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7000000016

第16章 中古史(9)

法显的东归,在东晋义熙十二年,即公元四一六年。其到美洲,较哥仑布要早 一千〇七十七年,其环游地球较麦哲伦要早一千一百〇三年了。

唐中叶后,阿剌伯海运既兴,中国沿海,往来仍极繁盛。据唐李肇《国 史补》,则安南、广州,每年皆有海舶前来,《国史补》所记,多系开元、长 庆百余年间之事。然则八九世纪间,外国海舶,必已来交、广无疑。所以 当八世纪之初,我国在广州业已设有市舶司。而据《唐书·田神功传》,则 七六〇年,神功兵在扬州大掠,大食、波斯贾胡,死者数千。又八三四年, 文宗诏书,曾命岭南、福建、扬州,存问蕃客,不得加重税率。则今江苏、 福建之境,也有外国商人踪迹了。

陆路的交通,历代亦迄未尝绝。试看南北朝时,币制紊乱,内地多以谷 帛代用,独岭南以金银为市,而河西亦用西域金银钱,便可知当时对西域贸 易之盛。所以隋世设官,陆路有互市监。炀帝招致诸国,来者颇多。当时裴 矩曾撰有《西域图记》,惜乎今已不传。而史官纪录,亦多无存,以致《隋书》 的《西域传》,语焉不详罢了。隋时通西域的路有三 :北道出伊吾,过铁勒、 突厥之地,而至拂菻。中道出葱岭,经昭武九姓诸国而至波斯,南道度葱岭 至北印度。唐时,陆路交通,益形恢廓,《唐书·地理志》载贾耽所记入四 夷之路,最要者有七 :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是陆路。除第 三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全在今日邦域之内 ;第五自安西入西域道,与 隋时入西域之路略同外,又有 :第(一),营州入安东道。自今热河境,东 经辽东至平壤,南至鸭绿江,北至渤海。第(四),中受降城入回鹘道。自 今绥远境内黄河北岸的中受降城起,渡沙漠,至色楞格河流域。再北逾蒙古 和西伯利亚的界山,而至贝加尔湖。东北经呼伦湖,而通兴安岭两侧的室韦。 第(六),安南通天竺道。自安南经现今的云南至永昌。分为南北两道。均 经缅甸境入印度。而安南又别有一路,过占城真腊而至海口,与第七广州通 海之道接。其第(二)自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至鸭绿江口,亦分歧为 两:由陆路通渤海、新罗。第(一)道自平壤南至鸭绿江,也是与此道接的。

陆路的交通,道路的修治既难,资粮的供给又不易。所以大陆交通的发达, 转在海洋交通之后。唐时,国威遐畅,于这两点,亦颇费经营。《唐书·回鹘传》 说:太宗时,铁勒诸部来降,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于 是诏碛南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具群马、湩、肉,以待使客,《吐蕃传》 亦说:当时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虽然为物力所限,此等局面不能持久, 然而一时则往来之便,确有可观。中外文化的能互相接触,也无怪其然了。

隋唐的制度

隋唐的制度,大略是将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加以整理而成的。但自 唐中叶以后,因事实的变迁,而制度亦有改变。

自魏、晋以后,平时不设宰相,而尚书、中书和门下,迭起而操宰相之 权。隋改中书为内史。唐初复旧。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尚书承而行之。其后多不除人,但就他官加一个同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 品的名目。而中书门下之事,实亦合议于政事堂,并非真截然分立的。尚书, 历代都分曹治事。至隋才设六部,以总诸曹。自唐以后,都沿其制。御史一 官,至唐而威权渐重。所属有三院 :台院,侍御史属焉。殿院,殿中御史属 焉。监院,监察御史属焉。御史弹劾,本来只据风闻。唐贞观中,才于台中 置东西二狱。自此御史台渐受辞讼,侵及司法的权限。专制之世,君主威权 无限。和君主接近的人,便为权之所在。而君主又每好于正式机关之外,另 行委任接近之人。唐朝的学士,本只是个文学侍从之官,翰林尤其是杂流待 诏之所,并不是学士。但是后来,渐有以学士而居翰林中的。初代中书舍人 掌文诰。后来就竟代宰相,参与密谋。这也和魏晋以后的中书门下如出一辙。 外官则因东晋以来,州的区域缩小,至隋世,遂并州郡为一级。唐代因之, 而于其上更置“监司之官”。这颇能回复汉代的旧规。但中叶以后,节度握权, 诸使名目尽为所兼,而支郡亦受其压制,尽失其职,不复能与朝廷直接。名 为两级,实在仍是三级制了。

两汉行今文经说,只有一大学。晋武帝时,古文经之说既行,才别设国子学。 自此历代或国子大学并置,或但设国子学。至隋,国子始自为一监,不隶太常。 唐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都隶国子监。但其学生, 多以皇亲、皇太后亲、皇后亲和大臣子弟,分占其额,不尽是平民进的。从 东汉以后,学校已不是学问的重心,只是进取之阶,选举上之一途而已。

选举制度,隋唐时有一大变迁。隋炀帝始设进士科,而其制不详。唐时则设科甚多,其常行的为明经、进士两科。明经试帖经、墨义,进士试诗赋。一 则但责记诵,失之固陋。一又专务辞藻,失之浮华。然所考试的东西,虽不足取, 而以考试之法论,则确是选举制度的一大进步。原来隋唐时的科举,原即两汉 以来的郡国选举。前此无正式考试之法,则举者不免徇私。士有才德而官不之 举,亦属无可如何。唐制,则士可投牒自列,州县就加考试,送至京师,而试 之于礼部。则举否之权,不全操于州县长官,而毫无应试本领的人,也就不敢 滥竽充数了。此外唐朝还有一种标明科目,令臣下荐举的,谓之制科。是所以 待非常之才的。其选官,则文选属于吏部,武选属于兵部。吏部于六品以下的官, 都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乃询其便 利而“拟”。唐初铨选,仍有衡鉴人才之意。裴光庭始创循资格,以限年蹑级为事, 又专以资格用人了。汉世郡县之佐,都由其长官自辟。所辟的大都是本地人。 历代都沿其制。隋文帝才尽废之,别置品官,悉由吏部除授。这两事,都是防 弊之意多,求才之意少。然而仕宦既成为利禄之途,其势亦不得不如此。

兵制:隋、唐两朝,都是沿袭后周的。而唐朝的府兵,制度尤为详备。其制: 全国设折冲府六百三十四,而在关内的二百六十一。每府各置折冲都尉,而以左 右果毅都尉为之副。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诸府皆分隶于卫。平 时耕以自养。战时召集。临时命将统率。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归其府。颇 得兵农合一之意。但是练兵是所以对外的。承平无事之时,当然不免废弛。所以 高宗、武后之世,其法业已渐坏,至于不能给宿卫。宰相张说,乃请代以募兵, 谓之骑。如此,边庭上的兵,自然也不能仰给于府兵,而不免别有所谓藩镇之 兵了,唐初戍边的兵,大者称军,小者或称守提,或称城,或称镇,都有使而总 之以道。道有大总管。后来改称大都督。高宗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则谓之节 度使。玄宗时,于沿边设十节度经略使。其兵多强。而内地守备空虚,遂酿成安 史之乱。安史乱后,则藩镇遍于内地。到底不可收拾,而酿成五代的分裂了。

隋、唐的法律,大体也不过沿袭前朝。而刑罚种类等级,则至隋时又一 进步。自汉文帝除肉刑而代以髡笞。髡法过轻,而略无惩创。笞法过重,而 至于死亡。后乃去笞而独用髡。减死罪一等,即止于髡钳,进髡钳一等,即 入于死罪。轻重失宜,莫此为甚。从隋唐以后,才制笞、杖、徒、流、死五 刑。其中又各分等级。自此以后,刑罚轻重得宜,前此复肉刑的议论,就无 人提起了。又隋以前的法律,只有刑法,到唐朝,则又有所谓《六典》。此 书是仿照《周礼》,以六部为大纲而编纂的。一切国家大政,都具其中,俨 然是一部完备的行政法典。后来明清的《会典》,都是渊源于此的。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隋、唐承南北朝之后,在思想界,佛学的发达,可谓臻于极盛。这个留 待下章再讲。而儒家的辟佛,亦起于此时。首创其说者为韩愈。宋人辟佛的, 颇乐道其说。经学 :自魏、晋以后,两汉专门的授受,渐次失传,于是有义 疏之学。在南北朝时,颇为发达。然其说甚繁杂,于是又有官纂的动机,其 事至唐代而告成。便是太宗敕修,至高宗时再加订定而颁行的《五经正义》。 唐人经学本不盛,治经的大多数是为应明经举起见。既有官颁之本,其他遂 置诸不问了,于是义疏之学亦衰。惟啖助、赵匡的治《春秋》,于《三传》 都不相信,而自以其意求之于经文,则实为宋人经学的先声。

自汉以后,作史的最重表志纪传和编年两体,已见经制的,前此没有,至唐而有杜 佑的《通典》。其(二)前此注意于史法的很少,至唐而有刘知幾的《史通》。

与其说隋、唐是学术思想发达的时代,不如说隋、唐是文艺发达的时代。 散文和韵文,在其时都有很大的变化。从齐梁以后,文字日趋于绮靡,以致 不能达意,已见,骤然相隔太远,其势亦觉不便。所以不能专行。其(二)则以古文之不 浮靡者为法。如后周时代,诏令奏议,都摹拟三代是。此法专模仿古人的形 式,实亦不能达意,而优孟衣冠,更觉可笑。所以亦不可行。第(三)条路, 则是用古人作文的义法,来运用今人的语言。如此,既不病其鄙陋,而又便 于达意。文学的改革,到此就可算成功了。唐时,韩愈、柳宗元等人所走的, 就是这一条路。此项运动,可说起于南北朝的末年,经过隋代,至唐而告成 功的。此项新文体虽兴,但旧时通行的文体,仍不能废。中国文字,自此就 显分骈散两途了。后人以此等文体,与魏晋以来对举,则谓之散文。做这一 派文字的人,自谓取法于古,则又自称为古文。

韵文之体,总是随音乐而变化的。汉代的乐府,从东晋以后,音节又渐 渐失传了。隋唐音乐,分为三种 :一为雅乐,就是所谓古乐。仅用之于朝庙 典礼。一为清乐,就是汉代的乐府,和长江流域的歌词,存于南朝的,隋平 陈之后,立清商署以总之。其中在唐代仍可歌唱的,只有绝句。只有外国输 入的燕乐,流行极盛。依其调而制作,则为词,遂于韵文中别辟新体。但是 唐代最发达的,不是词而是诗。诗是汉朝以来,久已成为吟诵之物。大抵韵 文的起源,必由于口中自然的歌调--歌谣。而其体制的恢廓,辞藻的富丽, 则必待文人为之,而后能发挥尽致。在唐代,正是这个时候了。其时除五言 古诗,沿袭前人体制外,自汉以来的乐府,则又变化而成歌行。自齐、梁以来, 渐渐发生的律体,亦至此而告大成。这是体制的变化,其内容:则前此的诗, 都是注重于比兴。唐人则兼长叙事。其中最有力的人物,就是杜甫。他所做 的诗,能把当时政治上的事实和社会上的情形,一一写出,所以后人称为诗史。 其后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也是很长于叙事的。唐诗,旧说有初、盛、中、 晚之分,虽没有截然的区别,也可代表其变化的大概。大抵初唐浑融,盛唐 博大,中唐清俊,晚唐稍流于纤巧,然亦是各有特色的。宋朝人的诗,非不 清新,然而比之唐人,就觉其伧父气了。

书法,唐人擅长的也很多。大抵承两晋、南北朝之流,而在画学上,则 唐代颇有新开创。古代绘画,最重人物。别的东西,都不过人物的布景。后 来分歧发达,才各自成为一科。而山水一科,尤为画家才力所萃。唐时王维 和李思训,号称南北两派之祖。南派神韵高超,北派钩勒深显。宋元明清的 画家,都不能出其范围。其擅长人物的,如吴道子等,亦盛为后世所推重。 又有杨惠之,善于塑像。最近,在江苏吴县、昆山间的甪直镇,曾发现其作 品。现已由当地郑重保存了。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中国的文明,在各方面都颇充实的,惟在宗教方面,则颇为空虚。此由 中国人注重于实际的问题,而不甚措意于玄想之故。信教既不甚笃,则凡无 害于秩序和善良风俗的,都可以听其流行。所以在政治上、社会上,都没有 排斥异教的倾向。而各种宗教,在中国都有推行的机会。

其中最发达的,自然要推佛教。佛教初输入时,大约都是小乘。公元 四〇一年,鸠摩罗什入长安,大乘经论才次第流传,佛教遂放万丈的光焰。 佛教中典籍甚多。大概分之,则佛所说为经 ;其所定僧、尼、居士等当 守的戒条为律 ;菩萨所说为论。佛教中亦分派别,是之谓宗。各宗各有其所主的经、论。虽然殊途同归,而亦各有其独到之处。自晋至唐,佛教的分宗, 凡得十余,其中发挥哲理最透澈的,要推华严、法相、天台三宗,是为教下 三家,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谓之教外别传,净土一宗,弘扬念佛,普 接利钝,在社会上流行最广。

中国的佛教,有一特色,便是大乘的发达。大乘是佛灭后六百年,才兴 于印度的。其时已在汉世。至唐中叶,而婆罗门教复兴。佛教在印度,日渐 衰颓,所以大乘在印度的盛行,不过六七百年之谱。其余诸国,不能接受大 乘教义,更不必论了。独在中国,则隋唐之间,小乘几于绝迹,而且诸宗远 祖,虽在印度,其发挥精透,则实在我国,华严和禅宗皆然。天台宗则本为 智者大师所独创,这又可见我国民采取融化他国文化的能力了。

同类推荐
  • 权归大宋

    权归大宋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一次生与死的逃亡,他来到宋朝,面对战争,他毅然的选择承担重任。为了让积弱的大宋变大强大,他投身到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抗击辽国,勇斗党项猛士,改革宋朝弊端,利用巴蜀之乱乘机控制大理,占吐蕃,西州回鹘,控制路上丝绸之路,开发海运,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大宋的完全强大。天下唯宋,岂存枭尔,一世朝臣,权归大宋!
  •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帝制时代,大清前接大明,后接民国,历史跨度两百六十八年,离我们这个时代又是如此之近又如此模糊,除了电视荧屏之上时常见到大清的影子,还有哪里能见到呢?努尔哈赤开基立业,多尔衮入关定鼎,康熙雍正乾隆的百年盛世,道光之后的衰落,列强纷争,这其中有多少曲折精彩的故事,敬请期待……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雄霸三国

    雄霸三国

    如果告诉你王允与董卓是同谋,你会信么?如果告诉你董卓火烧雒阳得到朝廷支持,你会相信么?如果告诉你,吕布在决定嫁女儿前是大汉的忠臣,你信还是不信?作为吕布的小舅子、表弟,魏越正经历着这些,将见证三国是如何于纷乱中诞生的。
  • 勇闯天涯

    勇闯天涯

    因家族恩怨纷争受到陷害锒铛入狱的吴铭,艰难逃出监狱,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吴铭奇遇和艳遇连连,狼行千里,勇闯天涯,终于成就一番惊世骇俗的事业!======至今为止,天子已经完成《铁骨》、《傲气凛然》、《越境鬼医》、《热血燃烧大时代》、《光速领跑者》、《再生传奇》等九部作品,每一本都完本,值得您的收藏和阅读!天子书友一群:103782777,谢谢好友Dark贡献的这一个千人群!喜欢天子作品的书友皆可加入!天子超级铁杆群:203480385,真正喜欢天子作品并订阅消费的书友请加入,入群需要验证粉丝值。天子会下达能够换取积分奖励的神秘小任务,积分够了天子就会赠送小礼品,什么牛肉干之类的最有爱了!
热门推荐
  • 豪门致命甜妻

    豪门致命甜妻

    南宫宁越刚刚转学到新学校就喜欢上同班的男生上官磊,而这却害心上人遇到了车祸住院。谋划这一切的,却是南宫宁越自己的哥哥。一场豪门阴谋即将上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告别玛丽苏

    告别玛丽苏

    这是讲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一个曾经如我们一般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女孩,在经历了众多磨难之后,终于成为人生赢家。即使家道中落,也不能放弃自我,即使沦为杀手,也要快乐的生活。你以善待我,我必双倍奉还,你以恶对我,莫怪我下手太狠。不是我的,一分不取,是我的,寸土不让!************终于签约了,作为新人,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谢谢亲们的支持,丽丽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写好这部书。请大家继续支持,收藏给个,推荐给个,飞吻!!!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凤栖九霄

    凤栖九霄

    后宫的女人,她们像是四季的花,七分明艳三分阴暗,却只能没有尽头的开放......在这个皇城里,除了斗,只有斗。六年暗无天日的生活,重获自由后发觉昔日爱人已是君临天下,身为亡国公主,她不得不在后宫祸水中挣扎。为了九霄皇城,为了守住江山,她宁可抛却自尊去做他的宠妃。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
  • 鬼怨咒

    鬼怨咒

    一位备受欺凌的农村女大学生无意间引来鬼怨诅咒,四年后,三个女大学生偶然发现一本神秘的日记,其中一段段恐怖事件让人不寒而栗。午夜坠楼的白衣女子、死者打来的电话、夺命泳池,怨恨、报复,使得“鬼怨咒”又一次被打开,午夜校园寝室的走廊里,来去无踪的女生究竟是人是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一线天后

    一线天后

    韩潇雅为替喜欢赌博的父亲还债踏入演艺圈,如今成为当红女星。因与日渐有赶超她趋势的女星陆如盼发生争执,被陆如盼各种陷害。为躲上门讨债的高利贷韩潇雅请求暂住在封敬珂家中,二人同住一屋檐下渐生情愫······
  • 《芙蓉花开之:只羡鸳鸯不羡仙

    《芙蓉花开之:只羡鸳鸯不羡仙

    写在作品前面的话爱、被爱、亦或是感受爱,哪种最让你感动呢?甚至……让你心动!!!看一看本人的宫阙虐恋小说《芙蓉花开》(曾用名《只羡慕鸳鸯不羡慕仙》)吧。心动,行动,或者……哭到不能动!他是位高权重的太子景朝阳,他是风流倜傥的喧王爷景澜喧,而他却是悬壶济世的天山神医,受人景仰的少年将军萧清远。不管是他,还是他,亦或是他,都是那个深爱着她郝云诺的他。当然,还有那个爱着她、念着她、偷偷瞧着她的野心勃勃的伪装人——吴为。只是,几人之间除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从初遇、初识、初知,到痛彻心扉的跳崖一跃,再到迎娶牌位、雪崩受伤,山上逼婚、战场上的幸福小儿女,甚至是那下辈子的约定,无一不包含着带着眼泪的笑涡和那层层叠进的阴谋。太多……太多啦!还记得吗?那年的荷花酿,那日的七夕节,那时的莲花簪,还有那别样的梅花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自难忘,怎能……不思量呢?20万字的原稿已完成,本稿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散文的口吻叙事。很唯美,也很凄凉……寻找出版商,亦寻找心灵被震撼者。当然,更希望有人能将它拍成电视剧,相信一定会牵动许多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