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2000000011

第11章 人生礼俗辟邪(4)

2.产事污物处理的避忌

产后有许多污水、污物亟待处理,但按民间旧俗,这类与产事有关的污水、污物是不能随意处理,任意抛洒的。对这些东西的处理,本身就是生育辟邪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处理婴儿的胎盘。胎盘,也称胎衣,又叫胞衣。旧俗以为胎盘与婴儿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它甚至将影响和决定婴儿的未来命运及前程。这当然又是感应思维的认识方式所导致的一种思想观念,因为胎盘曾是婴儿身体的一部分,产后表面形态虽然分开了,但它们内在的神秘连系却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分开,它们仍是连成一体,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正因为胎盘的这种神秘性,所以古往今来的人们都习惯将其称作“衣”,对其的处理则称之为“藏”。婴儿胎盘在民间辟邪习俗中的分量非同小可。民间非常重视胎盘的保存。一般来说都是将其藏入瓦壶内,里面用石灰铺垫,埋在床下,或其他不易被人或动物骚扰破坏的地方。有的地方则根据胎衣与婴儿的特殊感应关系,将男婴女婴的胞衣区别处理,比如将女婴的胞衣埋果树下,有“花繁子多”的意思;男婴的胞衣则埋在门里边或门槛下面,有所谓“顶门杠”或“顶门势”的意思。还有的则将其埋在大门口或高岗、山坡之上,祈愿其聪明富贵、幸福长寿。此外民间还有不少其他的处理方式,比如以为它与婴儿的性别很有关系,如这胎是女孩,则藏胎盘前必须先将其翻转过来,否则下一胎还是女孩,所以想生男孩的产家是特别重视这一点的。总之,不管风俗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都是严肃慎重的,而且多是在夜深人静、无人知晓的状况下进行的,充满敬畏意识。

其次是对婴儿脐带的处理。由于民间认为小儿脐带是与其本命元神感应互通的,所以与处理胎盘一样,婴儿脐带也必须密闭藏妥,有佑福婴儿的作用。

最后是对产妇生产时用过的产褥及污水的处理。由于产褥是婴儿接触过的东西,按照感应思维的认识方式,它和婴儿也有了整体关系,因此对它的处理一般是埋掉或抛进河里让水冲走,不能用火烧掉,否则将对婴儿不利。至于为何不利,则有各种说法,比如有的说会使婴儿浑身长满红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有的则说会使婴儿难养。总之,民间忌讳用火烧掉产褥。至于对污水的处理,由于“不洁”观念的影响,对于污水,民间是忌讳将其随意泼洒的。

3.有关产妇的一些避忌

产妇刚经过产事的折腾,身体异常虚弱,需要将息。再加上产妇不洁观念的影响,所以对产事后的妇女,民间有些忌讳需要产妇及其周围的人共同注意。首先,禁见产妇。两个产月内的产妇忌讳相见,恐发生冲犯。其次忌讳产月内串门。这是因为产妇不洁,秽气深重,民间俗信以为“产妇冲宅”乃“热血扑门”是不吉利的。如果她不小心这样做了,就必须设法禳解。有的地方的作法是,产妇必须头顶红布,烧香礼拜这户人家的宅神,有的还须插柏枝,所谓“百(柏)无禁忌”,方能祓除不祥。因此产妇产月之内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将息自己并照看婴儿。第三,禁夜间外出。即使在自己小院内也忌讳坐到天上的星星全部出来之后,因为按民间俗信,天黑透后将有鬼祟神煞冲犯,对产妇不利。如果非要出去,一些地方则采用雨伞遮身的方式辟邪。第四,禁参与神巫事。由于产妇不洁观念,她们不得参与敬神礼佛或其他巫术活动。恐相互冲犯,于产妇不利。第五,禁掀床铺。一些地方忌讳产妇在满月前掀动床铺,否则将对婴儿不利。这其实有保护产妇的意味,让她未满月前安心静养,不要过早劳动。此外有的地方,还有禁产妇触摸小儿眼睛和打小儿的俗信,据说这是因为产妇指上有毒,若触摸小儿眼睛则会使小儿得眼疾,打小儿则会使小儿长大后不服管教等。这里有产妇不洁的思想,但更主要的还是有保护产妇及婴儿的目的。因婴儿刚出生,免疫力差,容易生病,轻易不要乱行触摸以防小儿染疾。至于打小孩则会损伤婴儿,而且由于情绪激动于产妇静养也不利。南方有些地方还禁产妇养鹅,俗信鹅粪有毒,如果产妇不小心接触鹅粪,则会使小儿得痘疹。这也有保护妇幼的意味在内。

关于产事后产妇的许多避忌都带有保护妇幼的意味,但也不可否认,不少避忌是出于产妇不洁的观念,有轻贱妇女的含义。

三、育养辟邪

(一)婴儿育养辟邪

经过漫长的孕育,痛苦的生产,婴儿终于降落人间。这是产家最为欢喜雀跃的时刻,全家沉浸在一片浓烈的喜庆气氛之中。街坊邻舍,亲朋好友,纷纷登门拜贺,喜庆添丁进口。中国民俗特重子嗣,所以生儿养女是一件值得大祝特祝的大喜事。敦煌民俗文献中就有产子后“打金鼓喜乐”报喜的风俗记载,可见“报喜”是中国民间沿习已久的风俗。各地由于习俗不同,“报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繁有简。有的大张旗鼓,大肆张扬,有的则只重内容,不拘形式,但不管如何,产子之后,须向姻亲故旧报告好消息,以取得喜庆之吉则是共同的。至于避忌,有的地方比较讲究,严格些,有固定的礼仪模式;有的地方则无所谓,由于心里高兴,就是有些小冒犯,也不会太往心里去,认真加以计较。可能有的地方民俗以为这种热闹喜吉的气氛足以挡住一切邪煞之气,因此没有什么特别讲究之处。据说河南开封一带,头胎产婴的当天,由女婿持鸡蛋到岳家报喜。报喜过后,丈母娘要烙一张面饼交女婿带回,一路抛洒喂狗,回到家时必须抛洒完毕。以为这样可以保婴儿在抚养过程中不会遇到什么灾难,以至中途夭折。因为象征他的那张面饼已喂过狗子,此后可以不必再有什么顾忌。这是趋吉避凶心理的反映,东北民间流行给孩子起乳名“狗刺儿”,其心理、仪式异曲同工。

总之,这一阶段是产子之家最为欢欣鼓舞,轻松得意的时刻。前一阶段的危险已经过去,后面的辛勤抚养尚未开始,基本处于战略休整阶段。

接下来,便是命名了,这便有了许多讲究。命名有乳名、学名之分,俗称小名、大名,也有小号、大号之说的。小名比较随意,而且有的地方据说为了孩子好养活,故意起个难听的小名,有时还越贱越好,俗信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引起神煞鬼魅的注意,容易瞒天过海,其实这仍是趋吉避凶心理在起作用。如果起了太好的名字,小孩负担不起,就容易出事故了。或者这是一种在神灵面前表示谦恭自抑的意思,以为这样就会使神灵满意,否则有意僭越,神灵就要降下责罚了。一方面是奴性意识,一方面又是糊弄神灵,这似乎也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特征,典型的中国式“幽默”。关于小名贱的情形,民间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这是由于一些地方通行所谓“碰姓”(或称“闯姓”)的习俗造成的。即婴儿出生后的头一天早上由婴儿的父亲出门去“碰姓”,碰上第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幼,跪下即磕头,乞求赐名,而过去农村中起早的大都是拾粪的老头,没有什么文化修养,加之事起仓促,来不及仔细思索,便信口开河,于是什么狗娃、猪娃、粪筐、黑蛋的名字便起了出来,而且到处都是。据说有这种“碰姓”习俗的地方,往往还有给孩子认干亲的风俗。一般说来,这第一个被孩子父亲碰上并信口给孩子起了名的这个人按惯例就是孩子的干亲。所以早起“碰姓”的人往往避忌碰上姓“王”、姓“史”的人,因为“王”、“亡”,“史”、“死”谐音,听了不舒服,在趋吉避凶心理意识很重的地方,这是很令人扫兴的事。以此类推,“碰姓”的人当然最高兴碰上姓“刘”、姓“陈”(“程”)的人,因为“刘”与“留”,“陈”(“程”)与“成”谐音,这自然大吉大利,让人非常开心。但这毕竟可遇不可求,更何况有时倒霉偏偏碰上姓王、姓史的人,怎么办?这没有办法,是不能绕过去不算的,只好暗自祷祝一番了事。可见这种所谓“碰姓”的习俗其实往往还带有“碰运”的占卜心理在内,看看自己孩子的运气如何。

至于婴儿的大名(学名)的命名就非常严肃慎重了,丝毫玩忽不得,有的俗信甚至以为这将关系到孩子一生的穷通祸福,所以一般都是请附近地位比较高,文化比较深的人仔细考究,深思熟虑之后才给命的名。更讲究一点的,还要请深通五行生克、了解命理的算卦占卜先生认真推算之后才给命的名。如果五行中缺了什么,命名时就必须考虑这种缺陷,认真思索后通过命名设法加以补救。比如五行缺金,就必须取带“金”旁或含“金”或有“金”的意味的字给孩子命名,可见其严肃认真。

从以上命名的辟邪习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完全是一种“求吉”心理的表现。所以趋吉避凶始终是贯穿辟邪习俗的一根主线。辟邪行为的起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这种“求吉”心理的需要而设置和进行的,至于是否灵验,有多少根据,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比如旧俗在产子后,要在门上悬挂虎头虎骨以示辟邪。其实这除了因为“虎”字令人联想到“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外,任何作用也没有,但俗信就以为作了这种事后当然就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只是因为“求吉”心理已得到了满足,其他的任何证据式的东西都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你说他自欺欺人也好,你说他愚昧迷信也好,反正不在他的认识范围之内,与他无关,这正是我们前面已提及的原始神秘思维方式。

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什么是辟邪及辟邪文化。

喂养婴儿时,各地也都有自己的一些特殊避忌要求。比如民间有的地方在乳儿时必须首先“乞奶”。即婴儿刚出生时只能喂些清水或甘草汁或蜜等,哺乳须在“周天”即24小时之后,有的则更长些,但不管怎样,在母亲正式哺乳前都要“乞奶”;“乞好缘奶”,或称讨“开喉奶”。具体作法是,生男孩者要向生女孩者讨,反之亦然,但忌讳同姓乞奶,这大概有男女婚配的意思在内,是通过这种方式祈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好姻缘的意思。实行这种仪式时还要注意不能向那些产后不满四月的人家要,因为这犯所谓“喜冲喜”的忌讳。另外如果母亲不能亲自喂养,则挑选乳母时需注意,不能让那些有恶疾、隐疾或不良习惯的妇女喂养。母亲亲自喂养时亦须注重不能在生病、精神不愉快或大喜大悲时哺乳。而且喂养也不得过饱,过饱则积食,但俗信以为会中脐风。

小儿要常洗浴,勤换衣,久则恐生疔、疮,暑天则易生痱。因此给小儿洗浴、换衣等是母亲的日常工作。按照旧俗,小儿浴前要择日,这就要看皇历,只有皇历上说此日利洗浴才可给小儿洗浴。一般说来,“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巳凶”。还有“拣日不如撞日”的说法,这是取其灵活方便,不受拘束。总之各地风俗不同,因此具体操作方式也不同。洗浴地点也有避忌,民间有畏避灶王的习俗,所以冲犯不得。所谓“灶处安床,子孙不利”,“灶前浴小儿,令隆残不利”等就是这种畏忌心理的反映。所以给小儿洗浴时,一般不得在灶间进行。这里还是“不吉”观念在起作用,因为产妇与初生婴儿在俗信看来都是不洁的,不得接触与神灵有关的任何物事,否则便要有冲犯,于产妇及小儿均不利。所以未足四月的小儿的洗浴水不得任意抛洒,尤其婴儿的第一次洗澡水忌之更甚。据说,在未足四月的小儿附近,胎神仍滞留未去,因此要小心谨慎,切勿冲犯,否则小儿便要有祸殃了。还有的地方则在小儿浴后,用蚌粉补身,俗信以为这样可以辟邪,其实它吸汗、爽身,也有健身的作用,当然对小儿有益。

婴儿的胎发,亦有避忌。不少地方民间规定,新生婴幼儿的胎发,满月日或百日内是禁止剃去的,否则将对婴儿不利,有夭折短寿之虞。而在满月或百日之后,产妇出产房前则必须剃去。因为胎发带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如不剃去,则会触犯神灵。但是正头顶上所谓“天灵盖”或称“呼歇顶”上及附近地方的胎发则不能剃去,因为此处头皮软,那里的起伏波动让人感到非同一般。俗信以为那是灵魂出入的地方,平时忌讳随意触摸,更不能用手拍打,否则伤及此处,小孩不傻即哑。剃发时保留此处胎发,就有保护小儿灵盖的含义在内。此处的胎发有的地方甚至要保留到小儿长至十二三岁时才能剃掉。长得过长时,则打成小辫,用一根红绳系住,俗称“八十辫”,是祈愿小儿将来高寿的意思。另外,婴儿剃下的胎发不能随手抛掉,必须妥密藏好。有的地方则要用红布将其包好,送入神庙,有祈神佑福的意思。有些地方还有用杏仁擦拭婴儿已剃光的头皮以避风邪的习俗。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上面仅就一般而言,其实并不是都只在婴儿满月或满百日之内才能剃发的。

同类推荐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压寨大王

    压寨大王

    【完结】有美人倾城,艳绝天下。他是那倾世不老的风华,天生一副好皮囊,却生了蛇蝎心肠。他是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毒公子,却败在了一种叫情的毒上。她是个大字不识的山大王,生平爱好吃喝玩赌,一心想和弟兄们一样可以讨个漂亮老婆。终是为了一人,误了终生。二十四骨折扇,四十八骨罗伞。血债血偿,那情债如何?那年,困龙寨的最后一株桃花凋零,他站在断壁残垣间,一字一语阿繁,回家了。
  • 绝代风华之美人如画

    绝代风华之美人如画

    美艳高冷的心理专家穿越到古代,在风景如画的世界里,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找寻着自己梦想的温暖……
  • 一剑飘雪

    一剑飘雪

    清乾隆时期,邪教猖獗,为了让人民不再受邪教之害,乾隆秘密训练出飘雪,并命他潜入江湖专灭邪教。飘雪在途中和一剑等相遇,于是,一剑和飘雪他们开始了除杀天下邪教的漫漫长路。
  • 爱情宝典

    爱情宝典

    超级兵王慕青鱼化身屌丝男,扮猪吃老虎,拳打高富帅,脚踹世二代。前有野蛮未婚妻,后有美女董事长,中间夹个暴力女警花,且看他如何纵横都市,活得潇洒。
  • 虚鞘

    虚鞘

    玉华城徐家大少,巧遇神秘洞穴,得一神秘虚鞘,后觉醒虚鞘之时,竟发现天元大陆的居民心脏之处竟全部插着一柄柄武器,后据虚鞘得知,天元大陆居民竟全部已经死了......
  • The Elusive Pimpernel

    The Elusive Pimpern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司徒灿

    神医司徒灿

    话说在宋朝年间有一非常有名的大夫叫张公,因为经过他治疗的人没有不痊愈的,无论是疑难杂症还是大病小病,所以被百姓称作《医圣》张公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有名大夫,他自幼和父亲学习医道,他们家的医术是祖传下来的!张公有两个徒弟,大徒弟叫李秉硕,是张公亲戚家的孩子,二徒弟叫司徒灿,是张公年轻时出外行医时所救下来的弃婴,自幼和张公学习医术,如今以23年了!张公还有一女,对医术毫无兴趣,一直对司徒灿有所倾心。
  •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他夜轩,凌云帝君,邪魅狷狂;她玄凌,神界公主,冷傲绝世。混沌现,风云涌,她进入他的世界,他为复活心爱之人,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她,伤害她……她无怨,无恨(她厌倦神界生活,借助他心爱之人的神魂来到人界)数载相随,受尽欺凌冷落,换来的却是一个月的无边折磨,为他心爱之人做活体实验。神魂生生撕裂被剥离,她体无完肤,心也千疮百孔,再也无力待着他的世界里,他却不放她离开……
  • 九品剑道

    九品剑道

    穿越人士楚秦踏上修道路,从此修道界就多了一枚妖孽。
  •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十岁的覃青竹与十五岁的郗(xi)旬墨初次相遇,光线从头顶撒下仿佛在郗旬墨的周身形成了闪耀的光圈,毫无防备的倒影在覃青竹那明亮的双眸里,烙印在那颗炽热的心脏里。一年后再次相遇,父亲因火灾去世。柔软的身体被郗旬墨拥在怀中,那迷人的香味安抚了受到惊吓的心灵。“青竹,你愿意跟阿姨回去,让叔叔阿姨照顾你嘛?”双眸仿佛被蒙上了纱黯淡无光,覃青竹呆滞的点了点头。在郗旬墨十八岁时被告知。等覃青竹成年后便必须娶她为妻。而覃青竹在新婚之夜却没有身为新娘的喜悦与甜蜜感,只是被厌恶的告知“嫁给我!你满意了吗!”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