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3800000004

第4章 当选择遇上努力(1)

1.1选择跟努力谁重要?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美)托马斯·爱迪生

这句话打我们上小学时就听到过。它经常作为爱迪生画像下边的语录,贴在教室的墙上,也经常出现在老师的嘴里,还经常出现在作文里充字数。那时的我不爱努力,同时又爱耍点小聪明,这让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中上。因此,我对这句话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不爽。尤其是看到那些比我学习好的同学,比我还努力,同时那堆老师又常常用这句话教诲我们,我就一股醋意上身。

好在后来这句话被“揭了真相”,在我上大学时,跟一同学一起吃饭,他说:你知道吗?爱迪生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后边还跟着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听到此处,我有种百年沉冤一朝得以昭雪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开始痛骂中国的教育,读的书都是shit之类。进而我对一个曾经被辩论多次的话题——“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有了答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自此之后,每当别人拿这句话说事儿的时候,我都颇为得意地把爱迪生后边那半句跟出来好好地恶心对方一番,同时也小小地增加了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好多事儿就怕认真。

也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错了,有一次我打算讲个关于“选择和努力什么更重要”的讲座时,想用这句话来佐证这个观点:“选择比努力重要。”为了增加这句话以及增补的那句话的分量,我心血来潮想考证一下。以下是我考证的过程,这是一段看似单调,但特别有趣的旅程。

我把这句话的英文先拿出来搜索了:“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在百度搜,整个一页都是讲如何缺了后半句的,看那口气颇似我当年点拨别人的口气。但是当我战战兢兢地放到google(谷歌)里时(关于我为何战战兢兢,google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爆404错误页,你们懂的),我发现首页有一个网名叫“桥之暗面”在2011年2月12日写了一篇“关于爱迪生名言是否有后半句的调查报告”,里边详尽描述了他如何一点点从google、维基百科中找到这句话是否有出处。

那时搞得我也一头雾水了,为了证明这个叫“桥之暗面”的网友说的是真的,我按照他的方法完全重复地又在网络上做了一遍检索。结论会毁掉你的三观:

1.爱迪生从来没有说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后半句话。

2.至于第一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则能找到一些证据,其中比较明确的是,爱迪生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是这么说的:“我的发明中没一个是偶然得到的。当我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时,我会不断努力直到成功。总结起来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原文如下:“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3.至于后边这半句是怎么来的,是一个美国作家Cindi Myers在一篇题为《灵感和泪水》(Inspiration and Perspiration)的文章中引用完爱迪生这句话之后自己做出的感言:“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也就仅仅是一桶汗水而已。”

原文如下:“Without the one percent of inspiration,all the perspiration in the world is only a bucket of sweat.”

由此,这段公案到此可画上一个句号。

当这段公案清晰了之后,关于选择跟努力的那个话题又让我琢磨起来:那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有一次,当一个咨询者提到这个话题时,我做了更多的澄清。

他问道:“老师,你说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啊?不是选择更重要吗?”

“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我却用另外一种角度回问他。

“因为如果我知道答案,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用了一种含糊的方式来回答。

“好,那答案无非两个,我们看看后边你会怎么做。假如,答案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会怎么做呢?”

“那我就得先选择一条更适合我的道路。”他回答道。

“那你还要努力地干活吗?”

“当然。”他回答得有点迟疑。

“好,那如果答案相反呢?努力比选择更重要,你会怎么做?”

“那我就不选了,随便找一个,努力地干下去就可以了。”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选择是否比努力重要,你后边的事都是要努力。”

“嗯,是的。”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我需不需要在职业、工作、学习等诸方面仔细地做一个选择?”

“好像是这样。”

“那这个问题似乎跟努力没关系啊?”我突然问他。

所以,选择和努力本身是没可比性的。因为无论你是否选择,后边的努力都是必需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偏偏要拿出来比较呢?我的猜测是,尽管我们表面上知道怎么选择都得努力,但是一旦能证实选择“更”重要,我们的内心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选对了,就不用努力了。如果能有1%的灵感,还要99%的汗水干什么?换句话说,“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有没有那种一旦选择对了,就不用努力的办法”这个问题。只不过我们不好意思承认罢了。

那我们不妨再问一层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个“不用努力”的念头呢?

千万别把这个想法看得多不好意思。其实这是人类的大脑在作祟,我们的大脑喜欢即时回报。现在就拿100元钱,比等到明天拿110元钱更有诱惑力(忍着诱惑等待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努力”)。理论上讲,当我们寻求神经冲动水平上的即时回报时,大脑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大脑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dopamine reward pathways)就会活跃起来。因此,当听到:如果做出“正确”选择,就无须努力时,每个人都会跟赢了两局牌一样亢奋。

这也就是为何几乎所有的广告、营销和宣讲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三个要点:

有效!(如:培训——通过率95%,绝对保过)

容易!(如:培训——名师押题,轻松拿证,不用学就能会)

快!(如:人流——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做一个“正确”并“适合”的选择,然后不用努力就实现理想。这买卖真划算。

如果所有买卖都这么划算,那就可以想象出一个这样的世界:每个男人都虎背蜂腰倒三角,女人都魔鬼身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然后她们还随便吃奶油蛋糕,天天怎么舒服怎么来;每个人都轻松会16国语言,会编写各种电脑程序,想学做饭一学就随便能摆一桌子满汉全席,想画漫画一学就随便画了一部《七龙珠》,想学钢琴一学就弹一首《卡农》;知道做金融来钱快马上就干成几个IPO,知道做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一学就写一IOS……这样的世界只能在游戏里出现。比如我就经常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打开《三国》,然后用以我名字为君主的新君主花三天的时间攻城略地,收降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吕布等一干牛人,统一全国。

尽管依旧对“努力”这两个字耿耿于怀,但是我必须承认,想在这个世界混得开心点有成就感点,就不要用选择代替努力。

可话又说回来,那我们的职业还需要认真仔细地做一个选择吗?

废话。

只是我们得问问自己真的搞明白“选择”了吗?

桥之暗面考据爱迪生的文章的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f41230100oaot.html.

1.2选择是一种能力

职业选择对每个人这么重要,以至于每个人都会发出以下感慨:

“不要以为爬得高就好,也许你的梯子搭错了墙。”

“鲁迅如果不选择写作,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著名作家,而只多一个无足轻重的好大夫。”

我们如此看重选择,认为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就能走到理想的彼岸。但是,你是否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另一些人却不能?

下面这个故事会让你有所触动:

1991年,海湾战争。

在距离科威特海岸不到20英里的地方聚集着多国部队,以及多艘驱逐舰和战列舰,距离这么近的目的,是舰炮能轰击到科威特的阵地。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军舰已经暴露在伊拉克导弹的覆盖范围内。

2月25日凌晨,如往常一样,英国驱逐舰格罗斯特号的中校迈克尔·赖利正在执勤,他的职责是负责监控该舰的雷达系统。而经过了频繁的倒班,赖利中校布满血丝的眼睛正盯着雷达屏幕。有情况。

在屏幕的边缘,一个闪烁的绿点出现。而随着它逐步闪烁移动,很明显可见它的目标就是整个舰队。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40秒后,赖利发现这个光点的目标是美国战舰密苏里号。它在以时速550英里的速度飞近。

最初的判断是:它是传说中见血封喉的蚕式导弹!一枚就足以干掉一艘军舰。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

美国的A-6战斗机也经常在光点范围内出没,它们主要是飞往科威特投下激光制导炸弹的。从雷达上看,战斗机跟导弹的速度和光点大小无法区分。

那作为雷达系统,总该能区分出来吧?

是的,A-6飞机自己有电子标志用以给雷达区分,但是由于这个标志也方便了伊拉克的导弹袭击,很多A-6飞行员关掉了这个标志。

另外,A-6的高度是3000英尺,导弹的高度是1000英尺,但是那台能区分高度的雷达此时恰恰失去了追踪。

总体而言,作为当时舰上的负责人,赖利中校没法用设备和技术来分辨这个光点到底是自家兄弟的“飞去来”还是敌人的“锁喉镖”。他面临一个选择:拦截还是不拦截。一旦错误判断,就是多条无辜人命。

短短一分钟过去,他选择了开火。于是两枚拦截导弹发射,击毁了那个光点。

结果是幸运的,那个光点不是友军的A-6,恰恰是蚕式导弹。在后续的调查中,军方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赖利绝对无法做出辨别,将赖利的选择看作一种幸运的赌博。

直到1993年,一名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发现了这个案例,他对高压下做出选择的模型很感兴趣,因此对这个案例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仔细地询问赖利,而赖利的答复也很简单:“我觉得那是导弹。”他又仔细地调出当时雷达屏幕的每一个细节,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导弹和A-6飞机在雷达显示屏上是有那么一点微妙的区别:导弹在雷达上出现会比A-6的出现晚几秒钟。也许正是这种细微的感觉作用在了赖利身上,而促使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大家一定会追问,他为何能有这样的“直觉”?

心理学家的分析是,赖利在参战前,已经在皇家海军的模拟环境中练习了多年,即便他从未见到过蚕式导弹,但是上千次的模拟练习已经让他的大脑“认识”了这个场景。再加上他在战争中已经数十次观察到A-6在雷达屏幕的轨迹,这样的轨迹早已经印在他的大脑里。当有些微差别的亮点出现在屏幕中,这兄弟的大脑开始觉得哪儿不对,于是让他迅速做出拦截的决定,从而挽救了一艘军舰。

现在,你是否能明白为何看电影里那些特种部队经常凭“直觉”来判断有无危险了吧,那不是天生的,而是练习出来的。

因此,选择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有多次让我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关头。

你选择报考文科还是工科?

你选择导师张还是导师王?

你选择买进股票还是卖出股票?

你选择来这家新公司还是留在老东家?

……

你可以做出任何选择,但回过头来看,有的人选择就比较“正确”,而有的人似乎就走了一段“弯路”。我发现在我的咨询者中,那些选择相对“正确”的人,往往在他上学时期就已经开始自主选择。他们自己选择跟谁交朋友,自己选初恋,自己选志愿,自己选实习,在思想上,他会故意跟父母保持一定距离以确定自己的独立性。而那些选择相对“错误”的人,往往他之前的选择都不是自己的选择,父母和老师帮助选志愿,父母帮助找第一份工作……如果你总是疑问那个牛人为何能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时,恐怕是因为他之前有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做选择练习,并且在各种选择上已经犯了足够多的错误,而这些选择和犯错就好比赖利中校之前的模拟以及每天对屏幕的观察。当选择本身是一种能力时,只有之前做了大量的练习、犯了不少错误的人,在他们后续生活的选择才更加如己所愿。

既然选择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可以把它拆解一下,看看它又包含了哪些子能力。

同类推荐
  •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为你造就优秀员工的第一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帮助员工纵横职场,实现员工职业梦想;提升员工自身素质,成就员工卓越人生。心态决定状态,方法决定效果,素养改变命运。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一流的素养=优秀员工。
  •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18种人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18种人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一些人,是我们一生中要加以回避和防范的。小人做事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哈巴狗拍马逢迎是他们攀附的法宝;墙头草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笑面虎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伪君子表面上道德文章,暗地里包藏不良居心;大嘴巴热衷搬弄是非;瘾君子倒在烟酒、赌场、白粉中飘飘欲仙;红眼病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好猜疑的人对任何事无端生疑;忘恩负义的人视恩义如鸿毛;贪婪的人灵魂深处有个无底洞;赖皮鬼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窝里霸一手遮天;滥施暴力的人无端发怒;轻浮的人既不自重,也不重人;二管家颐指气使,管事过宽;自负狂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假面人戴着假面具,对人不流露真性。
  • 亲历美国职场:我与老美同事的那些日子

    亲历美国职场:我与老美同事的那些日子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写作背景,不同于一般的职场励志,将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是一本重量级、美国版的“杜拉拉升职记”。
  • 谁在操纵你

    谁在操纵你

    本书通过具体阐述如何通过操纵自我、操纵对手、操纵爱情和生活等,一步步掌握操纵人心的奥秘,使你无论是在商场、职场,还是情场中都所向无敌。
热门推荐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资源的善待,是对环境的保护。节约的行为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滴点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本书提倡的节约方法,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解决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麻烦,还为您打造出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主要包括:食品在清洗、烹饪、保存的过程中的节约;家用电器的使用中的节约;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等。
  • 星河轮回

    星河轮回

    万年前遭到毁灭,万年后重新开始。15年前的开始,15年后毁灭。劫后逃生的叶言无意中开启了称霸宇宙的道路,机甲,也只是一种人类所使用的武器罢了。我所要的,是所向无敌!
  • 核患无穷?

    核患无穷?

    本书内容包括:震惊世界的核危机、历史上的核事故、未雨绸缪、辐射离我们有多远四篇。
  • 县长逸事

    县长逸事

    本书是当代中国社会写实小说大系之一。本书所收作品把现实社会中假恶丑的一面撕开来给读者看,着重于展示、揭露,着重于将不光彩的隐私曝光,部分作品以讥讽批判的笔调描写官场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和官场争斗的细节,笔墨集中于权力的倾轧、欲望的膨胀,有的甚至还以欣赏的态度肯定那些腐败手腕的机智聪明。对于这些“展览型”的创作,需要我们以审慎鉴别的眼光来看待。
  • 屠神路

    屠神路

    陈宁说,命运这个狗东西。色人却说,就算命运是狗东西,也是你惹不起的藏獒。
  •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丧尸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丧尸

    司狼和妹妹伊美由于在中学时期发生了车祸,双双变为不死的幽灵。幽灵伊美为了体验人类恋爱的感觉附身在一位美丽少女身上前去约会,埃博拉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此时却在蚊子体内发生了变异。由于少女的丧尸化,伊美无法从少女体内离开。为了将伊美从少女体内拯救出来,司狼和伊美四处寻觅着对付生化病毒的疫苗。手持长枪的双胞胎姐妹花,怀抱不合体长剑的短发萝莉。战胜丧尸的手段竟然是僵尸?幽灵司狼为何背负长剑,少年和少女们将走向何方?
  • 晴可复爱

    晴可复爱

    "你想怎么样""我要珍儿""做梦""你要怎样才放手"两个男人冷眸睛瞪着对方?"珍儿的事你自己决觉,其他我会帮你!但你必须听我的"男人沉默了几分钟后对着病床上的男人说道?"好"
  • 桃花夫人

    桃花夫人

    一位绝色美女使三个国家兵祸相接,两个国家分崩离析。她雍容绝代,目如秋水,丽出芙蓉,雅若蕙兰,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她是国君之女,她嫁给息国国君,出门拜访姐姐,不料被姐夫蔡侯觊觎,酒宴上蔡候盛情款待,面对蔡侯的白般纠缠戏弄,她会如何脱身,息候得知后又会如何设计报复蔡候。螳螂捕煌,黄雀在后!楚王得知她的美貌后,是霸占息候妻子,还是成人之美?看她如何巧用智慧,周璇在几个国家君王的身边。这样一位女子原本是繁华都市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却因长睡不起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她带着对春秋史的洞悉进入陈王的宫廷。想逃离这一切回到现代的她,可心不由己,因为这里有她所爱的。
  • 有产者启示录

    有产者启示录

    李海仓,一个农村孩子,如何在穷山恶水之中,建造了一座价值40亿的钢铁王国?在他的10多年的创业史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可以拥有怎样的勇气、智慧、胆略和人生哲学。李海仓,因资产之巨,被蓝眼睛的英国人胡润,视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27位。亦因对社会贡献良多,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然而,一人之不幸,却成为舆论攻伐之必然。实为时势使然。书中对社会各方舆情之梳理记载,可谓说尽,读之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