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1800000038

第38章 释争第十二(1)

【原文】

盖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是故舜让于德,而显义登闻。汤降不迟,而圣敬日跻。郄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争,而终于出奔。然则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矜奋侵陵者,毁塞之险途也。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陵轨等。

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是以怨难不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是故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由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

然好胜之人,犹谓不然。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留滞,以下众为卑屈,以蹑等为异杰,以让敌为回辱,以陵上为高厉。是故抗奋遂往,不能自反也。夫以抗遇贤,必见逊下。以抗遇暴,必构敌难。敌难既构,则是非之理必溷而难明。溷而难明,则其与自毁何以异哉?且人之毁己,皆发怨憾而变生衅也。必依托于事,饰成端末。

其于听者虽不尽信,犹半以为然也。己之校报,亦又如之。终其所归,亦各有半。信着于远近也。然则交气疾争者,为易口而自毁也。并辞竞说者,为贷手以自殴。为惑缪岂不甚哉?然原其所由,岂有躬自厚责,以致变讼者乎?皆由内恕不足,外望不已。或怨彼轻我,或疾彼胜己。夫我薄而彼轻之,则由我曲而彼直。

我贤而彼不知,则见轻非我咎也。若彼贤而处我前,则我德之未至也。若德均而彼先我,则我德之近次也。夫何怨哉?且两贤未别,则能让者为隽矣。争隽未别,则用力者为惫矣。是故蔺相如以回车决胜于廉颇,寇恂以不斗取贤于贾复。物势之反,乃君子所谓道也。是故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及其终极,乃转祸而为福,屈仇而为友。使怨仇不延于后嗣,而美名宣于无穷。君子之道岂不裕乎。且君子能受纤微之小嫌,故无变斗之大讼。

小人不能忍小忿之故,终有赫赫之败辱。怨在微而下之,犹可以为谦德也。变在萌而争之,则祸成而不救矣。是故陈馀以张耳之变,卒受离身之害。彭宠以朱浮之郄,终有覆亡之祸。祸福之机,可不慎哉!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莫能远也。夫惟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睹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译文】

所谓的善以不自我夸耀为最高标准。贤的声名则因自夸而受到损害。因此舜让位给有德行的人,他深明大义的好名声立即传遍了四州。商汤礼贤下士时行动迅速,不敢松懈怠慢,他圣明贤达的名声也日渐提升。郄至总是企图压倒别人,最终的结果却非常可悲。王叔喜欢与人争辩,最后只能落得逃跑避难。由此可知,谦卑恭让、屈居人下,是一条通向成功进取的通达之路。自傲自满,侵压欺凌他人,是一条毁坏名声、阻塞重重的险途。所以君子在行为举止上不敢超越法度,志向和意愿也不敢凌越等级。对自己勤于自勉以求进步,对别人谦虚礼让以表示敬畏。因而怨恨和非难不会上身,富贵和幸福就会保持长久。

那些小人却并非如此,他们喜欢夸耀自己的功劳,自恃才能出众,并以此欺凌别人。当他们得势时就会有人加害他们;当他们立功时,就会有人诋毁他们;当他们失败时,就会有人为此庆幸。所以他们喜欢并驾齐驱,争先恐后地往上爬,谁也不能取得优势,最后只落得两败俱伤,被后边的人赶上超过。由此可以推论出,争执和谦让两条道路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然而,争强好胜的人却不以为然。

他们以居人之前为迅速精干的表现,以处于人后为停滞不前,以居众人之下为卑下屈辱,以踩着同辈往上爬的人为奇异杰出的人物,以对敌忍让为屈辱,以欺犯上级为高强厉害。

因此,他们以这种激奋的态度往前走,而不能够自省。如果以这种激奋的态度对待贤人,贤人必定谦逊处下;如果以这种激奋的态度对待残暴的人,必定会构成敌视,造成患难。敌视和患难既已构成,谁是谁非就很难说清楚了。是非混浊难以说明,那么与自取灭亡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别人诋毁自己,都是由小的怨恨发展起来,从而变成大的争端。他如此做,必定会依托一些事情,渲染事情的始末。听到这些话的人虽然不完全相信,但也会半信半疑。

如果你自己也采取同样的手段去报复对方,其结果也是一样的。最终,听说这些话的人会对你们各相信一部分,对你们信任的程度根据见闻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双方互相呕气、争执,不过是用对方的嘴来诋毁自己而已;双方互相辱骂,以至殴打,不过是借对方的手来打自己而已。这种做法不是太荒缪了吗?然而,追根求源,又怎么会有因自我批评而引起争辩的呢?所有的争辩都是由内心不够宽容,对别人太过苛求,或是怨恨别人看轻自己,或是嫉妒别人超过自己。如果因为我自己浅薄而令别人轻视我,那是我理亏,别人正确;如果我自己贤德而别人不知道,那么对方轻视我就不是我的过错了;如果别人的贤德在我之上,那么我的贤德就还有所欠缺;如果我与对方的贤德不相上下,而对方的地位比我高,那么我的德行就稍逊对方一些。

这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而且,假如两个人的贤德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能够谦让的人就更为杰出。假如两个人为谁更杰出争得不可开交,又难分高下,那么以争得较为厉害的为劣。因此蔺相如以掉转车头回避的办法胜了廉颇,寇恂以不与人争斗显得比贾复贤德。事情往往会走向相反的方面,这就是贤德的人所说的“道”。

所以贤德的人知道以屈为伸的道理,因此忍含屈辱而不去争辩;知道谦卑退让可以战胜敌人,因此屈居人下而毫不犹疑。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祸患变为幸福,敌人因佩服自己而成为朋友。使怨仇不至于延续到子孙后代身上,而其美名也会传扬下去,无穷无尽。如此看来,贤德人的道德难道还不够宽宏富足吗?而且有贤德的人能够忍受极小的嫌隙,不会将它变成大的争端。

小人不能忍受小小的怨恨,最后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怨恨刚刚兴起时,如果人们能够谨慎地对待它,还可以用谦逊的美德消除。而假如矛盾尚处于萌芽状态就相互争执,那么最终将酿成大祸而无法挽救。所以,陈馀因张耳的判变终遭受杀身之祸;彭宠因放不下与朱浮的小恩怨终遭受覆灭的灾祸。祸福转化的玄机,我们不能不谨慎对待啊!因此君子取胜的法则是,以推辞礼让为克敌制胜的武器,以修身自勉为避免祸害的法宝。静止时闭口不言令自己进入高深的境界;行动时遵循恭敬温顺的通达之路。

这样,战胜对手而不通过有形的战争,令敌人屈服而不会招致怨恨。如果大家都如此,不将悔恨怨怒表现出来,那么还会出现什么大的争端呢?那些喜欢公开争斗的人,一定自认为是贤德之人,但别人会认为他是邪恶的人。如果他并非邪恶之人,那么别人诋毁他就没有道理;如果他确实是邪恶之人,那么我们又何必与之争辩不已呢?知道他邪恶还与他争辩,这无异于将犀牛关在笼子里和老虎进行搏斗,我们怎么能这样做呢?犀牛和老虎发怒后会伤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上说:“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中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此,贤德的人认为,争执的道路是不应该走的。

所以君子超越俗众,特立独行于三等人之上。什么是三等人呢?没有立下大功,却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为第一等;立下大功却骄傲自满的人,为第二等;立了大功而不自夸的人,为第三等。自身愚蠢却争强好胜的人,为第一等;自身贤明却颇为自负的人,为第二等;有贤德又能谦让别人的人,为第三等。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人,为第一等;对别人要求严格但也不放松对自己要求的人,为第二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为第三等。凡属于以上这些情况的,都是不同于一般的特殊现象,是事物发生变化的种种表现。经过三个层次的变化才能获得深邃的道理,所以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只有懂得了各种变化的道理,才能处于这三等人之上。所以孟之反因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而获得了圣人的赞赏;管叔因以言辞拒绝赏赐,而获得了更为贵重的奖赏。

他们这样难道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吗?这只是出于纯粹的自然秉德与常理相一致。那些贤德的人知道自己吃亏受损是有益的,所以他们这样做就会获得双倍的功效。小人不知道自己占便宜实际上是受了损失,所以他们一旦自夸,所有的功劳也随之消失。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不自夸有功的人,反而会获得夸耀自己的效果;不争夺名利的人,反而会获得争夺的效果。谦让对手的人,反而战胜了敌人;甘居众人之下的人,反而居于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目睹与人争执之途的险恶,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焕发荣耀的光辉,而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获得的贤德之名将能够与古人媲美。

【解析】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在第十二章中,刘劭详细地介绍了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深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争强好胜的种种弊端。

刘劭认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伐、不争。要做到不伐不争,首先要认识不伐不争的益处,和自伐争执的弊害。所以刘劭在文章开篇正面指出“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并以舜、汤等人的事例说明谦让和好争的利弊。所谓“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矜奋侵陵者,毁塞之险途也。”在个人的修养方面也就要求“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人敬惧”。

谦让是繁盛与进步的最好途径,君子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仕途青云直上;争胜是毁坏与闭塞的险途,是小人的险径,因此寸步难行。

接着,刘劭分析了争强好胜者的心理特点,即“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留滞,以下众为卑屈,以蹑等为异杰,以让敌为回辱,以陵上为高利”。说明其必定自毁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做到谦让,于是构成矛盾冲突,终于由自矜好争造成自我毁害。刘劭还强调了谦让的必要性。谦让是泯除相争、转祸为福、屈仇为友、化干戈为玉帛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不争为争的处世方法。所谓“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这才是不伐不争的妙谛所在。

显而易见,主张“谦让”,尚是儒家的内容,“不争”则是地道的道家思想。《老子》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第八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第六十八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七十三章)。与“不争”相关的尚有贵柔、守弱、处下等等。“不争”不是示弱,“不争”也不是无能,“不争”的根本目的是达到大争,这种“争”是无形的“争”,是“战胜而争无形”。老子的目的依然在“争”,刘劭也是。“不争”只是种应该有的态度,以这种态度自然达到必然达到的目的。这也是刘劭反复所强调的聪明,“智慧”的具体表现。而这种“聪明”必须以“平淡”为其根基,也就是“不争”。

【人才智鉴】

庞涓争权,陷害孙膑

刘劭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伐不争。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而争权夺势导致身败名裂的却不少,战国时的庞涓就因争权而陷害孙膑。

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结为兄弟,从师于鬼谷子,同学兵法。三年后,庞涓听说魏国正在广招贤才,访求将相,顿时怦然心动,要下山去魏国应聘,鬼谷子也欣然放行。下山前,庞涓对孙膑说:“我们是兄弟之交,他日如果我能有所成就,一定会向魏王推荐你。”孙膑一听,感激万分,当下与庞涓拜别。孙膑回山后,鬼谷子又独传孙膑《孙子兵法》十三篇。

庞涓来到魏国,拜见魏惠王,尽述自己所学,甚至不惜夸张。魏惠王一听,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任他为帅,同时身兼军师之职。庞涓终日训练士兵,先后战胜了卫、宋等小国,宋、鲁、卫、郑等国的国君也相继来魏朝拜,庞涓便以为自己立下了盖世奇功。

同类推荐
  • 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实务与工具箱

    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实务与工具箱

    本书以酒店系统为基础,从精细的角度,详细讲述了酒店管理的操作步骤。将各部门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应用表格等实用化,将酒店按照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营销部、保安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工程部、采购部、仓储部等十一个部门系统逐一说明,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点,全方位展示了酒店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范与细节。内容翔实,客观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是酒店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工具书。
  •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本书包含稻盛和夫的主要思想、以及其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涵盖成功之道、人生哲学、经营智慧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成功所需要的梦想、追求、心态、行动、实践、做人等各个要素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独特的视角,全方面展现了稻盛和夫的智慧精髓和成功精华。无论是对渴望汲取经验助己之力以取得更大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还是胸怀抱负、立志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 德鲁克的管理秘诀

    德鲁克的管理秘诀

    本书撷取了德鲁克毕生作品的精华,向读者提供了了解德鲁克管理思想体系的金钥匙。全书从目标管理、自我管理、战略管理、人才管理、团队管理、决策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而翔实地讲述了德鲁克的经典管理思想,相信一定会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问学习和了解一代大师的思想精髓。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每天10分钟销售课

    每天10分钟销售课

    谨以《每天10分钟销售课》先给那些不甘于平庸,不怕失败,用于坚持,渴望改变人生、成就辉煌的销售员们。 1分钟问题导入、3分钟案例阅读、3分钟经典解析、3分钟精心铭记,每天只需10分钟,帮你完成一次销售技能的迅速提升。
热门推荐
  • 死活人

    死活人

    吕秋实,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无辜枉死,却被发现只有二十世轮回。二十世之前呢?他在什么地方?为了还阳,他成为了地府的编外缉鬼卫;为了生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诡异;为了活命,他不停的挣扎。阴谋与爱情围绕在他身边却不是他生命的主旋律;仙佛与鬼魂出现在他生命中却不过是匆匆过客;昔日的兄弟,将他置身于险地,昔日的恋人,要把刀插入他心窝,今日的恋人,却要弃他而去。
  • 召唤之钱通鬼神

    召唤之钱通鬼神

    别人修真视金钱如粪土,我修真却得为人民币来回奔波僵尸骷髅算什么,一百块就能召唤出一群来天兵天将也没什么大不了,一千块也能请下一堆来别惹我,要不然扔个几百万,招个大罗金仙下来,逮谁灭谁救人?简单,花个万八千的招个牛头马面,就算死人也能给整活了只要有钱,什么也能召,撒一把人民币,咱还能拉一仙女侍寝咱这辈子除了为钱奋斗,就是能挣够钱召唤个大神下来把仙帝灭了不是不准神仙谈恋爱吗?到时咱规定神仙必须搞对象,少了还不行,谁没十个八个的姘头就罚他洗厕所去!不一样的修真之旅,另类的召唤师,精彩尽在安天冉新作,敬请支持!
  • Songs of Travel

    Songs of Tra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共生修真记

    共生修真记

    无边大陆,人、妖、魔并立;特殊修真体系,修真与植物伴生,两魂一体,从此一生相伴;平凡少年,身世奇特,得奇遇,偶获剑竹之魂,走入修真路;从此行遍人、妖、魔界,品味各种爱恨情仇,开启波澜壮阔的修真故事……
  • 天生魔种

    天生魔种

    大陆唯一的魔种血脉,少年古天背负着复仇的血怨一步步踏上那疯狂的天域之路;弃子、恶魔、背叛、鲜血铸就一条无上魔头的道路;先有神魔后有仙,神魔世后已千年。炼九幽血魔,吞上古饕餮;只手擒日月,天魔降世,万界颤抖!“我要让我的鲜血洒满九域十八荒,用我的剑芒崩摧道法万轮!”……PS: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王牌之君临

    王牌之君临

    KOF世界,双截龙,真侍魂……在这些世界中一次次的挣扎,一次次的搏杀!现实与虚幻,战火与情谊,一次次的在梦魇中奋斗,只是为了心中的一丝信念与坚持!这里没有法律和秩序,可以依靠的,只有手中的于自己血肉相连的武器……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在梦魇中变得更强!空间的主人是谁?花牌王牌又是什么?四世界的位面战场!七世界的空间领域!轮回世界为何存在?轮回者的宿命是什么?请大家加群:41458270.
  • 北夜歌

    北夜歌

    用七个夜晚换一生的眷念,你怕吗?我不怕。从困兽之野的战场上醒来,我便遗失了过去的记忆,我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记不起我是谁,但杼墨告诉我,他会带我去世界的尽头,找到被我遗忘的曾经。于是我跟着他,走上一条不知终点的路。路上有暮沧渊,路上有枯荣树,路上有黑色的舜华,路上有成群的往生蝶。一棵树,叫重难树,树上结着一种果,叫生生果。传说它凝结着众生的记忆。我吃下四颗果子,看见了属于他们的执念和羁绊……一枕黄粱,浮生一叹。有人选择铭记,有人选择遗忘。铭记或遗忘,其实都不重要,一切终究会成云烟,消散在洪荒世界里,变成野火燃剩的灰烬。寂雨凉风,岚云绣景。霏霏烟雨下盛开的彼岸花和曼陀罗。都是寂寞的影子。
  • 绣宫春

    绣宫春

    她曾是高高在上的女官,一朝跌落,卑微如斯;他是野心勃勃的晋王,翻云覆雨,狠绝无情;他是风华绝代的汉王,云淡风轻,却机心似谜。三个人,一段动人心魄的情缘,将牵引怎样的后宫厮斗?当机关算尽,究竟能留下几分真心?
  • 朴栎紫的人生日记

    朴栎紫的人生日记

    一名叫朴栎紫的逗比,啊呸,是少女。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撰写了自己的人生日记,当然,有喜也有悲......
  • 我有相思不可言

    我有相思不可言

    两年前。黄宇VS莫皮皮,他搂着别的女人对她说“莫老师,这是我女朋友,韩凌,我们马上就要订婚了。”她笑着对那个女人说“啊,早就听说黄队的女朋友是个大美人,果真名不虚传啊,你好,我是莫皮皮,是D大的辅导员,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