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1800000035

第35章 效难第十一(1)

【原文】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而无由得效之难。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缪。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讲才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

故曰,名犹口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之常失也。故必待居止,然后识之,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然后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非始相也。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

且天下之人,不可得皆与游处。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得志而从欲。此又居止之所失也。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难。

何谓无由得效之难?上才已莫知,或所识者在幼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所识者未拔而先没。

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或器非时好,不见信贵。或不在其位,无由得拔。或在其位以有所屈迫。是以良才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百不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宜十不一合也。或明足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于总猥之中。实知者,患于不得达效。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所谓无由得效之难也。故曰知人之效,有二难。

【译文】

人们在推荐人才时存在两个困难。第一个是难以识别真正的人才,第二个是已经知道人才却没有办法推荐。什么是难以识别的困难呢?人的内心才智精细入微,想从内心去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识别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在考察人才时也不能全面把握。因此,纷纷设立自己识别人才的标准和角度,以自己的能力观察和选拔人才。

有的人看重外表,喜欢以貌取人,有的看其行为动作,喜欢以其进取的努力程度取人,有的人喜欢揣摸他人做事的最初表现和目的,有的人喜欢推测他人模拟的对象,有的人喜欢推敲他人内心的细微之处,有的人喜欢仔细琢磨他人的过失与错误,有的人喜欢看他人说什么话及其观点,并依此取人,有的人则喜欢考核他人的办事能力。

这八种情况混杂在一起而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依此方法识别人才得到的正确结论很少,而过失却很多。所以一定会造成初步接触信其外表的失误,也会由于不了解对方志向和兴趣的变化而造成错误。

因此人们在接触和观察他人时,仅仅依据其行为和名声作判断,就会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所以人们看到将其肤浅的才能张扬、显露于外的人时,会认为他与众不同。看到深沉睿智,沉默寡言的人,会认为他内心空乏,没有内涵。能够在辩论时讲出精妙的理论,会认为他具有明察秋毫的本领。嘴里常说事物的等级次序,会认为他精通经义名理。

喜欢谈论是非,会认为他善于分辨善恶。爱评论他人,总想给他人排列名次的人,会认为他是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妄谈国家政理的人,会认为他懂得国家大事,仿佛我们听到某种可以发声的事物发出声音,就会根据它的声音为它命名。

假如一个事物的名字与事实不符,用来也就失去了功效。所以说,名声随着口头流传而显扬,实效则随着事情发展而减退。真正有才华却不显露的人,是另外一种名与实的不副,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却因办事得力而卓有成效。

所以这就叫做名声因众人不识而被埋没,实际的本领则随着事业的成功得到了显扬。这是人们初次接触时常有的失误。所以必须看清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志向和情趣,然后才能对他进行识别。因此,观察其日常生活时,要看他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发达得志时,看他举荐什么人。生活富裕时,看他施舍什么样的人。穷困时,看他做些什么。贫贱时,看他如何对待财物。然后我们才能知道他是否是个贤人。这是经过考察比较得出来的结果,而不是根据最初的印象看出来的。

所以说,了解了一个人的本质,还不足以知道他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况且面对天下如此多的人,不可能与之全部共处。有的人志向和情趣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的人还没有确定志向,处于犹豫不决之中,有的人已经有了志向,却又改变了方向。有的人穷困潦倒却非常努力,有的人志得意满却纵欲放荡。这又是仅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所造成的失误。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既要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又要清楚变化时的情况,是难以识别真正人才的困难。

什么是已经知道人才却没有办法推荐的困难呢?具有上等才能的人已经很难识别,况且有些人才尚处于幼年或贫贱时期,没来得及建功立业就已经死了。有的人才在能够识别其才能的人还没有将其选拔出来就去世了。有的人才曲高和寡,虽有人推荐却得不到赞美和重用。有的人才地位卑下,人言轻微,其言论也不被世人重视。有的人才不能容于时代潮流,而不能得到信任。有的举荐人没有处于举荐人才的位置上,没有办法提拔。有的举荐人虽然在那个位置上却受到别人的压制无法举荐。所以良才遇到能够赏识自己才能的人,真是万中之一的机会。能够识别良才的人又正好处于举荐人才的位置,真是百中之一的机会。

具有相当的权势和地位,能够直接推荐并获得成功的,真是十中之一的机会。有的人具有识别真正人才的能力,但因一些因素的妨碍,不想推荐。有的人喜欢推荐人才,却没有识别真正的人才。因此,能够识别人才的和不能够识别人才的人混杂在一起,使人才的任用与不用也变得非常混乱。能够识别人才的人,忧虑的是举荐后不能达到举荐的目的。不能够识别人才的人,也自认为没有遇到真正的人才。这就是举荐人才时的困难。所以说识别和举荐人才时会遇到两个困难。

【解析】

刘劭在这一章中主要说明了难以识人的困难和识人后举荐的难处。

识人的第一大困难就是难以识人的困难。知人的难处,在于人物精微,人心险如山川,本来就不易了解。而且,一般人观察问题不能全面,往往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持着各人的尺度标准,如有的以形貌取人,有的以进取取人,有的以行为取人,有的以旨意取人,有的以情理取人,有的以戒慎取人,有的以言辞取人,有的以行事取人,八者游杂,与此相关,时常为假相所迷惑,不能真正了解人物的实质。此外,人物情势的发展变化,“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不一而足,难以把握。由此可见,识人非常困难。不但要观其才质,还要看其变化,不仅要观其一时,还得看其一生。识人最忌仅凭初步接触或外表印象,判断人物优劣。

但是,知人的困难可以通过“五视”进行观察,找到解决的方法。所谓“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看他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他在仕途上发达了,就要看他推荐什么样的人;富裕时,就看他施与什么人;穷困时,看他所做行为;贫贱时,看他如何对待财物。这一点,在古代典籍中不时有所涉及。《淮南子·论训》就说:“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刘劭在前人的识人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地发挥,指出识人既要知其常情,又要察其通变。这也是刘劭一再给我们的提示。

无法推荐的困难也有多种原因。其一,即使了解到真正的人才,但由于意外变故(“未达而丧”,“未拔而先没”),无由得荐。其二,举荐者本身人微言轻,不在其位,无由得荐。其三,被荐者曲高和寡,或非时尚所好,无由得荐。其四,举荐者身处其位,但迫于压力,无由得荐。其五,举荐者既在其位,又好荐举,但不识真才,依然无由得荐。

刘劭的难以识人的困难与识人后荐举的困难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对我们的某些领导有其启发作用。

【人才智鉴】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从古至今,鉴识人才都是领导者的一个难题,历代君王都使出浑身解数解决这一问题。庄王鉴别人才的方法可谓与众不同。

楚庄王即位之初,并不是一位让人称道的好皇帝,他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其实,这只是庄王的一个策略,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进行,并在暗中观察,以确定自己何时出手,怎样出手。

在这三年时间里,庄王将国家大事抛在一旁,置之不理,整日纵情享乐,沉湎酒色。他不但不理会诸大臣的非议,反而在国内贴出告示,实行“谏者处以死刑”。命令一下,朝中大臣们终日惶惶恐恐,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一些奸诈之人开始想尽办法,曲意逢迎。心想,只要哄得大王欢心,不愁升官发财。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奸臣,但也必然会有敢于直言进谏之忠臣,庄王的身边也不例外。

一开始,有些大臣觉得大王刚登基,难免有享乐之念,便没有指出什么,但时间一长,大臣中便有些人开始对庄王的行径表示担忧。尽管庄王张贴了“谏者处以死刑”的告示,仍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

大臣伍举乃忠心之臣,一心辅佐庄王坐稳江山。谁知庄王一登基便终日享乐,不理朝政。伍举的担心日渐加重,因此他决心甘冒一死,也要直言相谏。

伍举冒死求见庄王,庄王让他进来。伍举一揖到地,对庄王说:“大王,臣想请您猜一个谜。”

“噢,爱卿好兴致呀,快说来与寡人听。”庄王一听玩猜谜,高兴得眉飞色舞。

伍举见庄王如此,心中暗暗一沉,大王怎么光知道玩呀。但他仍然回答道:“大王,在山岗上有一只鸟,但有三年的时间它既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

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表面仍不动声色。沉默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

“可是,大……”

“怎么,寡人的话,爱卿不爱听?”庄王眉头一皱,表明了不想再往下听。

伍举见此情景,知道多说无益,便退了出来。一面走还想:莫非大王知道我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可是,过去了几个月,庄王依然如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伍举闻知,只能终日唉声叹气,却也无计可施。

朝中大臣眼见伍举上谏却有喜有忧,一些奸臣们暗自窃喜,而那些忠臣则忧患日深。

这一日,大臣苏从再也忍不住,他直言不讳地对庄王说:“大王,臣认为您是一国之君,不能终日只知纵情享乐,而应该勤于朝政,治理国家。”

庄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谏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

“臣知道,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寡人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好好想一想。”

退朝后,大臣们聚在一起,面面相觑,谁也不知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被庄王宠幸的那些奸臣们暗自窃喜:没准这次能把那些老头子们一块处决了呢,谁叫他们爱多管闲事。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庄王自此以后便不再纵情享乐,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谄媚之人予以处分,接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为最高顾问,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鉴识了伍举、苏从等忠臣,弄清楚了谁是奸佞小人。重贤臣,远小人,终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康熙坚持考察起用人才

中国古代的君王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国家的安定,特别重视识人、用人。而在众多的帝王中享有善识人、用人美誉的帝王却没有几个。但是,清代的康熙大帝却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康熙帝(1654-1722年),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他是清朝很有作为的皇帝,非常懂得举贤用人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因此,他始终坚持在考察之中擢用人才。

同类推荐
  •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

    本书共分十三章,分别就绪论、饭店经营管理理论基础、饭店经营管理理念、饭店组织与饭店制度、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饭店督导管理、饭店成本费用管理、饭店物资设备管理、饭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问题是管理者最好的老师,生产管理就是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紧密结合生产企业的生产案例,从操作层和管理层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管理者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强调了管理者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制造企业科学管理、提升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韩非子凭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我们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的每节分为韩非子箴言、案例引导、管理智慧、行动指导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外,还收罗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
热门推荐
  • 十里樱花:咫尺吾桐

    十里樱花:咫尺吾桐

    少女安桐为了母亲的心愿,携带空间异宝穿越异世,宁静的村庄生活,纷繁的江湖杂事,莫测的朝堂风云,且看这个性子淡然,嗜舞如命的聪慧女子如何在漂泊的异世逐渐成长,邂逅性格各异的帅男美女,在异世中找到真爱。懦弱怕事的他,月国的六皇子,竟隐藏至深,那冷漠邪魅的笑容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温文尔雅的他,秦国的傀儡皇帝,隐忍八年后的强势出击,令人心悸。这样的他,是敌是友?潇洒写意的他,洛家的风流少爷,洒脱得让人羡慕的人生,优雅得令人惊艳的世界,这,就是全部的他吗……表面平静的四国,即将风起云涌,他/她们的人生,他/她们的相遇,是缘?还是命?(简介无能,请戳进来,不喜再走~~)
  • 我脑里有个微信系统

    我脑里有个微信系统

    一梦醒来,脑海里多了个微|信系统。摇一摇:随机三神将,可选其一附体十分钟。黄飞鸿、方世玉、霍元甲、叶问这些武林高手就算了,系统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张三丰、张道陵这种陆地神仙?漂流瓶:坑爹的净捞取些杨贵妃、貂蝉、李师师之人私人用品,我想捞的是兰亭序真迹,哪怕是武皇墓里的临摹本也行啊亲!扫一扫:透视+窥心,泡妹纸做生意不要太简单!游戏:异空间,二十四比一的时间比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So_easy!点赞:提升妹纸好感度,快速推倒不二之选!提升点赞对象身体机能,神马神医都请靠边站!逆天系统,请收下我的膝盖!
  • 下水

    下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绝色尼姑

    绝色尼姑

    她,什么也没有,除了钱,却让王孙贵族沸腾。她,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介尼姑,却让公子王孙留恋。她,什么也不要,唯有一世长宁,却折折磨磨,分分合合,身边人去复来,来复去。她,什么也不求,独愿伴君身侧,共一世。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逃亡计划

    逃亡计划

    当再一次从恍惚中醒来,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在这个鬼地方呆了七天。我口中所说的这个鬼地方被这里的人们称为——“监狱工厂”。一次不经意的了解,竟意外揭开了“监狱工厂”惊天的秘密。知道秘密之后才发现,我所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再不久后,我即将会死!求生的欲望让我在这所“监狱工厂”游离,慢慢的...慢慢的,思路和计划开始清晰和浮出。当好不容易才从“监狱工厂”里逃出,后知后觉才发现...离开这里仅仅是个开始。——《逃亡计划》
  • 重生娱乐之光

    重生娱乐之光

    他就是娱乐界的一道光,照亮了全球的娱乐圈,艺术史因为有了他,充满了光芒和希望,他就是林琪!
  • 幽冥主宰

    幽冥主宰

    昔日,无上剑帝一剑戮神,天地飘血。曾经,绝世战帝乘青铜战车,横推万万里,碾压诸天神魔。如今,天才少年崛起莽荒之地,得后土化轮回道景,开辟六道世界,掌控天地轮回,一路碾压,终成幽冥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