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1800000041

第41章 识别忠正与奸邪(1)

第一节考察精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①存”,神②之谓也。“山骞③不崩,唯石为镇④”,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⑤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①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理解为“仍然,还”。

②神:与“精神”不相同,除了有精力旺盛之外,还包括一个人由知识、经历、意志、毅力中所体现出来的气质,是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合成体现,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

③骞: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以理解为石头的风化、损坏。

④镇:这里可以理解为依靠石头的支撑而使山体保持牢固。

⑤具乎:集中在,体现在。

⑥形骸:指我们自己的身体。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形体神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评述】

“神骨”为本卷之开篇,总领全卷,当为全卷总纲,同时也说明曾国藩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

人的相貌虽然是父母赐予的,是天生的,但人的品性、人的修养、岁月的痕迹,却会沉淀在一个人的形体之内,形成一种精髓、核心。这样一种精髓、核心就如一粒潜藏在体内的珍珠一样,使人焕发出独具个性的熠熠光芒,并通过仪表、举止、言谈得到反映。这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神骨”。

这里,曾国藩所说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数量不多的几块头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读者一般往往很难把握住,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对此古代医书中记述道:骨节像金石,欲峻不欲横,欲圆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与肉相称,气与血相应。

曾国藩所言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外貌的躯干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人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从这里也可看出,“神”与日常所言的“精神”并不一样。

神是一种气质性的东西,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神可能来自于磨炼,也可能来自于阴阳的调和。读书到相当程度,他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明显的不同,仿佛有某种光,这是神的一种表现。在经历世事中成长,历经风雨事变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不同,这也是神的一种表现。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观出来,犹如光从太阳里放射出来普照外物一样,但神是藏于目之中的,犹如光本身就存在于太阳内部一样。因此曾国藩用八个字来形容:“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总之,“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存在,它必须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

我们观察一个人,首先要看其“形”,因为这是“神骨”存在的基础,是一个人天分与禀赋的反映。五官端正,三停匀称,骨肉丰满,气色红润,说明其人精力旺盛、生性善而正,是天生美质、可造之材;獐头鼠目,鼻眼歪斜,骨不附肉,气浊神枯,说明其人气蕴不足、生性乖张,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向歪门邪道。这一方面可反映出胎儿受孕环境、发育过程的好坏,更主要的则是来自父母禀性的遗传。同时,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它还是一个家族德行、德性的累积。拥有好的相貌基础,就如同拥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当然,拥有好的材质,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就好的人品;没有好的材质,也不代表一定成不了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先天的禀赋,只是一个质朴的根基、横竖的纹路,仅仅能说明雕琢的难度有多大、需要花费的气力有多少。相对而言,后天的教育、修身、发展才是更为重要的。随着一个人学识、修养、心态的不断变化,相貌所能反映的智愚、邪正、刚柔也会有动态的改变。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人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却感觉浑身透着一股邪劲儿;也可以看到某个人衣衫褴褛、相貌丑陋,却不能遮掩其逼人的英气。所以,我们在看到一个人的相貌基础后,一定要留心其相貌所反映出的“神”。这才是识人之法真正的核心。

本卷开章明义这段话,讲的就是形神关系。

“一身骨相”,即是指先天材质,而五官端正饱满与否又是材质如何集中的反映,所以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一身精神”,即是指“形”所具有的“神”,而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又最能闪耀出灵性、善恶与邪正。所以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芸芸众生中,普通材质者居多。随便看一个人,也不一定强求别人拥有多高的学识、修养与智慧,所以不妨着重看其形骸,因为从其五官疏朗与否、气色光华与否、骨骼肌肉饱满与否、动作言谈刚健与否,已然可以看出其精力如何、气魄如何、品性如何,从而基本知其贫富贵贱之归宿。然而,对于士人豪杰而言,就必须观察其神骨,也就是既要看其材质,更要着重看其精神。因为你此时鉴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指点迷津,而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不得不慎重考察。所以说“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曾国藩所讲的“神”、“骨”是两个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概念,它可以体现在个人表现的方方面面。在本卷的第一章里,曾国藩对“神”、“骨”分别作了专门论述,论述的重点又集中在眼神、骨骼上。这样做,思路是清晰、贯通的,但对一个人精神、骨气的观察应当融入每一个具体细节、具体过程中。眼神、骨骼固然可以集中反映“神骨”,但形体、举止、言谈甚至日常处事方式也都可以体现“神骨”,神的变化来自于磨练,来自于阴阳的调和,来自于修养的提高。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其他东西掩盖不了的,就像云层厚积中的阳光,区别仅在于会不会鉴别。精神状态良好,能调节激发体内潜能,灵感与超水平发挥就有实现的可能。而气沉不下来,就做不好事情。神与精神还不是一回事。神是一个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是有质无形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人的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人们看不到它的实体,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神是一种气质的东西,是能在后天的环境中发生变化的。后天的磨练很重要,也是才能、信心、智慧增长的源泉,也可以说生命力是基础,行动力是武器,意志力是动因,思考力是统帅。

由于修养深浅的变化,有的人神光内敛,是大才;有的人锋芒毕露,是中才;如果无神无光,则不足为论。

在考察人的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比较容易识别与自己性格相似、知识水平差不多、经历差不多、能力差不多或比自己低的人才,而不同类型,比自己才高的人则判断不准确了。加之受个人好恶的影响,很多人在观察别人、鉴别人才的时候就犯了不少错误。这就要提醒人们在鉴别人才时不要以己观人,即凭自己的主观喜好去选人才!

精神状态有不足与有余之分。从外部察人,主要观察人的精神状态。神表现为洒然而清,或者为凝然而重,这都是好的,皆来自于内心的清明厚重。内心清明厚重,决定着他的思维正确、大脑清醒、判断正确,以这样的条件去领导他人和处理问题,自然得心应手。神清是内心聪明智慧的表现,如果一清到底,光明透彻,这样人的命运、事功也就是好的。如果神浑浊不明,内心的聪明智慧也没有多少。或许可以制造一点无聊的笑料,却不足以堪用。这样的人就不足为论了。

神有余的表现是,眼光清莹流转,目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如一泓秋水。处理事情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与众人相处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沉着静养,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

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头脑浑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畏似畏。神色混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

察神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浑浊外,还要结合他的举止言谈,才不会有偏失。神有余就有足够充沛的精力来从事比他人更多的工作和学习。因此,能做出超过常人的成就来。

神情而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上等人才。观神时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先清后浊的人,也就是天资聪颖,但后天因为懒惰和骄傲而慢慢地变成了普通人;二是先浊后清的,也就是天资愚钝但经过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的人。曾文正即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

科举出身的曾国藩在领军行兵打仗时多从文人中选拔将领,因而一生结识的读书人无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句话简单、平实,却是他一生经历的结晶。后世文人推崇曾国藩,仅此就足以理解一些文人对他的敬佩之心了。

【人才智鉴】

曾国藩观江忠源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本是读书人,后成为湘军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将。1848年,他开始办团练,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1年)还早三年,而曾国藩本人是1853年才开始办团练的。江忠源办团练,是为镇压新宁县的青莲教起义。青莲教首领雷再浩率众起事,江忠源率乡里团练(不算正规军队),一役便将雷再浩剿灭。由此授七品知县,在浙江任职。

江忠源本在湖南一处偏僻的山中读书,因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北京,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官员,而江忠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待进科举的读书人)。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也赏识江忠源的才华。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去,直到他走到门外。曾国藩对左右人说:“这个人将来会立名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后来的史实印证了曾国藩观察人的正确性。

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1852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奔赴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帐下,准备狙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后来,曾国藩从北京给江忠源写信,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认为他应“读书山中”,而投笔从戎,“则非所宜”。他还动员朋友劝阻江忠源,认为“团练防守”即为文人本分,他率兵去广西,就是“大节已亏”。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江忠源投笔从戎,旁人以为他是“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文员夺武弁之制,还是否与他认为江忠源当会“悲壮惨节而死”有关呢?

江忠源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作战,即大功告成。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早期领袖南王冯云山即牺牲于此役。江忠源因此以善带兵而名闻朝廷。

由于江忠源追击太平军有功,军功累积,由七品知县迅速升迁至安徽巡抚(官级三品)。

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翼王石达开率兵迎战曾国藩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悲壮而死。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江忠源会“立名天下,当悲壮惨节而死”,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注视良久,肯定与察神有关,可见“文人先观神骨”意义非常。

任何一位领导者,在考察人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禀赋。不如此,就不足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者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核心首脑集团,带领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资料】

论神

神居内形不可见,气以养神为命根;

气撞血和则安固,血枯气散神光奔;

莫标清秀心神爽,气血和调神不昏;

神之清浊为形表,能定贵贱最堪论。

同类推荐
  •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无疑是中国现代管理的大师,他的许多思想所闪现出来的光芒几乎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智慧。中国有许多管理者可以称为企业家,但真正可以称作管理大师的惟有张瑞敏。张瑞敏先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现代管理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播他的管理哲学,学习他的管理思维,对于每一个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非凡。本书的主体部分为张瑞敏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版出版的《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VCD光盘的文字内容。为传播张瑞敏先生的管理哲学,北京国人规范管理推广中心授权我们独家出版张现在敏先生讲座的文字内容,并且配备VCD光盘。
  • 激励要讲方法

    激励要讲方法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点燃员工的热情,激发团队潜能,让员工尽心竭力地工作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内驱力。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更多的激励法,而且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激励法来激励不同需求的员工,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在本书中,介绍了多种激励方式,多家知名企业的激励方法。相信,更多的选择,更实用的方法会带给你更多意外的惊喜。
  •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有价值的图书就像一部经典电影一样,不会从主角的出生絮絮叨叨的聊到去世。本书将马云人生中最精彩、最实用的片段剪切出来,以布阵、聚人、借势、变脸、御敌、正已、育人、坚守为核心 ……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税收业务管理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税收业务管理

    本书讲述了工商税金的管理、进出口关税的管理、出口退税的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理论。内容全面,系统而具体,重点突出,指向明确。
热门推荐
  • 刀星

    刀星

    《刀星》别名《一袋烟云》。纷繁一世红尘中,四季飘摇皆为空。星下回眸成迷途,千古君心几人懂。看了太多小说:《英雄志》、《七界传说》、《星辰变》、《仙逆》、《求魔》、《坏蛋1》、《坏蛋2》、《盗墓笔记全系》、《鬼吹灯全系》等等。终于决心写一本自己心目中的小说:万人看后万种风情。《坏蛋1》的热血,《英雄志》的洪流与思辨,《盗墓》与《鬼吹灯》的猎奇,玄幻类小说的武神撼天。我始终认为一部好书一般会出现两个标准:读者一致的点评或是万人看万种风情,甚至去讨论和思考里面的剧情。
  • 面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面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脸上的秘密,从一张脸上,你能看到些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会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说:“面孔是一个人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的永久习惯记录,它就像一张地图,不仅能反映人的气质和性情,通过对它的正确解读,还可以改善各种人际关系。不要把解读面孔看做是一种算命,而是把它看做一种识别他人品质的工具。”
  • 霸宠不良毒妃

    霸宠不良毒妃

    力大无穷的女中医叶知白,一朝穿成体弱多病的相府大小姐。继妹陷害抢未婚夫?没事,给你便是,可是要付出代价哦……这边刚摆脱渣男,那边皇帝又一道圣旨把她赐给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二儿子。只是,大喜之日,来不及拜堂新郎便领兵出征。半年后,他在战场上重伤腿残,她被冠上克夫的名号。然而,补办的洞房花烛夜,体弱多病的她一手提起他丢上床:“王爷只需摆好姿势,剩下的交给我来办吧!”而双腿残废的他却一脚把她踢翻,反身压上她,邪魅一笑:“这种事怎好劳烦王妃……”据王府的丫鬟爆料,当晚新房里的床响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王妃扶着腰出来,王爷坐着轮椅却是神采奕奕,进房一看,床榻了!丫鬟捂脸,“王爷好生勇猛。”
  • 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本书是一本实用和便于掌握的处世生存的成功学,是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进退之道。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涉及人生处世生存的方方面面,及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人们该如何在“进退”上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地抓住要领,掌握精髓,从而避免自己走向极端,获得梦想的实现,使自己人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野心

    野心

    1、名家唐达天新作:畅销书《一把手》《二把手》作者唐达天最新小说。2、官商小说典范之作:一本书讲透中国官场、商界的那些真事儿,社会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3、混社会、成就功业的智慧:本书中那些从小人物到上流社会精英的智慧,引发我们感叹,值得我们借鉴。4、复杂的中国式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爱情和色欲的纠缠、良知与罪恶的博弈。关系的复杂、人性的复杂,让人难以自拔。创业并不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和当老板的野心,创业无须多高的学历,无须成捆的资金,只要具备慧眼,掌握游戏规则,你就有可能会成功。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豪门暗斗:弃妇不可欺

    豪门暗斗:弃妇不可欺

    因被设计,程寒佳竟怀上恶魔总裁方亦照的孩子,也因此,她嫁入豪门。豪门深似海,一再忍让受辱的她却终究无法适应这样的勾心斗角。当她失去孩子,当她成为可怜的替死鬼,她终于涅磐重生。昔日的忍辱弃妇成为冷血女强人,与恶魔总裁又会上演一场怎样的厮杀虐恋?与十年初恋的爱情又该如何收场?与痴心腹黑男的牵扯又该如何理清?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当挣扎敌不过命运倔强的齿轮,你该认输吗?程寒佳。
  • 田家历

    田家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本难成

    仙本难成

    一个身世成谜的孤女,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仙缘,从此踏上了一条万道争锋的修仙之路。
  • 青春制暖

    青春制暖

    那一年,飞机飞上万里高空,许爰在机场哭的昏天暗地,自此失去了她懵懂的爱情。这一幕,不期然地闯入了看风景的人的视线里。后来,大学开学那天,他遇到了林深,成为她大学三年的劫,青春里的最好时光,她的爱情却无处安放。她本以为,她再也没有了爱人的力气,直到苏昡的出现。他带着阳光和温暖而来,为她驱走雾霭和阴霾,制造了一片大好的青春和爱情。—————————————————————————————————这是一本永久免费的现代文;这是一篇会花费我每日写完连载VIP《京门风月》后所有时间来精心打磨的现代文;这是一篇反复构思,反复品读,反复斟酌,耗费掉所有业余时间的现代文!这篇文是我的尝试,也是给这么多年来追随我不离不弃的亲爱的情粉们的福利!——致我最亲爱的读者们————by西子情请喜欢的亲们【收藏】+【留言】,你们的喜欢和陪伴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在这里,等着你们,飘雪未至,冬亦有暖!☆☆☆推荐情的古代言情文☆☆☆http://www.xxsy.net/info/638264.html《京门风月》连载中http://www.xxsy.net/info/450384.html《纨绔世子妃》http://www.xxsy.net/info/339787.html《妾本惊华》http://www.xxsy.net/info/295233.html《妻子太忙不是错》http://www.xxsy.net/info/252298.html《夫君太坏谁的错》http://www.xxsy.net/info/221641.html《红尘醉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