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9700000028

第28章 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2)

这个老人家的理念,了不得。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我自己是77级大学生,可以说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惠者。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动要求分管教育和科技,因为他认为教育、科技是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教育怎么搞?“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都停办了,后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讲的主要是理工科大学。怎么招生呢?那时候“红”比“专”重要,学习好没用,重要的是思想要好,但是谁的思想好?鬼知道。所以上大学就靠推荐,从“工农兵”中选拔,形成所谓“工农兵学员”。

当然,推荐这个体制,一开始还不算太离谱,推荐上的人也不是很差。其实好多坏体制一开始都不太离谱,但过两年大家已经找到它的漏洞,就开始利用它牟私利,就开始变坏了。邓小平说,上大学推荐,有些人小学毕业,连初中的东西都没学过,就上大学,这怎么行呢?邓小平决定要恢复高考,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大学生,然后让教育部门去办。但当时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想得通,说毛主席决定的事我们怎么能改呢?那时候“两个凡是”还没有被否定。所以他们就尽量拖延,给邓小平汇报说,恢复高考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需要长期的、认真的准备,今年(1977年)肯定来不及了,建议今年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推荐。

邓小平怎么讲?邓小平说,你们能干得了你们就干,你们干不了,我知道谁干得了。就这几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领导力!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别给我找什么借口。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领导力,就可能说:“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希望你们好好研究一下,多征求专家的意见,待方案成熟后再实施。”但邓小平不是这样的领导人,你没有办法忽悠他。所以,77级高考是12月举行的,还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各省组织考试,有些省早,有些省比较晚。还有,当时纸张缺乏,没纸印试卷,邓小平批示说,把印毛选五卷的工作停下来,印考试卷子。这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你想想,他居然敢把本来印毛选五卷的纸拿去印考试卷子。这就是邓小平,他有理念,伟大的人物一定是有理念的。

加入WTO也是前二十五年的一个重要决策,这是江泽民和朱镕基做的。我前面讲了加入WTO对我们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其实还有一点没讲,就是WTO也阻止了我们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倒退。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没有在2001年加入WTO,过去十年的体制倒退可能会更大。有了WTO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来自国际的约束力,你不能太不像话。但是加入WTO的时候,分歧很大,反对的声音既有来自观念的,也有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比如原来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就是靠着关税和配额的保护,才能生存。靠关税来保护,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但是有利于一部分人(包括分配配额的官员),这也是一种既得利益。

当然,有些人反对加入WTO,是观念、理念的问题。不管什么原因,阻力是很大的。所以朱镕基被人骂成是“卖国贼”,主持谈判的龙永图也被骂成是“卖国贼”。但是,江泽民、朱镕基他们当时很坚决,因为他们相信这一点:加入WTO对中国利大于弊。也就是说,像江泽民、朱镕基这样的领导人当时有这样一种理念,就是相信加入WTO、进一步开放会给中国带来好处。所以必要的时候多做点让步也没什么。据说争论激烈的时候,李鹏都说过这样的话:“管他呢,先加入再说。”这很了不起。

总之,理念和领导力对一个国家的改革非常重要。没有邓小平、胡耀邦这些人的理念和领导力,怎么可能要去改革呢?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说法是:“允许改革犯错误,不允许不改革。”到90年代,江泽民、朱镕基这些领导人也是有理念的,也有比较好的领导力。

但是很遗憾,过去十年我们的理念没有太大进步,有些方面甚至倒退了。改革前二十五前,我们相信市场,当然我们对市场的信念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一开始也不完全相信,后来等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我们真正相信市场了。有时候,市场的力量真的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谁能想到包产到户几年之后,中国就出现了粮食过剩?谁又能想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人的收入就开始翻番地涨?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但是过去十年,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相信市场了,我们越来越迷信政府了。我们制定了好多强化政府作用的政策,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产业政策”。政府在产业政策的名义下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时的权力。计划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政府部门是“计委”。本来,改革过程当中计委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小,但过去十年,这个计委的权力越来越大。当然它的名字变了,原来叫“计委”,2003年改名叫“发改委”,穿了个马甲,但是我们都还认得它。这个发改委现在相当于第二国务院,权力大得不得了,几乎什么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它的审批,有些审批项目改名为“备案”,但本质上还是审批,甚至比审批还糟糕。但结果又如何呢?是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和投资浪费。2009年政府提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四五年过去了,我们知道,凡是政府要振兴的产业都一塌糊涂。最典型的是光伏产业,政府一折腾,问题就出来了。本来有些民营企业家按照市场的规律发展得挺好的,但政府一勾引他,给他各种补贴和扶持,就忍不住了,就开始膨胀,最后是产能过剩,资不抵债。

改革前二十五年,我们越来越相信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降低,最后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基本上退出了。

但过去十年,情况发生了逆转,从“国退民进”转向“国进民退”。现在国有企业又什么都做,全面扩展,原来退出的又进入了,并且强行收购民营企业。当年成立国资委是作为改革国有企业的一个机构,但国资委成立以后,变成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一个机构。怎么做大做强?就是搞垄断、重组,欺负民营企业。

改革前二十五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说,我们中国的矛盾要在发展当中解决,在不断做大蛋糕的过程当中解决。但过去十年,我们不再讲发展是硬道理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财富的分配。本来,财富的分配公平不公平,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公平、公正,是不是机会均等。如果你的游戏规则不平等,你要有一个公平的分配是不可能的。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说市场是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导致不公平,所以需要政府进行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然后使最终的收入分配变得公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初次分配为什么不公平?就因为政府权力介入太多,使得有特权的人可以做生意、可以赚更多的钱,没有特权的人就做不了生意、赚不了钱。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些政府部门破坏市场导致的问题。最大的不公平是特权导致的不公平。现在国务院说要出台收入分配方案,动机良好,但如果思路建立在“市场本身是有问题的,只能靠政府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假设上,这个收入分配方案一定失败。一个国家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立公平的游戏规则上,剩下的才是小问题。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市场本身也有许多再分配机制,包括民间的救济、慈善事业等,这些再分配机制通常比政府的再分配机制更有效。如果游戏规则本身是不公平的,靠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就像盖大楼一样,如果你这个承重墙本身是不行的,你把泥巴一层一层往上抹,抹得再厚,该塌的还是会塌。这是我们现在考虑收入分配时必须认清的一个问题。不要相信那些理论,说市场导致不公平。

市场确实会产生收入差距,但如果这种收入差距是在机会均等(或者大致的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形成的,就是可欲的,不能说是不公平。如果没有政府权力的干预,市场上,收入分配在不断洗牌,今天的富人可能变成明天的穷人,今天的穷人也可能变成明天的富人。不像过去的传统社会,不洗牌,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市场每天都在洗牌,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以后,24小时都在洗牌,因为人们在网上买东西,你做得不好,随时可能完蛋。

过去十年我们还有一个理念的倒退,就是法治理念的倒退。十年前,我们强调建立法治国家,现在是“稳定压倒一切”。为了稳定,就不讲法治,结果是社会越来越不稳定。什么样的社会最稳定?法治的社会最稳定。在法治社会,老百姓有问题,可以用司法的途径解决,无需用政治的手段解决。但在没有法治的社会,本来是法律的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就要看谁的声音大,所以人们就把小问题闹成大事件,就出现了好多暴力事件、群体事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你不走到那一步,没人理你。

法治倒退最典型的就是过去几年的“重庆模式”。薄熙来在重庆,以“打黑”的名义乱抓人,公检法联合办公,那已经回到“文化大革命”了。如果我们整体上没有法治理念的倒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不会。薄熙来的做法没有合法性,肯定被阻止了。出现了“李庄案”这样的事情,连律师的权利都得不到保证,老百姓的权利怎么得到保证?我们中国人有个奇怪的观念,好像为罪犯辩护就是坏人。为什么要律师?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为了给律师创造工作岗位。

因为作为个体,我们是弱者,我们随时可能会受到侵害,我们需要有人帮我们,所以才有了对律师的需求。有一个故事很有讽刺味道,一个省的政法委书记被抓之前知道自己要出事了,就给一个在律师协会工作的朋友打电话,说:“我进去以后,你一定帮我找一个好律师。”朋友嘛,肯定要帮助,但这个朋友私下里跟我讲说:“当时我就很想问他一句,你现在想起律师了,你在位的时候是怎么对待律师的?”薄熙来可能也有这个想法,希望有一个好律师给他辩护,但他在位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法治原则破坏了,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了。

过去十年改革的停滞乃至倒退,与两种错误思潮有关。第一种思潮出现在2004、2005年,就是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失败论。有人说中国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收入差距,看病贵看病难,上不起学,环境污染,地区不平衡,等等,都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改革的结果,是市场化的结果。怎么办呢?就是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加强国有企业的力量。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就停了,其他的一些改革也停了,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失去了正当性。但到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好像是“风景这边独好”,我们的自信心马上来了。

为什么前面说改革失败了,现在突然变得好了呢?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中国模式”,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模式”,中国没有接受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没有走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的道路。“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国有企业对经济的主导。这两种思潮表面上不同,前者说我们改革失败了,后者说我们改革成功了,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改革失败论是否定前二十五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模式论是反对今后的市场化改革,就是中国改革到这一步正好,之前的改革不能否定,但之后不能再往前走了。如果说改革失败论为2004年后的反市场化政策提供了正当性,中国模式论则为2009年后的大规模政府投资和国进民退提供了正当性。

我们可以看到,错误的思潮,错误的理念,如何阻碍了我们的改革进程。如前所说,中国的经济奇迹来自市场化改革,这个理念应该得到重申,否则改革就会误入歧途。

同类推荐
  • 下一轮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预测书

    下一轮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预测书

    本书的作者在2006年出版了《美国的泡沫经济》,准确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又推出了关于全球经济趋势的一部巨作——《下一轮经济危机》。 本书以当下美国泡沫经济中的美国债务危机和美元危机等为研究基点,全面深刻地分析和研究了全球经济泡沫的现状和走势,预测了下一轮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必然性以及可怕后果。书中讲述的内容包括股票、债券、货币、期货、房地产投资、养老保险、利率、通货膨胀等与投资人、企业家及老百姓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为了避免在下一轮经济危机中获利和出现损失,本书提出了诸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借助这些措施,您将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获利。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热门推荐
  • 谁人解其味

    谁人解其味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初恋, 如果因为年少轻狂,伤害了自己深爱着的人,让朦胧的初恋含恨离去,这将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啊。
  • 携美修仙途

    携美修仙途

    纨绔小仙贬下凡,十年为魔十年神!自己本是大神独子,身为神二代却贪恋美女,触犯天条被贬下凡,不料凡尘美女更多,叫人脱身不得。左拥狐妖,右抱蛇仙,寻仙器收神兽,机缘巧合得到速成大法,且看他如何携美修仙,重回天庭报往日之仇!
  • 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

    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

    本书不是小说,不是学术著作,不是模板集,也不是关于成功的励志书。它只是一本以故事为叙述形式的项目管理说明书。如果你看完之后说“这个故事真有趣”,作者会觉得很遗憾;如果你说“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如何管理项目”,作者会大大地张开双臂——庆祝《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的目的达到了。读完《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会让你明白:只要在职场混,人人都需要懂项目管理;只要手头有工作,人人都可能是项目经理。项目管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是像做红烧肉一样简单的工作技能。
  • 首席很专一

    首席很专一

    这个男人有多专一,就有多腹黑!从向暖心重新遇到齐天宸的那一天开始,一切都仿佛全部改变。奶奶得了重病,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看到自己结婚,可是相亲成功的对象,在领证的那天,不是因为桃色新闻被请进了派出所,就是飞机管制,还有更严重的,竟然在登记的当天住进了医院!“向暖心,你要想结婚,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我!”某男邪魅一笑,双眸深幽,脸颊的弧度更是柔软。“好,我就不信你挺着不和我离婚!”向暖心不由的恨得直痒痒。她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为什么在男追女斗中感情就慢慢暖昧的变了模样?向暖心,我的心很小,只能装的下一个你,从多年前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开始,现在更是,我的强大就是为了保护你。齐天宸深情呢喃。
  • 触摸世界

    触摸世界

    灵遁者,诗歌集《触摸》。可以触摸,却无法得到。对于我来说,诗歌是水。他存在的形式像是雾气,我分明触摸着,却感觉它模糊,就像我思想的一瞬间。一瞬间的美,一瞬间的悲,一瞬间的悟,可是有谁知道。这样的一瞬间,其实包含了你过去的10年,20年的情思。
  • 天之纵横

    天之纵横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一把剑,一杆枪,改变了他平凡的生活,拥有了能力,他不是只为个人,他要让万国来朝!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 小石头当铺

    小石头当铺

    地府里有条黄泉路,沿路前行有条河叫忘川,忘川河畔有块三生石,机缘巧合生出了一个小石精,平日里跟在孟婆身后当着小跟班,做做地府里的小杂工,却一个不小心成了地府最大也是唯一当铺的掌柜,更是将分店开到了天庭...第一次踏进当铺-“客官,您要当什么?”“嗯---我今天刚掉了一颗牙。”“......”成了掌柜后-“客官,您要当什么?”“我来当一颗牙,换一滴眼泪。”
  • 九变魔龙

    九变魔龙

    一本能让普通人修炼后变成龙神本体的功法,意外的让已经拥有神龙血脉的杨文龙拥有。一变还颜、二变斗气生、三变风云动、四变.....且看杨文龙穿越到异界变成万人敬仰的龙神,这期间奇遇不断,艳遇无限!
  • 冷血公主之蓝色妖姬恋

    冷血公主之蓝色妖姬恋

    个十八岁的少女,在一幢别墅的阳台上,轻轻靠着窗台,手里端着世界珍藏版红酒。少女白腻,纤细的手指轻轻捏着酒杯,一双冰蓝色的双眼盯着眼前嗜血的红酒,眼里面满是不谑,冰冷。少女淡然地说了一句:“是时候了!”脸上只有冰冷,不动声色地捏碎了手中的酒杯,玻璃四处溅开。少女不变表情的抬起头,看着月亮。脸上浮现了让人寒颤的表情。嗜血,冰冷,恐怖,犹如彼岸花的绝望,加上绝美的面孔,反而成了蓝色妖姬的邪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