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400000038

第38章 唐(2)

唐高宗即位后,进封长孙无忌为太尉、检校中书令,知门下、尚书二省事。无忌坚决辞去知尚书省事,高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无忌与褚遂良悉心辅政,以天下安危为己任,高宗也很尊重二人,拱手以听,“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永徽年间(公元650-公元655年),无忌为顾命大臣,位在百官之首,又兼为元舅,备受高宗尊宠和倚重。洛阳人李弘泰曾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诏令立时处斩。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由长孙无忌监修国史。唐高宗曾广开献书之路,以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是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高宗心中不太高兴。无忌劝高宗说:“陛下即位,政化流行,条式律令,固无遗阙。言事者率其鄙见,妄希侥幸,至于裨俗益教,理当无足可取。然须开此路,犹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便恐下情不达。”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驸马都尉薛万彻遭贬后不满,遂与房遗爱、司徒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情败露后,长孙无忌奉命审理此案,查清了罪状,高宗诏令将遗爱、万彻等斩首,赐李元景及公主自尽。吴王李恪名望高,素为无忌所嫉恨,也因房遗爱诬与同谋而冤死。江夏王李道宗平时与无忌、褚遂良不和,因与房遗爱有来往而受株连,被流放于岭南。

尽管唐高宗在处理军国政事时非常尊重长孙无忌等人的意见,但在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却固执己见,并由此导致君臣关系由疏远而至最终破裂,从而决定了长孙无忌晚年的不幸遭遇。

大约在永徽二年,武则天由感业寺再次入宫。早在贞观年间,身为才人的武则天以她的妩媚打动了太子李治的心扉,据说两人关系暧昧。这次武则天入宫后很快拜为昭仪,备受高宗的宠爱,王皇后、萧淑妃也因而相继失宠,于是册立武昭仪为皇后的问题很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尽管高宗一心一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却遭到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激烈反对。

唐高宗心里明白,废立皇后一事能否得到朝臣的赞许,关键在于打通长孙无忌这一关节,于是他与武昭仪带着重礼亲自到无忌家里拜访。在酒酣耳热之际,高宗当面封无忌宠妃所生三子为五品朝散大夫,还赠送了十车金银珠宝与缯帛之物。之后,高宗流露了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意思。尽管无忌接受了厚礼与封赏,但却“对以他语,竟不顺旨”。高宗与武昭仪无计可施,只得怏怏而归。此后,武昭仪还让生母杨氏出面,到无忌府上“屡有祈请”,均遭到拒绝。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多次相劝,也遭到长孙无忌的严厉斥责。

尽管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人执拗不从,但在李绩、许敬宗等朝臣的支持下,高宗仍然废掉了王皇后,并册立武昭仪为皇后。在这场废立皇后的政争中,支持者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加官晋爵,飞黄腾达,而反对者褚遂良、韩瑗等宰相相继被贬出京城。长孙无忌虽然以他那特殊身份未遭贬斥,但也是势单力薄,特别是面对着过去曾被他极力反对的武则天皇后,心里更有几分不安。

武皇后对长孙无忌怨恨不已。她刚被立为皇后,尚能克制自己,时间久了,地位稳固了,就开始了对长孙无忌的严厉报复,让新擢任中书令的许敬宗乘隙陷害他。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搞朋党,诏令许敬宗审理。许敬宗审讯急迫,韦季方自杀未遂,许敬宗则乘机诬奏韦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今事觉,故自杀”。由于废立皇后问题舅甥之间的政治冲突,他已渐渐失去了高宗往日的尊宠。但高宗似不相信长孙无忌会谋反,只对许敬宗耸人听闻的诬奏感到惊讶和疑惑。于是自叹“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许敬宗又摇唇鼓舌,煞有介事地说:“房遗爱乳臭儿,与女子谋反,岂能成事?且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臣恐无忌知事露,即为急计,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准法破家。”素以仁厚见称的唐高宗仍半信半疑,不肯下手,命许敬宗再加审查。第二天,许敬宗上奏,诡称昨晚韦季方已承认与长孙无忌共同谋反,还编造了谋反的口实,极力敦促高宗以法收捕。许敬宗见高宗怕留下杀舅父的恶名,迟迟下不了决心,又列举了汉文帝杀其舅父薄昭,至今天下仍称为“明主”一事,以消除其疑虑,还进一步说:“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人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唐高宗被许敬宗这些危言耸听弄得昏头昏脑,在他的一再劝说下,竟不召见长孙无忌,仅凭许敬宗的一面之词,即下诏剥夺他的官爵、封邑,流放于黔州(今四川彭水),并发兵立即遣送。他的家族也受株连,从弟渝州刺史长孙智仁,族弟长孙恩,儿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族子驸马都尉长孙铨、长孙祥等也诛贬相继。

或许高宗仍念舅甥之情,或念他有拥戴之功,特准许按一品标准供给饮食。

这年七月,唐高宗又命司空李绩、中书令许敬宗等五名宰相再次审理长孙无忌一案,许敬宗命大理正袁公瑜到黔州再鞫无忌谋反罪状。他一到黔州,则逼迫无忌投绳自杀身死,并籍没其家。身为三朝元老重臣的长孙无忌竟因执意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遭许敬宗诬构而被无辜地杀害了。

长孙无忌对唐皇朝建有功勋,又因死非其罪,到了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九月,一时醒悟的唐高宗特颁下诏令,追复他的官爵,并以他的曾孙长孙异袭爵为赵公;并准许归丧,陪葬昭陵。长孙无忌的冤案至此才得以昭雪。

该博经史,制律定礼

长孙无忌不仅是唐初佐命元勋,而且在文化典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虽然出身于鲜卑族,但由于他爱好读书,兼博经史,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因此他对中国古代的律法、礼仪、史学比较精通,在为唐代制定律法、礼仪及修史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首先,在唐律的修定上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唐武德年间,唐高祖命裴寂等撰定的《武德律》,大略以隋《开皇律》为准。唐太宗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复定旧令,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右趾”。唐高宗即位后,再次命长孙无忌与李绩等人撰定律令格式。律、令、格、式是唐代律令的四种形式。据《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长孙无忌参加撰定的律令有:与中书令房玄龄等人撰定了贞观《式》30卷,凡律五百条,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格七百条。与司空李绩撰定永徽《留本司行格》18卷,是“以尚书省诸曹为目,其常务留本司者”。又删定《散颁格》7卷。《散颁格》是颁行天下的律令。特别是由长孙无忌主持撰定的《唐律疏议》。据史籍载:“(永徽)三年诏曰:‘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准凭,宜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仍使中书门下监定。’于是太尉赵国公无忌,……参撰律疏,成三十卷。明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唐律疏议》最初编撰的目的是为律文提供“定疏”,它对五百零二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诠解和疏释,并以问答形式,辨异析疑,大大丰富了律文的内容。同时,由于该书又是官修诏颁,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所以它不仅是唐律的注释书,也同样具有法律效能,成为唐代国家的重要法典。在撰定《唐律疏议》时,长孙无忌强调刑法的轻重、宽猛要适宜,他曾在《进律疏表》中指出:“轻重之失序,则系之以存亡;宽猛乖方,则阶之以得丧。泣辜慎罚,文命所以会昌;斫胫剖心,独夫可荡覆。”他认识到,严刑峻法并不能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因此,他“崇宽简以弘风,树仁惠以裁化”。这比隋皇朝残暴的法制统治思想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长孙无忌熟谙儒家的礼仪。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由他与房玄龄主持撰成《大唐仪礼》100卷,其中《吉礼》60篇,《宾礼》4篇,《军礼》20篇,《嘉礼》42篇,《凶礼》6篇,《国恤》5篇,总130篇。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他又主持撰定《永徽五礼》130卷,削掉了《国恤》,定为299篇。时时处处以礼仪行事。在他辅政期间,对违背或不符合礼仪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以唐太宗配明堂,而礼司却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长孙无忌与礼官议论此事,以为“自三代以来,历汉、魏、晋、宋,无父子同配于明堂者”。遂上表,建议遵照礼仪行事。高宗依从了他的奏议,乃以高祖配于圆丘,太宗配于明堂。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九月,他鉴于武德年间所撰《衣服令》,规定天子祭祀天地“服大裘冕,无旒”一事,认为自周以来,俱用衮冕,按《周礼》,“衮与大裘,事乃有异”,不合礼仪,“请遵历代实诸祭并用衮冕”。他还认为,皇帝为诸臣及五服亲举哀,按照礼仪要着素服。而如今“令乃云白帢,礼令乖舛,须归一涂”,因此奏请改用素服,“以会礼文”。高宗都一一依从了他的奏议。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正如史家所评论的那样:“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着,始终不逾。”

魏征——以直谏扬名天下的大唐名相

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子的官。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是非?”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大臣们听了更加紧张,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唯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但人们还是不放心。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子太师的职务。

贞观中期以后,朝廷大臣都尽力歌颂太平盛世,魏征却给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十个方面的缺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好作风。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借鉴。他对魏征说:“我现在知道我的过错了,我愿意改正,否则我还有何脸面和你相见呢?”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客气,唐太宗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子,看见魏征走来,怕魏征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鹞已死在太宗怀中了。

魏征死后,唐太宗为表彰他的功绩,寄托自己的哀思,准备举行盛大的葬礼,但魏征的妻子不同意。太宗决定:尊重魏征的意愿,葬礼从简。结果,魏征就像一般读书人死去一样,只有一辆白木车子和一副白布帷帐为他送葬。

魏征与“梨膏糖”

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是个孝子。其母亲患气喘病,多年求医无果,魏征心里十分不安。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处以川贝、杏仁、陈皮、法夏为主的中药方剂,可老夫人喝了一小口,就嫌苦不肯再服。

同类推荐
  •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热门推荐
  • 大唐洛国公

    大唐洛国公

    三清为延续道家香火,把单天常作为具有大机缘之人,送到唐朝贞观年间。单天常北征有功,被封赏成了“洛国公”,从此笑傲长安。朝廷之上的皇家与大世家的矛盾与利益并存,且看单天常如何调节。本想做个逍遥的爵爷,没想到麻烦却是脱不开身;本无心风月,却是随口几句诗句,被引为经典;且看单天常如何游戏长安!
  • 黄药师

    黄药师

    黄药师纵横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射雕英雄传的前传,属于黄药师的传奇。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王之天冠

    王之天冠

    公元2059年的日本,名为颂唱者帝国的反抗势力终于推翻了日本政权,拥有王之右手的君王上杉越君临天下。一年后,上杉越暴病死去。颂唱者帝国土崩瓦解。然而就在二十年前的12曰24日,伴随着“LOSTXMAS”毁灭性灾难。被命名为“樱满村雨”的上杉越再度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如《默示录》所说的那样,一如《王权》上所说的那样。他终将戴上荆棘的王冠,用罪恶不朽。
  •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心理学博士认为家庭冲突通常由两种因素引起:1.无法给对方带来快乐;2.令对方不快乐。在第一种情形中,家庭成员因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而感到失望。在第二种情形中,家庭成员则是故意伤害对方。导致第一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相互关怀不够”,第二种冲突在于“相互保护不够”。
  • 二货女配:腹黑夫君别闹

    二货女配:腹黑夫君别闹

    自从苏小挽穿越后,她想干什么呢,不做米虫,带着我的女配娘子军去进攻女主,苏小挽:“娘子军们,我们的口号是!”女配们:“不做女配,要做女主”苏小挽:“不是这一句”女配们:“打倒女主,抢走美男当夫君!”苏小挽:“跟我喊,女主女主拉下马,抢走美男当夫君,我们不怕金手指,有个毒医作保险!”这是一段爆笑的逆袭之路。
  • 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董立勃的《杀瓜》,王伏焱的《最青春》和方方的《声音低回》等,以飨读者。
  • 畅销楼盘

    畅销楼盘

    从事记者工作的赵聪灵经不住高薪的诱惑,虚造履历应聘到江边市首个千亩阳光国际城项目公司担任推广部经理。阳光国际城项目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开发企业对其寄望很高,而新任推 广部经理的赵聪灵又没有从业经验,这个楼盘该如何运作,怎样去实现开发 商的预期品牌效应,实现暴利目标呢? 《畅销楼盘》从“楼盘的品牌炒作”入手,别开生面地揭露了开发商的炒作伎俩,把一处偏僻的楼盘炒成了畅销,卖出高价,并揭秘楼市风云背后鲜为人知的营销圈套内幕,展示了一个大楼盘的营销轨迹,同时见证了近年楼市轨迹的起伏兴衰。
  •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本书针对怀孕母亲如何在孕期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而编写,内容包括:关爱妈妈就是关爱宝宝、盘点有益于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让胎宝宝聪明的31种益智食材等。
  • 乱世桃花传

    乱世桃花传

    讲述春秋史上第一女政治家桃花夫人之跌宕人生,颇澜壮阔之传奇人生。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魁首。陈庄公之女,面带桃花而生,被视为不祥,幼时被弃于野,后辗转归陈。少时嫁与息侯,省亲途中遭蔡侯调戏。息侯闻听而震怒,引狼入室,引楚伐蔡,遂导致蔡、息二国覆灭。故而曾有言,桃花夫人亡两国而兴一邦,其一生跌宕起伏,不可不谓波澜壮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