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3500000016

第16章 剽窃大王亨德尔

亨德尔和巴赫都生于1685年,他比巴赫多活了九年,于1759年 七十四岁逝世。他的全名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那是他加入 英国国籍之后的名字。在成为英国人之前,他叫格奥尔格·弗雷德里 西·亨德尔。对于一个宫廷乐师来说,极大荣誉之一,就是逝世后被埋 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一荣誉恰好也被亨德尔得到了。

亨德尔家在萨勒河畔的哈雷城,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他 对儿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他发现儿子居然想以音乐为生时,大发雷 霆,使劲地跺着他的萨克森大脚,坚决反对。在他看来,一个以音乐为 生的人没什么出息,只有学习法律才是正途。后来,父子之间还是谈妥 了:儿子到大学里学习法律,作为交换,他可以在本地教堂从事为期一 年的见习管风琴师。然而,在一年实习期满之后,亨德尔立即获得了固 定的工作,很快把法律放在了一边。

最开始的时候,几位赞助人很赏识亨德尔的音乐才能,想提供一部 分补助,让他到意大利学习作曲。但是这被年轻的亨德尔断然拒绝,他 认为一旦接受了这些赞助,就相当于把自己卖给了有钱人。他实在是吃 够了土豆和炖白菜,但又出于自尊心的考虑,他没有接受平坦的学习之 路。所以,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积攒学费,以便找机会留 学意大利,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1705年,二十岁的亨德尔在汉堡排演了他的《阿尔米拉》,获得了第一次成功。在那之后他便有了足够的资金走向意大利。在那之后的三 年,他踏遍了意大利的很多重要城市,包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威尼 斯以及罗马等。他很好地掌握了歌剧艺术,并在意大利展露了自己的才 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亨德尔的性格也随着他的声名鹊起而逐渐定 型。人们形容他"脸很长,头上一直顶着蓬蓬的假发,那鬈发直至肩 头,头高傲地向后仰着,体型有点像熊,肩膀很宽,有点发福,两腿张 着走路,身体左摇右晃,上半身却挺得直直的"。亨德尔也知道自己长 得不太好看,又在音乐上刚刚起步,所以行事时万分小心。有一次,在 指挥自己作品的时候,他发现谱子上有一个小节居然标高了七度,而他 能接受的小提琴音高不过三度。不同于巴赫,他从不苛求乐手的技巧, 他并不在乎演奏的好坏。也许这解释了为什么巴赫临死时穷困不已,而 亨德尔在去世时却依旧广受瞩目。

A.斯克拉第是亨德尔最欣赏的歌剧艺术家,在后者技术日益提高的 时候,常常与小斯克拉第共同表演一些即兴演奏,他们在弹奏古钢琴的 技术上差不多,可是后者在管风琴的演奏上技高一筹。他借鉴了小斯克 拉第在歌剧的旋律中柔美与流畅的特点,还有形式上"华丽的"特点, 于是便创作出了意大利歌剧《里纳尔多》。

告别意大利之后,亨德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为了汉诺威选帝侯 的宫廷乐队长。当时他们也在顾虑,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给一个青 年人太多的称赞可能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后来,亨德尔听说伦敦急 需优秀人才的时候,就马上请了一年的假期,来到了目的地。虽然中途 遭遇颇多波折,但是,他认定了那里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于是又去了 一趟伦敦。最终,他再也没有回到汉诺威。

巧合的是,他去那里不久之后,安妮女王驾崩了,亨德尔的前任主 人汉诺威继承王位。这真是上天和他开的一个玩笑,还好,他凭借自己 的才能,再一次得到了国王的青睐。事情是这样的,他镇静地考虑了一 下自己的处境,把他的《水上音乐》-这部著名作品送给了国王。这 本是他为王室家族联欢会写的音乐作品,里面包含了烟火表演。新任国王很是喜欢,在重新接受他的基础上,还让他每年拿着两万镑的皇粮, 仍旧干他的老本行。

音乐同众多的商业活动一样,也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为英国 人开始对意大利轻歌剧感兴趣,于是一支新的歌剧团就出现在了英国 人的视野中,领队的人名叫勃努基尼。他和亨德尔之间展开了激烈的 竞争。拜伦曾经记录过这件事情:人们说,亨德尔和勃努基尼相比, 就是个蠢材。该诗的结尾写道:两人本是一路货色,相互竞争?可 笑,可笑!

其他的民众则完全是看热闹的心理,他们更感兴趣一方是怎样制伏 另一方的。实际上勃努基尼写的一首轻松派音乐,只是因为抄袭了一位 著名乐师-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管风琴师安东尼奥·洛蒂-谱写的 一首牧歌,而被逐出英国。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胜利者亨德尔本人的 狡猾程度和剽窃本事那可真是"前不见古人"的,却受到大力的追捧。 他还因自己剽窃功力极佳而自鸣得意。一般情况下,他都是以别人的曲 调为基础,然后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想法,略微进行一些改动,就以他的 名义搬上舞台。他还曾经自嘲道:"我又不是笨猪,当然知道怎么利用 这些成品!"可惜在那个年代,除了音乐侦探们,比如西柯蒙特·斯佩 思,没有人知道这些作品的真正来源。

亨德尔在写谱子的时候,并不要求做到完美,这是他另一点和塞巴 斯蒂安·巴赫不一样的地方。他认为只要让乐手和歌手明白旋律即可, 进一步的精细化,只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说他懒,他这是务实精神的一种表现。同时他 在音乐创作方面还是十分勤奋的,据英国亨德尔学会手里的材料显示, 他们编撰的亨德尔曲集,共有一百大本。这一发现不能不说是令人惊讶 万分的,或者他的体力和挖煤工人一样健壮,以至于可以完成如此宏大 的工作。在他的作品集中,我发现共有两部德国受难曲、两部意大利语 清歌剧、四首加冕赞美歌、五首赞美颂、十八部英国清唱剧、二十首管 风琴曲、三十七首器乐奏鸣曲、四十一首意大利式歌剧,再加上数不清的其他作品。在这些作品之外,亨德尔利用演出的间歇,还亲自担任管 风琴演奏的导演。这还没完,他居然还同时管理剧院的事务,而且不分 大事小情,他一律询问。这个人可真是有着无穷无尽的体力啊。可是, 毕竟人不是铁打的,过度的工作使得他突然有一天中风了。一般来说, 中风会夺取一个人的性命,但是他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工作好像也没有 受到太大的影响,也就是去泡了泡欧洲大陆上一个有名的温泉。他前后 大概去过三次,泡的时间比一般人长一些。因为担心自己在舞台上的地 位不保,于是每当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他就赶回伦敦。他知道,如果再 出现一个约翰·盖伊之类的人,写出个什么《乞丐的歌剧》,那他就真 的面临被遗忘的命运了-这是最令他难以忍受的。中风之后,他放弃 了考文特花园剧和歌剧,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倾注在清唱剧的创作上, 在被称为"干草市场剧院"的舞台上积极奉献着。日子还在平静中流 淌,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柏林的邀请函,那是个他从未去过 的地方,也就是说那里没有他的敌人。亨德尔原本就不安分的心再次受 到了蛊惑。我觉得他肯定经不起这样的诱惑。

果然,他选择来到柏林。在那里,他收入还算不错,并将《弥赛亚》介绍给爱尔兰人。尽管亨德 尔本人更倾向《参孙》,对《弥 赛亚》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毕 竟英国人视后者为民族瑰宝级别 的清唱剧,以至于英国乔治二世 在观看该剧演到《莎士比亚》的 时候,都要起立致敬。这后来也 成为了一个传统。在此之后,大 家都认为在这一节起立的人才是 有教 养 的。 我对 此始 终 困惑 不 已, 为 什么 很多 人在 欣 赏巴 赫 的《G小调赋格管风琴曲》时, 依然稳稳地坐在椅子上,他们是 怎么想的呢?上面这种起立致敬 的真正原因,在于英国人将《哈里路亚》视为国歌,而且是来自天国的国歌。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可 知,对于国歌,没有争论的余地。

我可是完全没有瞧不起亨德尔作品的意思。虽然他问题多多(乐 谱粗制滥造、剽窃永无止境),但是他很有才能,又异常勤奋,为音 乐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可以归类到伟大音乐家的行列之中。另外补充 的一点就是,他极大地提高了英国人的音乐感,进一步推动了普塞尔 未竟的音乐事业,并最终使英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欧洲出现了一个在各国进行演出的音乐神童-莫扎特,当时 正好是亨德尔逝世六周年。有一次,莫扎特来到夏洛特皇后面前,演 奏了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同时他递给皇后一封信,大致内容是希望自 己在皇后的照顾下可以取得类似"亨德尔先生和哈塞先生"的成就。 今天可能只有最完备的音乐字典中才收录了约翰·奥德尔夫·哈塞的 名字。可在莫扎特的年代,哈塞是公认的伟大的意大利式歌剧家之一,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德国人,曾经创作过一百多部歌剧,而现在可 以说一首都没有留下。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欣赏标准是在不断变化 的,就像没有人说得清,明年流行什么风格的衣服一样。音乐也是如 此,可怜的音乐家就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可能这就解释了巴赫死了还不到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抛到脑 后。可还有人记得乔渥尼·巴奇这位绅士。他是马蒂尼神甫和老巴 赫-对位法的忠实拥护者、创造了宗教"清唱套曲"-的学生,他 曾因相貌端庄而出演过歌剧。他在米兰大教堂弹奏管风琴的时候,加入 了天主教,问题是他生活在信仰新教的英国,这必然会有些麻烦。一个 总是万事如意的人,能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呢?难道,国王或者政府没 有因为音乐上的争辩感到不安,而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措施?又或者,没有 将歌剧演员划归一般演员的职位中,避免使之成为音乐家之争的炮灰?

答案是肯定的,国王和政府通过制定规范,来努力预防这类事件 的发生。从此,歌剧演员和其他舞台演员一样,享有了受到平等待遇 的权利。

同类推荐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热门推荐
  • 黑巷子

    黑巷子

    这可能算不上是一篇小说,只是心里某些想法的表达。漫长青春岁月里总会遇到那几个人,成为你今后成长的理由。所以其实这也能算是我的回忆录。大家凑合看看吧,我会尽量填满这个坑。然后大家可以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 巫毒之恋

    巫毒之恋

    年龄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只要她的眼中能看得到他,可是,真的要靠这个巫毒娃娃,才可以掳获她的心吗?他不甘心,真心换来的却还是姐弟相称,然而,她眼中永远都只看得见自己的哥哥,到底,他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换来她的另眼相待呢?
  • 方舟

    方舟

    这是一个纷乱的世界。庙堂上,能臣名将济济一堂;草泽间,奇侠巨盗各据一方;此外更有大小门派和帮会,各仗本门的武学宗师,盘踞在名山大川,暗中影响着各地的局势……然而有一天,一批突然出现的人类将这纷乱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也更为精彩。这批人类人数极多,几乎倍于原住民,达十亿之巨,他们被称为降临者。降临者们的实力非常弱,但却能在轮回之后保留神识,又因死时会化作一团白光散去,故此在原住民口耳之间,更多地被称为异人。而相对的,原住民被称为土人。历史的车轮,从此刻开始加速前进。此年,被誌为方舟历元年。感谢木木封面—冰鲤代为制作封面!
  • 天命逆凰:重生庶女不可欺

    天命逆凰:重生庶女不可欺

    重生为庶女,地位卑微,她险中求胜,既然嫡姐欺辱她,嫡母欺压她,那么她便让嫡姐名誉尽毁,让嫡母处于水深火热、生不如死!一场腥风血雨跌踵而至,她身陷权利的漩涡,将别人的命运拿捏在手心。想和她斗,便要看看他们命够不够长!看她如何从卑微走到权利的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星河神座

    星河神座

    一个普通武者,觉醒了精神力,从此遨游星空,开启轰杀天才之旅!
  • 梦释星空

    梦释星空

    拯救这个世界吗?抱歉!我没有这个兴趣,我只是在守护那些对我重要的东西
  • 抓鬼先生灵异往事

    抓鬼先生灵异往事

    祭因我而逝的亡灵。尘归尘,土归土,毕竟殊途,无论对与不对,来世我偿还。今生只怪你命中注定该有此劫数。
  • 帝子夜

    帝子夜

    他,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却让人界帝皇为其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进行制衡。他,只是一个人界修仙者却让天界天帝为之头疼,为他来日飞升而使计谋设阻碍。他自诩唯有道心没有爱情,却早就已经为了爱慕的女子放弃了三界,他拥有天生仙体却屡次修为尽失,数次濒临死亡,他是顽强不死的小强,在修仙之路上与人与仙斗智斗勇。有人敬他,有人惧他,有无数人只能仰望他,天生的命格就注定了他的修仙之路的与众不同,也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为三界留下了许多传为佳话的故事,流芳百世。
  • 豪门隐婚:娇妻哪里逃

    豪门隐婚:娇妻哪里逃

    失恋后醉酒,一不小心乱了性。醒来后.......某女:“一千三应该够了吧?”某男:“你觉得够吗?”某女:“那你要多少?”某男:“一亿。”某女(惊):“什么?!”某男:“没有一亿也可以,那你要还我十万次。”某女:“!!!!!”不小心帮了个老人......某男:“我们结婚吧。”某女:“为什么要结婚?”某男:“因为我爷爷喜欢你。”某女:“!!!!!”有一天......某男:“老婆,我们还没有履行过夫妻义务呢。”某女(脸红):“第一次认识的时候,不是已经那个了的嘛。”某男:“那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做成。”某女:“!!!!!”
  •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深海生命之谜、海洋中是否有“无底洞”、魔海之谜、海流之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