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1800000019

第19章 利害第六(1)

【原文】

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夫节清之业着于仪容,发于德行,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进,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故为世之所贵。

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其道前苦而后治,严而为众。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忌。已试也,为上下之所惮。其功足以立法成治,其弊也,为群枉之所仇,其为业也,有敝而不常用,故功大而不终。

术家之业,出于聪思,待于谋得而章。其道先微而后着,精而且玄。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不识。其用也,为明主之所珍。其功足以运筹通变。其退也,藏于隐微。其为业也,奇而希用,故或沈微而不章。

智意之业,本于原度,其道顺而不忤。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容矣。已达也,为宠爱之所嘉。其功足以赞明计虑,其敝也,知进而不退,或离正以自全。其为业也,而难持。故或先利而后害。

臧否之业,本乎是非。其道廉而且砭。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识。已达也,为众人之所称。其功足以变察是非。其敝也,为诋诃之所怨。其为业也,峭而不裕。故或先得而后离众。

伎俩之业,本于事能,其道辨而且速。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异。已达也,为官司之所任。其功足以理烦纠邪。其敝也,民劳而下困。其为业也,细而不泰,故为治之末也。

【译文】

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而且各有各的利弊。“清节家”的事业由他们的仪表显现,基础在于他们的道德品质,事业还未开始,就已经显示出美好的前景。他们的工作发展顺利,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因此,当“清节家”的事业尚未成功时,众人就乐于帮助、促使它成功;而当它成功之后,便会被所有的人钦佩敬仰。它能够惩恶扬善,成为同僚和朋友们心中的典范与楷模。它作为一种事业,没有弊端,能保持长久的荣耀,所以为世人所珍惜重视。

“法家”的事业,其根本在于制定法律制度,其效果要等到事业成功后才能看出。法制刚实施时必须辛辛苦苦地去实施,才能使国家安定。“法家”严谨治国是为了广大民众。因此,当“法家”的事业未成功时,人们顾忌它;而当法令实行后,人们又害怕它。它的好处是能够设立法律制度、安邦定国。它的弊端是被众多反对它的人仇视。作为一种事业,它常常被忽略而得不到重视。因此,“法家”的功劳虽大却往往得不到好下场。

“术家”的事业靠得是聪明智慧、深思熟虑的头脑。要等到计谋成功后,它的高明之处才会显示出来。从事这种事业,始时要隐藏不露,直至后来时机成熟方可逐渐显现,因而它是一种隐秘而玄妙的事业。当它没取得成功的时候,无法被一般人所认识,一旦运用起来,就会被贤明的君主所重视。“术家”的长处在于能够运筹帷幄、通晓时势的变化;当他们退到幕后时,往往深藏不露。作为一种事业,“术家”的谋略非常奇妙,但并不经常被人使用。因此,“术家”有时不被人所注意。

“智意家”的事业讲究智慧与见识,它立足于推测事物的起因与规律。从事这种职业,必须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能违反。所以当这种事业未成功时,就能被一般人所接受;成功之后,又能被喜爱它的人所称赞。它的好处是能够辅佐英明的君主,为君主出谋划策。而它的弊端在于只知道进取却不知退让,或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偏离了正道。作为一种事业,它具备各种聪明才智,但难以长久。所以,“智意家”的权术有时会先给国家带来好处又而后致祸患。

“藏否家”是褒贬善恶的事业,立足于明辨是非对错。从事这种事业的人,能够做到自身清廉又能规劝别人。当这种事业成功时,已经能被一般人所认识,当它成功之后,更能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于能辨别善恶,观察是非对错,它的弊端是容易招致爱诽谤者的怨恨。它作为一种事业,过于严厉而不宽容。所以“藏否家”有时会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后又被人们所疏远。

“伎俩家”的事业讲究技术与工艺,基础在于他们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从事这种事业,需要快速地分辨对错。当这种事业还未成功时,会使得一般人惊异不已,当它成功之后,“伎俩家”就能被取消授予职务,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处理各种复杂拖沓的事情,纠正错误的观点。它的弊端在于使百姓劳累疲惫。作为一种事业它只能处理细微的事而不能把握大局,因此是治理国家最低劣的方法。

【解析】

在第六章中,刘劭具体阐述了各种事业的利弊得失。主要列举了节清之业、法家之业、术家之业、智意之业、臧否之业、伎俩之业等六种自己认为最主要的事业。前三者是“源”,后三者是前三者的“流”。在第三章《流业第三》中,刘劭论十二才时,对这六家只是简单的概括,而在这里却做了相当全面地阐述:从各种事业之所本,未发达或已发达时的状况,作为一种事业的特点,以及其功过和利弊,直至最终结局。

本章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刘劭的良苦用心,这六者与现实政治的关系甚为密切,他辟专章加以详细分析;刘劭论人不同于魏晋玄学中对抽象人性的探讨,而是注重人物才能在政治场合的实用。

通读此篇,我们可以认识到,所谓的有用无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人物因其才质不同,有其长处亦有其短处,每种人才当官从政也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弊的一面。刘劭虽然对两汉以来品评人物重在实用有所矫正,但其思想还是没有排除两汉以来注意政治实用方面的传统,这与刘劭不注意讨论个人的修养方法,以及自始至终站在政府用人立场上,对现实政治抱着积极的态度是一致的。由此也反映了三国时期注重才能之士援为现实所用的历史背景。

《利害第六》可以告诫我们现在的领导,“才无大小,各有所宜”,应该较短量长,根据人才的“大小”,适而任之,避免出现“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的情况。

【人才智鉴】

雍正帝用人重才技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鉴于康熙末年的吏治腐败,他自即位之日起就注重对官员的严格选拔,并对前代的用人方针实行了明显地变革,提出了用人论才技而不限大小的方针。正如他自己所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雍正帝一登基就着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而改革大业绝非一人所能为,需要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共同努力。因此,雍正帝在用人方面与其父康熙帝有很大区别。康熙帝待人比较宽厚,官僚队伍相对稳定,任职较为长久。雍正时人事变动频繁,一些官员来去匆匆,有的微员骤然迁居高位,一些大吏被逐出政治舞台。这看似混乱,其实亦有章法,关键就在于事事都要有适当的人选。如果只凭资历、靠出身而无真才实学,雍正帝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自己也曾表明人事频繁变动的原因:“事无一定,又不可拘执,有时似若好翻案,不知其中实有苦心,总欲归于至是。是故或一缺而屡易其人,或一人而忽用忽舍,前后顿异,盖联随时转移,丛求其当者,亦出乎不得已。”

雍正帝之所以这样做,说明他十分重视用人对于巩固皇权、治理国家的作用。他曾在鄂尔泰奏折上批道:“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这充分表明他将用人作为诸事之首。他还对诸王大臣说:“从古帝王之治天下,皆言理财、用人。朕思用人之关系,更在理财之上。果任用得人,又何患财之不理,事之不办乎?”雍正帝在做这些舆论宣传的同时,对历代用人成例提出了修正,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就任用滇黔官员之事向雍正帝建议说:“政有缓急难易,人有强弱短长。用违其才,虽能者亦难以自效,虽贤者亦或至误公;用当其可,即中人亦可以有为,即小人亦每能济事。因才、因地、因事、因时,必官无弃人,斯政无废事。”雍正帝看罢奏折,十分赞赏鄂尔泰的见解,尤其强调“因才”的作用。雍正帝重视有才干之人,但他并不怕这些人恃才傲物,难于驾驭。有些帝王喜欢用庸愚而听话的人,认为这些人好驾驭。雍正帝却不同,他表示,自己虽不高明,但这些人却逃不出他的监视范围,“何惧之有?”如果教之不听,胡作非为,“有真凭实据时,处之以法,乃伊自取也,何碍乎?”敢于驾驭与制约有才干的人,正说明雍正帝本人是用人的强者。

德操与才干的关系是古今用人者的经常性话题。对此,雍正帝的态度很鲜明:希望有众多的德才兼备之人,反对将那些虽安分厚道但碌碌无为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他对鄂尔泰说过:“卿等封疆大臣,只以留神用才为要,庸碌安分、洁己沽名之人,驾驭虽然省力,惟恐误事。”

在贤与才的取舍上,雍正帝还有更深的考虑。自司马昭给官员提出“清、慎、勤”三字要求之后,历代统治者奉为座右铭,康熙帝也不例外。然而雍正帝却提出异议,认为这不够全面。如在谈到巡抚一职所应具备的素质时,他说:“巡抚一官,原极繁难,非勉能清、慎、勤三字便可谓胜任也。用人虽不求备,惟至督抚必须全才,方不有所贻误,若无包罗通省之襟怀,统驭群僚之器量,即为不称厥职。”他把清(廉洁自律)、慎(谨慎忠诚)、勤(勤于王事)只是作为对高级官员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他满意的标准。

署理湖广提督岳超龙在向雍正帝的谢恩折中表示“惟有益思正己率属,砥砺官方,以仰报高厚之恩。”雍正帝批复时却说,只做到正己率属还不够,如果不知道训练兵丁下属,不会管理政务,不能除旧布新,那“不过自了一身而己,与木偶何异?旷职之愆,仍不能免”。可见雍正帝用人标准之鲜明,态度之坚决。

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巡抚李维钧遇到一件棘手的人事难题。他在去吴桥县(今属河北)考察官吏时,发现该县知县常三乐“操守廉洁”,但“懦弱不振,难膺民社之寄”,拟将其改任不理民政的教职,并报吏部审批。吏部看了报告,认为既说常三乐“生性懦弱,必有废弛实迹”,而李维钧又不实指纠参,不予批准。李维钧感到常三乐清廉,并无劣迹可议,于是进退两难,只好上奏雍正帝裁夺。雍正帝明确表示,这件事很好办,就按“居官罢软,殊属溺职,相应参革”。于是,将常三乐调离了县令职位。可见,有德无才的官员,在雍正帝这里是很难得到重用的。

要以才技为用人标准,必然要冲破旧有程式。清朝在用人方面,有资历、出身等规定,以及满、汉的区别。雍正帝虽然没有明令废除这些旧制,但在实行中却根据需要加以变通。雍正元年(1723年),他对湖广总督杨宗仁说:“如遇有为有守贤能官员,即特越格保题,以示奖励。如此,则官吏劝而民心悦,地方有不改观者乎?”二年(1724年),他要河南布政使田文镜广开思路,破格提拔有才干者,将“素所深知者,密举二三员来,以备选擢”,并说:“朕从来用人,不悉拘资格,即或阶级悬殊,亦属无妨。”七年(1729年),又命京官学士、侍郎以上,外官布政使、按察使以上,各密保一人,要求详细说明该人可胜任督抚、藩臬之任的情况,特别强调“不必拘定满、汉,亦不限定资格,即府县等员,官阶尚远者,果有真知灼见,信其可任封疆大僚,亦准列于荐牍之内”。

为了贯彻才技与效能统一的原则,雍正帝不能容忍那些尸位素餐者。雍正元年,他在指示杨宗仁越格荐人的同时,也要求他考察所属官员,将“贪婪酷劣及老病无能、向来苟且姑留之辈,尽数纠参”。他还果断地罢斥了一大批不称职、年老多病的官员。八年(1730年)大察时,仅直隶、奉天等七省,在被考察的各级官员中,评为“卓异”者二十八人,贪官一人,浮躁官十二人,年老官五十五人,不谨官三十六人,疲软官十三人,有疾官二十六人,才力不及官三十四人。凡属于年老多病,才力不及各官,或免职,或降职,或令休致。由此可知,凡在职而又不能胜任者,雍正帝绝不允许他们在那里充数。

雍正帝任用官员不拘成例,曾引起不少的非议。有人说他“进人太骤,退人太速”,也有人说他处置官吏太多,过于苛刻。但雍正帝不以为然。他自己曾解释说:“朕现今用人之法,亦止堪暂行一时,将来自仍归于圣祖(指康熙帝)畴昔铨衡之成宪。朕缘目击官常懈弛,吏治因循,专以积累为劳,坐废灌磨之志,不得不大示鼓舞,以振作群工委靡之气。俟威知奋勉,治行改观时,自另有裁处之道。”总之,他在表明他所实行的用人政策是为了更正康熙时期积留的不良习气,以振奋百官的精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说明,雍正帝用人具有革新与务实的色彩,同时也证明他是一位有见识和魄力的政治家。

恪尽职守的尹继善

尹继善,清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雍正进士,历任江苏巡抚,江南河道、云贵、川陕、江南等地总督。为世宗、高宗所倚任,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同类推荐
  • 管人真经

    管人真经

    立足于解决这一系列“怎么办”,并且在一步一步地解说中引导我们的领导水平走向卓越。也许一切正如作者所言:“我们不仅仅应当胜任,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卓越。”
  • 营销诊断

    营销诊断

    本书详细论述了20种营销常见病,并从经典案例分析、专家诊断、理论剖析与思维方式点拨等视角提出了一个个颇为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
  • 决策的逻辑

    决策的逻辑

    本书在解剖这些关键、疑难问题时,深入剖析了决策者的洞察力、视野、心智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具体决策结的产生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深远影响。进一步,作者在讨论这些具体的影响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分析了经营管理者在个人心智和相应的决策判断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具体应该形成怎样的状态方能避免错误的发生。
  • 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丛林中,强者战胜弱者,快者淘汰慢者,这永远是不变的竞争法则。商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不相信空泛的口号,相信的是实力,相信的是效益。在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变革越来越新的今天,每天都有公司破产,每天都有公司倒闭,这些企业倒下去的原因千千万,但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势管理。
  • 企业遇上禅

    企业遇上禅

    近年来,世界管理学界正在掀起一股“东方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禅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禅式管理正逐渐引企业界人士的兴趣。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做企业跟参禅有什么关系?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企业的道理,企业管理者由于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参禅可以让人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企业和人生的真谛。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典的禅理故事、小中见大的实际管理案例,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热门推荐
  •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膺教授主编,精选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杭州研究》2009年全年的理论文章中部分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内容涉及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服……
  • 忠犬伪装了几百年

    忠犬伪装了几百年

    忠犬伪装了几百年,终于,成狼了。外正直善良温柔隐忍、内阴郁变态残忍狠辣的帝国第一执政上将X地球妹纸的恋爱史。
  • 下一站的幸福

    下一站的幸福

    童年的一场车祸,没有了妈妈,此后与温暖没有关系,直到黑暗中的一双手,让她感受到阳光,驱走了孤独,感受到了安心,正当她鼓起勇气,勇敢向他时,却因为一场玩笑,让他们成为不相交的平行线。几年再见,林默,你还好吗
  • 逆天修真

    逆天修真

    六转金仙意外陨落,灵魂融进纨绔子弟岳麓飞身上,从此,他的废柴人生变得耀眼起来!入宗门,超强悟性无人能比;炼丹药,极品神丹羡煞旁人!轻松修炼,痛快杀敌,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不足为道!他只待有一日重返仙界,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 至尊邪妻之娘子万万岁

    至尊邪妻之娘子万万岁

    这是个无耻女子与假货太后他们之间“狼狈为奸”的故事。她是异世孤魂,命中犯煞,一不小心闯入架空古代,只是亲爹不疼祖母不爱;只不过她竟然还要下嫁太监!有谁比她还要悲催的?相公不行,太后盯得紧,她连找男人的机会都没有;秉着大树底下好乘凉,毅然决然巴结臭名昭著的太后。不想太后居然是个……男的?!那不正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既然都不想她好过,那她便与那权势滔天,恶贯满盈、人人畏惧的太后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原本的利用,可那人却在她被万人唾弃千夫所指后,依旧将她视为掌中宝、心尖肉他能为她笑拋掌中权,护她一世长安;她又为何不敢,陪他笑坠九幽炼狱、颠覆这世间繁华。
  • 公主传说

    公主传说

    一个清冷绝美的“公主”,两个痴心守候的“王子”,他们之间,会不会出现除了童话以外的结局?现实,毕竟不是童话。而我与你,除了爱,还有更多说不清的纠葛……不要怪我的冷漠,因为我就是为了复仇而生的绝望公主。有爱吗?还是同情?如果只是为复仇而生,为什么我的心中如此痛苦?一步步完美的计划,还能得到你的原谅吗?或许骄傲的公主,从来也不需要原谅。就这样开始我的——公主传说。
  • 帝师:一品皇妃

    帝师:一品皇妃

    曾经,她是他唯一惯宠的妻。如今,江山稳定他却牵着另一个女人走上高位。助他荣登九五的她,换来的却是他大规模的灭族屠杀,以及梁上独舞的三尺白绫。她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故她杀了腹中他那还未出世的孩儿。殒灭那刻,彼时少年秀美绝伦的身影萦绕脑海寸寸挖心,他揽她入怀眸光阴冷十指挖肉。他说:“曾今你为他送上这东陵的天下,如今我便将这没有你的天下化为炼狱,用这山河为你陪葬,可好?”再睁眼她回到了十年前,这一次她以命起誓,即便化身修罗沉沦地狱也要护至亲之人,要让那些欺她负她之人付出惨烈的代价。
  • 邪王强娶狂妃:毒医五小姐

    邪王强娶狂妃:毒医五小姐

    【已完结】【新书《BOSS以身相许:老婆,求独宠!》求支持!!】一不小心惹上一只外表无争,实则权倾天下、弑杀无比的男人!她,魔殿主人,身份高贵,却遭孪生妹妹及未婚夫背叛,气急攻心而死,重生为将军府嫡出五小姐。亲母被害,外祖被冤,遭受欺凌,她只好化身强者,修魔功,练神诀,建七弑,手刃仇人!他,温润儒雅,绝世妖娆,但那只是骗死人不偿命的外表,真正的骨子里却是邪王出鞘,谁与争峰,对于看中的女人更是寸寸夺心,软硬兼施,数次迫嫁。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被迫,装傻扮慒,视而不见,终于把他惹火。邪王强娶,谁敢不从?若是逃跑,就地处决!他低吼一声,“娘子,我们现在就入洞房!”
  •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茗谭

    茗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