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7700000009

第9章 游历列国(4)

孟子回答:“君王为什么总说‘利’字呢?除了利,还有‘仁’、‘义’二字呢。假如国君这么说,那大夫们、一般的读书人和老百姓都这么想,这样上下都为利而争,国家不是更加危险了吗?在有兵车万辆的国家里,杀天子的,一定是天子属下享有采邑、分掌兵车千辆的公卿;拥有兵车千辆的诸侯小国,弑杀君王的,一定是掌有采邑、分管兵车百辆的大夫。从万辆兵车里取千辆,从千辆兵车里取百辆,算是不少了,如果臣子不讲仁义,只以私利为重,那一定是不篡夺君位就不满足了。但是讲仁爱的人一定不会抛弃父母,也不会把君上抛在脑后。所以还是请君王谈谈仁义吧,利就免了吧!”

惠王听了孟子的一番话,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但是当时社会,盛行实利主义,这已经成为风气。因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彼此攻伐,难有宁日,不管大国小国,都全力谋取富国强兵之策,内政设施或外交谋略的运用都希望迅速有效地见到实际成果,也就是所说的“实利”。难怪有人会用利去劝说秦、楚两国罢兵言和,而惠王一见到孟子也以利相问。

孟子认为只求达到罢兵目的就以利引诱,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它所带来的弊害比当前的利益更大。惠王的求利思想只能让世局更加混乱,所以孟子直接说出如果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交相夺利的话,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孟子认为如果想要在扰攘混乱的世局中建立一个新秩序,就要从根本着手,把仁义思想深植人心,让人们从内心自觉遵守社会秩序,那样社会才会安定和谐。孟子是一位择善的学者,他认为这是一种认知,从不改变也不妥协。

一心想要强国的惠王,第一次与孟子见面便被教训一顿,心里虽然不悦,但是想孟子一代贤人,又是学者,即使他那一套不合时宜,但在道理上是无可辩驳的。所以他对孟子仍然很礼遇,经常邀请他进宫,商讨为政之道。

有一次,孟子去见惠王的时候,惠王正站在园圃的池塘边上欣赏他所豢养的一些鸿雁、麋鹿。

他问孟子说:“讲仁义的国君,也喜欢玩赏这些鸟兽吗?”

孟子回答说:“因为是贤君,才会享受这种乐趣;那些不贤的国君,即使有了这些东西,也不能享受并从中感到快乐的。《诗经》上曾称赞文王:‘文王开始准备建造灵台,他还在计划如何布置、营建时,百姓们知道了,便一起动手建造,没几天就完成了。’文王本没想急着完工,但是众多百姓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都赶来帮忙,所以很快就建造竣工了。文王在灵囿里游玩,看到鹿安静地伏着不动,全都是肥满光泽;鸟儿的羽毛也都洁白干净。文王走到灵沼旁游玩,看到满池子的鱼儿活泼地游来游去。

“文王用人民的劳力修筑高地和深池,人民反而快乐欢喜,把这个台称为‘灵台’,池称为‘灵沼’。园里有大大小小的鹿。池子里有鱼和鳖可供欣赏。这是因为古时候的贤君能够与百姓同乐,那样他自己也能充分享受这份快乐。

“《书经》上记载着人民对夏桀的怨恨情况,他们在暗地里都说桀就像顶在他们头上的烈日一样的暴君,他们都盼着他灭亡,哪怕是和他一同灭亡也愿意。人民对他怨恨到了这种地步,即使有台池鸟兽,他能独自享乐吗?”

惠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由得频频点头赞许。然后,他们两个相携回到宫内,惠王感慨道:“对于国政,我可以说是把全副心力都用上去了。如果河内有地方发生饥荒,我就把河内少壮人员迁到河东,再把河东的米粮运到河内,用来赈济留在那里的老弱妇孺。如果河东发生饥荒,也可用同样的办法。但是我看见邻国的君主,没有像寡人这样用心爱民的,邻国的人民也不见得减少,而我国的人民也没有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道:“君王您喜欢谈论战争,那我们就以战争来比喻吧。当战鼓咚咚,挥军进击时,兵器一接触,就丢弃了盔甲,拖着兵器败下阵来,有的逃跑一百步站住了,有的逃五十步就站住了。那些逃了五十步的人反过来还笑逃了一百步的人胆子太小,您说应不应该呢?”

惠王说:“当然不应该,逃一百步与逃五十步同样是逃啊。”

孟子说:“君王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希望人民的数目比邻国多了,反正都是一样。只要不耽误农家耕作的时令,五谷就吃不完;不把细密的渔网撒到低洼里,鱼、鳖就吃不完;在适当的时令,到山林里去砍伐,材木就用不完。

“五谷和鱼、鳖吃不完,材木取之不尽,这就能让人民在养生送死方面没有缺憾,能做到这些,便是推行王道的开始了。再进一步,让每户农家在他们住宅的墙边上种一些桑树,用来养蚕,那五十岁的人就能穿绸缎衣服。另外再饲养一些鸡、狗和猪,那么,七十岁的老人日常就能吃到肉了。配给每家一百亩田,不要分配其他的差役影响耕作的时令,那几口人的家庭就不怕会挨饿了。然后再慎重地办理学校的教化,要教他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那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用亲自肩挑背负地在路上辛苦了。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绸吃肉,年轻人不会挨饿、受冻,这样子了还不能称王于天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是现在的国君们,在五谷丰登、粮食过剩的时候不懂节省,连猪、狗也用人吃的粮食喂养,却不记得收购余粮,以防饥荒时用。遇上了荒年,路上都有了饥死的人,还是没有打开谷仓,拿出存粮救济饥民。人民被饿死了,还推诿说:‘不是我的责任,是遇上了荒年。’这就如同拿刀杀人,却说不是我杀的而是刀子杀死的一样。只要君王能负起责任,不以凶荒之年推脱责任,那普天下的人民都会来归服的。”

惠王谦恭地说:“寡人愿意接受教诲。”

孟子又反问:“用木棍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什么不同?”

“没有。”

“用刀杀人和用暴政杀人,有什么不同?”

“也没有。”

孟子接着说:“如今好多国君的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但人民脸上却露出了饥饿的样子,在荒地里有饿死的尸体。这种豢养禽兽,饿死人民的做法,和率领禽兽吃人是一样的!这能算是人民的父母吗?孔子曾说过:‘第一个制作殉葬木偶的人,他将永远地断子绝孙。’因为他制作的木偶和真人太像了。殉葬木偶制作得太像真人,都要受到孔子的斥责。那国君怎么能把人民活活饿死呢?”

当时各国诸侯都竞相扩展势力,争抢地盘,动不动就出兵征讨,杀来杀去,最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因为浩大的战争费用来自于人民赋税的加重,兵则来自于年轻力壮的男子。

即便没有战争,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君王们的骄奢淫逸、只知享乐,无止境地挥霍来自于对民财的尽量榨取。结果厨有肥肉、厩有肥马、园圃里豢养着珍禽异兽,荒野里到处能看到饿死的百姓。深居宫院、高高在上的君王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只知洋洋自得地欣赏花草鸟兽。这一切,让孟子看了,怎能不令他义愤填膺。

孟子并不是为了求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是想劝说居高位的君王能除去暴政,体恤人民疾苦,所以在为民请命。惠王不懂反省,还在为自己辩护说,他对国家已尽不少心力。孟子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这样施行小惠,与别的国君比起来,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而已。孟子还进一步告诉惠王,要如何爱护百姓,如何不失农时,如何教化人民,才能让天下归服,达到王道之治。

孟子提出了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理想,希望能说服满脑子功利思想的惠王,这注定是要失败的。不过,他不气馁,仍在尽力而为。

还有一次,惠王请孟子入宫,问他该如何报仇雪耻,他问道:“魏国本是普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我手上,在东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长子都在战争中被俘而死;在西方又割了700里的土地给秦国;在南方还要受楚国侮辱。这些事让寡人觉得无比羞耻,真想振作起来,为那些战死的人报仇雪恨,可是,我要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呢?”

孟子回答说:“即使是方圆只有100里地的小国,也能称王天下,何况你这大国呢。君王只要能够对人民施行仁政、减轻刑罚、少征赋税;教人民辛勤耕作,努力生产;让年轻人在空闲时候,学习忠孝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面侍奉长上。到那个地步,即便让他们拿木棍做武器也能痛击秦、楚两国的精锐部队。

“而敌国的国君,因为夺了人民的耕作时间,使他们不能耕田锄草,没有收获养活父母,父母挨饿受冻,兄弟妻子离散四方去谋生。敌国的国君把人民推进水深火热中,人们自然会怨恨。如果君王在这个时候去讨伐,恐怕就没人会与君王为敌了。古人说,‘仁君无敌于天下’,这话说得很对,请君王不要怀疑。”

孟子看出了惠王扩张领土的野心,所以便用施行仁政的道理加以劝谏。孟子指出,只要减刑罚、轻赋税,一方面增加农业生产,一方面教导人民忠孝之德,即便是小国,照样能称王天下。孟子所谓的“仁者无敌”思想很进步,“仁者”就是指君主。君主好比“为民父母”,他必须要有爱民之心,行为上不能放纵,君主如果背德违仁,那是没有资格做君主的。

但是野心勃勃、功利心很强的惠王怎么能听得进孟子的这番说教,在他看来,孟子的主张是“迂远而疏于实情”。孟子也发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梁国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他曾因此向弟子们感慨:“对不讲仁德的人,怎么能跟他讲仁义的道理呢?他的本心已经被私欲遮蔽了,颠倒错乱,明明很危险,但他却当做安全。明明灾祸即将来临,他却看成有利,就喜欢做那些荒淫暴虐的亡国行为。如果对不讲仁德的人能够讲仁道的话,他又怎么会弄到国亡家败的地步呢?

“从前有小孩子唱说:‘沧浪的水这么清澈,能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这么混浊,能洗我的脏脚。’孔子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听听,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脏脚。用来干什么,都是因为水本身的清或浊啊!’大凡一个人,一定是自己先轻慢了自己,然后才受别人欺侮的。一个家庭,一定是自己先毁坏,别人才敢去毁坏它。一个诸侯国,也是因为他先征伐别国,然后别人才来攻打它的。《书经·太甲篇》说:‘天降的灾祸,可以躲避;自己造了孽,那就活不成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啊。”

弟子们了解老师的心情,个个低头不语。

孟子接着说道:“夏桀和商纣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他们失去了人民。他们怎么会失去人民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民的信仰心。想要得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的;想要人民归服,也有一定道理,那就是得到人民的信仰心。怎么得到人民的信仰心呢?那就是给人民所需,抛弃人民所厌恶反对的。

“人民归服仁君,和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走是一个道理!所以,把鱼赶向深水的,就是吃鱼的水獭;把鸟雀赶往树林的,就是吃雀的鹯鸟。替商汤、周武王赶人民去归服的,就是那残害人民的夏桀和商纣啊!

“现在如果出现一个乐意施行仁政的国君,那各国诸侯都赶人民去归服他了,即使他不愿称王于天下,也是推辞不掉的。现在那些想得到天下的人,好比患了七年的顽疾,然后去寻找收藏了三年的陈艾一样,如果不事先预为储存,即使耗费一生光阴,也找不到。所以说,现在那些想称王天下的人,如果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他的一生就徒然生活在忧愁和耻辱中,最后必将会到身死国亡的惨境。

“《诗经》上说:‘怎么会有好结局呢?只有大家一块陷溺于祸乱、死亡中了。’就是这个意思啊!”

孟子到大梁的第二年,惠王去世了,襄王继位。这时,孟子把自己的理想寄望于襄王。孟子认为这位年轻的君主也许会比较有朝气和干劲,所以,他求见了继位不久的襄王。

襄王一开口便问:“要怎样才能安定天下?”

孟子回答:“天下统一后便会安定。”

“谁能统一天下呢?”

“不爱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服不好杀人的国君呢?”

“天下都会归服他的。君王知道秧苗吗?如果在七八月间久不下雨,就会枯萎。假如天上来了一片乌云,随即下了一阵滂沱大雨,那这些即将枯萎的秧苗就会立刻蓬勃复苏了。国君如果能像及时雨一样解救人民困难,那还有谁能阻止人民来归附你呢?

“如今天下的国君都喜欢杀人。如果出现了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天下人民,一定会伸长了脖子盼望他。能这样的话,人民归服他,就如水往低处流,是没人能阻止的。”

二度游说齐国

孟子虽然对襄王说了这番道理,但他心里有些失望,他事后对别人说出了对襄王的印象。孟子说:“襄王远望去毫无风度,根本不像是个国君;走近他,更觉得他丝毫没有威严,不让人敬畏。”

孟子的仁政没有用于惠王,继任的襄王在孟子眼里,也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所以他打算离开大梁,再去齐国。

孟子和弟子们乘坐十几辆豪华的马车在路上奔驰,这与孔子当年的情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弟子彭更怕太过招摇而遭非议,便小心翼翼地询问:“后面有好几十辆车子跟随着,随从也有好几百人,我们到处接受诸侯的饮食供应,会不会有点过分?”

孟子断然告诉他:“不合道理的,就是一小竹篮的饭也不能接受;合理的,哪怕是舜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按你的说法,舜接受尧的天下,很过分了?”

彭更恭敬地回答:“当然不过分。我是说,士人不做事,白白被人供养,是不应该的。”

同类推荐
  •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的早晨 罗马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从拉丁和杜斯古尔那边的山里吹来的寒冷晓风 不断刺着人的脸庞。看样子今天又不会是个好天气了。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他对音乐执着追求,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时常陶醉于创作之中。他虽然一生总是遭遇困境与贫乏,但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他谱写的一曲曲乐章都是旷世名曲。本书生动客观地讲述了音乐巨匠弗朗茨·舒伯特短暂又充满传奇的创作生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绝色神医

    绝色神医

    她是青楼小老鸨,是绝色美人,是隐于市井的妙手神医。他是皇子,冰冷桀骜,一心周旋于帝位争夺之间。他是武林泰斗的接班人,他温润笑容之下的勃勃野心深藏不露。一生纠缠,一世牵绊。终究,是谁愿意为她弃江山而独爱美人。
  • 皇后不好惹

    皇后不好惹

    她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就算了,还是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但是有身份的皇后身上,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的丈夫跟他的宠妃在滚床单,全高清播放,还没有马赛克,比爱情动作片好看多了。让皇帝吃憋,恶整贵妃,修理嫔妃,调戏王爷。等再次穿越回来,却发现,心空了。当她在现代喜欢的人跟她表白,她又该何去何从?回去?还是留下?
  • 庶女惊华:一品毒医

    庶女惊华:一品毒医

    她是一国之后,不想却被自己的孪生妹妹生剥脸皮,害她腹中孩儿。夫君背叛,亲妹加害,她含恨而终。再睁眼时她却是侯府庶女,处境艰难。身负血海深仇,她步步为营,只为讨回自己的一切!复仇路上,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想,却有这么一个人,以他真心换她倾情,庶女惊华,毒妃谋天下!
  • 陆少,离婚请签字

    陆少,离婚请签字

    结婚当天,未婚夫和亲妹妹劈腿,她成了所有人眼里的笑话。“嫁给我,以后这对渣男恶女天天喊你叫舅妈,怎么样?”一句承诺,她和一个陌生的男人领了结婚证书。她以为,他的出现,是对她的救赎。他却不知道,这场无爱的婚姻,到头来,只是一场更深的陷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隋唐当好汉

    回到隋唐当好汉

    隋末唐初时期诸侯混战、狼烟四起,众多英雄好汉、绝世美人粉墨登场。猪脚用手中的刀枪大杀四方、血战沙场;在大草原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谱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英雄事迹,留下一段段英雄好汉的传奇人生……
  • 穿越良缘:你不是我哥哥

    穿越良缘:你不是我哥哥

    一朝醒来,她穿越到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姨娘算计,姐妹肆意欺凌的家里。魂穿而来睁眼就听见长相妖孽至极又面若冰霜大哥说“要死也别连累梦家!”一定是穿越大神哪里弄错了,人家穿越不是特工就是毒医世家,自己一个掉人堆儿里检不出来的小白领,怎么就穿越了。片段一:“玥儿,我是叫你玥儿呢,还是“无忧公子”呢?“”哥哥,不论是玥儿,还是“无忧公子”我不还是我吗?“梦澜玥调皮的眨眨眼,抱住梦逸尘的胳膊撒娇。片段二:看着榻上熟睡人儿的娇颜,梦逸尘内心无比挣扎,她是妹妹,自己怎能生出这样的情感,可这一日比一日更迫切的心情要怎么压制?说明:不是啥禁断兄妹恋。伪兄妹,纯纯爱恋。一对一。
  • 狂暴杀神

    狂暴杀神

    穿越到别人洞房也就罢了,你躲在床底偷听,乐呵乐呵也就得了;可偏偏你穿越到了新娘旁边,和新娘一起同床共枕;和新娘同床共枕也没啥,可新郎官偏偏不在;新郎官不在也还好,可偏偏灯还没开,新娘也熟睡了……咳咳咳,这个穿越就有点过分了……史上最牛穿越,二次穿越,先入都市,后入异界,天地大劫来临,远古秘境,至尊装备,无上丹果,各天才地宝应运而生,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乱世,且看主人公古萧然如何杀伐天下,踏天裂地,震撼寰宇……
  • 燕过无痕自飘零

    燕过无痕自飘零

    是谁说的一旦穿越就桃花朵朵开,美男遍天下,是谁说的一旦穿越就重权在握,佛挡杀佛,又是谁说的一旦穿越定是阿哥王子惟命是从,王爷皇上当猴耍的,怎么到了她竟是穿成了史上第一荡妇,第一艳后,遗臭万年的红颜祸水——赵飞燕。她不要做飞燕,于是改名字,誓不起舞,可是……却依旧躲不掉她的宿命!?……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红颜不悔,谁亦甘当祸水?她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婴儿,一朝穿越却已命定妖异。前途舛舛,再世为人的她只愿做一只自由飞翔的燕子,而不是帝王嘻戏的掌中燕,一朝错信,遭来一场骗局,一场买卖,她心力交瘁,不再信爱。周旋后宫,逼死皇后,残害皇子,淫乱后宫,种种劣迹,却依然有痴心人相随,一颗心再难动涟漪,是搅乱这个天下还是执手天涯??……她说:爱是什么?不过一场笑话!他说:此生相随,永不相负!
  • 极品逃妃

    极品逃妃

    从小一直被灌输自由恋爱的苏雪,一梦醒来,发现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头戴凤冠就要嫁人了,这让她实在难以接受,为此身为警察的她选择逃婚,只是与他结婚的人却不愿意轻易放开她的手,想逃?没那么容易!一直没有好好谈过恋爱的她,从来没想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竟然会遇到一个可以一见钟情的男人,这世界很奇怪,但是苏雪却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在这个世界少了很多乐趣,可有趣的生活也即将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太岁

    女太岁

    一个霸气外露的特种女兵王穿越到女尊男卑的玉月国会干些啥!败人品?好,让八大金刚好生伺候!抢男人?好,你不放人我屠你全城!篡江山?好,陛下请即刻退位让贤!醉卧英雄怀,醒掌天下权,烽烟云中起,铁蹄从东来,唐玉清,一个不得不说的传奇!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先准备九条命再说!!温馨提示:本书多线开花,略显烧脑,请诸妹子耐心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