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400000011

第11章 汉(1)

萧何——远见卓识的西汉开国良相

萧何,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3年。西汉初年大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同汉高祖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汉高祖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汉高祖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汉高祖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汉高祖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汉高祖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定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原出身于贫寒人家,少年时代在家乡江苏淮阴流浪,秦末农民战争开始后,他投到了项羽的队伍里,开始当一名小兵,后来逐渐升做小军官,时常跟随项羽左右。韩信从小虽然贫穷,但肯于学习,为人很聪明,平时在作战中常注意战略战术,不久就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有几回以自己的想法向项羽献计献策,都得不到重用。韩信感到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施展,便想重新投奔一个起义领袖,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正好,在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上,韩信为项羽在帐前站岗,他看到楚王项羽仗势欺人,而汉王刘邦雍容大度,手下又有张良、萧何等等能人,认为刘邦将来定能成大事,便决定从项羽处逃跑,投奔刘邦。

韩信经历了路途的辛苦,好不容易到达了汉营,满心希望汉营能够重用他,没想到汉营仍旧不把他当回事,仅仅给了他一般的官职。此时,已经成为刘邦丞相的萧何会见了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跟他谈了以后,答应一定把他尽力推荐给刘邦。

但当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时,刘邦却对萧何说了他听来的韩信年轻时候的许多短处,认为这样的人决不可重用。但第二天,萧何又郑重其事地把韩信再次推荐给刘邦,刘邦皱了皱眉头,仍然不同意。又过了几天,当刘邦找萧何谈话时,萧何第三次推荐韩信,他意味深长地对刘邦说:“古来英明帝王选拔人才,从来不计较出身,而是看他的真实本领。韩信出身低贱,青少年时有些缺点,但他的将才却是谁也比不了的。”刘邦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萧何,将来一定重用韩信。

韩信在汉营呆了些日子,虽然有萧何和他谈过话,但仍看不到有重用他的举动。他左思右想,觉得在汉营呆下去也没意思,便准备了干粮,一天凌晨乘人们不注意的当儿,带着他的宝剑,骑上马出东门走了。有人把这消息赶快报告给丞相府,萧何十分着急,他觉得失去这样一个人才实在太可惜,而且是关系到楚汉双方战争成败的大问题。他来不及向刘邦汇报,就立即骑上快马,亲自向东追去,从上午赶到中午,又从中午赶到下午,才打听到韩信出奔的踪迹。他继续前进,天黑了,他已经追得人疲马乏,肚子又饿,真想休息一会儿。但想到人才的可贵,怕错过了机会,便又加鞭快马。月亮出来了,田野一片清楚,忽然他看见前面一条河边有一个人牵着马来回溜跶,这人正是韩信。萧何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追上前去。原来韩信虽从汉营出走,但心中也十分矛盾,正在犯踌躇。萧何热情地拉着韩信的手,把韩信劝回了汉营。

回到汉营后,萧何又和汉王刘邦详谈了一次,分析天下大势和利害关系,终于说服了刘邦。刘邦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并命令大小三军将领,统统要听从韩信的指挥。在萧何的提议下,刘邦专门建造了一座拜将台,郑重其事、毕恭毕敬地举行了拜将典礼。后来,韩信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协助刘邦打天下,不到几年工夫,就把实力远远强于刘邦的项羽打败了。

深谋远虑,辅君良相

除推荐人才外,萧何在秦末汉初战争频繁的乱世,为汉朝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打下秦朝的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诸将领都乘机抢掠财物,唯独萧何与众不同,他派人先到秦国政府机关,把户口、山川、社会民情的档案搜集起来,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订出计划,恢复关中的生产,补充兵源。因此后来刘邦和项羽相持的四年中,刘邦方面一直粮草比较充足,兵源不断。这都是萧何苦心经营的结果。

楚汉战争中,刘邦一方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是由于萧何坚持了正确方针,刘邦才度过了难关。有一段时期,刘邦四面被围,项羽以数十万大军向刘邦挑衅,刘邦忍耐不住,想孤注一掷,以数万军队和项羽硬拼。刘邦的大将周勃、樊哙等都没有把刘邦劝说住。这时,萧何从容地向刘邦问道:“现在这个处境,比死去的滋味如何?”刘邦说:“当然比死强多了。”萧何说:“如今我们的实力有限,百战百败,假如去硬拼,只能是送死。不如乘此机会好好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任用贤人,过几年人民稍稍安定了,人才也尽为我用了,天下也就不愁不归我所有了。”刘邦按照他的说法去做,终于统一了天下。

刘邦杀了项羽、统一天下之后,和大臣们一起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因此给他的赏赐最多,并拜爵为侯。许多武将不服气,他们觉得自己出生入死,而萧何没有丝毫汗马之劳,论功反而在他们之上,实在想不通。刘邦说:“武将们直接杀敌,好比猎狗逮兔子,但是要人去指挥它。萧何的作用就好比指挥猎狗的猎人,他的功劳当然超过一切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刘邦规定,以后萧何上朝,可以带剑穿履,高其他大臣一等。萧何官位愈高,愈加谨慎小心,他反对给子孙留下丰厚的家产,置田地都选择穷乡僻壤,从不扩建自己的住宅。他意味深长地说:“假如后代贤慧,是会保持俭朴作风的,就不会去争田产。假如不贤,置了丰厚家产也会败家,最后落到别人手里。”萧何这种想法,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赞许。

曹参——无为而有为的一代“醉相”

西汉开国功臣曹参(?-公元前190年)是江苏沛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沛县狱吏。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封为平阳侯,仅次于萧何。因曹参德高望重,刘邦请他去任齐王(刘邦的长子)的相国,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并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萧规曹随”传为历史佳话。

齐国求贤

曹参到齐国担任相国时,齐国是一个拥有七十座城市的大封国。当时刘邦刚刚夺得天下,建立了汉朝。但是经过秦末战乱加上四年的“楚汉战争”。社会经济一片破败凋敝,当时百姓穷困,国库空虚,人口锐减。曹参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怎么才能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呢?他认识到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老百姓摆脱战争的苦难,给予休养生息的机会。他清醒地感到,过去是靠在马上用武力夺取了天下,现在天下统一了,不能再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了。所以必须转变政策,发展生产,顺应民心,才能逐步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好。

曹参到齐国后,立即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批有才识的知识分子召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所以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有的竟不着边际。这么大的事,又众说纷纭,搞得曹参也无所适从,一下子很难做出决断。

盖公献策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住在胶西的盖公,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有治国的才能。曹参听说后,思贤若渴,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胶西盖公请来。盖公来了以后,曹参礼贤下士,亲自拜见,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就向他建议当前治理齐国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

盖公对曹参说:“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不生事,不扰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后,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请盖公住,以便随时为他治国出谋划策。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九年中,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

狱市如寄,切勿扰乱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西汉丞相萧何年老病危,惠帝亲自去探视。惠帝估计萧丞相的病好不了了,所以就问萧何,将来谁可以代替他的丞相职位。一贯忠心耿耿、顾全大局的萧何,立即向惠帝推荐曹参是唯一的最佳人选。

曾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立即告诉身边的官员和随从,着手收拾行李,做好进京的准备工作。曹参对他们说:“我马上就要回朝廷担任丞相了。”

不久,朝廷果然派了使者来齐国,召曹参回长安。曹参急急忙忙做回京赴任的准备。临行前他把继任齐国丞相的人找来,再三嘱咐说:“对齐国原来管理监狱和市场的办法,千万不要随意改动,否则社会上就会出乱子。”继任的新丞相对他的话不太理解,就问曹参说:“要治理好国家,难道就没有比管好监狱和市场更重要的事了吗?”曹参回答说:“你不能那样来理解。因为监狱和市场是好人、坏人都可以容纳聚集的场所,你如果随意变动管理办法,那么有些人到何处去安身呢?要是坏人无处安身的话,就会到处去作乱,老百姓又要遭到他们的祸害了。所以我才首先把这件事提出来,你们千万不要大意啊!”这样继任丞相才明白了曹参为齐国百姓的一片苦心。

曹参与酒的故事

曹参嗜酒成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白天饮酒,夜晚饮酒,常常喝到酩酊大醉。那些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看见他日日饮酒,不理政事,很为焦虑,都想来劝说他。

可是这些人一来,他就摆开酒席,请他们喝酒,一直喝到酒醉离去为止,他们没有机会向曹参劝说。

曹参的后园紧靠官吏的宿舍,住在宿舍里的官吏们整日饮酒,并伴以歌唱和叫喊,闹得不亦乐乎。曹参的随从官对此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随从官请曹参到后园游玩,好让他听到官吏们的醉歌,加以处置。可是曹参听了,不但不加制止,反而叫部下也摆开宴席,痛饮歌呼,和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终日酒醉,不理朝政的行为使惠帝也大为不满。

一天,惠帝对曹参的儿子说:“你私下问问你的父亲:‘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很年轻,你作为相国,整天饮酒,如何能忧虑国家大事呢?’”哪知曹参听了儿子的话,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并且说:“赶快进宫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不是你应当说的。”

事后惠帝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打你儿子?那是我让他劝说你的。”曹参慌忙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惠帝说:“你好像不及他。”曹参说:“讲得好,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令去做就行了,这不是很好吗?”惠帝说:“说得对。”

后来文学家杨雄说:“萧也规,曹也随。”“萧规曹随”的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中来的。

曹参担任相国,主张清静无为,这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脱离了秦朝的酷政以后,很想能休养生息,曹参的主张正好迎合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天下人都称赞他。

由此可见,曹参自己饮酒,也让别人饮酒,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清静无为”的主张,让老百姓过一段太平日子,这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陈平——安刘汉天下的一代智相

陈平(?-前178年),字儒子,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秦末天下大乱,陈平开始投在魏王咎的帐下,任太仆,但因言不听、计不从又投奔了项羽,仍是郁郁不得志。后来被刘邦的谋士张良发现,遂劝说其投靠了刘邦,任护军中尉,逐渐成为了刘汉阵营中举足轻重的谋士。在楚汉战争中,陈平数次献奇谋帮助刘邦渡过难关,并最终攻灭西楚。

汉朝建立后,陈平被封为曲逆侯,在捉拿韩信和白登助刘邦脱险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汉高祖崩后,在惠帝和吕后专政时期皆被任命为丞相,为了保存实力,他表面上与吕后串通一气,对诸吕想要篡权谋国的阴谋不闻不问,等到吕后死后,他联合刘章和周勃荡平了诸吕,挽救了汉室江山,并扶立文帝刘恒继位,再次出任丞相之职,协助文帝使国家大治。陈平去世后,谥号为献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既能谋身又能谋国的一代智相。

同类推荐
  •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在张爱玲热之前,最被中国人瞩目的女作家是“文学洛神”萧红。她23岁写出《生死场》,立刻蜚声文坛;30岁写出《呼兰河传》,首开中国“散文化小说”之先河,迅即成为一代文学经典。她的文学天才,正如自己后院里那些花草,恣意纵横,烂漫自然。而天才如她,却有着惊人坎坷的一生。她少年丧母,18岁又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生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三个男人有过情感纠结,而每一次跟新的恋人在一起时,都怀着上一个恋人的孩子;在文学之路上受到鲁迅的大力提携,成为鲁迅家的常客,却浑然不知许广平对自己的真实感受;32岁,她病死于香港,死前,病床前没有一个亲人……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热门推荐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嗜宠腹黑小娘子

    嗜宠腹黑小娘子

    这是一篇小娘子养成记!她是乔灵儿,天不怕地不怕,王爷靠边站的主。生活是毛线,她乔灵儿的答案是这样滴:“爷,小姐把院子里的小姐们都打了。”某人看一下门口,觉得阳光灿烂,“让她们都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于是众小姐暴晒于烈日下......“爷,小姐说不来了。”“此刻在做什么?”“收拾包袱。”某王爷瞪眼,拔腿就朝外跑去。“王爷为何这般着急?小姐说要与爷去度蜜月啊。”还有,她乔灵儿啥都不做,只是动动嘴,竟然伤了王府上的小妾!宠妾被伤,某王爷在一气之下休了她问,小妾伤了哪里?答,小妾伤了心,王爷的爪子正给小妾疗伤。“听说你被休了?”某小妞点点头,“对啊,我这小身板,要技术没技术的,被休很正常。”某男差点摔倒,要技术没技术?于是,某男正色道,“没关系,技术,我可以教你。”某小妞一脸的兴奋,“好吧,你表演,我看。”某男彻底倒了。总结: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而她在闹,他在笑;她痴,他更痴。
  • 绝品女穷神

    绝品女穷神

    夜凛,妖界至尊,孤傲冷俊,人人畏之敬之,纵然是天庭,也从不放在眼里。万没想到那个化为鸡妖的仙界小东西竟敢当众拿水泼他,甚至大肆羞辱,简直罪不容恕,当然,他并没即刻让她灰飞烟灭,怎能如此便宜她?这似乎还只是个开始……某女跳脚,玉帝老儿,你丫不仁就休怪我不义,逃犯谁爱抓谁抓,大不了神仙不做,谁怕谁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养老知识300问

    养老知识300问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养老形式的优缺点、基本知识、概念,本书共12章,第一章老有所养、第二章居家养老、第三章社区养老、第四章机构养老方式、第六章安全保险管理、第七章饮食起居管理、第八章文化生活管理、第九章护理服务管理、第十章医疗保健管理、第十一章咨询关怀管理、第十二章家庭联络管理。
  •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内容简介:每一天,人们都在尝试着说服别人:想让爱人温柔宽容,想让孩子听话懂事,想让邻居通情达理。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说服的挑战。这种挑战,既针对一个人的口才,更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博弈手段。怎样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中得到揭晓。《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为你揭示说服他人的策略,给你掌控人心的力量。
  • 呆呆总裁萌萌妻

    呆呆总裁萌萌妻

    白萌米在马路上捡了一只呆萌傻小子,把他带回家教他洗澡,吃饭,说话,穿衣服,什么都要从头开始教起。文能斗后母,武能斗后妹,夺得家产养呆呆傻小子,没事在家便陪他玩耍,有事便将他走动携带对人便说:“我儿子,帅不?”是命运还是阴谋,是偶然还是算计“萌萌,饿,饭饭。”“萌萌。”“有完没完,别用那么恶心的语气和我说话,箫总裁。”“乖萌萌,过来我抱抱。”“抱你妹啊,抱。”一步一步走来,一直以为是一个美好的梦可梦醒了,才知道一切都结束了,那一刻才知道不是什么美梦而是噩梦的开始。
  • 永远到底有多远

    永远到底有多远

    佛说,五百年轮回才换来今生我们的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情缘,珍惜与你朝夕厮守的爱人。我们常对彼此说:我会永远爱你。但是誓言总是美好动听的,说的到却往往做不到,受到伤害的人总是含泪自问:永远到底有多远?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文内容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等。
  •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