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04

第4章 我的祖父宋春舫(1)

家世与教育

我的祖父是宋春舫(1892-1938),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国早期现代戏剧理论家,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先驱。我们不妨由他的家世和教育讲起吧。

父亲对我说,宋家和清末光绪帝原来也有些渊源。光绪最宠爱珍妃和瑾妃两姐妹,特许她们的一个哥哥在上海办白鸽票,那是一种古老的彩票。父亲没有告诉我那位哥哥是谁,但他曾经跟我姐姐提过。当然,她早忘记了。幸好他当年一边说故事,一边画了一个家族表,上面写着:“唐志锐-珍妃、瑾妃之兄。”查一查资料,这位志锐姓他他拉氏,隶满洲正红旗,是瑾妃、珍妃的堂兄。父亲又对我说,志锐工作繁重,便委任一个徐姓汉人打理。徐某只要上缴某个固定金额就可以了,至于他自己赚了多少,没有人知道。

这徐某的女儿徐碧云,结果嫁给了我的曾祖父宋季生。根据我父亲当年画的家族表,宋季生排行最小,有两个哥哥,是英国中孚洋行的买办,可见他的教育程度不低。我父亲和叔父宋希跟曾祖父住过一段日子。父亲告诉我曾祖父的某些生活习惯,例如吃西式早餐时,小孩子只能吃白面包,而曾祖父自己则有“私家”牛油,更这样辩解:“小孩子吃牛油对身体不好。”其实宋家颇为富有,不必为一点牛油斤斤计较,曾祖父未免太吝啬了。

关于曾祖父的事,我父亲在一篇介绍我祖父生平的文章中提过。这篇简介大概是应一位来信者的要求而写的,我只有影印本,也不清楚是写给谁的。根据这篇文章,曾祖父幼年随父母及二兄自吴兴“逃长毛(太平军)“而至上海,随后定居。曾祖父通文墨,稍谙英文,从商。曾祖母徐碧云出身海宁世家(在上海提倡昆曲的徐凌云为其堂弟),和王国维家为近亲。王国维逝世后,其兄王国华整理出版《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请祖父宋春舫作序,他在序中称王国维为表兄。王国维和宋春舫是不是真的表兄弟,我也不太确定,从这篇序中可以看出祖父和王国维本人并没有太亲密的关系,只是和王国华交往较多。

曾祖母是富家女,通诗书,对独子管教甚严,还聘了吴兴宿儒郁颖芙为我祖父的老师。清末,祖父前往吴兴(原籍)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童子试。据我父亲说,祖父当时身材矮小,无法跨过考场的高门槛,要用人扶持才能进场。父亲在纪念宋春舫逝世两周年的文章《两周年祭》(见《戏剧艺术》1940年9月10日,二卷八、九期)中说:“他十三岁考上秀才,非但使祖父祖母觉得骄傲,而且也是使我们小时候神往的事情之一。现在我们还保存着一张他穿上秀才衣服的照像。”可惜现在这张照片已经找不到了。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清朝最后一次童子试是在1904年,按今天计算年龄的准则,祖父中秀才时其实只有十二岁。

祖父曾跟我父亲提及他学习拉丁文的事,此事鲜为人知,我也是看了父亲那篇生平简介才知道的。原来祖父中秀才后,大概也是出于曾祖母的主意,曾勤读拉丁文七年,能背诵恺撒的《高卢战记》,详细学习情形不详。我父亲猜测,由1905年算起,至1912年去欧,前后共七年,似乎是由上海通晓拉丁文的天主教神职人士所授,所以日后在日内瓦大学习法文、意大利文,再习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均毫无困难。

中秀才后,祖父在他母亲的督导下,也开始学习现代以及西洋课程,除了拉丁文外,还学习英文。1910年,他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当时全校英文第一名是宋子文(其父宋嘉澍是传教士,大姐是宋霭龄,二姐是宋庆龄,妹妹为宋美龄),而中文第一名是宋春舫,并称“两宋”。

当年宋家富有,源于两段婚姻:一是曾祖父宋季生娶了徐碧云,二是祖父宋春舫娶了朱伦华。根据我父亲画的家族表,朱伦华的父亲朱鉴堂是德资礼和洋行的买办,跟瑾妃、珍妃的堂兄唐志锐是结拜兄弟,所以志锐就是我祖母的谊父。

年轻时的宋春舫讲自由恋爱,爱上自己的表妹,但曾祖父希望他娶比宋家有钱的朱家女儿朱伦华。祖父不理,执意要和表妹一起,曾祖母便说下狠话:要和表妹一起就一分钱都拿不到。于是祖父做了一个决定,同意娶朱伦华,但条件是先到欧洲留学,毕业回来才结婚。我的曾祖父母同意了这项“交易”。

1912年,我祖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尚未毕业,便转到欧洲读书。他先乘船到法国南部海港马赛,再转火车去巴黎,入索邦大学就读。据我父亲说,那时祖父有的是钱,即使每晚去剧院也不成问题。那年代去剧院,大家习惯穿晚礼服,于是祖父就每晚穿上晚礼服,乘坐自己的马车去看戏。他之后转赴瑞士日内瓦大学深造,主修社会和政治科学,1915年得文学硕士学位。

我父亲在《两周年祭》中说:“记得父亲自己对我们说道,他那时出洋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去读什么。他那时去的是瑞士,读的是政治经济。从这时起,他可以说走错了路,以后继续白花了很多时间在对他的事业没有关系的事物上。他读政治,所以做过官,他读经济,所以做过和银行有关的事,他读法律,所以也做过律师。这些事都有价值,但对我父亲并不适合。”

祖父很有语言天赋,懂多国语言,但究竟是多少种语言,我也不太确定,因为各家说法不一。我父亲在《两周年祭》中说,我祖父能读、能说、能写的至少有英、法、德、意、西班牙五国语言,仅能读的还有几种,如古希腊文和学过七年的拉丁文。祖父四十岁后还开始读俄文,一两年后已经直接看原文了,但他却在日语上碰壁,自认失败。因为语言上的便利,他能从容地泛览各国剧本的原作,用不着依赖译本。

在欧洲,祖父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西洋戏剧。他知道自己始终要回中国,无论是在上海抑或北京都不可能再每晚看戏了,而很多与戏剧有关的资料也不易找到。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把有用的书都买下来,并带回中国。当时欧洲正值战争,许多人生计没有着落,唯有变卖家当,其中就可能包括藏书。而祖父有的是真金实银,所以他不断买书,累计达三千多本。1920年春,祖父再访欧洲,考察战后的社会状况和文学动向,其间担任日内瓦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1921年,他把自己的所有藏书都带返中国。

春润庐的鸿儒们

1916年,祖父毕业回国,先后担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欧美戏剧的最新状况及戏剧理论。在中国大学开设戏剧课,宋春舫是第一人。在北大,祖父也跟校长蔡元培和不少名教授如徐志摩、马寅初、张歆海等成为朋友。

这时,祖父也按照当初的协定跟朱伦华完婚。祖父母曾到杭州度假,对那儿的山水赞叹不已。某夜,他俩住旅馆时竟遭警察查房五次,令他们不胜其烦。祖父很喜欢杭州,为免再受查房滋扰,便索性在那儿自己盖房子。这房子是他和小舅朱润生合建的,由两座别墅组成,外面那座属于朱润生,故称“润庐”,里面那座属于宋春舫,故名“春庐”。整栋房子合起来,便是“春润庐”了。

平时祖父不大住春润庐,只交给一个船夫打理,有朋友到杭州,祖父便让他们寄宿。那时许多住客都跟北大有渊源,至于到春润庐拜访过的,更是谈笑有鸿儒,包括章太炎、杨杏佛、徐志摩、蒋梦麟、熊十力、马一浮、丁西林、刘大白、顾毓琇、李熙谋、沈定一、陈布雷、张静江、胡汉民、宋子文、李石曾、吴稚晖等。1929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春润庐的名人住客纷纷大显身手,如生物学家谭熙鸿担任农业馆负责人,画家林风眠担任艺术馆负责人,电机专家李熙谋则担任工业馆负责人。

我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某年蔡元培跟北洋政府意见不合,便辞掉北大校长职务远赴海外。但他始终放不下祖国,其后又悄悄回来,一方面想近距离观察时局,另一方面又不想败露行踪,便决定寓居春润庐,结果还是被人发现,数月后便给请回北大。这件事有真凭实据吗?

张学勤在《春润庐重回人间》里引用了一些文献记录:“1926年7月21日,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前日发函后,即与旅伴(歆海、老七及李藻孙)出游湖,以为晚凉可有乐者;岂意湖水尚热如汤,风来烘人,益增烦懑。舟过锦华桥,便访春润庐,适值蔡鹤卿(蔡元培)先生驻踪焉。’1926年7月,北京大学曾派出两位代表谭熙鸿、钟观光南下,请蔡元培回校。当年7月24日,谭、钟两教授在写给北大全体教职员的信中说:‘二十二日来杭。访蔡先生于春润庐,连日长谈。’”

同文中,张学勤又访问了谭熙鸿的儿子谭伯鲁,他的回忆片段十分珍贵:“谭伯鲁说:‘春润庐中有我童年生活,我家在此居住了五年。邻居马寅初先生则因工作变动,不久就去了南京,所以春润庐中便有一栋别墅空了出来。因此那时如有北大的著名教授去杭州,宋春舫总是热情地邀请他们去春润庐居住。春润庐也就成了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我们谭家由于是长住的房客,所以常常尽地主之谊,供应饭菜。’他还诙谐地说:‘在这座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里,我们谭家的人曾经当过五年的所长。’据谭伯鲁先生回忆,那五年里,蔡元培先生是春润庐的常客,只要他到杭州就必定居住在春润庐。在春润庐小住过的名人还有: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和蔡尚文夫妇(蔡尚文的哥哥蔡公时,即1928年在济南被日本法西斯军队割去鼻耳而惨死的中国外交官,他也曾在春润庐住过几天),林风眠和他的妻子,而北大教授张歆海和韩湘眉还是在春润庐中结婚的。”

这里有一段小插曲。某日,我在父亲遗下的文件堆中找到一张相片,相片中人是个我不认识的女子,背面也没有标明身份。我只好暂且将照片搁在一旁。后来,我意外找到两本同一期号的《人物》杂志,出版时间为1986年5月,在作者目录中我碰到郭蕊这个名字-她是历史学家张芝联的太太,夫妇俩都是我父亲的好友。郭蕊的文章中刊载了一张照片,我猛然省悟,这不就是我之前见过的那张无名女子照片吗?但相中人不是郭蕊,而是上面谭伯鲁提及的韩湘眉。

郭蕊在这篇名为《天涯赤子心》的文章中写道:“1984年4月19日,在美国西岸波特兰逝世的美籍华人学者韩湘眉女士,遗嘱让她的爱女张易安(著名钢琴家)把骨灰送回祖国,葬在西湖。八十三岁的湘眉女士落叶归根的真挚感情,反映了千千万万海外侨胞对祖国故土的恋慕。但是她又为什么指定要送到西湖呢?这就要追溯到五十八年前的一段佳话。1927年3月间,西子湖畔来了两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授,他们就是张歆海、韩湘眉夫妇。曾在清华学堂教授法文的著名戏剧作家宋春舫先生,念旧而爱才,特地邀请这一对在当时文化界中被目为‘神仙眷属’的新人,到他在西子湖畔的别墅里去度蜜月。这所命名为‘春润庐’的别墅,实际上是两宅楼房的合称,坐落在葛岭与栖霞岭之间。朱润生的别墅是前面一幢楼房,在山麓。宋家别墅沿半山而筑,形势极好,登楼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当这对新婚夫妇到来的时候,别墅里一片嫣红嫩绿,寂寂无人,只有终年守门的船工阿泉,以善意的目光,喜迎来客。”

青岛褐木庐

我父亲在《两周年祭》中说,很多人觉得宋春舫各方面都很优越,无论在家庭、学校、社会都一帆风顺,但在1924年,即祖父32岁时,他因堕马伤肺而吐血,其后更患上肺结核。1925年,他索性辞去所有教职,到青岛疗养。之后他一直没有脱离这威胁,每两三年就会复发一次,有五次特别严重,终于在1938年逝世,享年46岁。可以说,中年之后,一连串的疾病煎熬使他无法再专注工作。

当时欧洲的一些医生建议,肺结核病人最好搬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居住,于是祖父便搬到近海的青岛养病。由于要长住,他在福山路盖了一栋房子,至今犹在。住这条路的有很多名人,像康有为、沈从文等。我祖父的门牌号码应该是4号,康有为则是6号。康有为也是在这里去世的,但到底是意外食物中毒还是被人毒死,至今是个谜。

祖父把从欧洲带回来的几千本书都带去青岛,并在1931年斥金四千,盖了一个私人图书馆,名为“褐木庐”,那里收藏了他二十余年苦心搜集的各种西洋戏剧书刊。所谓褐木庐,即Cormora,是由三位法国戏剧大师名字的首音节组成的,即高乃依(Corneille)、莫里哀(Molière)、拉辛(Racine),意在向他们致敬。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描述过褐木庐:“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框里,框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店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同类推荐
  • 张大千 徐悲鸿(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张大千 徐悲鸿(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介绍了张大千、徐悲鸿两位书画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剖析了他们通过不懈努力走向成功的历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有启示意义。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热门推荐
  • 御风之道

    御风之道

    亚索被追杀,无奈只能跳崖自杀,没想到竟然穿越到了异界重生。强大的妖兽,阴险狡诈的修者,这一切都将是亚索在异界崛起的垫脚石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异界纵横:妖娆召唤师

    异界纵横:妖娆召唤师

    千年前,她是天地不容的妖魔孽障;千年后,她是万人敬仰的佣兵之王,但无论是前世今生,她都因爱情含恨死去。既然那贼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千年前发下的血誓又怎能不遵守呢?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灭天!这次,她定要好好将这世间搅一个天翻地覆!夺夜家财产者,谋夜家性命者,她定义十倍还之,不死不休!你是地级炼丹师,专练地级丹药?矮油,败家了,本尊神级丹药当糖吃!你是圣级炼器师,专练玄器?矮油,羞涩了,本尊专练神器!你是尊贵难遇的召唤师,能契魔兽替你作战?矮油,抱歉啊,本尊是万年难的一遇的神级召唤师,神兽神马都滚来跪求本尊契约!就算灵魂在颤抖,心也镇定不乱,手中的剑,也绝不会被撼动!
  • 我与女鬼有个约会

    我与女鬼有个约会

    我在地铁上偷拍了一个大美女,被她发现后竟约我去宾馆继续拍……
  • 兰香园之恋

    兰香园之恋

    兰香是个孤儿,被一户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家收养,用她名字所取的兰香园,陪伴她成长,在她18岁那年,她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佚名,至于他的真名,到了最后,就会揭晓。。。。
  • 武外天地

    武外天地

    在茫茫星空中,一个满身红毛的绝世妖物在与一批强大无匹的仙人厮杀着。这是蓝尘通过一枚神秘的铜镜所看到的,极其震撼画面。它们乃是何种强横的生物?又是为何在宇宙虚空中厮杀?这是一个奉行弱肉强食的武道世界,算计、阴谋、争夺、杀戮、时刻在上演着。
  • 重生之嫡女王妃

    重生之嫡女王妃

    王府深深,没事斗斗小妾,气气王爷表妹,欺负下送上门的庶妹,她不禁摇头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虚度,不好不好!妖孽般的美王爷跳出来暧昧眨眨眼:“天气如此好,正是造人好时节!”于是,眼冒绿光,饿狼扑食,看来这王妃比前世的皇后好当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本书收录了《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爱情是脆弱的》、《玫瑰灰的毛衣》、《梦逍遥》、《眼球的雨刮器》、《枕上的花朵》6部中篇小说,描述了六种不同的婚姻和爱情的模式。
  • 拙剑无锋

    拙剑无锋

    三百年前藏剑山庄主端木正,得到一块酷热无比的天外奇石和一块北海寒冰玄铁精,用白虎做剑灵,铸造了一柄旷世之兵——无锋。开炉之日,虎啸之声响彻环宇,在场之人皆命丧此剑之下,此事轰动江湖。天机门掌门天机子,连夜前往藏剑山庄,见到此剑赞叹不已,当即为无锋起卦,卦辞显示,此剑虽成,当世却无人能驾驭它,五甲子之后,后世自有福缘深厚之人,驾驭此剑,解救苍生……三百年后,一少年踏入江湖,无意中,成了当今天子门生……,惹得无数佳人,芳心暗许……,一段离奇的艳情之旅,演绎了百态江湖……
  • 心理体验游戏

    心理体验游戏

    本书分为室外大型游戏、教学互动游戏、短小游戏三部分内容。除了利用游戏的形式特点外,还赋予其教育理念。全书明确地告诉你,吴发科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以心为本,从心开始;育人先育心,心育是教育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