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1600000006

第6章 蓝色时期与玫瑰时期(1)

孤独的创作

这一年的冬末,萨瓦特斯来到了巴黎,他一心只想来找毕加索。许多事都使他非常讶异——才早上10点,在雾中昏暗的橘色太阳下,毕加索已在车站等他,平常这时候他还没起床呢。

当毕加索把他带到克里希大街的住处,给他看最近的画作时,萨瓦特斯更加惊讶了。

这跟他在巴塞罗那所认识的毕加索几乎没有半点相似。他画了一些色彩艳丽的、风格强烈的画,融入了部分梵高的风格,一些人像,色彩斑斓得如同扑克牌一样,一些丑角,他们悲伤而孤独。另外还有一幅命名为《卡萨吉玛斯的葬礼》的巨幅画作。此外还有一些好像完全来自另一世界的作品,一幅印象派的克里希大道,几幅令人满意的静物。

所有这些画,都掺入了蓝色。

“你觉得怎样?”毕加索指着这些全新而令人困惑的图画问他的朋友。

“我会习惯它们的。”萨瓦特斯回答。

罗尼亚克有点沮丧,不只是因为那些西班牙的穷光蛋,还由于毕加索的画风不可捉摸。他从巴塞罗那带来的那些斗牛画,以及在克里希大道街头一个月的作品都很令人赞赏,当时的毕加索似乎是个非常有潜力的投资。但是现在,却没有人会买他近期的作品——商人们痛恨“蓝色时期”。

商人对自己的行业又懂得多少呢!梵高活着的时候,没人买过他一幅画。罗尼亚克手里拥有一个无价之宝,他却催促毕加索去走商业路线。有钱的艺术爱好者从来不会想从音乐中听到一个故事,却仍然指望他们买的画中有某种程度的文学意义。只有这样,当别人问“那象征着什么?”时,他们才有话可说。

多年之后,毕加索有一次被一个女人问道:“它象征着什么?”他回答:“夫人,它象征着两千万法郎。”

在巴黎有两个毕加索,一个是洋溢着惊人活力的毕加索,他到处寻找小酒馆、音乐厅和马戏团。而另一个毕加索是个非常孤独的人,除了实实在在作画的那一刻外,他完全无法知道自己的去向,他孤独地工作着,航向一片未知的海域。

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必定都是孤独的,人们绝对无法帮助他。毕加索当然想表达某些重要的东西,而劳特累克、梵高,尤其是塞尚,他们所做的事也都能帮助他说出来,但归根到底,这完全是他一个人的事。他要么成功,要么就彻底失败。而如果他失败了,他的生命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死亡和创作有一个相同之处:一个人在两者之间都是完全孤独的。

那一代的绘画艺术可以说是死的,毕加索必须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他只能独自去做这件事。奈比斯,那个时代的先锋,可能根本不会明白他在说些什么。梵高11年前就自杀了,高更在塔希提,塞尚在普罗旺斯,劳特累克已经进了坟墓。毕加索那时还不认识布拉克或马蒂斯,虽然他身边也有一大群愉快的、可亲的伙伴,他也只可能和麦克斯·雅各布谈他画里更深一层的含义。语言的障碍是横在他面前的一堵墙,他现在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法语,不过还不够。即使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任何词句所能表达的也不如一张图画。

在巴黎停留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画了一幅自画像,上面是一个裹在一件黑色大衣里的半身男子,他有一圈胡须,一些杂乱的小髭,而他特大的眼睛深深地下陷,凝视着极远方,严肃的大衣和近黑色的头发强烈地对比出他苍白的脸孔,这张脸孔不再年轻了。毕加索生活得极艰苦,而且一直饱受寒冷天气的折磨。不仅如此,这张脸上刻画着磨难、怀疑、内在的冲突,以及深深的不快乐。

“他相信艺术是悲伤和痛苦的孩子,”萨瓦特斯说,“他相信痛苦是生命的根本。”任何看过这张自画像和毕加索这时期的其他作品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些话。

贫困的生活

萨瓦特斯再度见到毕加索是在1902年的春天,此时,毕加索已经回到了巴塞罗那。他住在家里,并在附近一间楼顶的画室工作。这间画室充满地中海的阳光,与巴黎的寒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他的画还是蓝色的,甚至比以往都要蓝。

毕加索在巴塞罗那停留到秋天,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努力工作,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早上起得很晚,工作一整天,然后到“四只猫”或其他小酒馆去,聊天到早晨,然后,当最强健的人都回家睡觉之后,他还会在微寒的夜里四处漫步。

他的作品大部分还是延续着巴黎时期的风格,而且发展得更加彻底:当然还是蓝色的,而且开始重复单一的形象。物体有所简化,外面的轮廓加强,而细节已被单一的色块所取代。

他作画的对象似乎可视为是一种对社会的抗议——乞丐、贫苦的女人抱着孩子、瞎子、疯人、流浪汉。他当时在生活中常与城里的工人阶层有密切的接触。那些人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简直难以忍受,因此,工人们举行了好几次暴动,2月的时候更开始了全面性的罢工。当局派了著名的韦勒将军来处理巴塞罗那的情况,而将军采取了鲁莽的压制手段,导致了政府的垮台。不过数周之后他们东山再起,把工人阶层压到原来的地位,并将他们中的一些分子处决或关了起来。

毕加索在巴塞罗那还是不快乐,1902年的10月,他再次来到巴黎。这一次他抱着很高的期望,因为头两次来的时候虽然没有赚到很多钱,却已建立了很多关系,对一个年轻画家而言,前景甚好。

但这一次很多事都不顺心,没有一件事称意。他先是在拉丁区的艾克斯旅馆落脚,跟他所有的朋友都相隔甚远,然后他又搬到一家更便宜、位于塞纳—马恩省路的马洛克旅馆,与雕刻家阿加洛合住一个小房间。租金很低,一个礼拜才5法郎,不过他们还是不大付得起。麦克斯·雅各布注意到“毕加索和那位雕刻家都不常吃东西”,因此他常常会带一些炸马铃薯给他们。一张大床几乎占去了所有空间,所以当那位雕刻家要走动的时候,画家就得躺下。一个小小的圆窗是他们所有工作的光源,不过毕加索在此还是画出了许多作品。

麦克斯·雅各布当时26岁,他曾当过一个律师书记的秘书,还做过保姆、钢琴教师和艺术评论家。他的一位有钱的亲戚在伏泰尔大道开了一家商店,找他去做店员。雅各布在附近租了一间位于第五层楼的小房,没有暖炉,而且只有一张床,不过他还是马上邀毕加索一起住。

毕加索一向喜欢在灯光或烛光下工作,现在正好,他白天睡觉,等雅各布从店里回来要睡觉时,他就起床,画上一整个晚上。

有一阵子日子过得比较舒服,他们有煎蛋卷和豆子可以吃。不过麦克斯·雅各布没有耐心干一份稳定的职业,他在店里表现得很差,所以尽管和店主有亲戚关系,他还是被开除了。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没有人买毕加索的画,虽然有人曾想帮助他。伯萨·韦尔在那一年里为他举行了三次画展。查尔斯·莫里斯也在1902年12月所撰写的评论中对他加以赞扬:

孤绝的悲伤出现在这年轻人的所有作品中——一些已经无可限量的作品。毕加索,他在认字之前就开始画画,似乎背负着表达一切存在事物的任务,而他就用画笔表达它们。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想要重整这世界的年轻的神,但却是一位忧郁的神。他所画的数百张脸孔都是苦痛的,没有一张带着笑。这是无可挽回的吗?我们不清楚。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作品蕴藏着力量、才能和天赋。

最穷困的时候,毕加索和雅各布在街上的摊子处买了一个肉卷,把它带回家去,加热的时候它不断地膨胀、再膨胀,最后竟然炸开了,除了皮和腐肉的臭味外,什么也没剩下。当时这件事在他们看来绝不是有趣的。

已经到了他非回家不可的时候,毕加索想把所有没卖掉的画全部卖出去,卖给任何一个想要的人。

当时是1月,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为了取暖,他把他的素描和水彩画都烧了,整整烧掉一大叠。

新的开始

1903年的巴塞罗那,学生中掀起了革命运动,权力当局关闭了大学。那一年里有73次罢工,有些还伴随着暴动。当局镇压的手段粗暴而沾满血腥。失业率增加,穷困工人、流浪汉、老人、瞎子、跛子的命运变得更加悲惨。这些在毕加索的画中都反映了出来:1903年的作品有《老犹太人》,画着一位古代的老年乞丐,身旁有一个眼神清亮的小男孩护卫着。《瞎子的晚餐》画着一个瘦削、年轻的人坐在桌旁,拿着一片面包,摸索着水壶。还有《老吉他手》等。毕加索对贫穷、失明以及孤独非常敏感。

回到巴塞罗那的时候,毕加索仍然没有摆脱卡萨吉玛斯的阴影。他在过去与卡萨吉玛斯同住的那间画室工作,甚至他们画在墙壁上的家具和仆人也都还在。他开始画一连串的草图,酝酿着他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有一幅画被很多画商和艺评家命名为《人生》,虽然它的含义有多种解释,确定无疑的是,它与卡萨吉玛斯的死有关。

不过这幅画起草虽然很早,真正动笔却在1904年初。毕加索为此作了许多准备,去找帕利亚雷斯、萨瓦特斯、“四只猫”的朋友,还有许多其他人,把早年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收回记忆中。

《人生》是蓝色时期最大幅的油画之一,许多看过这幅画的人都想知道它表达的确切含义。对此,大家有很多解释,但解释者似乎都比毕加索本人知道得多。常常有人评论这幅画时说“毕加索不自觉地表达出……”或是“毕加索本身没有察觉到,但他确实吸收了……”等等。

关于这幅画,毕加索是这么说的:“《人生》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我无意去画一些象征,我只是把我眼前浮现的东西画下来而已,替它们找隐藏的含义是别人的事。据我所知,一幅画本身就足以解释它自己。作品本身已经表达得明明白白了,干吗要画蛇添足去解释呢?一个画家是只用一种语言的……”

画中,相依的男女,都以一脚着地、一脚尖着地的姿势,旁边的少妇抱着孩子,绝望地看着他们,好像一个妻子,看见爱人怀中有另一个人,男子的兰花指指向少妇,像一种无力的警告,又像一种苍白的挽留。少妇怀中的孩子,是安静的,他不知道外面所发生的一切,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安详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他不会理解母亲心中的绝望,好像这就是人生的另一个角度。

画中的男子就是卡萨吉玛斯。整幅画给人一种深深的、永久的、不快乐的感觉,就好像人生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又好像生活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你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

在作这幅画时,萨瓦特斯常常陪着毕加索。有一天,他们和朋友们在小酒馆里喝酒,当话题开始变得沉闷时,毕加索瞥了萨瓦特斯一眼说:“你来不来?”然后就站起来,走出去。

回去的路上,除了“真是一群笨蛋”和“你不觉得他们都是笨蛋吗”之外,毕加索什么也没说。走进画室,毕加索在书架上放了一张画布,然后锐利地注视着萨瓦特斯说:“我要画你的肖像,好吗?”

他需要一个同伴,但必须是个不会说话的同伴,他不想谈话。萨瓦特斯尽责而沉默地站在那儿,毕加索则专心地默默地画着。画完后,毕加索又快乐起来了,他把画笔一丢,大叫道:“喂,老兄,你干吗不说话?你的舌头被割掉了吗?”

说完后,他们一起去散步,不管怎样,生活还是令人留恋的,而活着的人也没有那么讨厌。

第二天,他加了最后几笔,就完成了这幅肖像。当然,这幅画还是蓝色的,但是画中人的嘴唇上饱满的红色,领带夹的亮丽金色都是过去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费尔南德

1904年4月,毕加索再一次来到巴黎。他东挪西凑、节衣缩食,才凑够了这次旅费。这一次他在拉维尼昂广场13号找到了一间画室。13号是一幢用木头、肮脏的玻璃和锌片建成的五层楼房,上面横七竖八地伸出许多烟囱。麦克斯·雅各布觉得这房子很像塞纳河上载着洗衣妇的船只,因此就把它称为“洗衣船”。事实上里面确实住了一些洗衣妇,还有一些女裁缝、许多画家、雕刻家、作家、菜贩和演员。

毕加索的画室是在底层一条长走道的尽头。他在这里认识了很多西班牙人或加泰罗尼亚人,包括了皮乔特、罗卡格、当时很有名的苏洛加、当初教他做蚀刻的康纳斯、杜利尔和马诺洛。

马诺洛和毕加索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一生。毕加索非常欣赏马诺洛的雕刻,马诺洛也欣赏毕加索的绘画。

马诺洛比毕加索大10岁,是个私生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巴塞罗那的街上讨生活,生活的磨难使他变得十分精明。有一次,他趁杜利尔不在家的时候,把他墙上的高更画全都卖了。他还曾趁麦克斯·雅各布正在睡觉时偷走他唯一的一条裤子,后来因为没有人肯出价买,他只好又把它还了回去。马诺洛极端的机智、乐观,甚至连那些受害者——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他的相识——都对他毫不怨恨。对他来说毕加索永远都是“小巴勃罗”,而毕加索跟他在一起非常愉快。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这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热门推荐
  • 中山传信录

    中山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UFO未解之谜

    UFO未解之谜

    从19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地出现目击不明飞行物(英文缩写为UFO)的报道或传闻,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有空间科学以来,“UFO”、“飞碟”、“外星人”的目击事件与日俱增。在这些报道中,UFO像是“幽灵”一样出没于地球的空域。随着宇宙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关切在茫茫的大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或者说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命?如果说“有”,他(她)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生活在宇宙的何方?地球人应怎样寻找他(她)们呢?
  • 气死夫君不偿命:冷宫皇后乐逍遥

    气死夫君不偿命:冷宫皇后乐逍遥

    想把她贬入冷宫就贬?想恢复她的皇后身份她就得感激涕零,乖乖跟他回去?否定否定还是否定。她的命运,才不要系在一个专制的男人身上。逃出宫去,天地之间,任我逍遥。妨碍她逃跑?别怪她气得他双脚跳。皇后要出墙,皇帝很后悔。后悔?晚了。
  • 儒风

    儒风

    提笔向天笑,文章诛蛮妖。这是一个读书人的世界,诗词可显圣,字画能衍真。圣人降临,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上可摘星辰圣力,下能安国泰昌平。唇枪舌剑退蛮敌,字字珠玑化圣兵,思想所致,便无所不能。梁争重生在这么一个儒道世界,以惊圣之言明志,提笔书传世诗词,点指对天下文人,除奸佞,退蛮狄,步圣者大道。一块无字玉碑,开启一段狂儒风暴。我自提笔向天笑,狂书文章诛蛮妖!
  • 他的照片

    他的照片

    身为摄影师的她遇见出车祸的他,为了救他,她放弃拍日出的机会,等救护车走后,她的心却跟着他。
  • 豪门巨星之宠妻如命

    豪门巨星之宠妻如命

    她被誉为最有潜力的新星,未等她踏上娱乐圈巅峰处,突然横遭意外死亡。重生在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身为豪门少夫人,实则有名无实,丈夫在外别的女人,当她如空气般透明,无视她的存在。果断踹掉名义上的丈夫,她以全新的身份再次踏进娱乐圈,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处。当她成为了当红影后时,为什么身边会有一只踹不掉的忠犬!
  • 谴非

    谴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宰相千金

    极品宰相千金

    豪门大小姐重生宰相千金!苍天啊,怎么变身五岁小女娃了?幸好爹疼哥哥爱,每天都有美男养眼。不过,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她看谁碍着他了吗?怎么处处与她作对,哼,想PK,姑娘才不怕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腿健身狂人

    独腿健身狂人

    一位特种兵执行了什么特殊任务之后悄无声息的成为了独腿残疾人躺在死人堆中,他最后怎样成为一个健身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