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9200000034

第34章 世无完人,做好自己(1)

用知识来丰满自己

众所周知,任正非是一个重视知识的企业家。华为创立之初,任正非就主张以自主研发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表面上看,任正非是为了摆脱在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劣势,但同时也能够看出他对知识的尊重。在这一观念中,他将知识放在了一个有高度的层面上。因为他本身就十分坚定,相信“知识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伟大力量”。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是靠正确地做事,现在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在价值创造要素中占有支配地位,而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佣资本。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的价值和支配力超过了资本,资本只有依附于知识,才能保值和增值。

从华为的发展历程来看,你会发现,任正非更喜欢同朗讯、马可尼等公司合作。曾经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华为的一些高层领导,都对此感到不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当任正非还是一个青少年的时候就对那些科学家和发明家有着崇拜之情。

深圳龙岗区的华为坂田基地也曾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那里参观过的人恐怕至今还记忆犹新。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坂田基地的特殊设计,因为基地里的每条道路都是以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的,比如贝尔路、居里夫人路、稼先路等,而这些路都是任正非亲自命名的。

在参观贝尔实验室的时候,任正非甚至夸张地说过:

我年轻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情超越爱情。

从任正非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他的敬意是给了那些科学家、发明家,但他真正敬佩的其实是这些人所拥有的知识。任正非为何会如此执着于知识呢?这还要从任正非小时候的经历说起,他对知识的信奉主要得益于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任正非并非出身文化世家,他的爷爷任三和是做金华火腿的师傅,他的子女们,除了任摩逊(也就是任正非的父亲)之外,都没有读过书。任摩逊也是因为自己的百般坚持,最终才读上了书,他也是家中唯一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后来因为父母相继病逝,任摩逊才告别了他热爱的大学,回到老家在职业学校当老师。抗日期间,任摩逊曾积极投身革命,后来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来到了贵州。之后,他便与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结了婚。任摩逊其实也是一个胸怀抱负的人,可终其一生也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到头来也只是一个乡村教育者。

成大事者多艰难,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就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在家里,他还有六个弟妹,全家九口人的生活全部靠父母微薄的收入来维持。除此之外,父亲还要往老家寄生活费。家里的一条棉被是几个人合用的,做饭时就在地坑了。任家的贫困程度可谓是难以想象的,以至于后来来抄家的造反派看到之后都目瞪口呆了。任正非在家从来没有穿过衬衣,而且即便到了夏天也只能穿厚外衣,根本没有可以替换的衣服。

即便在如此贫穷的情境下,任氏夫妇依然坚持让七个孩子都上学。任摩逊一直勉励任正非,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而父亲的谆谆教导也确实深深地影响了任正非,使他渐渐养成了淡泊名利、好求知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任正非的父母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学校教员,不能给予儿女们更多的东西,但至少教会了他们热爱知识。

任正非在重庆上大学时正赶上“文革”,学校里到处都是斗争。任摩逊作为文化人自然也成了斗争的对象。其间,任正非扒着火车回了一趟家。父母害怕他也受牵连,第二天一早便将他赶了回去。临行时,父亲嘱咐道:“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任正非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于是回到重庆后,他便埋头苦读。

任正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外语、逻辑、哲学……没错,他几乎看到什么学什么。不过,这种学习方式确实让任正非掌握了不少知识,使他成为了一个见解独到的人。这一点,从任正非后来在华为内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在各个场合上做出的讲话就能够看出来。

贫寒家境与对知识的追求便是任正非整个青少年时代的主题。所以说,任正非价值观的形成,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踏实上进、淡泊名利的心态以及热爱读书、追求知识的品格,都是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成型的。而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后来也发挥到了他在华为的发展和建设中。

同时,也正是年少时的这些经历让任正非对那些改变了人类命运的科学家们产生了崇拜之情。因为任正非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从此,他便开始笃信知识的力量。任正非在访问美国回来后,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教育经费的缺乏、文化素质的低下,是中国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正非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予知识,是因为他相信知识是创造价值的有生力量。在他看来,知识就是一种财富,而且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对众生而言,是平等的。很多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认知竟然出自一位商人,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学者对知识的迷恋。

当华为还处在创业期时,公司的管理者们没有一个人具备高科技产业管理经验,无论是从研发到市场,还是从生产到财务,统统都是外行,这当然也包括任正非在内。一直以来,他们是靠着摸索前进的。于是,任正非认为公司有必要进行一些培训。为此,华为还专门建立了部门学习制度,目的就是要让公司的成员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彼此之间的共同交流。在任正非看来,学习对于华为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在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索,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残酷的竞争中学习;在中国,做一个以几万年轻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竞争又是全球范围和世界级水平,华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实践可以借鉴。

因此,任正非在公司里特别重视学习,因为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管好华为。任正非每周至少都会看两本书,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但大部分都围绕着与企业有关的书,比如公司管理和技术进步等。因而,任正非对联想、宏基、IBM等知名企业的实践经验了如指掌。同时,他也会要求干部们多读书,有时甚至让公司买书,然后发给各级主管和员工。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培训中心成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出身于培训中心。公司在坂田基地建设培训中心时,把它盖成了一个豪华酒店。当时,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任正非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一种投资。而任正非在审批各部门提交的年度预算时,总会指出培训预算太低的问题。

重视培训,这并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观点。从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看来,培训支出不再是支出去的一笔费用,而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华为每年支出的培训费用就高达数亿元,他们自行编写教材,总会在其中加入许多实际案例,以供员工学习和参考。华为的培训并不是“走过场”,其结果还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评估。

为了把华为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已经做出了方方面面的努力。公司还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办学目的就是为员工及客户提供各种培训课程,这其中还包含了华为一贯秉承的宗旨,即“与客户共同成长”。

华为的培训系统也一直处于建设和完善当中,因而除了深圳总部,华为在北京、广州、南京、昆明、杭州和重庆等地区也分别成立了区域培训中心。而在国外,比如欧洲和非洲的几个国家,华为同样建立了综合性的培训中心。国外的这些培训中心,不但要向各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培训的服务,同时它也是向合作方传授经验和技能的一个最佳平台。

不可否认,任正非就是知识的信徒。他尊重知识,热爱知识。他用知识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他用知识塑造了引领世界的中国通信产业;他用知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雷厉风行是一种素养

说起任正非的时候,人们还习惯用另一个词来形容他,即“军人总裁”。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是一名军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任正非将军队管理的思想植入到了企业管理当中,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一位新员工进入华为时都要接受培训,其中就包括极其严格的军事训练。

青春永远都是人的脑海中镌刻最深的记忆,岁月的积淀换来的是最深刻的人生启示。人们在看任正非的时候也许会想:如果没有14年的军旅生涯作为铺垫,也许世界上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教父”。

在重庆读完大学后,任正非即将面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按照学制,任正非本该于1967年毕业,然后参加工作分配。然而,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毕业生的分配被推迟了一年。这次分配提出了面向基层的方针,即毕业生要先去当农民、当工人。但这两条路任正非都没选,而是直接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由工人、农民和军人主导的。所以,这一选择对于任正非来说很现实。特别是经历过“文革”的洗礼后,任正非更加认识到得到社会主流价值认同的重要性。

说来也很幸运,父亲任摩逊的问题没有定性,部队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结。因为当时整个中国被打倒的干部不计其数,任正非的问题就并不那么突出了。另外,任正非的好学以及他对知识的掌握也给他加了不少分,部队也需要人才,特别是掌握技术的人才。于是,任正非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直到转业,任正非在军队里整整待了14个年头,也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14年。

基建工程兵主要承担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施工任务。后来,国家还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扩充,使其发展成为国家基建战线上的一支有力的突击队。

刚入伍不久,任正非就随部队参加了一项军事工程,代号为011。该工程是西南地区三线备战建设的工程之一,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是建设战略大后方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这一任务让任正非充满了激情,大有一种“投身革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任正非感到高兴,那就是该工程的实施地点就在他的家乡贵州安顺地区,尽管不能随时回家,但这还是让他感到兴奋。

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其实很艰苦,但任正非却并不觉得辛苦。每每回忆起这段国防施工的经历,任正非的内心都会升腾出一股英雄主义情怀。那里虽不是战场却胜似战场,每个人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后来,任正非总是不自觉地将那些场面与华为创业时的艰辛联系在一起,甚至在称赞华为市场部的员工们时说道:

没有他们含辛茹苦的艰难奋战,没有他们的“一把炒面、一把雪”;没有他们在云南的大山里、在西北的荒漠里、在大兴安岭风雪里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远离家人在祖国各地,在欧洲、非洲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面对花花世界而埋头苦心钻研,出污泥而不染,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一直以来,任正非都没有荒废自己,努力钻研知识。于是,他很快便在部队中崭露头角,表现出了良好的科技素养。在部队期间,任正非拥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甚至两次填补了国家的技术空白。任正非跟随部队,先后参与了几十个项目的建设,包括总装厂、飞机洞库、试验场地等。任正非一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任正非虽然在部队创造了很多技术创新和发明,但因为他父亲的原因,他多年来都未曾获得任何表彰,入党申请也未得批准。他的身边每年都有很多立功得奖的战士,而他这个领导者却始终一无所有。如果说非要找出他的一项荣誉的话,那便是安慰奖--“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不过,任正非曾表示自己对此并不在意:

我已习惯了我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时期终于到来,这也使任正非一家得到了解放。“四人帮”被粉碎后,各地陆续开始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任正非所在的部队直接派工作组去了他的老家,去查清任摩逊的历史,而调查的结果是没什么异常情况。于是,任正非的父亲得到了平反。父亲的事情弄清后,任正非顺利入党。1982年9月,任正非还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不过很可惜,这一年也是任正非离开军队的时候。

军队的领导哲学与企业的管理哲学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以美国西点军校为例,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其中一大批最后都成为了商界领袖。其实,国内企业的军人总裁并不只有任正非一个。比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中粮集团的宁高宁、万科的王石等都曾在部队服过役,都有过从军的经历。

任正非曾向华为培训中心推荐过一本书,名为《西点军校领导魂》。这本书是美国西点军校退役上校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点军校是如何培养军队领导者的。任正非还引用了麦克阿瑟将军提出的西点军人应该坚持的三大信念-“责任、荣誉、国家”,并将其改成“责任、荣誉、事业、国家”。他将这几条信念灌输给员工,希望他们能够永远铭记。

同类推荐
  • 心文化

    心文化

    “心之智”全文19篇。作者像一位心理导师,循循善诱,启迪你的心智,教给你通往理想生活的金钥匙。用“嘀嗒嘀嗒”的钟声,敲醒你珍惜时间,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登上明天理想的客船。用毛泽东的自信与博学,李白的超脱与放达,苏轼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提升你乐观、大气的人格。用社会现实中具体的事例,引导你学会利导思维,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用质变量变、厚积薄发、善于抓主要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再一次让人们在哲学的观念中,审视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 处世规则(一)

    处世规则(一)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的规则、做事的规则、交往的规则、成败的规则、得失的规则、处事的规则、平衡的规则。
  • 修养: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法则

    修养: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法则

    一个人的修养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更是一种优质的自我投资。本书从培养沟通能力、鉴赏能力、社交能力、个性与智慧、选择和阅读、内在与仪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讲解了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自我价值,对提升个人能力修养有着诸多启发和指导。语言朴实,富含哲理。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妨阅读本书,定会有很多收获。
  •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作者为了撰写这本书,曾经读过所有作者能找到的、有关此题意的资料。包括迪克斯报纸信箱回答、离婚法庭的记录、双亲杂志,以及多种著名的著述。同时,作者还雇用一位受过训练的人去研究、探索。他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图书馆中阅读作者所遗漏了的资料,探究各种心理学的专集,阅读多种杂志文章,探索无数的伟人传记,要找出各时代大人物是如何应对人生的。可以说。作者是世界上听过“克服忧虑”的演讲最多的人。除此之外,作者还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克服忧虑”的经验。有些是他人寄给作者的,还有一些是在班上得过奖的。总之,这本书绝非来自象牙之塔,也不是如何克服忧虑的学院派研究报告,而是一本记录成百上千位成年人克服忧虑的报告。
热门推荐
  • 绝品隐世高手

    绝品隐世高手

    一个隐世八百年的家族,一个被族人抛弃的武学废材,出山之后,却逐渐成为一名旷世高手……一个全新的现代都市,又将会发生怎样的艳遇和奇遇,意外成为警方卧底却发现黑恶势力的背后,居然隐藏着同族高手……拉开层层帷幕,却发现这世界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 狂龙神剑

    狂龙神剑

    武林致尊,四宝一龙龙狂天下,剑指苍穹凤凰双翼,烈火熊熊圣女坚贞,白衣飘飘斩妖屠魔,天下无双龙之圣物,统领群雄王子刘羽天赋极佳,偶得绝世神剑狂龙,从此展开一个强者的世界《龙神》锻体,《狂魔》炼心,以武证道,杀破妖魔——我命由我不由天!
  • Pillars of Society

    Pillars of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是暖男我的爱

    他是暖男我的爱

    几年后他们又相遇了,曾经因为某个人,某件事……他们分开了四年之久,四年之后她高三了,他突然转来当了她的科学老师。“这回你逃不了了吧?毕竟我们四年前就有一腿了~”某人正傻傻的坏笑着。“你认错人了吧……”当某女想要逃的时候却被抓住了,拖回了兔窝……
  • 凰灭成凡

    凰灭成凡

    且看一个混世女魔头,如何搅动九天风云,颠倒乾坤,逆转阴阳,走上一条终极蜕变之路。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大圣--成凡。
  • 感恩图书馆

    感恩图书馆

    本书为一部个人文集。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书园散章,第二辑:书香报道。第三辑:书海探索。收录了作者多年的创作成果,包括散文作品,对生活和工作的随想;理论文章,主要是对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探索等。作者的文章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永不回头

    永不回头

    这是一个关于负罪与自我救赎的真实故事,主要描述刑满释放人员这一边缘人群回归社会,重新直面现实,直面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生活全景,真实再现这一社会弱势人群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消沉、自立、感恩以及获得新生的快乐。这些被忽视的人群不但有理想有抱负,还能用爱回报别人,回报社会,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
  • 嫡女傻妃凄凄然

    嫡女傻妃凄凄然

    因为偶遇他们相识,她对他一见倾心!芳心暗许,嫁他为妃,与他步步为营争的那万人之上地位,可到那一天才知自己所托非人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
  • 灵墟之界

    灵墟之界

    《灵墟之界》的发行,在世界掀起一股热潮,而应为完成家族试炼任务,被逐出家族,在机缘巧合中进入了游戏,并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一次次站在风尖浪口,而后在一次次的争斗中,为国家的利益,自己的利益而战,一次次攀升,最终站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