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0400000009

第9章 告别烦恼,每天都是一个新开始

烦恼就像血液里的毒素,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磨灭我们的志向,削弱我们的力量,从而让我们的健康受到损害。一个人如果长期陷入烦恼的沼泽之中,生命都会受到威胁。微笑、制怒、“糊涂”等都有助于我们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将烦恼从心底消除。

丢掉烦恼,轻盈前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忙碌逐渐占据了我们的生活,而烦恼似乎也住进了我们的内心,每天都有人抱怨“我好烦”。烦恼是一种很普遍、广泛的精神困境,它表现为郁郁不乐、心情不舒畅,苦闷、压抑,什么都不想做。比如:对名利过于追求,得不到满足便苦恼起来;性情多疑,老是无端地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地苦恼;嫉妒心重,看到别人的成就和事业,心里就难过;在同事间搬弄是非,制造不和,结果弄得矛盾百出;对自己的能力不信任,老怀疑自己在某些方面不称职,不能很好完成工作任务;担心自己将来不如意等。

有的人认为,人只要活着,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他们觉得烦恼似乎就如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生中必不可缺少的:小时候,会因没有玩具而感到烦恼:少年时,经常为成绩总不如别人,或为自己能否考上大学而烦恼;毕业后,又在为自己的工作而烦恼。接下来的烦心事,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地多如牛毛:为恋爱烦恼;为买房子而烦恼;为结婚而烦恼;为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而烦恼……随着烦恼的事愈来愈多,他们也变得愈来愈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人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们一生都生活在烦恼之中,从未感受过幸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烦恼和幸福是敌人,不丢掉烦恼,就难以得到幸福。

烦恼也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隐忧。有资料表明,生病的人30%的发病原因是纯粹的生理原因,其他均与心理因素有关。联合国的资料也显示,70%以上的人生病是由于不良的精神因素造成的。医学研究证明,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忧虑、颓丧、恐惧、贪婪、嫉妒、憎恨等坏情绪。人在压力很大或情绪急剧转变的情况下,会刺激一种叫可的松的激素分泌,这种激素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一旦降低,癌细胞就容易产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只要学会放下、丢掉,烦恼就会离我们远去。所谓放下、丢掉烦恼,不是消极的遁世,也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处世的态度。能放得下、丢得掉是智慧,是认清了生命本质后的释然,也是一种对世界的了然和通透,是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喜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放下、丢掉烦恼呢?

1.不要回避可能使自己烦恼的事情

正视烦恼之事,平心静气地去考虑,以积极乐观地心态对待它。对于自己能解决的事情,确定一个切实的解决方案,对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做好思想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迎接它。

2.寻找烦恼的原因

当闷闷不乐或忧心忡忡的时候,不要任其发展下去,关键要找出原因,就像人有病一样,必须先找到病性,才可以对症下药,最终将病魔从机体中赶出去。究竟是别人误会了自己,还是自己做错了事,找出问题的症结后,想办法对付它。如果一个人找不出自己烦恼的原因,那么,他就可能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期”或“危险期”,也可能由于天气等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听音乐、外出散步或找朋友聊天等方式,使自己的情绪走出低谷。

3.摆正心态

由于我们每个人有“七情六欲”,所以我们会时刻处于一种“矛盾”之中。纵观历史,横看人生,很多交锋都表现为利益(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交锋,究其实质,首先是思想感情的交锋。所谓的“利益”虽然表现在社会、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但它的最后“表述”或“体现”,都是由思想感情来支配与进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可能总是事事惬意,永远没有烦恼。但对于不同的人,烦恼的多少或程度却是很不相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心态决定的。

有的人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的,他们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因而烦恼比较少,即使一时有了烦恼,他们也会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驱除烦恼,所以总是很快乐。有的人则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是觉得世界对自己很不公平,因而烦恼总是如影随形。因此,摆正心态是消除烦恼的重要途径。

4.学会“忘记”

心理研究表明,个性越成熟的人,越懂得“忘记”。生活中,保持幸福的一个秘诀就是懂得什么事应该记得,什么事应该忘记。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糊涂一些,不要有那么多的坚持。生命可以有所坚持,但是也可以随遇而安。这样,就可以忘记一些让我们烦恼的事情。

丢掉烦恼,拭去眼前的尘埃,拂去耳边的噪音,停下忙碌的脚步,洗涤疲惫的心灵,我们就会像孔雀那样,以轻盈的脚步前进,在生活这条路上幸福行走。

固执己见会让幸福溜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人,他们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辩、缺乏幽默感等,这样的人就是固执己见。他们常常会发生与朋友分手、与恋人告吹、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等情况,因此,有人说,固执己见会让幸福悄悄溜走。

固执己见的人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对周围环境或人漠不关心,易与人发生摩擦,处不好人际关系。自己内心苦闷,却又不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因而使自己的心理积郁无处排解,最后陷入心理失衡的泥潭之中。

固执己见的人一般逻辑性很强,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会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别人。在处理事情时,他们强求别人按自己的方法做,阻止那些更有创造性、新颖的方法。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认识过高,从而导致和其他人不合。

固执己见的人在思想、道德、饮食、衣着上往往落伍于社会潮流,有保守的倾向。他们比较谨慎,该冒险时不敢冒险;过于执拗,死死抓住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肯向对方低头,善于变通;有些惰性,不够灵活,而且不善于转移注意力。这类人对那些自己认为无现实作用的新思想持怀疑态度,当他们认为自己确实犯了错误时,他们在嘴上也不轻易认输。

固执己见与自信不同,“虚怀若谷好自信”,而与之相对,就是“固执己见坏自信”。一位学者曾指出,自信就是坚持实践和宣传、推行自己对于世界与人生的观念、主张,从个体方面看,自信是从生命本能的判断利害、对错开始,在人的脑中一步步地形成、完善。而“固执己见”则是死死地抱定自己已有的、已经相信甚至迷信的东西,拒绝“学习”,生活在自己“自信”的障碍之下,不能“与时俱进”,更不能“超越自我”。

当然,固执己见的人并非一无是处。这样的人善于理性思考,办事踏实稳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且经常会受自己深刻的信念的支配。因此,他们有着不同常人的毅力和办事风格。他们善良、正直,有较强的自控力。但总的来说,固执己见是弊大于利。

固执己见的人,要不断地改进,例如改过迁善、改错为对,不断地改进。衣服短小了,穿起来不好看,把它改长一点,合身就好看了;桌子长短不适合,把长的改短一些,适中就好用了;香蕉、芒果、荔枝,果实不大,加以品种改良,也都能由小变大;一年收成一次的稻米,品种改良后,可以一年收成两次;番薯、山芋,经过品种改良,成本减低了,收成增加了。可见,固执己见,难以进步;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成长。

固执己见的人,还需要这样改变自己,那就是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忠告:“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如此。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接受,并适应它,否则,我们将会被它毁掉。这并不是说,碰到任何事情时,都应该逆来顺受。而是当事情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为了保持理智,我们就不要固执己见。这样,我们就能享受更顺利的人生旅程。

制怒一分钟,得到60秒的快乐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其中之一就是愤怒。愤怒按照强度不同可分为轻微的愤怒、强烈的愤怒,甚至暴怒。愤怒可以很轻松地夺走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

和其他情绪一样,愤怒也会伴随生理上的变化: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心率和血压会上升,同时能量激素、肾上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都会升高。《黄帝内经》上写道:“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愤怒也会使人的食欲降低,影响消化,同时还会影响腺体的分泌功能。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他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吸时水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样沉淀;愤怒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愤怒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然死了。由此,爱尔马认为:“人发怒时的生理反应是十分强烈的,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更具有毒性。因此,动辄发怒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震惊于实验结果的同时,我们需要记住:“愤怒,是一种毒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愤怒情绪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必须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让愤怒的思维远离,而用平和的正面思维对待生活,这样,我们才不会让愤怒之火烧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那么,如何才能控制愤怒的情绪呢?

1.经常深呼吸

从生理上看,愤怒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个人愤怒时,他的头脑会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心跳加快,血液流动加速,这一切都要求有大量的氧气补充。深呼吸后,氧气的补充会使他的躯体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虽然他仍然处于兴奋状态,但他已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数次深呼吸可以使他逐渐平静下来。

2.保持头脑冷静

当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精神要放松,客观而理智地分析问题。首先闭目三思:一思自己为何要发怒;二思发怒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三思若不发怒,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相信三思之后,一定会心平气和下来。假如怒火仍然不息,不妨出去走走,换个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看风景,使精神放松下来。在此过程中,可以客观理智地分析一下问题,要认识到任何事情并不能都以自己为中心,并不是由自己一手操纵一切事物的,要记住富兰克林的告诫“事情常常以愤怒开始,以羞辱结束”。

3.适当宣泄

当事情已经发生,就不要再回味引起自己发怒的任何事情,摒弃怒气和惩罚别人的念头,就会减轻不良情绪的压力,对别人的过错也就不会耿耿于怀了。但是,愤怒的情绪也不能长期压抑在心头,否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如果实在忍无可忍,可以到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宣泄一番,或把愤怒向知心的朋友痛快地发泄出来,以免愤怒郁结于心,产生心理疾病。

4.向快乐的人看齐

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周围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不难发现,他们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幽默感。向他们看齐,在笑声中体味五彩缤纷的生活,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吃亏是福

古人云:“吃亏是福。”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如果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一位学者说过:“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不怕吃亏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在其天真、“迂腐”的背后,是一个开阔的、宽容的、不设防的世界。他们不但不会真的吃亏,还会换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结果,会生活在轻松、自在、愉快之中。相反,总是想占别人便宜,处处算计别人的人,终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一天,阎罗王对两个小鬼说:“你们两个可以到人间投胎去做人了,现在我手里有两个名额,一个是一生都要忙着给别人东西;另一个,一生都从别人那里拿东西,你们愿意做哪一个啊?”小鬼甲抢先跪下来说:“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那儿拿东西的人。”小鬼乙没有和他争抢,选择了一生都要给予的那一个。阎罗王抚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到处向别人要东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裕厚德的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一位哲人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并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吃亏是福,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从前,县城里有两家米店,一家叫“兴隆”,另一家叫“鸿泰”。“鸿泰”米店的老掌柜眼看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了一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调秤师傅请到家里,说:“麻烦您给我调一杆15两半一斤的秤(古制,1斤=16两),我多加一串钱。”调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调秤师傅,自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这时,最小的儿媳妇正在屋内煮粥,公公吩咐调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儿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厨房对调秤师傅说:“我公公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调一杆16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我公公知道。”调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16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老掌柜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鸿泰”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兴隆”米店的老主顾也纷纷转到“鸿泰”买米。到了年底,“兴隆”米店没法开张了,就把米店转让给了“鸿泰”。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就对家人说出了自家生意兴隆的奥秘:“咱们家生意兴隆靠得就是一杆秤。咱们的秤是15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千斤,就能多赚几千钱,日积月累,咱们的生意就兴隆了。”这时,最小的儿媳妇站了起来,说:“公公说得对,咱们是靠秤发的财。但咱们的秤是每斤多半两,顾客都知道咱们做买卖实在,所以才愿意买咱们的米。”接着,她就把自己多拿了两串钱调16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最后,她说:“尽管每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大家听后,都陷入了沉思。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吃亏可以获利,做人也是如此。人与人相处,都喜欢和不计较的人在一起。不计较的人刚开始时,看似吃亏,但长久下来却是获得;爱占他人便宜的人,刚开始看似获得,但相处久后却是失去。

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一点亏或许带来好运。吃亏者,能让别人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

在人生的路上,如果我们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忍受一些“吃亏”,或许好运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生活中,很多人以追求完美为永恒的目标,他们为了追求完美,放弃了很多不应该放弃的东西,浪费了很多不应该浪费的时间,最终还是不完美。其实,如果做人做事都追求完美,就无异于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比如说,一个人希望能过上完美的生活: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花园洋房,坐要名贵轿车,妻要国色天香,儿要聪明伶俐,财要富可敌国……有这种心态的人,必定心为形役、苦不堪言。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9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虽是笑话,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天性,按理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自己,创造出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凡事都要适度,如果因为差一点点而耿耿于怀或顽固到底,就大可不必了。我们要知道,如果一个人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他就会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于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何况,100%的完美根本不存在,完美只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一个漂亮的陷阱。自古至今,追求完美的人不计其数,但上下几千年,没有一个人最终成为完美的圣人。

心理学家经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会给人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因为他们往往在刚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时,就开始担心失败,害怕做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他们不想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避免尴尬。

另外,完美主义的人很少看见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他们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而且因为不知足,痛苦常常跟随他们。所以他们表面上很自负,其实内心深处很自卑,也很孤独。

一个小心谨慎、处处追求完美的武士要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他竭尽所能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带了一把宝剑和一副盔甲,为的是对付他遇到的敌手;一大瓶防晒油,为了防止太阳晒伤皮肤;一堆跌打损伤药,为了防止自己摔伤;一顶帐篷、一条毯子、锅和盘子以及喂马的草料。他终于上路了,不像一个远行者,却像一座难以移动的废物堆。当他走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时,桥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马都掉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自己忘了带一件救生衣。

故事中的武士到死也没有醒悟,他所想到的死因只会让他更深一步陷入死亡的深潭。无论他有多么完美的想法,他都无法自己对完美的追求,因为想把每件事都想做得完美的人,结局注定是悲哀。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太追求完美的人注定不幸福。”同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工作上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他的追求完美会给别人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压力,也会导致很多重要的事因没有时间或者难以实施而胎死腹中。

张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给上司的报告除了内容没有一点问题外,连报告的格式﹑色彩也非常讲究,一份报告做得花花绿绿的,下属给他的文件,他也要求对方改了又改。最后,他常常因为耽误一些要事而被上司责骂,而下属也因为觉得在他手下工作太烦、太累而辞职。

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而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剥夺。因此,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对于理想的人生目标,只要自己追求过并为此努力过,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因为自己问心无愧。

世界上很难有完美存在。李白贪杯嗜饮,李贺疯癫狂热,柳永难过情关,可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缺陷。但这缺陷并不能掩盖他们天才的光辉,恰恰相反,正是这些所谓的缺陷,使他们的诗作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张扬的个性。所以,不完美并非是不美,当不完美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它就会升华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美,永不凋零。

“拒绝”尽善尽美

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第1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有一句名言:“‘最好’是‘好’的敌人。”这与我国的古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道理相似。也就是说,做人做事不必企求尽善尽美,只要尽力了就行。

然而,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百般焦虑于自己的缺陷,并竭力掩盖。因为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稍有差池,就会触动他们脆弱的神经,诱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羞愧感。殊不知这种羞愧感是绝对致命的,它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会不断诱发人的沮丧感,让人充满压力,不堪重负,最终一步步把自己逼向困境。这类人就是比较偏执的追求尽善尽美的人,他们往往评价标准过于苛刻,凡事都力求最好,在他们眼中,容不得任何过失,任何不完美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对事物总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情景: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地步,那么必定是吃不好,也睡不好,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很不舒服。凡事都会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低于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尽善尽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变成一种缺憾。

无论何事何物,都要适可而止,如果不达到想象中的尽善尽美就誓不罢休,那就是和自己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而且这个疙瘩会系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死。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出现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像是一根树枝,即使再坚硬,也会渐渐承受不了我们自己加上的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尽善尽美是一种惰性。因为一个人在为自己制定一些尽善尽美的标准时,本身就意味着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

着名的心理学家伯恩斯教授曾经和30个做事追求尽善尽美的人进行过交流。他首先请他们列出追求尽善尽美的好处和弊端。一名向他求助的法律系女生举出一个好处:这样做可以得到好成绩,接着她又列出5个弊端:它令我神经非常紧张,以致有时连普通成绩也拿不到;我往往不愿冒险犯错,而那些错误却是创作过程中所必然会发生的;我不能容忍别人的任何缺点;我不敢尝试新的东西;我对自己有很多苛求,令生活失去乐趣。可见,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弊端远远大于益处,它会使我们陷入迷茫。

从前,有一个绣娘想绣出一块人人见了都喜欢的手绢。绣完后,她拿着这块手绢去市场上展出。她在手绢旁放了一支笔和几张纸,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手绢有欠佳之处,均可以在纸上写出来。晚上,绣娘取回了手绢和那些纸,她发现几张纸上都写满了意见,没有一针一线不被指责。绣娘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几天后,绣娘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她又拿出了那块手绢到市场展出。这一次,她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地方写在纸上。当绣娘再取回手绢和纸时,她发现纸上写满了称赞的语言,以前那些缺点都变成了优点。绣娘不无感慨地说道:“不管干什么,都不能尽善尽美,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盾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就会截然不同。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经常绷紧尽善尽美这根弦,它就可能发不出声音。因此,我们要适时地“拒绝”尽善尽美,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快乐地生活。

幸福藏在“糊涂”里

意大利着名诗人阿雷蒂诺曾经说过:“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装糊涂既是盾,刀枪不入;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糊涂”是对人生和生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最深刻、最富哲理、最精辟的诠释,是颇具哲理的幸福观。

说到“糊涂”,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郑板桥。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上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到此地观看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他只好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是一个鹤发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屋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非常罕见,郑板桥对其十分赞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单人乾隆进士”的方印。因为砚台还有许多空白,郑板桥就建议老人也写一段话。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老人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一看大惊,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郑板桥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一段佳话,一段趣谈,也成就了一种智慧——糊涂经。

“糊涂”,并非是庸碌混世的消极哲学,它是具有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修养哲学,是一种积极心态哲学。郑板桥本人由做官到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转而潜心习艺,最终成为诗书画三绝的旷世奇才,青史留名的人生经历,为他的“糊涂哲学”做了最明白的注解:在世俗面前,保持一种平和、沉稳的心态,凡事看淡、看开,过不必过分认真,更不能苛求,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平衡,精神乐观,身心健康,积极面世,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看透了纷乱的世事而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不易做到的事,这也就是所谓的“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由聪明转为“糊涂”,是一个审视和转变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修养过程。一个人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对世事的客观辨证的理解,并由此感悟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与人为善等积极的处世哲学。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佛门,又有别于俗世的崇高的修养境界。

“糊涂”从某方面来讲,就是不用想太多,不用想后果,因为纠结于思考也是人生的一种负担。“糊涂”的人往往更快乐,他们不必费尽心机争取,可以随意享受阳光的热情。而太过理性的人则是追着幸福跑,用力抓住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幸福。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西蒙,一个叫克鲁斯。西蒙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因此,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这样,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鲁斯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有人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会算计的精明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糊涂”人,却将公司办得比以前更红火了。

人生中有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便的比灵便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也就是难得糊涂。其实,人生本来就是“糊涂”的,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一旦清醒了,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聪明人之一,可是却多次被陷害、遭贬谪,一生大起大落,几十年的苦乐人生让苏轼对聪明和“糊涂”的领悟很深刻。他认为自己命途多舛的原因就是“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愚且鲁”,因为这样才能“无灾无难到公卿”。

生活中,凡事都要弄个明白的人会活得很累,与其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不如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感受因“糊涂”而带来的安稳、宁静和幸福。

让微笑变成习惯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不分四季,不分国界,不分肤色,只要人们动一动嘴角,它就会出现,它就是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它来源于心地的善良、宽容和无私,表现的是一种坦荡和大度。生活是七色板,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难耐的寂寞,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微笑去面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微笑是成功的起点;遇到烦恼时,微笑是思想上的解脱;心情舒畅时,微笑是愉悦的表现。

给他人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传达“你好!希望你快乐!”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们脸上随时面带微笑,那么周围的人就会投桃报李,会有更多的笑容向我们绽放。当我们置身在微笑的海洋中时,我们与他人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就会冰雪消融,就会感觉春风习习、暖意融融。

当我们向别人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他人,你喜欢他,你尊重他,这样就容易博得别人的尊重、喜爱与信任。人人多一点微笑,世界也就多了一些安详、融洽、和谐与快乐。因此,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装潢富丽的科尼克亚购物中心即将开业的时候,让经理犯难的是,导购小姐工作装的款式迟迟没有定下来。他望着7家服装公司送来的竞标样品,尽管设计得各有特色,但他还是感觉缺了点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打电话向他的老朋友——世界着名时装设计大师丹诺·布鲁尔征求意见。这位服装大师明白了朋友的意思后,说:“穿什么制服并不重要,只要面带微笑就足够了。”靠着微笑服务,科尼克亚成了巴黎最大的购物中心。

微笑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它让生活充满了和谐与温馨,令人感到轻松和愉快,足以打动每一颗憧憬而美好的心灵。焦躁与微笑无缘,愁闷与微笑绝缘,失衡与微笑无关……心烦意乱时,一个微笑会使我们心平气和地走出颓废的低谷;发生矛盾时,彼此一笑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临别时,彼此赠送一份恋恋不舍的微笑,就蕴含了美好的祝愿与悠长的牵挂;与陌生人同行,一个真诚的微笑就会消除拘束。

一个懂得对别人微笑的人,别人也会对他微笑,舒缓僵持的面孔,别人也就愿意接近他。得到微笑的人会因此而富足,施予者也不会因此而贫穷,微笑是短暂的,但留下的却是永恒的记忆。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一个平时形单影只的小职员早晨来到办公室的时候,鼓起勇气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而这一笑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办公室里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同事开始对他亲切了,连他的上司看到他时也对他笑了一下,他的上司是个从来没对他笑过的人。产生这一大变化的原因就是他那善意的微笑感染了周围的人。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是整个世界。其实,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无论一个人的权力多大,地位多高,也不管他是富甲天下,还是一贫如洗,只要会用微笑生活,他就会懂得生活的意义。

微笑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法宝,“笑一笑,十年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这些话都揭示了微笑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医学家经研究发现,微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微笑使人体的胸腔、腹部、心脏、肺脏,甚至肝脏都能得到短暂的锻炼;使肺脏扩张,使胸肌的活动得到加强,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并能加快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搏动;使面部、臂部和脚部的肌肉都能得到松弛,从而解除了我们的厌烦、内疚、抑郁、紧张的心理状态;使胃部运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肠胃蠕动等。

微笑,是开在我们脸上的一朵花,时刻散发着芬芳,它让衰老者不再僵化,失意者不再懊恼,悲伤者不再颓废,不幸者不再怨恨。我们应该让微笑变成一种习惯,用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每个人、每件事,我们就会看到阳光灿烂,迎接我们的也将是一路的欢声笑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健康、快乐的人是这样定义的:“他们较少焦虑与仇视,较少需要别人的赞美与感情,他们具有真正的心理自由,他们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衡,他们对个人的不幸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具有集中注意的能力和不在乎外在环境的能力,表现出熟睡的本能和不受干扰的食欲,面对难题而谈笑风生。”简单地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从容、坦然地面对一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权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也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影响。

有些人因为得到了一些物质的财富就欢天喜地,高兴的手舞足蹈;而在失去一些东西时则会痛哭流涕,情绪一落千丈。面对人生的坎坷曲折、生活的艰难困苦,倘若心为物役,人生的大半就会在悲观的心情中窒息心智,难以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历史上的许多忠臣义士,都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他们在得意时没有忘形,在遭受挫折时没有知难而退。苏轼、岳飞、辛弃疾、林则徐等在受贬之后,没有因对现实不满而颓废沉郁、萎靡不振,而是仍能淡然镇定,铁肩担道义,始终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世事常难遂人愿”,我们难免会遇到坎坷与挫折,难免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惑之中。当我们不甘寂寞地去追寻生命的辉煌时,难免会在失落中彷徨;当我们满怀期待地盼着独领风骚时,难免会坠入各种惆怅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固然对他的一生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因果,但究其根本,只有常常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本身,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被它击倒,方可在飞黄腾达时不至于从峰巅坠落。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会在得意时徒生骄狂之念,喜形于色,目空一切;失意时满腹沮丧气馁,心灰意冷。

我们的一生,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度过。享受生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体验得失的过程。只要心中有所比较和计较,我们就永远走不出失落的阴霾。有时,只是在那一瞬间,我们就失去了本来所拥有的幸福。只有当我们认清了这一点的时候,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虽然,要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很困难的,但至少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当一个人因工作成绩优秀得到赞扬和奖金,奖券中奖,事业获得成功时,必然产生喜悦的心情,这是客观的、正确的,但是要喜乐有度,不要沾沾自喜,得意骄纵狂妄,否则,就会日后种下祸患的种子。当一个人遇到危害,遭到失败,受到不公的指责时必然产生恐慌、忧伤、伤感的情绪,但要及时赶走负面情绪,否则,就容易导致情绪低落,精神崩溃,失去应付危害、战胜失败的能力。

一个想进入歌坛发展的年轻人,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第一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10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30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到了第55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了,当电话铃响时,他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知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毁了希望,自断了前程。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我们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但如果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事情更加糟糕。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我们可以消解内心积怨,涤荡世间尘埃,在得到时感受幸福,失去时得到温暖,不幸时看到希望,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驶向幸福的彼岸。

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平衡,就是要“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兴奋之时泰然;郁闷之时豁然;轻松之时油然;繁重之时奋然;快乐之时怡然;烦恼之时悠然”。

一个僧人曾经离开寺院,独自一人在寺后的山洞内修炼10余年。后来,他回到寺内,每夜都在大殿上通宵打坐。一天,大殿上功德箱内的香火钱丢了。当监院师与香灯师传出这个消息后,举寺哗然,这个僧人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因为他没回寺院以前,从来没丢过香火钱。而且,他每夜都在大殿里打坐,如果有人动手脚,第一个知道的人应该就是他,但他没有发现是谁偷的,大家自然就把他当成了偷香火钱的人。从那以后,寺里的人虽然都不明说,但只要一进大殿,碰到这个僧人,就会以白眼相向。但是,这个僧人在众人的怒目而视之下,始终心平气和,一句辩白的话也没有说。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星期,大家仍然怒目相待,他依然如故。第八天,监院师与香灯师召集全寺的僧人,揭开了这件事的谜底。原来香火钱并没有掉,这只是监院师和香灯师想借此考验这个僧人,看他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没想到他居然能在遭遇冤枉、众怒之下,不改常态。众僧人听后,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还有一份敬佩赞叹之意,而这个僧人依然如故,不为毁誉得失动容。

生活中的事情不是样样都随我们的心愿的,面对不平之事,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那个僧人一样,保持心理平衡,既要看得破,又要忍得过。与其在追问是否公平上花费精力,还不如踏实地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并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任人摆布,而是一种理智、智慧的人生态度。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不能保持心理平衡,对他的健康影响很大。古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有关。人的健康状况,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发火、没事找事等,就容易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不让心态失衡,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平衡就等于掌握了幸福生活、健康身体的金钥匙。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心态平衡呢?

1.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无法实现,于是终日郁郁寡欢,这实际上就是自寻烦恼;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经常会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因此,为了避免挫折感,保持心理平衡,我们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心情自然就会舒畅。

2.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不要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的一种不可取的处世方式。

3.学会自嘲

自嘲产生于对人生哲理的深透体察和感悟,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标志,它可以增强幽默,可以倾吐郁闷。

4.把坏事当好事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乐观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悲观的一面。一个人每月工资600元,过了半个月花去了300元,他就终日愁眉苦脸地认为还剩300元,后半月无法过了。而另外一个人工资也是600元,半个月也花去了300元,他却乐观地认为还有300元,后半月足可应付过去,便终日无忧无虑。如果我们能抱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那么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5.学会让步

我们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时,要尽量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利益争夺,只要在大前提下不受影响,就不要过分坚持,从而减少自己的烦恼,达到心理平衡。

同类推荐
  • 活的是心情

    活的是心情

    本书用大量经典的、充满智慧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详细阐释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无法避免的缺憾、苦难,即心轻上天堂,让心灵自由放飞,幸福与快乐就在心中,每天都是好日子等。
  • 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夏于全编著的《职场女性圣经·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主要内容 简介:武则天崛起于庶族,创造了人间奇迹,她改变了几千年来只有男人才能执掌国器的历史,让夫权社会的男性精英们一个个对她俯首称臣。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不断挑战不合理规则的一生,她敢于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挑战、主宰、反挑战,成为她一生奋斗的 主题。 她是一个敢于推翻既定规则、创造新规则的人。她是那个时代的伟大女性,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一个让无 数男儿击节赞叹的千古女皇!她是成功的政治家,更是成功的职场女性。
  •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微小执行力,却能造就大不同的人生!创富成功与否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而其起源却在一些寻常事上。成功的创富者重视这些事,一直在做并且尽力做好这些事,他们通过这些事积累成就财富的资本;而失败的创富者忽视这些事,敷衍地做着这些事,从而与财富渐行渐远。本书引用了众多成功创富者的案例为你揭秘成功创富的秘密,告诉你成功的创富者们一直在做的事,引导你像成功的创富者们一样去做、且做好这些事,从而走上创富的康庄大道,并最终成功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在职场中,你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你认识的那个人或那些人也许是,他们可以帮你搭建好的人脉圈,成为你成功的要素。书中这个扩展人脉走向成功的故事,能复制到很多普通人身上。
热门推荐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那双眸子

    那双眸子

    在那个夜晚传来了一阵哭声“哇哇哇”正在砍柴的李大叔循声而去,在他的眼前出现了······
  • 大学面面观

    大学面面观

    大学四年,斗过殴打过架,牛过B脑过残,搞笑过感动过,回头看看却感觉日子快的像略过一般,无奈回忆一番,送给那些被略过的日子~失败的人生也有值得纪念的东西,或是祭奠!
  • 屌丝碰上爱情

    屌丝碰上爱情

    爱情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让人为之欢喜、心酸。太多的人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亦有太多的人没能去珍惜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拼了命的去挽回却发现随着时间的流去留下来却只有回忆
  • 刀塔之王者天下

    刀塔之王者天下

    为dota玩家而写,希望dota的时代,不朽。每晚九点左右准时更新。
  • 超能系统

    超能系统

    泱泱大国谁主沉浮!逆天出世成就无上伟业!且看将军如何笑傲红尘百味。有热情、有战略、有佳人,同样也有兵锋,一切尽在超能系统!
  • 不可思议大陆的不可思议者

    不可思议大陆的不可思议者

    不可思议的崭新大陆,不可思议的降临者,不可思议的故事,不可思议的学院,以及,不可思议的...我?
  • 新三国战记

    新三国战记

    魂穿三国,成了关羽的三儿子关索。本以为傍上了一个牛掰老爹,时来运转成了官二代,却没想到一头撞进了魏蜀吴三国联手的大阴谋中。曹操:关羽不死,孤心不安!孙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一头猛虎,战神!诸葛亮:关羽嚣张跋扈,傲慢无礼,更兼政见不合,每每与某为难,针锋相对,当除之!刘备:云长不死,孤如何称帝!......
  • 义勇

    义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盗当国

    大盗当国

    王禹穿越了,来到万历四十七年的锦州,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只有三种人能混得开,兵、贼、汉奸。为了生存,王禹选择了当贼,但他很快发现,其实贼和兵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一个有执照,一个没执照。在纵横辽海的岁月里,他认识了几个好兄弟,他们分别是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更是千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