省,有一位表亲住在湖北省,成仙得道又是在安徽省。因此,每年来三仙庙赶会的人特别多。”

光慈听了,“扑哧”一笑。

“你不信?”陈氏解释说,“她们三姐妹成仙之前,也是凡人嘛,在这儿足足修炼了一百年呢。她们是凡人,对凡间的事最了解。身为女人,她们最可怜那些结婚多年、没有生养的女人。因此,这些女人来这儿求子,有求必应。”

小书英听了,暗暗地红了脸。

陈氏接着说:“咱们这三位仙女脑瓜特灵,非常聪明。这三仙山原先叫独览山,集天下灵气,风水非常好。有一年,山东的泰山奶奶云游到此,看中了这座山。她怕别人来侵占,就脱下自己一双绣着凤凰的红绣鞋,埋到了独览山的山尖尖上,算是自己先来这座山的标志。第二年,咱们的三位姑娘从河南云游到此,也看中了这座山。一打听,泰山奶奶已经埋下鞋了,怎么办呢?”陈氏说到这里,有些累了,打住了话头。

“怎么办呢?”小书英拽一下婆婆的胳膊,有些紧张地问道。

“不要紧呐!”陈氏继续说道,“咱们的三位姑娘,都脱下了自己绣着红蟠桃的蓝绣鞋,一共三双,齐齐地埋在泰山奶奶的红绣鞋下面。接着,她们三人在山上搭了一座茅庵,打坐念经。泰山奶奶得知自己看中的山被人占了,非常生气,一状告到王母娘娘那里,请她公断。王母娘娘飞临下界,问她们有何凭据证明此山是自己先看中的。泰山奶奶觉得自己这下稳操胜券,就指着山尖尖说,俺在那里埋了咱的一双红绣鞋。下锹一挖,果然挖出一双红绣鞋。三仙见到此情,不慌不忙。她们胸有成竹地说,此山咱们早就占了,并且埋了咱姐妹仨的三双蓝绣鞋。泰山奶奶后到,把鞋埋到咱们鞋的上面了。好,继续深挖三尺,果然挖出了三双蓝绣鞋,并都还绣着王母娘娘最喜欢的红蟠桃。这一下,泰山奶奶傻眼了,自认栽在有心人手里。于是,她给王母娘娘磕了一个头,云游到别的地方去了。打那以后,独览山就归三姐妹所有了。后来就改叫了三仙山。”

小书英听到这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仙人也这样勾心斗角!”蒋光慈在心里好笑,“看来仙境也同凡间一样,充满着尔虞我诈呢。”想着,不觉冷笑了一声。

“巧子哥!你笑啥?”小书英问道。

“咱们三位仙人得胜了,咱高兴呐!”当着母亲的面,光慈赶紧遮掩。

爬了一段山路,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大放光明、烟雾氤氲的建筑物。听人说,这是“南天门”。南天门只有一间高高耸起的瓦房,大门和后门贯通,房内也没有什么佛像和设施。空荡荡的屋子中央燃着一堆火。细看,原来是香火。拜佛的人将成把成把的香往火堆上扔,火焰窜有二三尺高,不时还夹杂着爆竹的爆炸声。

小书英从背在身上的香袋中,麻利地取出一把香,也准备往火堆上扔。蒋光慈赶忙劝阻:“别扔了,小心火情!何必凑这个热闹!”

“这怎么是凑热闹!这是庙呀,逢庙必烧香嘛!”小书英还是将香扔了。刹那间,那把香就被腾起的火苗所吞噬。

“对,”陈氏脸上显出满意的神色,“小英子做得对!”

隔着火光,光慈看见书英脸上虔诚兴奋的表情,有些困惑。

过了南天门,山势更陡。山风大作,山间松涛阵阵。不过,被挤得满身是汗的人们,反觉这山风刮得好。好不容易挤到三仙庙门口的小平台,东边的禅心苑附近,人少些。陈氏来到苑门口,通了姓名后,一个小尼打开门。陈氏被门槛绊了一下,身子一歪,前来迎接她的慧真法师一把扶住了她:“呀,阿弥陀佛!”

小书英看法师身穿无领黑褂,头扣一顶小圆帽,帽下是一张生着慈眉善目的大圆脸,脖子上挂一串拖到胸前的大念珠,不觉有几分高兴。她忙扶着脚步有些不稳的婆婆,坐在一张雕花的大靠椅上。

叙过了礼,喝罢了茶。陈氏从怀中掏出十块银洋,郑重地递给慧真,笑着说:“钱不多……俺知道你们庙里点着长明灯,不容易。这点,权供你们买点灯油吧!”慧真将洋钱在手心微微颠了颠,满脸堆笑,赶忙请陈氏坐到垫着锦绣软垫的椅子上,并令小尼拿出珍藏的上等好茶,给陈氏换了茶。

蒋光慈早就坐不住了,不耐烦地向着人声嘈杂的苑门口张望。慧真见状便说:“你们玩去吧!让老施主在咱这儿歇一会儿,咱们叙叙话。”

“这样好,俺也不想再去挤了!”陈氏说,并提醒小书英,“你不要来三仙山挖宝吗?这就去吧!”

蒋光慈轻舒了一口气,拔开门,就往院里跑。

小书英兴头未减,怂恿光慈道:“巧子哥!咱们去挖宝吧!”说着,出人意料地从身上摸出一把挑菜用的精致的小铲子。

所谓“挖宝”,蒋光慈早就听人说过:三仙庙的尼姑们,为了增添香客朝山的积极性和兴味,每年都会购买上千个憨态可掬的小瓷娃,用红绫包着,埋到山林的树根处,让香客们去挖取,传言挖到宝者,必得贵子。此举大大满足了求子拜佛者的愿望,故而数年沿袭不衰,甚至变成三仙庙有名的佛俗。

蒋光慈看着小英子兴冲冲的喜悦表情,皱着眉头。什么时候,小小的书英已经变得和街上的其他妇人一样,为着拜佛、生子之类的事情操劳不停了?

光慈心里有些怅然。

同类推荐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世界名人备忘录

    世界名人备忘录

    本书将从科学经验、文坛泰斗、思想巨擘等多个方面,为读者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生平。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彼得大帝”、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绝代荣华

    快穿之绝代荣华

    绝代荣华,笑容可掬。说的是荣氏一族两个绝色的美人,这八个字何尝不是劫数。她,因为天花而毁容。因善生孽,不得好死。凭借天外系统,穿梭不同世界,重生二十年前!风起乱世,与他相知相会。揭开一段纠缠两国倾城美人的奇幻复仇故事。
  •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零售商学院百分百系列》内容提要:很多企业都发现,店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个门店的持续经营往往显得非常重要。以前,很多企业都认为,一个好的店长只要会卖货,能把货品{肖售出去就行。 但现在评价一个好店长的标准不仅仅是会卖货了,更多的是看他的管理,看他能否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本书囊括了一系列店长的管理技术与工具,有了这些管理技术和工具,可以迅速提升店长的管理能力,提升店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店面的竞争力。
  • 好莱坞演技派

    好莱坞演技派

    他在1998年的好莱坞仰望星空,凯特·温斯莱特、凯拉·奈特莉、艾米·亚当斯等一个个身影从他身边走过,奥斯卡向他轻轻招手,这一世他将带着曾经触不可及的梦想,向着好莱坞最顶峰前行。
  • 今生今世只对你笑

    今生今世只对你笑

    她,是宰相府嫡出千金,她的娘亲,是先帝的孙女,是当今圣上的嫡姐。不错,她有一个为世人所骄傲的娘,长孙公主的女儿,要像她娘亲一样,要强。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自小与太子青梅竹马的她,入主襄坤宫,一代皇后,半世倾华。皇帝登基的第八朝夕,楼兰入侵。他与使者谈判,她盛装随同。只怕是,一瞥惊鸿,退军的唯一条件,就是,她远赴楼兰,许身首领,嫁为圣妃。他的发妻,许身他人,怎能应许?不然,他拭泪,亲手为爱人披上凤冠。要嫁,也要嫁的好看。极大的场面,他亲手扶她步上金凤霞斓轿。他拭泪,她回眸,为他一笑。最后一句话,如炽阳般刻入他血骨,永生不可磨灭:“今生今世,只对你笑。”
  • 总裁请立正!

    总裁请立正!

    他与她,青梅竹马,然只为那一道莫须有的鸿沟分开十二年,相爱不敢爱~十二年里,他耐心守候,坚如磐石;她忙忙碌碌,只为忘却~再相遇,是剪不断的情!——小清新,小纯情片段一:日落,醉美夕阳。他说:我不轻易给承诺,给了定会实现!她说:承诺是莫须有的东西,我不要!
  • 死太监当爹了

    死太监当爹了

    师傅说她今年命不好!死老头,乌鸦嘴,真被说中了,居然狗血地遇上了穿越这等好事,还好死不死地砸在郑和的床上!虾米!这太监…居然是假的?从此之后,真半仙与伪太监的狗血情路随着下西洋一路展开。
  • 爱迪生自学成才的故事

    爱迪生自学成才的故事

    爱迪生的一生是发明创造的一生,从他16岁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而在1882年,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项发明。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世界罕见。对他来说,科学发明之路永远没有尽头。爱迪生一生仅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规教育,却能创造出那么令人惊叹的科学财富,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可以说,他的成功是凭借个人的奋斗和非凡的才智取得的。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他时刻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他的发明事业中,乐此不疲地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
  • 总攻求放过

    总攻求放过

    当看到网游大神真人的时候,云梦好想去撞墙,没想到自己游戏上认识的吐槽对象大神既然是被自己认为是喜欢自家哥哥的妖孽总攻,,嘤嘤嘤……大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别放在心上;大神&妖孽总攻则表示,我很小心眼,咱们走着瞧,你逃不掉的……当妖孽腹黑的他遇到带点小白的她,两人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
  •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大展宏图的青年必读的处世经典,望子成龙的父母收藏的珍贵家书。作为一名地位显赫的国务大臣,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菲利普的信如此充满人情味,这也许是《一生的忠告》流传至今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查斯特菲尔德以他在上层社会服务的经历以及高贵的语言,向我们传授了如何在社会上像绅士一样行事的技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许多忠告到今天仍然堪称真知灼见。这些家书充分展示了这位顶尖外交家对人生的洞察。这部书,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培养最杰出的青少年和造就最优秀的男子汉的经典教科书。
  • 上古世纪之种族之战

    上古世纪之种族之战

    他!虽是一个孤儿,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直在寻找杀父母的仇人!!在他的梦中,一直出现着同样的事件:在一个夜晚,一群黑衣人闯进他家并屠杀家里三百余口人!!就这样,他踏上寻仇之路,并从以前的废物修炼到逆天强者,只用了百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