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4700000022

第22章 “士兵中的士兵”崔可夫

———苏德战争转折之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人物剖析〕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前苏联元帅、著名的军事家。在中外战争史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为数不少,但被人称为是“士兵中的士兵”的元帅可能只有崔可夫一人。他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因为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他从不远离前线,甚至比士兵还要靠前。

崔可夫1900年生于沙俄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2岁的小崔可夫就不得不早早辍学,告别父母离开家乡,只身一人前往彼得堡谋生。1917年,由于工厂倒闭,17岁的崔可夫失业了。无业的崔可夫立即投奔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三个哥哥,成为海军水雷教导队的一名水兵。不久,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崔可夫随波罗的海舰队加入了红色政权的行列。1919年,年仅19岁的崔可夫开始担任红军团长,为巩固红色政权,率领部队转战东西。在与高尔察克白军和波兰军队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三次负伤。他勇敢的战斗精神,受到了上级和战友的一致认可。

1922年,崔可夫进入苏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3年的时间里,崔可夫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使自己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丰富的实战经验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升。1925年8月,崔可夫以优异成绩毕业。由于学业优异,崔可夫被学院留在东方系的中国部继续作为期一年的深造。东方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一代军事外交官,对学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崔可夫在东方系中国部学习期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中国的汉语,并经常与中国留学生一起讨论有关中国的问题。

1926年秋,崔可夫以外交随员的身份前往中国。他先后到过中国的哈尔滨、长春、旅顺、大连、天津、北京。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战乱之中,崔可夫深切感受到战乱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东方系的学业,再度前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两年任职期间,崔可夫四处游历,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学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1938年4月,年仅38岁的崔可夫被任命为步兵第5军的少将军长;仅仅3个月之后,他又升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军集群司令官。1939年初,国际形势因德国希特勒的扩军备战而日趋恶化。位于苏联西部前哨的白俄罗斯特别军区进行重大改组,在原博布鲁伊斯克集群的基础上组建了第4集团军,39岁的崔可夫出任集团军司令官。

一帆风顺的崔可夫,虽然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但也有过“败走麦城”的经历,而这段经历,可谓是他军事生涯中特殊的战火洗礼。1939年10月,苏联政府就以加强北方防务,维护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转让、租借部分领土和芬兰湾某些属于芬兰的岛屿并取得在这些岛屿上设防的权利。芬兰政府在保证不允许任何国家利用芬兰领土作为进攻苏联的基地的同时,拒绝了苏联政府提出的无理要求。在几番秘密谈判和要挟不成之后,苏联政府于当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废止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断绝与芬兰的外交关系,并于30日发起对芬兰的战争。崔可夫被调任第9集团军司令官,指挥该集团军所辖的8个师承担对芬战争中切断芬兰“腰部”的任务。仕途平坦的崔可夫此次在战场上却没能交上好运。12月底,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虽然楔入芬军防御区40多公里,但因对芬兰的严寒气候影响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在随后的作战中,他的两个主力师即摩托化步兵第44师和步兵第163师,因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被芬军歼灭过半。崔可夫因此被解除了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

1940年,法国败降,使欧洲局势更加不妙;而远东地区的形势也对苏联不利。日军此前先后发起对苏的武装挑衅,苏联远东地区面临严重威胁。鉴于严峻的形势,苏联政府决心争取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来稳住日本,同时大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军无力北攻苏联。1940年秋,苏共中央委员会在经过慎重的酝酿和审慎的筛选后,决定派通晓汉语、出使过中国,此时正在赋闲的崔可夫前往中国,担任苏联军事使团团长,即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指导中国政府的抗日战争,协调中国国共两党的关系。

在华期间,崔可夫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络,及时判明了日军的南进战略企图,为苏联政府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以避免两线作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941年6月下旬,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联,崔可夫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派我来华时布置给我的任务”,于是向莫斯科提出:“我想回国投入我国人民抗击希特勒的战斗。”

1942年3月,崔可夫受命返回莫斯科。同年7月,他临危受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一次极为惨烈的战役,也是让崔可夫及其苏军第62集团军名垂青史的一次大决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发生时间:1942年7月17日~ 1943年2月2日

交战双方:前苏联军队与德军

交战地点:斯大林格勒

交战原因:德国企图迅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以切断伏尔加河这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命脉,夺取巴库油田、乌克兰小麦、顿巴斯的煤,以加强自己的战争经济,然后向东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战例点评:苏军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1942年4月5日,刚刚在莫斯科城下初尝失败滋味的希特勒,发布了“第41号元首训令”,决定发动夏季攻势,其首要战略目标就是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担负攻占斯大林格勒任务的是由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精锐之师———B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面对拥有13个师27万人、3000门火炮和约500辆坦克的第6集团军,苏军新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只有2个集团军约16万人,但要在长达520公里正面上组织坚固的防御,确保斯大林格勒的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1942年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一场惨烈程度绝不亚于凡尔登战役的大厮杀,首先在斯大林格勒以西的远接近地拉开帷幕。苏军一线2个集团军英勇抗击德军6个昼夜,为进一步完成防御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斯大林格勒的军民们迅速行动起来,连妇女和老人也拿起铁锹,加入了修筑防御工事的队伍。苏军根据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地理状况,建立了纵深梯次的防御阵地。斯大林格勒的军民们决心像莫斯科人一样,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用血肉之躯挡住德军的铁蹄,让他们重蹈兵败莫斯科的覆辙!

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经受住了德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德军的进攻速度由开始的一昼夜30公里下降至12~15公里,并最终在顿河以西沿岸地区暂时停顿下来,苏军防御的第一步目标基本达成。

然而,形势还是日渐严峻。为了不给苏军以喘息之机,德军又陆续投入了数个集团军的兵力,并于8月19日对斯大林格勒发起了第二波攻势。8月23日,德军航空兵出动飞机约2000架次,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入侵苏联以来最疯狂的一次轰炸,投下的炸弹有一半以上是燃烧弹。斯大林格勒这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废墟。

与来自空中的威胁相比,苏军面临的地面威胁更为严峻。德军第6集团军于23日强渡顿河,直接突入到斯大林格勒以北,不仅切断了斯大林格勒与外围的联系,而且对市区构成了直接威胁。9月13日,德军终于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冲入市区,斯大林格勒已危在旦夕。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相信进攻莫斯科时的失败场景再也不会重演,因为他的军队已经踏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区,下一步的巷战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只要切断斯大林格勒与外界的联系,用不了多久,德军就可以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纳粹的旗帜将在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高高飘扬。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就在这个时候,9月12日,担任第64集团军副司令员的崔可夫被任命为第62集团军司令。而此时,第62集团军已是这座城市的最后一道屏障,整个防线距伏尔加河仅十几公里。崔可夫一上任,便首先整顿军心。他宣布,第62集团军司令部绝不退过伏尔加河,而下属各兵团司令部不许在集团军司令部之后。

第62集团军重点防守的斯大林格勒北部的工厂区,是斯大林格勒防御的重中之重。10月14日,德军集中了5个师的兵力,在5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动了对工厂区的猛攻,双方围绕拖拉机厂、“街垒”和“红十月”三大工厂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红十月工厂、马马耶夫山岗、火车站都有过一天多次易手的经历。马马耶夫山岗被炮火削低了几米。

为了彻底占领整个城市,德军不断增加兵力,仅10月份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补充部队就达20万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仅占据了伏尔加河岸1.2公里长、几百米宽的一个小条形地区,整个集团军阵地都在德军迫击炮甚至机枪的射程内。集团军许多师只有一二百人,坦克军一辆坦克也没有。德军经常冲到集团军司令部附近,将军们多次亲手拿起冲锋枪去打反冲击。曾经有一次,德军击中了司令部附近的几个油罐,司令部几乎成了一片火海,但是,第62集团军司令部始终留在伏尔加河西岸。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崔可夫根据市区战斗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作战目的、地形、敌情等,多次组织人数不多、行动灵活、突击性强的强击队,向德军发起反突击,并在作战中创造了由战斗侦察直接发展为大规模进攻、由强击队的夜间袭扰直接发展为夜间的大规模袭击等极具创意的战法。开展广泛的狙击手运动,是扰乱敌人的有效途径。针对巷战的分散性特点,崔可夫在第62集团军开展了广泛的“狙击手”运动,并亲自率领一大批狙击手组成狙击群,狠狠地打击了德军。除对步兵狙击手尤为关注外,他还十分重视炮兵狙击手、迫击炮狙击手以及反坦克狙击手,在他的领导下,第62集团军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狙击手。舒克林曾以自己准确的射击驰名苏军;别兹季德科的迫击炮“能穿过烟囱击中敌人”;反坦克神炮手普罗托季亚科诺夫则使敌军坦克闻风丧胆。

就这样,崔可夫指挥第62集团军在市区防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德军部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德军能从波兰长驱几千公里来到这里,却不能从这里再前进100米。这里的每一座楼房都变成了埋葬德军的碉堡,红军将士创造了奇迹。

到11月中旬,德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付出了伤亡70万人的巨大代价,却依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城市,此时的德军已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了。而斯大林格勒战场上苏军的兵力兵器已占优势,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形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逆转。1942年11月19日,苏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仅用了4天时间,就一举包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33万人,随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作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具有“震惊世界的顽强精神”的第62集团军被授予近卫军称号,成为近卫第8集团军。崔可夫本人则获得了苏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

同类推荐
  • 第七特种部队

    第七特种部队

    我们被称为魔鬼,我们像幽灵般不存在,我们像野兽般的狼群战斗,用热血与无限忠诚铸造中国特种部队的魔鬼荣誉!我们活着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战斗,战斗,战斗,战斗……直至死亡!——————(新疆)第七特种部队魔鬼特别行动组!PS;本文在铁血连载已经完成,后续解禁的VIP章节会继续在创世上传。新书《华夏佣兵》创世首发!!
  • 醉卧沙场

    醉卧沙场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历朝历代的热血男儿都有一个从军报国的青春梦想,有兴趣有耐心想了解真实的军营,想走近真实军人的朋友跟着我一起回忆那段军旅生活吧,尽管咱也很难做到完全的真实,很多地方也得扯上一扯虚个构侃个大山什么的也得来个高于生活,但我会尽量的还原真实,完整的奉献真诚,虚构而不瞎编。来吧,朋友,与我共同回到那段铁血的岁月吧,用句部队的老话:弟兄们,跟我上……
  • 黑雨

    黑雨

    本书重点记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五次战役以及板门店谈判之前的战争态势。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军投入十几个军百余万部队,意在成建制地歼灭敌人;突破林津江,胜利在握时,战局的剧变;阿尔蒙德发疯,把飞机和坦克当作大反扑的赌注;最严酷的时候,我一八〇师、三十一师穿插过猛,陷入重围;为坚守铁原,彭德怀破釜沉舟,不惜将六十三军打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毛泽东对邓华说,对付美伪军要“零敲牛皮糖”;板门店谈判,克拉克成了第一位在失败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 晓梦蝶

    晓梦蝶

    纷扰年代,枪林弹雨,烽火岁月,狼烟遍地。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日子曾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她出身尊贵,本不是寻常人家之女。不爱旗袍高跟,只爱那一身墨绿。不喜胭脂香粉,只喜枪支弹药。她是蝴蝶,却不飞金枝玉叶。她心善,但在敌人面前从不软弱,除了他,除了那个能够一眼看破她所有弱点的男人。本文男主为日本军官,非常爱国的可以绕道。我只是想写下我想写的,不是不爱国什么的。我的文笔很差,而且这文苏,我历史不好请不要喷。希望大家多提意见。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 重生之强盗

    重生之强盗

    一梦回到清末,虽无一技之长,但在这个乱世我一定要活得精彩,也不枉重活一次。
热门推荐
  • 我在公墓看大门

    我在公墓看大门

    作为一个扛过枪也开过枪的退伍兵,我以前从来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封建糟粕,但在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很多东西的确是常理和科学无法解释的,然而它们却真实的存在着,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当初我也觉得白天黑夜都在埋了几万人的公墓里泡着,隔三差五遇见点儿不干净的东西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很奇怪,开头两年一直都平平静静,什么特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那个人出现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改变了……而我写下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那个人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我希望还能见到他。魑魅魍魉,鬼蜮人心一个公墓临时工的见闻实录。
  • 待到雨墨清初时

    待到雨墨清初时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了却浮生,醉生梦死,洗去一身铅华,望楼台深处,看尽人间繁华月。轻姿以为君渊墨是爱她的,可当阴谋展开,所有的真情也变成了假意,而她的真爱一直在她背后默默守护她,直到她心甘情愿地爱上他..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威震三界

    威震三界

    龙天宇穿越了,带了一身牛逼哄哄的魔兽英雄的技能。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扮猪吃老虎,不扮吃神魔。他不变态,只是有时候很无敌。顶级--圣光术--瞬间恢复所有人!顶级--致命一击--发挥百分之一千的伤害!顶级--无双--提高百分之两百的攻击速度,百分之五百的移动速度!顶级--卧龙光线--瞬间秒杀十万大军!系统还会升级,激情无懈可击!
  •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本书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 云起九兮

    云起九兮

    一把扇子能干嘛?扇风?秦川摇摇头,那你就落后几个朝代了,扇子不是这么用滴。看到那个人没?-—菰九呆呆的看了一眼秦川—--那个人就是实验对象,想知道本少怎么用的扇子么?云溪扶额,秦少,你这样子真的好吗?秦川一挑眉,不是你在写么?云溪,呃呃呃。
  • 我的刘备生涯

    我的刘备生涯

    那一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还在酝酿中。那一年,少年在老娘的威胁下,开始在涿县的大街上贩卖草鞋。那一年,少年十二,却已有心爱的女子。那一年,涿郡的天空下,一个少年心怀天下,不甘压迫,发出一声怒吼,四海为之颤抖一年又一年,少年已不再年少,当他站在时代的巅峰,回眸往事,叹人生如梦,兄弟、情人早已化为灰土。这是一个轻松却充满着悲伤的故事,屌丝励志传奇,笑声中总会有着独属于他的人生悲痛。
  • 学生版智慧背囊:快乐是成功的开始

    学生版智慧背囊:快乐是成功的开始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 相思几却

    相思几却

    有些人一旦遇见,只一眼,便万年。她是机灵可爱的骆府大小姐,却偏偏爱上了冷情孤傲的苏世子。要怎样才能走进你的心呢?青梅竹马够不够。她满怀勇气决定攻陷他,却突然发现已是举步维艰,身陷囹圄。惨招毁容,她已是千穿百孔,这样的我拿什么去喜欢你。他却是一把揽住她: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相思。且看她,细挽三千青丝,颜倾繁华。且看他,兴兵千里讨伐,血染天下。没有了你,我不知这千里山河还有什么用。
  • 时间染指年华

    时间染指年华

    这或许是消极的青春,是荒诞的年代,但它至少还真实的存在过。顺便一提不限读者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