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0700000003

第3章 绪论

所谓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个点。任何历史,都是由各种事件构成的。在甲骨文中,“史”与“事”相似,指事件。《说文解字》亦云:“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史”则代表被史官记录的事,即所有被文字记录的过去事情,就是“史”。“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历”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史”前加“历”,就在事件中加入了时间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本书对网络文学大事件的研究,其实就是对网络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汉语网络文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北美中国留学生创办的网络媒体。20多年来,从最初很不起眼、饱受诟病、连正名都很困难的野路子文学,迅速发展成为当下一种不可回避的重要的文学现象,全方位地改变了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纵观这20余年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发展史,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事件,宛如一个个历史节点,真实地记录和标示了网络文学豪迈但不乏曲折的发展行程。在当下网络文学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事件进行阶段性的清理、整合和研究,目的是为网络文学这段早期发展史勾划出一个大致轮廓,以便对网络文学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合乎逻辑的展望。

1.网络文学大事件的遴选标准

现在的问题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各种事件亦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到底以何种标准去对这些事件进行遴选?换言之,在众多事件中,什么样的事件才算大事件?我们认为,“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大事件,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标志性、重要性和代表性。

标志性是从整个网络文学发展史着眼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网络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甚或一座里程碑,标志着网络文学由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比如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具有标志性。《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具体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使解放区、国统区的文学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再比如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第一位中国作家获此殊荣,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进入西方主流视野,西方翻译界和文学界将更关注中国的写作者,等等。网络文学发展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标志性事件。比如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它以电子刊物的形式,通过电子邮箱免费订阅,每周一期。这个事件标志着华文网络电子刊物的诞生,虽然它还不是纯文学的刊物,但它是全球中文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园地。此后,各种电子文学期刊、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华夏文摘》是所有后起文学网站之滥觞。再比如2004年10月9日,中国最大的在线游戏运营商盛大公司全资收购了原创娱乐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也具有某种标志性,它掀开了文学网站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宣告了纯以文学特色、诸强并存的文学网站时代结束。此后,一系列收购、兼并、合作、资源整合等行动纷纷出台,资金大面积进入文学网站,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苗头出现。由此可见,标志性事件一般是指那些首次发生的重大事件。

所谓重要性,是就该事件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来说的,重要性事件也许不具有标志性,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比如1999年,著名作家陈村加入榕树下网站任艺术总监,该事件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陈村是传统作家群体里有名的“网虫”,上网早,资格老。很多年轻的网络写手就是冲着“陈斑竹”而来,不少传统文学知名作家也因陈村的“面子”参与到推动网络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来。受此影响,1999年,中国作协官方网站《今日作家》网站上开设《网上发表》栏目,它预示着网络也开始成为中国作家的“家”,传统作家已经逐步接纳网络这个新媒介。次年,国内第一个由知名作家大规模参与的网络站点“三九作家网”开通,该网站联合《中国作家》杂志创建、汇集了中国目前最为活跃和最具创作实力的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家,全面参与网站重大活动的决策和重要稿件的审读。由此可见,陈村入网带来的这种“陈村效应”,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确实很重要。再比如,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6月25日进行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也非常重要。该活动规模空前,在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长篇小说选刊》和中文在线17K文学网联合主办,《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十月》等20余家文学名刊的资深编辑参与审读和评点,约有1700部作品参评,基本囊括了十年来网络创作的活跃人群。参与投票海选的读者更是高达5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有多年阅读体验的资深读者。参与作品审读和点评的专家、文学期刊资深编辑多达50余人,撰写了110篇作品评论。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表示,这次盘点活动是传统文学界与网络文学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交流,对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所谓代表性,则是对同类网络文学事件而言的。在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往往同一类型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这一类事件也许都比较重要,但我们不可能照单全收,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者。比如,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就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相关论文(1),其余还有出版的各种专著,还举办了各个层次的学术性研讨会议,等等,我们在遴选网络文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大事件的时候,就不可能一一枚举这些事件,只能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研究事件。比如黄鸣奋1998年5月出版《电脑艺术学》,这是国内最早探讨电脑与艺术包括文学关系的著作;2003年4月欧阳友权等著的《网络文学论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基本学理上系统研究网络文学的学术专著;2012年6月28日,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研讨李晓敏的《遍地狼烟》、天下归元的《扶摇皇后》、酒徒的《隋乱》、阿越的《新宋》、杨蓥莹的《凝暮颜》5部网络文学作品。这是中国作家协会1949年7月13日成立以来第一次举行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这些事件因为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就纳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以上就是本书遴选事件的一个基本标准,对每一事件,我们或以某一标准为主,或综合三个标准来予以考察和权衡。需要说明的是,即使以上述三大标准对1991年以来的网络文学事件进行遴选,仍然有不少符合所谓“大事件”的要求,毕竟这20年是网络文学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关键时期,发生的事情很多,而且许多都是开创性的。但由于本书题目《网络文学大事件100》的限定,只能从中选取100个事件,因此,很多事件就因为各种原因被剔除出了现有的大事件榜单,那些被剔除的也并非不重要,只是这些被选中的相对要更重要或更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事件选取的时间范围是从1991年起,截止于2013年7月30日。2013年8月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只好留待日后再去予以跟进和补订了。

2.网络文学大事件的分类及依据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网络文学大事件,该如何去进行分类和整合?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需要制定一个可遵循的分类原则,方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曾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整体关系。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新型样式或形态,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也同样是适用的。在这里,我们也不妨借鉴过来,将网络文学视为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文学活动和系统,按照文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固有的特点,将网络文学大事件粗略地划分为写手(2)类、作品(3)类、网站类、论争类、维权类、研究类、活动类和成长类八个大类。我们知道,与传统作家一样,网络写手创作也并非向壁虚构,而是表征了他对世界的一种理解,也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作为创作的基础,有创作就有作品产生,有作品就要在网站上发表,文章在网站上发表以后,就有可能引发读者点击阅读,随后相关的评论和学术研究甚至论争也将由此展开。数字出版日新月异,而立法的跟进相对要滞后得多,当网络文学的著作权尚得不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的时候,侵权与维权将是常见的现象。此外,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推进自身的发展,被主流逐渐接受的过程昭示了其不断成长的艰辛之路。总体来看,这八个类别既大致遵循了“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线性关系,同时又根据网络文学的具体情况产生了新的元素。各个方面彼此勾连,错综交合,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文学活动的自足体。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如此整合网络文学事件其实也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这八个类别尚不足以涵盖所有的网络文学活动,比如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这些环节没能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八类事件还有彼此交叉的情况,比如“研究类事件”中的很多会议、获奖等也都是一种活动,与“活动类事件”不好区分,而“活动类事件”也有点笼统,大而泛之,无所不包。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作者创作属于一种审美心理活动,相对而言是一个内化的抽象的过程,不太好事件化,目前也确实没有在网络文学创作方面涌现出什么重要的事件。至于读者阅读层面,考虑到在“作品类”里面已经有所包含,比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营造阅读狂欢、《悟空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等,就是借作品讲读者阅读盛况,换言之,没有读者的点击阅读,任何作品都是不可能产生影响的,在传统文学中如此,在网络文学里尤甚。因为网络文学海量的作品数量及其无与伦比的更迭速度,倘若没有读者的点击阅读,作品很快就会淹没于茫茫文海之中。由此,专门拎出“读者类”也没必要。至于第二个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考虑:由于前面六类——写手类、作品类、网站类、研究类、论争类、维权类都比较具体,很多事件基本能够对号入座,但还有不少事件在上述六类中哪一类都归不进去,比如全国30省作协主席小说网上联展、《中国网络文学阳光宣言》发表、网络文学参评鲁迅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等,而这些事件又非常重要,必须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于是,我们在六类之外,又把一些重要活动单独出来,纳入“活动类”,把那些标志着网络文学成长印痕的事件归入“成长类”。如此考虑,实属无奈之举。总之,网络文学虽然仅仅短暂的20年行程,其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还不是特别复杂,但若要拨开历史的尘埃,对其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和整合,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上述分类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方便在下面的章节中,将琳琅满目的网络文学事件,变无序为有序,化无形为有形,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考察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变迁。

3.网络文学大事件的研究思路

以关注大事件的方式走进网络文学,其实很好地表征了我们对网络文学的一种研究态度和取向:深入网络文学发展现场,以史为据,用事实说话,做实证研究。2013年7月在拉萨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一位学者主张我们现在研究网络文学应该有一种文学史的眼光,其一,去做一些资料整理式的基础性工作,研究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其二,拓展视野,把网络文学放到整个文学发展史中去观照。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尤其是觉得对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史的整理已十分迫切。虽然网络文学发展还仅仅20多年的时间,但如今是信息更新极其频繁的时代,很多事件甫一发生就迅速被湮没无闻,亟需及时记录和整理。而反观既有的网络文学研究,虽也不乏务实之作,但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研究,罕见有对具体的网络文学文本、网络文学事件、网络文学现象、网络文学写手作详细记载和细致分析的。史料的收集、梳理和整合,是一项默默无闻、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需要时间,需要兴趣,也需要心机,现在浮躁的社会也许根本就容不得人葆有一种这样的耐心和趣味。

有鉴于此,我们以大事件为视角走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然而,正如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所说的,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但历史写作是思想的产物,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此历史研究的对象不是事件而是思想。由此,我们又并不满足于相对简单的事件清理工作,而力争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换言之,就是要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现在的问题是,在一本著作里要对100件内容各异的大事件进行点评,在结构上能够凝聚得了这么多散碎的事件和思想吗?坦率地讲,我最初也有过类似的担心,生怕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含量,写成一个完完全全的资料汇编和思想碎片的堆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的顾虑逐渐打消。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对遴选出来的大事件分门别类,并按时间先后排列组合,使其由原本的无序变成有序,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后发现,众多大事件被聚合在一起之后,无形中很好地形成了一种1+1>2的“场效应”,彼此说明,互为表征,无声地诉说着单个事件无法传递的信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呈现出了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物理学中,有一个磁场效应(magnetic effects)的概念,所谓磁场效应是指物质的磁性与其力学、声学、热学、光学及电学等性能,均取决于物质内原子和电子状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性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磁状态的变化引起其他各种性能的变化;反之,电、热、力、光、声等作用也引起磁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磁场效应。网络文学100个大事件如此高密度地聚集在一个场域中,就宛如物质内的原子和电子,会彼此相互联系和影响,形成信息的迭加与交融。比如第一章写手类的几个事件,如果单独就一件一件事情来看,也许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而如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特别是在了解了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意义之后,我们就会对网络写手的前后变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初的网络写手大都具有一种艺术追求和探索精神,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艺术,而现在的写手更多的是追求点击率,追求稿酬,网络文学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这种变化是令人震撼的,我们会忍不住追问,网络文学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网络文学的未来在那里?这就是事件聚合后产生的“场效应”(fieldeffect)。

当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2—2002)曾提出了“文学场”(the field of literary production)的概念,他认为,对文学现象的解读必须语境化、历史化,即必须置于社会历史的场域空间之中,从一个空间结构、关系结构中考察文学意义的生产。文学场是不同资本持有者角斗的空间,一个始终烽烟四起、鏖战频频的场所。文学场由许多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具备不同习性和文学资本的行动者进入文学场,争夺位置的占有权,参与文学游戏的行动者不同于前结构主义的主体,他们不是一个理智主义的、全知全能的主体,而是受到文学场域和社会大场域影响的个体;同时,他们也不是结构主义意义上被动接受客观结构召唤的主体。行动者的文学习性、文学资本,镌刻着出身、家庭教育和成长轨迹的痕迹。当文学场域的现实境遇与行动者的习性相逢,随机与偶然的因素将影响习性,生成有意无意的策略行为。的确,网络文学就诞生和发展于这么一个大的文学场中,各种势力在这里角逐,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它的发展。网络文学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大事件,就是这个文学场中各大势力博弈、交锋的历史印痕。我们对网络文学大事件的研究,也一定要将其置入到整个文学场域中,勾连其关系,激活其活力,让它们在相互作用下更好地呈现出网络文学20余年发展并不平坦的历史进程。

注释:

(1)笔者2013年7月20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网络文学”为篇名进行检索,有1001条相关信息,以“网络文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有2594条相关信息。

(2)在网络文学里,从事写作的人不叫作家,而叫“写手”。写手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作家,作家是一种崇高的称号,是专指那些文学修养好、创作水平高的人,而写手仅是一般的文学写作者,因为网络文学降低了文学创作和发表的门槛,谁都可以凭着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在网络上信手涂鸦,率性而为,发表自己的作品,因此网络写手只是大众意义上的文学写作者。

(3)此处用“作品”这个词,而非现在人们习惯使用的“文本”。因为我觉得“作品”隐含了作家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环节,而“文本”更侧重于静态的文字和符号,是这两个环节的中介。在网络文学中,创作和阅读是两个联系极其紧密的活动,主体呈现出一种主体间性,静态的文本不足以概括网络文学的语言存在。

同类推荐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撩开民国黑幕

    撩开民国黑幕

    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收入作者自1963年至近一两年的诗作共200余首,包容新旧两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亲情爱情友情,都在笔下汇聚,热情开朗,韵味清。
热门推荐
  • 神级修真农民

    神级修真农民

    种灵谷,养灵宠,玩灵鬼……乃是消遣。炼丹制药、法宝制器、布阵画符……乃是副业。逍遥修真、纵横无忌!一界秘武、天下无敌!十方百万世界、唯我独尊!可本质上,还是个农民!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 逆天成神

    逆天成神

    他本皇子,却被害成为蛮族奴隶,倍受欺凌!幸得神秘八卦图,操控先天五行之力,收服八位风华绝代女神主,斗虫师,灭巫族,重归故土。却逃不过命运捉弄,身中奇毒,危难之际八位女神帮他再塑金身!从此誓要逆天改命,与大道抗衡!坚信九霄之上,造化之间,定要有他一席之地……
  • 公关办事有心计

    公关办事有心计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参考了众多有关公关办事的专业书籍,力求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通过简单、客观的表现方式将各种抽象的内容具 体化,真心希望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性内容,为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公关办事的方法与技巧,比如:注重形象,别让仪表丢分;好事多磨,心急难成大事;因势利导,找准方法者赢;因人而异,根据性格沟通;打造关系,发挥人脉作用;交际应酬,恰到好处最佳;选择环境,把握办事时机;远离禁忌,坚守办事原则。读者心中的疑惑,几乎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霸上极品恶少

    霸上极品恶少

    她是他捡来的失忆丫头,却成了他的专用女佣,24小时随叫随到,不准说不!可是,这个霸道恶少居然夺走了她的初吻?还霸道宣传:“宝贝儿,以后只有我可以吻你。”忍无可忍,她把他扑倒在地,邪恶地笑着“少爷,我也想尝尝你的豆腐……”
  • 剑尊纪

    剑尊纪

    现代都市中,安然本来只是资质不错的一名修练者,却因为家传的一件神秘的上古神器“三魂七魄鼎”,而遭到众多修仙势力的窥视。一场风暴已经围绕在安然身边!这只是在写都市修仙?NO,现代都市只是小小的垫脚石而已,魔界,仙界,神界,洪荒宇宙,太古遗迹等等,这些才是安然修仙所追求的道路。平凡蝼蚁,如何成为绝世剑尊?安然会给你们一个答案!
  • 都市之仙武传奇

    都市之仙武传奇

    一剑可破苍穹!一刀可斩九幽!一刀一剑可逆天地阴阳!一生挚爱一人?不,我愿佳人在怀,群芳侧绕,百花盛开!一代至强者重回都市,掀起无边风雨。他的敌人因他的归来而颤抖,美人因他而娇羞,这一方天地因他而改变!看似普通的都市,却隐藏着不一样的神奇的世界,且看我为大家掀开一页不一样的都市篇章。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奥秘

    成功和幸福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感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成功的喜悦和对成功的追逐,因此,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是,成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只留给有准备的并且积极努力去奋斗的人!成功有很多秘密,追逐成功的你不可不知!
  • 被雪葬下的情

    被雪葬下的情

    六岁,夏雪要袁庭陪她玩雪,袁庭说:“好呀”十六岁,袁庭向夏雪表白,夏雪答应了。二十六岁,夏雪终于找到他,向他表白,他却温柔的将衣服披在另一名女子的身上,此时,大雪纷飞,葬下了两人的情。-----------------------------------------------------------------------------向来缘浅,奈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