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1000000041

第41章 中医药学历史渊源(2)

董奉用收获来的杏实、杏仁换取药物和粮食,又救济那些贫苦者,深得人民的崇敬。以后每到春天,杏花盛开,春意满园的时候,人们便想起他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事迹,称赞他“誉满杏林”或“杏林春满”。从此以后,人们对医德高尚、技术高超的医生,或举办中医药刊物、开设中药店堂等,常用“誉满杏林”“杏林园地”“杏林堂”等,来给予赞贺或赠匾相谢。

第二节中药史

12.简述中药概念和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简言之,中药就是中国传统习惯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通常称为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草药、传统药物等。它与西方药物的不同点,是从天然的动植矿物家族中直接获取或经加工炮制后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在时间上,中药有几千年历史,西药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西药是通过化学合成等生产工序用来防治疾病的药物,在国内只有160余年历史。

中药是从原始石器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采集植物、狩猎动物充饥,逐渐实验有的有止血、发汗、镇痛功能,有的可以止吐泻,有的吃了不舒服中毒死亡等作用,进而将这一部分动植物保存下来,用于自我调节使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药”的概念。故《淮南子·修务训》有:“神农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令民之所避就”之说。《山海经》中也记载有“十巫往来于灵山采药”之事。说明最早是不存在医的,之所以有巫采药,这多是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巫人根据民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药和药物治病的最初概念。

13.本草的收采与种植最先出现于哪个朝代?

药物的收采与种植,古时多由医家兼任其事。盖采集早晚、种收时间、收采加工方法与药效的关系等,是历来强调的中心内容。此门学术,大约于公元300年始见端倪,公元500-600年收采和种植已形成雏形理论。从《隋志》中可以看出有许多关于采药、植药方面的论述,其重点有采药时间、四时采药等,但由于生齿日繁,用之者众,生之者寡,生药种植之学遂问世。《千金翼方》中更立一门专记药物采植事。东晋和隋唐政府,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还建立了药园和培养生药人才之事。宋代科学家沈括,对药物的采收时限,更有精辟地论述,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沈括既不唯古,又不道听途说,而是根据季节的来早与来迟、土壤肥瘦和山冈平川之不同,对一些常用药物的采收时间,作了精确的记叙。

说明本草的收采和种植是有很长历史的,而且论述广泛,叙理精确。

14.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中医药发展最快?

根据历代王朝对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所采取措施的不同,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各有差异。综合有关资料和史籍考证,我国中医药发展最快、最兴旺的是隋唐至两宋。唐自统一中国后,疆域广阔,百姓安乐,经济不断发展,尤其农业发展迅速,对外交流亦日趋频繁,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且各种医药着作和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如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长孙无忌(后因武后篡权,长孙皇后被贬,故改李绩)偕苏敬等22人负责编修的《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当时由政府发动全国各地征询药物形色、功效、产地等,具送中央,经采用之后,在全国发行的,是最完整的一部药学专着。此外还出现了《食疗本草》、《蜀本草》、《本草拾遗》等大批本草着作。这时全国已发现的药物约达1500余种。宋朝亦由于上层政府的重视,开国后不久即诏刘翰、马志等9人编修了《开宝本草》,由官方颁行全国。其后,接着出现了4种本草着作,篇幅和内容都较前有所增加。这时全国药物总数已发展到2400余种。可以说此时已是我国药典学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只是后来由于上层政府的腐败,宋朝的国势日坏一日,整个中医药事业也跟着走了下坡路。

15.中国最早的药物汤液创始人是谁?

药物汤液是我国商代一位奴隶总管创造发明的。他名叫尹伊,原来是厨子出身,善烹饪,因辅佐汤王有功,后来被提升为宰相。由于长期的职业体验,掌握了酒的特性和其麻醉、活血、止痛、消肿、散瘀等作用,经常用酒泡药治疗一些肿痛外伤,很有效验。从此便出现了中药液体制剂和后来的酊剂。《汉书·艺文志·经方家》中,有尹伊撰写的《汤液经法》32卷,至汉代共流传了1000余年(后战乱散佚)。医圣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许多药物选摘自《汤液经法》。根据尹伊这一发明创造,后人称他为药物汤液创始人。

16.中国古代药业交易形式和特点怎样?

自秦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至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的几千年中,中国药业的交易不断扩大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由集散地、榷场到市泊、药行,至零售的药店、生药铺、卖药所、药局,以至肩负药篓、药郎担的郎中等10余种。尤其以知医卖药的商业性医生,或采炼丹砂至巨富者,屡有其闻。

从交易特点看,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私营或集体联合行医售药者,占主要成分。医药不分,自采、自制、自售、自行看病。

(2)从梁到隋唐时代(公元557-907年),开始出现药行、药所、药店等集体性质的联合经营机构,少有兼其医事者。但仍为民间企业。自宋神宗时(公元1076年),开始设立国营药业,从此打破了过去长期民营药业的历史。

(3)药业交易多以都市为中心,许多穷乡僻壤难以求得医药上的满足,只求助于民间草泽医和单验方治病。

(4)分类分科售药在公元5世纪时已有出现,到两宋时代(公元960-1279年)更加发展。如北宋开封的“小儿药铺”、“山水李家口齿药、咽喉药”以及专售美容药的“张戴花洗面药”和专售丸药的“百钟园药铺”。

(5)国营药业即由政府开设的药局、官药局、惠民和剂药局等出现。

(6)注重医药知识的宣传,形式多种多样,有路牌广告的、有布帛绘图的、有异怪动物吸引售药的,还有名山石刻的等。

17.古代正式的官方售药机构起自哪个年代?

我国古代售药机构,前期多为民间个体或集体。自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才由太医局创设卖药所一处,成为国营药业的嚆矢。仅这一年它就盈利二万五仟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增为5局,改称“惠民局”又增和剂2局。至于药局的改名,均在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这年4月11日奏改“两修合药所曰‘医药和剂局’5处卖药所曰‘医药惠民局’”。当时在东京(今河南开封)有5局,唯全国各州府仍称“熟药所”。南渡后绍兴六年(1136年)1月4日,诏于临安置太医局熟东南西北4所,内有1所改为“和剂局”。绍兴十八年(1148年)闰8月23日,始把“熟药所”依汴都之制,改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1151年)闰4月2日,又将各府州军的“熟药所”名称改为“太平惠民局”。内部组织复杂,权力亦很大,如杨倓(《家藏方》的编者),于乾道元年(1161年)任淮西总领时,竟奏请把“杂卖场”并入“惠民局”。至各地药局规制巨细如何,今不能详。唯如绍定四年(1231年)吴渊守平城苏州时所创的“济民药局”,不仅有屋35椽,而且所采购药物亦远及云、贵、川、广。

18.中药店堂药斗与抓药的来历如何?

此事来源于汉代末年张仲景“坐堂行医”一说。张仲景自幼好学,后官至长沙太守,为拯救黎民百姓,在扁鹊周游列国为人民治病的感召下,他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大堂上,一边料理政务,一边行医,不断为病人诊脉处方。从此“堂医”、“堂药”便很快流传开来,如“同仁堂”、“达仁堂”、“敬修堂”等。

至于药斗和抓药,历史上亦出现甚早,梁唐时的“百眼橱”便是这种设置的开端。唐名医孙思邈,鉴于药物品种浩繁,性味各异,特缝制许多小口袋组成的“药围身”系捆于腰上,每采集到一种药材,随手装入口袋内,看了病之后,从袋里一撮撮地抓出药来,告诉方法让病家自己炒制后,合一起煎服。宋代时药店柜台和盛药的“斗格”,与现在的药柜一模一样。北宋宣和前着名画家张择端在他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药铺,招牌上书“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说明自唐以后,各地均仿照“百眼橱”、“斗格”制成了大小不等的药柜装药,“抓药”或“撮药”亦因此而得名。

19.光怪陆离的古代中药市招所谓市招意即当代的商标广告。我国历史上中药商标广告业起源甚早,自三国、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多在石碑上刻字宣传医药知识。至北宗宣和前张揣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为当时赵太丞家治病而兼售药之广告之绘)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4座,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的神奇作用,甚至有“仙药”之类的市招之后,医药广告业更进了一步。

有的药肆则靠偶然治愈宫廷统治者某一病人,拿皇上赐给他的匾额或物品,招摇过市,作为招来顾客的大本钱。如临安严防御药家,治好了宫廷一位闺秀之病,皇上钦赐他一套“金杵臼”,随后其乃将此物披红挂绿奉香供之,并制作成广告大肆渲染,从此此药肆声名大振,药业久兴不衰。

有的医药店堂或市摊,利用动物牛、马、豹、鱼骨、海龙等独特的力气和形状,精心绘制出广告市招,也非常富有吸引力。如汴京城中一处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鉴于此病甚少,求者不多,他不惜巨资,请来名雕刻匠制作出一头木牛作为市招,从此,南北瘿疝求药者纷纷而来,盈利十分可观。

还有的人制作出更富有戏剧性的市招,用以推销供用单一的药物。如宋代饶州一家高姓药肆,因世售风药,其商标为一大力士手执钗钩,牵着一头墨染的木猪,人畜魁伍健壮,甚俱引力,市人称为“高屠”。布出后,观者络绎不绝,不少人慕名前来求购。

此或亦韦慈藏携黑犬为售药广告之遗迹。

在五代,还有人在药裹纸上画出神鬼、犬马一类的商标图案,宣传其药,实为后来诸药肆在药包纸上刻印图画,介绍名贵药物说明书作为广告市招之先声。这类广告同样发挥着荐引促销的作用。

至于流动性较大的药人,常纵横市巷,以舞刀弄蛇、戏耍猴犬、执着虎撑等招揽顾客的屡有所见,虽本利不大,围观求购者也往往是众躯成城。到元明以后,这类广告就更加普遍了。

第三节经典史

20.你了解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和《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吗?

被称为我国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的《伤寒论》,原为《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历经后人多次编纂,且把杂病部分析出,而改名《金匮要略》,于公元8世纪行世,其后又历经编校,今之传本为25篇,合262方,分为3卷。

《黄帝内经》(亦称《内经》)是由黄帝与岐伯论难而成的,为古老而又系统的一部中医理论着作。虽成书于西汉末年(公元前206~公元23年),然许多内容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或以前。

此书始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在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以《黄帝内经》最为难读,医理艰深,文句古奥,字义难解,学者常有“望洋兴叹”之感。但它收入的内容,恰似一枚浩大的“珍珠囊”包括了人体解剖(肌肉、脏腑、血脉、筋骨形状及内脏容纳水谷)、生理(六经分布、血液、消化功能、脉搏及一切器官的功能)、病理(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反常及创伤、虫毒、男女性生活及精神变化等)、诊断(望、闻、问、切等)、治疗法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5个主要方面。

后来流传的《黄帝内经》是经过历代兵、火、虫、水之害以后的补缀本,虽不能全作“异蜕”而论,然不少章篇却有所疏漏或变意之处。

21.你能说出《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着作的衍化过程吗?

关于“本草”二字的涵意,因为“药”原本出于以植物多数的草本,所以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大都称为“某某本草”。历史上以“本草”二字冠名的药学专着多达400种以上。

《神农本草经》3卷,原本早已亡佚。现流传的3卷本或4卷本,大都是明清以后,学者根据《证类本草》(因为此书大都是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原文)和《本草纲目》中白话文的重辑本。正式的《神农本草经》,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它是西汉末年汉武帝“神仙说”尚未完全消沉的时候成书的,因和神农所处的世次差讹较大,也同《黄帝内经》一样,用神农假托其名而来,原作者不详。此书是一部总结西汉末年以前的开创性药物学手册,共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术数学家“岁年365日之数”而来的。神仙之说,“得上品者,后天而志;其中品者,后天而游;其下药茯苓、菖蒲、巨胜、黄精之类,服之可以延年”。这本书将汉武帝时玉石丹砂类“仙药”列为首卷;发现当时药物的主要产地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其药物功能大部分符合现代医药科学;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神鬼巫术气息,显然当时巫术占了相当重要或主导地位的。

同类推荐
  • 涉江采薇

    涉江采薇

    本书主要收集了百余篇医院护士的工作日志、工作体会和散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除涉及临床一线工作外,还有行政管理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思考,内容丰满、充实,可读性强;表达了护理人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也希望凭借此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士、关心护士,更好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 肿瘤揭秘

    肿瘤揭秘

    本书主要介绍了肿瘤的本质、肿瘤的形成、如何预防肿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何正确对待肿瘤,介绍了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防控措施、诊治方法。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卷 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零起点学中医

    零起点学中医

    本书是为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所作的一本中医入门书,通过12次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的知识,使初学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地掌握中医学最为重要的概念、思想和理论,为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计划做好知识的准备,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热门推荐
  •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吕梁山的儿子》这本记述马佩勋同志传奇人生的书问世了,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 只想你再爱我一次

    只想你再爱我一次

    一场舍己为人的车祸让她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一年,醒来却觉得恍若十年之久。难道那只是南柯一梦?可是明明感到那样的真实,那样真实的他,那样真实十年,那样真实和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十年啊!
  • 一世欢喜一生何求

    一世欢喜一生何求

    由于小说缔结契约的女孩出错,所以以后小说将会在这里更新。谢谢原来的伙伴的支持。
  •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老公欠下十万赌债,竟然骗我去……事后却发现自己连母亲都做不了了,你们说我毒,说我狠。殊不知,我不狠,站不稳!
  • TFBOYS之往事深处的少年

    TFBOYS之往事深处的少年

    有没有一个肩膀,可以倚靠一辈子都有安全感;有没有一场拥抱,紧紧的让两个人再也不分开;有没有一种约定,是相约每一个来生都要和你相遇;有没有一个人,是你用尽了一生力气还舍不得将它遗忘.........总有一些事,我们不愿它发生,却必须接受;总有些东西,我们不想知道,却必须了解;总有些人,我们不能没有,却必须学着放手......我们之间,就连仅剩的那一点温存,也变的单薄......你曾经的微笑,在回忆中散不开......
  • 男女丹工异同辩

    男女丹工异同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者的叹息

    死者的叹息

    偏居城市郊区的西否大学外埔校区近期接连发生学生离奇死亡案件,其中周丁最好的朋友郇明叶非常诡异的咬舌自杀,周丁认为是因为没有及时抢救而万分自责,终日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无法自拔,最终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上,当他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准备接受死亡的时候,一名女生韩阳子的出现改变了周丁颓废的精神状态,但是死亡的脚步并没有因为周丁的精神恢复而停止,刚刚收获新生与爱情的周丁能否逃脱厄运呢,拭目以待吧。
  •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的一部分国军将领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怪事。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国民党将领不夸大不掩饰不污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揭开面纱,还原出他们的真实面容,让枯燥乏味的历史有趣起来,同时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本文毫不避讳地提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作战失利的数次战役,诸如绥远战役、两次四平战役、陇东战役、两次榆林攻坚战、二打运城战役、西府战役、两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青树坪战役、金门战役等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这些失利战役,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刘卿狐版】上辈子的杀手刘卿狐这辈子重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下午晒晒太阳种种草,没事骂骂小三,无聊斗斗婆婆,做个豪门弃妇也无妨。奈何碰上封大人,宠的她没天没地没王法,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刘卿狐颇为无奈道:“这样的妖孽为师就收回家省的他再去祸害别的施主。”【封云版】封云,封云制造总裁,第一次遇到刘卿狐,那厮正在偷看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封大人决定把小狐狸带回去养,很久以后司思好奇的问封大人。司思:“封云,你是怎么把那么难搞的卿狐骗到手的?”封大人看了一眼正在觅食的小狐狸,微笑说道:“喂她食物,一直一直一直喂。”司思默:“这是啥回答,不想说就算了。”封大人笑而不语,刘卿狐就是只白眼狼,幸好他有的是耐心,终把白眼狼喂成忠犬。【封杀版】据说我妈咪是我爹地侄子的老婆,而我爹地是我妈咪前夫的叔叔,这么复杂的关系让我凌乱了,可是无论他们大人是什么关系,对于我的名字我一直很纠结,又一次我问妈咪。小封杀:“为什么我要叫封杀,我的同学都笑话我。”刘卿狐:“封杀是你爹地选的,你去问他。”小封杀幽怨的问父亲:“爹地为什么你不能给我取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封大人温柔的摸着小封杀的头:“其实当初你妈咪想取我们两的姓做你的名字,你要是不愿意叫封杀,爹地就给你改过来。”小封杀想了一下,爹地妈咪的姓,封,刘,风流,然后认真的微笑:“爹地其实我觉得叫封杀很好,太有霸气了。”刘卿狐高兴了,封大人满意了,留着小封杀默默流泪。
  •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女强、男强、宠文、爽文、快更!)她,23世纪的最完美最冷酷最血腥的杀手生化人,却穿越恭王府最废材草包的七小姐身上。但怎知废材的她却逆天改命,恍然间却成了传说。他,蝶州云帝国的夜王殿下,冷酷无情霸道腹黑,天赋强大,霸者之身。当腹黑霸道的他遇到绝代芳华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看他与她如何冲破藩篱,上演强者与强者的碰撞,追逐与被追逐的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