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3300000018

第18章 病因与发病(1)

中医学所指的病因,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主要是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有,详细询问法和辨证求因法。本章根据病因的发病途径、形成过程等,将病因分成四大类,即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

一、中医病因学的基本概念

病因的概念,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如《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引起疾病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这些因素都可影响或破坏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状态,产生疾病。疾病过程的本质是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疾病的发生与演变绝不是病因单方面作用所决定的,不同的个体对病因的伤害作用、对抗和转化的反应不同。病因的含义实际上包括了影响与作用于致病原和机体双方的因素。

病因学说的概念,是指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病因性质,是指不同病因具有不同的特性。致病特点,是指不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所反映的临床特征。一般来说,病因性质决定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反映病因性质。故研究病因性质和致病特点对于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中医病因学是以阴阳平衡的整体观为基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病因的认识方法上。中医病因学不仅用直接观察病因的方法去认识病因,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病理反应来建立病因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影响和作用于患病机体的结果;任何证候都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某种病态反应。任何疾病或证候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和证候是不存在的。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特点不同,致病后机体的反应各异,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为认识疾病的病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医认识病因时,除了了解其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并与各种病因的性质、特点相类比,抽象推求病因,这就是辨证求因。辨证求因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点,也是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中医探求病因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询问求因法即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其有关情况,推断其病因。这类求因法多来自于病人的主观感觉,如是否受凉,情绪有无波动,饮食是否失节,有无外伤,诸如此类,都可一问而知。此法简单、方便,容易获得病因,但受限制因素较多,如病人主观感受有所忽略,或叙述不清,或难于体察,或不能表达(神志异常等病人)均可影响病因探求。

2.辨证求因法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其中,一方面使用类比的方法,把病人表现的症状、体征与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相比较,发现与某一致病因素相似而做出判断,如发现病人具有游走不定、变化多端等特征的临床表现而确认病因为风邪。另一方面是按辨证的方法,对病人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病机分析,从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病因。如病人表现有不思饮食、腹胀便溏、头身困重、舌苔白腻等症状,通过病机分析,认为此乃湿邪重浊黏滞,导致脾失健运所致,便可判断病因为湿邪。

辨证求因是以病因作用于人体后的临床表现为依据的,因此辨证求因的“因”与实际感受的病因有时并不一致。此种病因已不是某种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代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综合性症状反应,已经不是一种表面现象,更趋向于揭示疾病的本质。这样探求病因的方法,不仅避免了由于历史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深入细致探求病因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使探求病因与辨证治疗紧密结合。

审因论治就是在辨证求因的基础上,通过推求病因,认识疾病本质,从而确立治疗方法。同时,又是对辨证所求之因的实践验证。由于辨证求因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地分析,据证探求病因,比询问法运用更为全面、广泛,故为中医探讨病因的主要方法。

由此,中医病因学方法论具有三大特点,即感性直观、整体性和合理推测性。

三、历代医家对病因分类的方法

在中医病因学的发展过程中,对病因怎样分类,历代医家都提出过不同的方法。

(1)《黄帝内经》把复杂的病因分成阴阳两类,分类根据病因来源和病邪侵犯人体的不同部位。凡属自然因素(风雨寒暑)形成,首先侵犯人体外部肌表的病因,为阳;凡病人本身行为不当所形成(如饮食、起居、房室不节、情志影响),首先伤及人体内部的病因,为阴。《内经》的这种分类方法,启迪后世医家“阴邪”“阳邪”概念的建立以及疾病“三因”理论的提出。

(2)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根据病因来源,结合传变,将病由归纳为三条。《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以病邪的致病途径和传变层次进行分类,以经络脏腑确立内外,即由经络受邪传入脏腑的为内因,由皮肤受邪传入血脉的为外因。

(3)晋代医家陶弘景提出“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为以后陈无择的三因学说奠定了基础。

(4)隋·巢元方等所着的《诸病源候论》对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有所发挥,并提出了“乖戾之气”这一新概念。

(5)南宋的陈无择综合了古代医学,突出地总结了病因学说,根据病因性质、致病类别创“三因学说”理论。陈无择以天人表里立论,根据受邪后发病的途径分成三类:

外邪致病归属外因,情志致病归属内因,其余原因归属不内外因。这种分类法,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各种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对宋以后病因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现代对病因的分类:现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发病途径、形成过程将病因分成四类。

①外感病因:即指六淫、疠气。②内伤病因:即七情、劳逸失当、饮食失宜。③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即指水湿痰饮、瘀血、结石。这类病因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停留体内,又可作用于脏腑,阻碍气血的运行,产生新的病证。④其他病因,即外感与内伤病以外的一些致病因素,包括有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当注意,中医病因学中,许多病因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同一因素具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这样的二重性。如风、寒、暑、湿、燥、火对患者的机体属六淫致病因素,但对未病的机体则为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属六气。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所做出的正常情感反应,并非病因。若在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下,致机体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产生了疾病,那么,这时的情绪变化对患病机体来讲则为病因。其余饮食、劳逸致病或不致病的道理与此相同,均体现了中医学关于病因的辩证观。

在初步了解中医病因学的总体概况后,需进一步了解中医学中每一种病因的特点和致病情况。

第一节六淫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六气的正常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变化总是按照一定规律更替和重复,如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于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都会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六淫:淫,有太过、浸淫之意,泛指反常。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中医病因学中以风、寒、暑、湿、燥、火作为六种外感病邪而总称之为“六淫”。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如下。

1.外感性所谓外感性,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多形成外感病;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起多见表证,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临床特征。若表证不解,可出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六淫之邪,本为六气的太过或不及所致。六气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天多风,长夏多湿,冬天多寒等。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居住地和环境,是指生活、工作环境失宜而言。在不同的地区,随气候不同而患病亦异。西北高原地区常多寒邪、燥邪为病;东南沿海地带常多湿邪为病。如久处潮湿环境中,则多湿病。常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则又多暑热病。

4.相兼性是指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感受热邪形成热病,感受寒邪形成寒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相兼而侵袭人体致病。一般来说,外感病所受之邪颇多相兼为患。

5.转化性是指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风邪可化热、化火、化燥,寒邪入里从阳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阴等。转化条件:即受邪后可随人的体质不同而发生相应的转化。《医宗金鉴》曰:“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此外治疗不当,也可引起六淫致病的证候性质发生变化。

一、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开泄。开,是张开;泄,指气液外泄。风性开泄,是指风邪易袭肌表,致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证。《素问·风论》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另外,从病位而言,因风性轻扬,具有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犯人常侵袭人体的阳位。

阳位与阴位是一相对的概念:上部与下部言,上部为阳;肌表与体内言,肌表为阳;阴经与阳经言,阳经为阳;背部与腹部言,背部为阳。风邪易袭阳位,是指风邪易犯人的上部、肌表、阳经以及腰背部。如风邪循经上扰则头痛;外袭肌表则引起身热、恶风、汗出等表证;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腰背疼痛;外束于肺则见鼻塞、咽痒、咳嗽等症状。《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2.风性善行数变善行,是形容自然界的风有走窜善行,定位不一,变动不居的特性。将风的这一特性引申,在病理上主要说明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临床中的行痹,症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或中肩至肘,或肩肘痛减,膝踝又起等。又如风疹,见皮肤瘙痒、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等都能体现风邪的这一特点。

数变,是形容风之来去疾速,风无定向,时强时弱,忽起忽止,变化多端的特性。

在病理上主要说明风邪致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一般而言,风邪合并有其他邪气犯人时,其数变之性体现更为充分。如风温(流脑)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但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心包等危重证候。

3.风性主动是以风在自然界表现具有流动性和动摇不定的特点,来说明风邪致病在临床上可见到眩晕、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状。实际上风动样的证候有外风证和内风证之分。外风证,多是因感受外界的风邪所致的动摇证候。如感受风温病邪所致热极生风,见到抽搐、惊厥;或因受风邪侵袭见到颜面肌肉抽掣、口眼斜;或因外伤,再感风邪出现四肢抽搐、挛缩、角弓反张等症状,均属于外风证。因为六淫致病特点是根据五行比类取象理论提出的,而“动”正是风象的最大特点。所以说,风性主动应为外风的特点之一。

4.风为百病之长长,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有两层含义。其一,风邪有兼邪同病的特性。风为外感致病的先导,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见风寒、风热、风湿或风寒湿等兼夹证的特点。另外,风邪还能与病理产物痰相兼形成风痰证。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其二,风邪致病广泛。是因风邪侵犯部位较广,无处不到,极易侵袭人体,引起多种疾病。风邪致病之所以广泛是因风邪在病因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易从皮入,善动不居,无处不到。基于上述两种因素,故称风为百病之长。

总结起来,风邪犯人在症状上,多有“汗出”与“动”的证候。在病位上,多侵袭阳位,病位不固定。在发病上,发病急、变化快,其他邪气多依附风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病多发生在冬季。寒的病变有外寒与内寒之分,应注意区别。

同类推荐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妇科良方

    妇科良方

    本书介绍了妇科常见的八种病症,并对这些病症进行了剖析,让你知道疾病病因,中医的治疗机理,并在药方中详细说明了药物组成、治疗方法、功效主治、临床运用以及经验体会等让你全方面理解每味药方,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让你远离妇科疾病,生活幸福安康。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热门推荐
  • 摄论章

    摄论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帝之路

    影帝之路

    新书已发,敬请移步《娱乐盛世》~那是全民娱乐的时代,综艺如日中天,偶像剧混沌初开,乐坛最后的辉煌时刻,名符其实的娱乐盛世。作为大小s的同学,杜翰文如何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宝岛七仙女,黑白配,f4,我猜,超级星期天,四小天后。在这个盛世时代绽放他们的星光。同杜翰文一起,一同来见证创造奇迹的盛世娱乐。
  • 我从来不曾爱过你

    我从来不曾爱过你

    杨兮诺: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这个人你明知永远都不会接受,却也不舍伤害......哪怕他给了你莫大的温暖和你最需要的帮助,让你毫无芥蒂的依赖,却也无法走进过你的心,成为你之所爱。顾城: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在你懵懂的年华,给你从未有过的温暖,成为你的一道光,让你念念不忘,哪怕她从没爱过你,从不记得你,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为她去做你所能做的一切......那个雨夜,遇上你,就花光了我这一生的好运气。
  • 我的屠神主人哪有这么萌啊

    我的屠神主人哪有这么萌啊

    一次意外我成为了天界战神二郎神。带着他的记忆和法力给全宇宙最大的魔王屠神者效力。这是我一个死宅从为接触过的世界。神秘的屠神之力、四大神族的屠神计划、为什么所有人都不信神?当三清至尊是三个萝莉、当孙悟空是帅的一笔的模特、当三圣母只是一个萝莉、当沉香是个女孩子、哮天犬是只猫!、托尔和洛基在一起了!强大的邪教FFF团!一切颠覆你想象神话的故事这里都有!准备好进入这屠神的世界了吗?
  • 夜徒漫记

    夜徒漫记

    夜徒,不仅能康体健身改变容貌,也是一场难得的精神之旅,海阔天空,千奇百怪,皆在身边。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绝望主妇之前妻翻身记

    绝望主妇之前妻翻身记

    结婚五年了,老婆是什么?一24小时无偿女佣,洗衣,做饭,打扫样样在行。二二十四孝儿熄,婆家的任何冷言冷语要听而不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家庭和谐。三老公看见自己的眼神已经除了平静在也找不到任何温情,但你不能要求什么,你只能很大度用老夫老妻这个词来安慰自己。孩子的学习费用,营养费用,老公每天的内衣要洗,衬衫要烫,公婆的饭菜要可口。你努力的做着每一天,但你做到这些还是保不住婚姻,留不住自己那个枕边人,他还是用各种理由说出离开你的理由...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 我欲封魔

    我欲封魔

    在这浩瀚的苍穹之中,一片寂静,唯有道的声音轻轻吟唱,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你听到了吗?魔族乱世,道宗合天下之力击败魔尊,却发现魔尊乃不死不灭之身,无法消灭,唯有封印,可对于强大的魔尊来说,区区封印之力也只能维持千年岁月,无奈之下道宗封印魔尊的记忆,让当时的圣女委身与魔,传魔尊千年修道。圣女与魔尊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竟产下一子,而此子便是故事的开始。
  • 剑与火的大宋

    剑与火的大宋

    我读过很多关于穿越军事之类的小说,其中不乏很多大红大紫的书,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书写的并不真实,就比如说写杀鞑子,这群马背上长大的武士要么被写的像是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要么就像大熊猫一样金贵,死一个士兵主帅都要心疼好几天,在我看来这都不真实;再比如说打仗最重要的粮草问题小说家们为了简单往往都是一略而过的,所以我想打造一本自己喜欢的历史,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战胜一支军队的超级勇士,也没有主角长枪一挑敌人就被吓得两股战战的意淫,我在尽量的去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战斗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