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3800000024

第24章 做自己,还是学别人(2)

在人生的头20年,因为个人主观的意识尚未成型,社会文化及成长小环境也会成为性格形成的因素。由此你就会知道,为何成长在过于挑剔和严厉的家庭及学校里的孩子都比较内向,为何艺术家的孩子也多比较“二”,为何学理工科的学生都比较“理性”,为何广东人都比较“务实”。这些往往都是社会文化和成长小环境塑造而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塑造。各位是否听过这个真实的段子:一哥们儿一直以为自己是白羊座,于是就一直认真地按照白羊座的性格努力活着:外向、热情、性急等。结果今年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星座是山羊座而不是白羊座……也就是传说中内敛、沉稳、慢热的摩羯座……然后他正处于一片茫然与纠结中。

当一个人刻意地把自己塑造成“白羊座”的性格:外向、热情、性急,那随着岁月的持续,即便其基因里留着沉稳的种子,社会文化宣扬的是内敛的文化,但因为他自己的刻意塑造,他也可能真的就成为外向、热情、性急的“白羊座”。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借助测评测试出来的个性或性格,并非遗传而来的天生基因。而是这多种因素经过整合,并在测评那一刻呈现出来的样子。

误区二:测评是发现性格的好工具。通过测评,能发现自己之前从未发现的特质。“哇噻,我竟然是这样的人!”

性格测评不是用来“发现”的,而是用来“确认”的。

我看到不少人十分相信测评。如果研究性格测评的方式:每个性格测评都是有几十到上百道题目,这些题目描述了各种场景,然后询问你的第一反应。之后,根据每道题的选择结果,程序里做一个统计,就得出你是什么样的。假如这11道题的背后都在看你是内向还是外向,你有6道题的答案是内向得分,5道题答案是外向得分,那计算机显然判断你是内向。

但是假如你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呢?真的很有可能你阴差阳错答成了5道题内向、6道题外向,于是你就鬼使神差变成了外向的。那你就糊涂了,到底哪个是“对”的。

比如这道题:

与很多人在一起是否:a.令你活力倍增,b.常常令你心力交瘁。

在N年以前,我一定会答b,那时候我是一个通信工程师,天天做实验查勘、表格,当时我肯定不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而现在,我经常做培训,跟好多人聊,此时我惊讶地发现,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又发现了新想法和新能量,此时再做这道题,我八成会选a。而如果多几道题相反,那最后的性格测评结果就会相反。一念之差就改变性格了。

而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市面上流行的性格测评,50%以上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做,其结果都会发生变化。这让性格测评很郁闷。到底测评的目的是干吗的?

性格测评不是拿来“发现”的,而是拿来“确认”的。

好了,假如你做了一个测评,得出了几个结果。它会告诉你,你是外向、冲动、传统、亲和,同时测评报告也会给你一堆解释。你需要做的不是相信这个测评,而是回顾一下你过往的行为和事件,来看看它说的是否跟你的行为相吻合。那些相吻合的,自然是验明正身,确信无疑,这些特质也往往是你喜欢的那些特质。你确信了,就可以给自己开心地贴个“标签”,对于工作、生活、婚姻都有好处。而那些不相吻合,或不太吻合的,往往是那种模棱两可的性格,时而外向热情,时而又内向沉静,既然如此,不如把它们放一边,又何必非要分个你死我活呢?

误区三:性格不会变。因此只要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就知道自己做什么,然后就可以一辈子做这个了。

我们的性格一直在变化。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似乎很有道理。多数性格解读师也会说:往往在遇到人生的重大事件时,性格才会变化。但是,当我追问,那到底什么算重大事件,是否有一个标准时,并没有什么一致性的答案。那所谓的“重大事件”就因人而异了:对于一些人,可能离婚丧偶算是重大事件,性格大变;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没准搬次家、丢个钱包都会成为要命的事件而性格大变了。

在我看来,性格很像一个调音器。我们拿一个人的某一个特质举例,根据测评结果(为了降低对某种性格测评的针对性,我不会指明他做的具体测评类型),他的某个特质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判定,这哥们是有点冲动型人格的。但是,你是否觉得这很像调音器。假如他期待从事项目管理,他认为这份职业更有价值,我们都清楚项目管理是个很追求计划性的工作。于是,他就会刻意训练自己的计划性,每件事都确定目标、制定进度、分解目标、核算成本。这就意味着,他的性格就像游标,刻意地向计划性那边挪动了一小小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完成了多个项目,在这个图上总是向那边挪动一小点。慢慢地,游标就会更居中,甚至更偏向计划性。假如大家回顾一下过去的经历,很多人都会发现,似乎小时候很外向,后来因为高考、大学学习、工作又去了政府机构,让自己反而更内向。这就是性格在变化的结果。

米兰·昆德拉说:“你以为改变是像高楼大厦坍塌那样悲壮吗?其实根本不是。”性格在每个人做出每个小的选择时都做了十分细微的隐性变化,当这种变化积累、持续到一定时间时,我们的性格就真的发生了某种显性的变化。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性格,比你测出自己是什么性格,更为重要。

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性格时,性格反而成为困扰我们行动和成长的枷锁和各种借口:做事拖延,是因为性格;沟通情绪化,是因为性格;不爱学习,也是因为性格;睡觉前不洗脚,还是因为性格。既然是因为性格,就是没法改变的,那也就只好这样了。

在一个讨论分享会上,李女士分享了自己一步步从普通售货员,努力工作、持续学习,逐渐成为某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的过程。当提到用几个词来描述她的人生时,她提到了“可塑性”。

可塑性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词,当你相信自己是“可塑”的时,那些加之于身的性格枷锁就自动解开了。当你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性格时,改变就一点点出现了。

因此,每当咨询者迷茫地拿着模棱两可的测评问卷问我:“你说我到底是偏感性,还是偏理性啊?”我都会给他一个暧昧的眼神:“你希望让自己在哪个位置呢?”如果知道哪个是自己希望的点,不如就像调音师一样,拨动那个性格游标,一点一点地改变,塑造成自己想的性格。

6.4从战士到国王:找到自己的人生主题

我的很多职业有小成的朋友,听到我是做职业咨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怎么到总监?”“我该怎么到VP(Vice President,副总)?”

这些朋友过去的职业经历都是一部奋斗史,努力工作、学习领导模仿上司、结果思维、快速学习。他们如同一个个腰上挂着无数首级的战士,一路拼杀,其间学得各种兵器技能,逐渐成为校尉、将军,而今他们发现自己三十大几,再往上拼遇到瓶颈了。

我往往会让他们回顾一下过去:当年,你从一个助理升到主管,有多快乐;奋斗了几年从主管升到了副经理,有多快乐;之后从副经理升到了经理,有多快乐……随着他们职级的提升,他们快乐的持续时间却在减少。一旦拥有,短暂的快乐之后马上感觉无聊。

他们所谓如何升职的问题只是表面。我在之前曾经提到过“职业倦怠”的话题,这类朋友的问题本质是职业倦怠。叔本华讲过钟摆理论,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需求没满足时是痛苦,需求满足时是无聊。职业倦怠就是掉进了钟摆。

我之前也提到了跳出钟摆的方法:找到内心源源不断的加油站,寻找内部动机。

大家无一例外地开出“做自己”的良方:你是自己的国王,聆听一下你的内心: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承认,这种“门卫问题”(问这类问题最频繁的就是门卫了)对一些人确实有感觉和触动。他们在一系列问题之中受到了启发,发现了天命。但是对另外一些人却毫无感觉:大哥,我看过的这类文字太多了,真的不知道怎么找。

而这个社会给我们设定的追求就特别清晰:

男人:助理、主管、经理、总监、VP、CXO、总裁、创业、投资人……

女人:助理,主管,经理,总监或总监的老婆,VP的老婆,名校毕业生的妈妈,CXO的老婆、妈妈或奶奶……

每一步都能看到明了的要求和收益,社会上一堆活生生的案例频现各个媒体,似乎每个人都在走这条清晰但狭窄的金字塔阶梯。当一个人对“门卫问题”产生审美疲劳之后,自然又会转而去追求那个社会方向。重新回到“钟摆”,继续去做“战士”。

如果真正有一些方法,来找到自己的“人生主题”呢?

首先我先要强调几个误区,这十分重要。一旦清晰了这几个误区,你可能就迅速清楚“门卫问题”的答案。

是人生主题,而非人生目标

我在之前也提到了关于耶鲁大学所谓“人生目标实验”的考据(那个实验是杜撰、子虚乌有的)。现在社会,你很难设定一个特具体明确的一辈子目标:当企业高管,开全国连锁的店铺,拿到博士后学位,赚够1个亿,做出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产品……这种一辈子的清晰目标会因为种种外在原因难以实现。

但是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主题,“主题”往往不是某个清晰的目标,不是收获什么成果,也不是实现什么目标。它往往可以描述成一个可以持续不断从事的过程。它可能很抽象,比如“支持他人”,也可能很具体,比如“写作”,但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没有结束的时刻”。在我上一本《老马的职业“鬼”话》的最后提到“如果你要不到你想要的,那你愿不愿意做你想做的”。人生主题就是那些“你想做的”。当发现人生主题时,别人看到后也许会很不屑,但是你内心会很坚定:这就是我的。

当我将这个概念澄清给一个朋友时,他马上就脱口而出他的人生主题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目标,是一个过程。今后,如果看到某个机械或软件问题,他用各种手段解决了,整个过程他会十分享受,问题解决之后,他也会有成就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可以没完没了一直干到生命结束。

我在此列出一些可能的人生主题,你看到这些,也许会启发出你自己的:

解决问题,探索,经营团队,让事情好玩,支持他人,设计产品,用文字表达,链接人与人,维护家庭,制作东西,在人群中表演,沟通影响他人……

请注意:你的人生主题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描述,它可以是多个描述的组合,比如:修理东西,并将方法分享给别人。

人生主题不会锁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职业上

很多人会认为,我发现了我的人生主题,似乎我就能锁定特定的职业,比如我就能确定我该做某外企的教育培训行业的行政。这非但不会让你觉得清晰,反而会更焦虑,那要是这个职业不需要那么多人呢?以后这个职业饱和了呢?这个职业门槛特别高呢?

好消息是,人生主题可以用在大多数行业的职位和企业中。如果是“解决问题”:到IT行业做技术支持可以是典型的解决问题;在金融行业里做运营也是解决问题;在淘宝店做店长,其大部分工作同样也是解决问题。如果是“用文字表达”:当作家是典型的用文字表达,做记者也同样是,在传媒行业做编辑也同样是。链接人与人,这似乎是公关行业的专利,但如果你做销售、市场,是不是大量的工作也是链接人与人?如果开咖啡厅呢?在一家社交网站做产品经理呢?这些职业都是链接人与人。

因此,当发现自己的人生主题之后,你不会感觉自己的可能性变少,反而发现可能性变多了。相比“目标”这个短期、明确、具体的概念而言,人生主题更像是一个大方向。目标只是一枝花,而人生主题却是一个花园。

往往需要一定职业生活经历之后才能发现

我们很难在高中、大学一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人生主题,那时候谁也没有太多人生经历,一个只写过几篇作文的童鞋很难体会到“用文字表达”的享受和成就感,一个没组织过几回活动的人也很难发现自己很善于连接人脉……这也是为何有十几年职业经历的人才会有“追求内部动机”的渴望,因为职业初期的他们往往处在模仿和追求社会价值阶段,还没到追求自我成就的程度。退一万步讲,假如一个人真的在大学时就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主题,那该恭喜,他可以照着他的人生主题来自我实现了。

当清晰了上述误区之后,发现人生主题的方法就变得简单了。我推荐几个有意思的“魔法”:

1.墓志铭

假如有一天,那个夜里,月朗星稀,一切安详静寂,周围响着微风的簌簌声,偶尔有蝉鸣声做和弦。衰老的你躺在床上,你很清楚自己今晚睡过去,明天就再也不能醒来,但是你知道你的墓碑上会刻着一些字,它描述了你一生所从事的事情。你因此觉得这辈子没白过,死而无憾。

这些字就是你的“人生主题”。

2.放回忆电影

如果自己的一辈子是一部电影。仔细回顾一下自己从有意识起的每一个精彩片段,在哪个片段中你感到了享受和振奋?在哪个片段中你有“高峰体验”?在哪个片段中你无所畏惧地投入自己的全部?

同类推荐
  •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又条理分明的“倾听”指南。作者运用他个人与病患的生活故事,提供与亲友、与工作伙伴良好沟通的清楚步騶。本书以求助者和作者自身的经验为始,用有系统的分享及深入浅出的解析、令人感同身受的实例,一路引领我们找出症结,学习技巧,克服障碍,重拾良好的人际关系。
  •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圣人。《孔子说为人》一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自己解脱自己

    自己解脱自己

    网络成瘾是一种表现为耐受性、戒断症状等心理、生理性成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信息储存、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适应等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上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效益和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带来了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染上网瘾。
  •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个好方法一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纠正过去的偏差,汲取此时的力量,创造未来的辉煌,让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本书从大众心理和生活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从“乐学好学”、“刻苦勤学”、“勤学苦练”、“立志勤学”、“虚心好学”、“自学成才”等方面,精选了众多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本书选取青少年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内容,每个故事结尾都有一个小总结,以加深对故事思想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当前形势,告诉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对于他们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湮末之日

    湮末之日

    如果每一秒都被穿胸破腹般的疼痛折磨着,这个人能活下去吗?一个邪恶的诅咒,一段丧家之恨,一场永不停息的折磨,一名幸存者……为了找到仇人的踪迹,孟衍堕入更深的黑暗之中,冷酷的凝视着,化为最恐怖的传说。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轰动。在美国,仅波士顿出版公司的一个版本一年就再版十多次。很多公立学校将《一生的资本》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该书在商人、教育人士、政府官员以及神职人员中也深受欢迎。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一生的资本》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意大利教育专员曾亲自写文章推荐《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 魅后释逍遥

    魅后释逍遥

    初见时,她亦他平平淡淡;再见时,她亦他深深恋恋;不见时,她亦他思思切切。识过、爱过、恨过、苦过、乏了红颜,困了卿君,到底已是遍体鳞伤,心奈何还千疮百孔,弃了这一切,定要潇潇洒洒活一遭!
  • 网游之月夜传说

    网游之月夜传说

    23世纪末,人口进一步爆炸,生产高度智能化,人类第四产业——虚拟空间“月神”震撼面试世。月南天,月神之子,携带特殊使命进入游戏……
  • 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③

    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③

    在本书中,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 帝魂

    帝魂

    天地称雄论乾坤,篡天改命谋气运。风水阴阳掌五浊,赏善罚恶积功德。琴棋书画化仙道,五修大道攀巅峰。九龙耀世千古帝,万界永昌第一仙。谁做嫁衣?谁为蝼蚁?谁能超越轮回?谁能掌管生死?谁能颠倒阴阳?前世君王轩尘为谋异宝,葬送整个王朝,今世卷土重来,又将怎样掀起万界的腥风。
  • 怒血战歌

    怒血战歌

    仙界至尊,血皇!曾经的仙界第一人,一时间成了无数高手被打压的对手!犹如生死仇敌般的深仇大恨,无数强者不计伤亡的扑向血皇!战数月,斩数万强者!最终血皇力竭而亡、、、、、、、不知和仙界隔着多少个位面的下届,血皇寄托在一个少年奴隶身上得以转世、、、、、、
  • 一夜贪欢:总裁情深不浅

    一夜贪欢:总裁情深不浅

    一纸协议,她成了他的妻。原以为他们之间不过一场戏,可新婚夜,她被他算计了。才知道这场戏,自己还是要付出些代价的。而他们,在这网里,沉沦迷醉。阴谋与权利,背叛与守护。她为了一个真相,苦苦寻觅。尝过绝望的滋味,见过悲伤的形状。而他,则是从头到尾,想要的不过一个她罢了。幼年的相遇,有人早已忘记,却有人铭刻至今。而兜兜转转了一路,回头看时,原来你还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动作大健身

    小动作大健身

    本书内容包括:起居时的小动作、日常健身小动作、办公室里的小动作、睡前的小动作、忙里偷闲小动作、减肥塑身小动作、防治疾病小动作、两性健康小动作等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