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6600000006

第6章 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是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伯高等论医之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该书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一方面用当代的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长度比是1∶35,现代解剖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的。对动静脉也有一定的认识。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黄帝内经》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日本、朝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生必读课本,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的针灸组织也把《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考书。《黄帝内经》的着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着。“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明,部分问题做了发挥性阐解。《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腧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证候、诊断、针灸与治疗,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种种疑难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两汉时期,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全书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功效特点分为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了中药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对各种药物配合使用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理论,并阐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着,是一本中医临床学专着。张仲景在书中不仅系统总结了许多常见病的诊断要点、治则和有效方药,而且创造出辨证论治的临床诊治规范,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后被分为《伤寒论》(讨论外感热病)和《金匮要略方论》(讨论内伤杂病)两书。张仲景被宋代以后的医学家尊称为医圣,明清时人们为推崇纪念他的成就,在其家乡河南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引以为效法学习的先师。个中原因,除了他在东汉兵荒马乱、疫病流行时所作的杰出贡献外,更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晋唐以后,随着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中医学逐渐向各临床分科方向发展。现就中医临床各科的主要成就及代表着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医诊断学

《黄帝内经》中有关诊断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不仅阐明了指导诊断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对诊法作了具体叙述,从而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在辨证方面:《内经》中有关病机十九条(《素问·玉机真脏论》)以及脏腑、阴阳五行理论对后世辨证论治有着原则性的指导意义。在“疟论”“刺疟论”“咳论”“痿论”“痹论”“厥论”等篇,对某些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症状,从感邪的性质、脏腑的虚实、阴阳的盛衰等方面进行辨析。可见当时在辨证方面已经达到比较细致的地步。

东汉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是后世公认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着作,书中对于四诊和辨证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四诊中,仲景尤其重视切诊,仅《伤寒论》的397条中,涉及脉象的就有130多条,且达26种脉象。而《金匮要略》一书中,每篇的标题都以病、脉、证并列。在辨证方面,仲景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从而确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至于其他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三焦辨证等内容,在仲景着作中也有所论及,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痉;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说明东汉末年,对疾病的辨证认识已有较高的水平。

晋代王叔和所着《脉经》,是现存脉学的最早专着。他集《内经》以来扁鹊、张仲景、华佗等诸家对脉学的有关论述,博采众家之长,并参以己见,加以整理、分类,不仅阐述了脉象产生的原因,平脉病脉的区别,诊脉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将脉象分为24种,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研究,可谓集晋代以前脉学之大成,对后世临床医家广泛运用切脉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晋代有关典籍中对传染病的认识比较具体,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当时流行的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同时,对于疾病的分类,皆能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错杂。

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着。书中对临床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症状均有较详细的分析和具体描述,特别在症状鉴别诊断方面,描述尤为细致。如痢疾分为谷痢、血痢、冷痢、热痢、火痢、休息痢等四十类,这种症状分类,即使在后世医书中也甚为罕见。

唐代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前者以脏腑分类,从生理、病理、脉象、症状各方面对脏腑进行描述,并提出处方、用药,使脏腑辨证得到系统和充实。

后者着重论述色脉,并将望诊列在脉诊之前。如“夫为医者,虽善于察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末为尽要妙也”。说明在切诊盛行之际,其他诊法仍占有重要位置。《千金翼方·诊痈疽有脓法第五》说:“凡痈按之大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不难看出,当时孙氏对诊断原理与诊断方法已有深入的研究。

宋代陈言据《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之说,将致病原因分为三因,一曰内因,为七情,发自脏腑,形于肢体;二曰外因,为六淫,起于经络,舍于脏腑;三曰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以及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痤疮附着之类。以因论证,是病因、辨证、理法比较完备的着作。

金、元时期,由于学术派别纷争,许多医家密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充实、发展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医诊断学方面的专着。张元素着《医学启源》,以《内经》为依据,集华佗之《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论脏腑辨证之长,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自成其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辨证学说,较之以前医家之所辑,实有较大发展,从而确立了脏腑辨证在各种辨证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前后,有刘完素以“火热论”为病机的辨证;李东垣以脾胃论为病机的脾胃及内伤外感辨证;朱丹溪对阴阳的辨证;赵献可对肾病的辨证;李中梓对脾肾病的辨证;戴思恭、汪机对气血的辨证等,尤其是薛立斋,他于《内科摘要》一书中,列述诸脏虚实寒热与各病证之关系,其门人周慎斋继予推广,脏腑辨证之风已遍及医林。

自宋至明,有关四诊的专着不断出现,如宋代崔嘉彦的《脉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四言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施桂堂的《察病指南》提出33种脉象,以图示脉,并兼述其他诊法,是现存较早而系统的诊断学专着。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采取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此期尚有杜清碧所撰的《敖氏伤寒金镜录》,叙述了36种舌象,且附有简图,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他科一些证候,是现存的第一部验舌专书,对后世舌诊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昉的《幼幼新书》,提出三岁以下小儿以察指纹代替切脉,并记有小儿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这对儿科的诊断增加了新的内容,现仍为临床儿科医生所习用。

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医家辈出,他们宗《内经》之旨,在继守金元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诊断学精心研究,有关脉诊、望色、验舌和四诊合述等方面的专着不断涌现,且在辨证方法、内容上也更趋完善。

在舌诊方面:明代申斗恒辑《伤寒观舌心法》,在《敖氏伤寒金镜录》基础上,将36种舌图增至135种,内容颇为详尽,后经清代张涎先册订为120种,定名为《伤寒舌鉴》,将舌象分为九类,附有图示,据舌辨证,以治伤寒,颇为扼要。然明清舌诊专着,又当推曹炳章的《辨舌指南》(1917),书中初步总结了历代舌诊的主要内容,更参以新说,并附彩图122幅,墨图6幅,内容丰富,删繁就简,可谓是酌古参今的一部舌诊专着。此期尚有傅松元的《舌苔统志》,梁玉瑜所辑《舌鉴辨证》,对察舌辨证,甚为精详。由于温病学的发展,舌诊进步较快,清代叶天士甚为重视舌诊,在其《温热论》一书中,提出验舌不仅要望,而且应与扪、擦、问之法相伍为用,真可谓精益求精。汪宏的《望诊遵经》,专论望诊,内容精要丰富,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在切诊方面: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摘取诸家之精华,分脉为27种,语句明晰、生动、形象,将其同类脉的鉴别要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改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是学习脉诊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李士材着《诊家正眼》中,除列举《脉经》24脉外,又将革脉和牢脉加以区分,再加上长、短、疾三脉,增订脉象28种,详细论述了脉的形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中,详述了脉的主病。清代张石顽的《诊宗三昧》、周学霞的《三指禅》和晚清周学海所撰的《脉义简摩》《脉简补义》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据历代名家之论,辅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见解,所长各异。

在问诊方面:明代韩飞霞在《韩氏医通》中提出了问情状的八项具体内容。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为方便临床,提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等十项具体内容,执简驭繁,甚为切合临床,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明清医家在重视各种诊法的同时,亦强调四诊参伍。如林之翰的《四论抉微》,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和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从其不同角度强调四诊并重的重要性,内容丰富,立论公允。值得指出的是,喻氏所着《寓意草》提出治病必先识病,先认病后用药,与门人定出议病式,创立了中医诊断的病历格式,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在辨证方面: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做了初步概括。清代程钟龄又在《医学心悟》一书中加以发展。自此,八纲辨证便成为辨证的纲领。此期,清代医家在辨证方面的成就,是创造了对温热病进行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了对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发挥叶氏之说,提出了三焦辨证,从而充实了对外感热性病的辨证内容。另外,脏腑辨证与病因辨证也进一步深化,如林佩琴、王旭高等对肝病的辨证,王清任、唐容川对血证的辨证,叶天士对脾胃病的辨证,石寿棠对燥、湿二气的辨证等。

由于中医诊断学的日趋完善,已形成较完整的诊断体系,故临床医家极为重视医疗经验的积累,因而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医案,如《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等,为祖国医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类推荐
  •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系统、基本特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论述了4大类25个亚类植物资源,较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资源植物的形态、生境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其近缘科属中的资源植物和其他重要种类。
  •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飞扬: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

    飞扬: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

    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这群人蘸尽了青春,用笔墨书写出淡然的心情,以及关于文字,关于梦想,关于未来的美好形状。不是独自呓语。也不是强作愁,而是在痛苦的孤独中,完成自我救赎。这是一群最执著的年轻人,他们中毒很深。这种叫做写作的毒,几乎没有解药。翻开这本书,看看他们的中毒症状吧,相信你不会失望。
  •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一切都好”,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邵喜珍,在17年校长职业生涯中,用这个理念带领二中成为全国名校。2014年的高考还没开始,二中已经有40名高三学生被清华、北大预录取;近几年获得的奥赛国际金牌有10块之多……可是邵喜珍更看重的是“育人”,“如果把学生培养成一种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瀑布的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本文介绍了瀑布形成的原因,以及瀑布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吉姆爷

    吉姆爷

    在康拉德的诸多作品中,《吉姆爷》是作者个人色彩最为强烈、融入自身生命体验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写作技巧极为高明的作品。在这部小说当中,作者分别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出发,由不同的讲述者从各自的立场上,勾勒出了吉姆悲剧性的一生。这是一个发生在大海上的故事,一个关于人性和本能的故事,一个关于自我与他人的故事,一个关于妥协与坚持的故事,一个关于绝望与信仰的故事,也是一个走向堕落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堪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前身。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步步陷情之绝世皇后

    步步陷情之绝世皇后

    初见,她为躲避追兵而跳上了他的马,他策马甩掉身后追兵,语气轻挑,噪音却是极好听,“你的名字?”他为她点燃一星空的烟花,她的心开始沦陷而不自知;本以为不会再相见,再一次的相见时,他成了她的夫君,她成了他的皇后;当他的眼眸在深情凝望她时,她明白他是她逃不开的诱惑;津山悬崖上,他为她纵身一跳。为了这一跳,她甘愿抛却杀手的身份,生死追随于他;只是宫阙深深,算计层层,最终情伤累累的她以一杯假死药远离了宫阙;本不欲再靠近宫廷,奈何却阴差阳错被人设计再入宫门,陷入另一个阴谋中;她离去后,他方知自己对她的爱早已融入了骨血,最终用温柔与深情再次朝她洒下情网;千帆过尽,他做到了誓不负她。
  • 超凡天王

    超凡天王

    给暗恋的女孩写情书,却被人拿到讲台上公开羞辱。心灰意冷的叶骞幸运得到了神秘传承,从此脱胎换骨,踩恶少,泡美女,逍遥自在。
  • 青帝九鉴

    青帝九鉴

    原本是小乞丐的李子虚由于得到意外的传承,利用纯灵体修炼提升自己,变强后的李子虚放出幻碟,用聚魂石聚魂,让幻碟制造肉体,重新救活霸王与神公等等,后来他得到幻碟主人与十二金玉的帮助,最终统领了仙魔两界。
  • 英雄联盟:重返巅峰

    英雄联盟:重返巅峰

    一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天才游戏少年林枫无奈离开电竞的赛场,一年后,重新回到熟悉的战场的他,又会席卷怎样的风暴呢?中国超级联赛冠军周云龙说:“林枫,我在纽约诺克萨斯竞技场等你,在遇到我之前你可千万别输了。”世界第一辅助何乐说:“你们千万便被林枫的外表骗了,他就是只披着羊皮的狼。”被誉为战场女武神的苏芷棠说:“林枫哥哥是我的,你们谁都别和我抢!”林枫作为中国国家电竞队队长接受采访时说:“中国队从来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队的敌人,因为我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Ps.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流小说,更多的是游戏之余的搞笑、轻松与逗逼。无论你玩不玩英雄联盟,都应该点进来看一看!
  • 阴阳绝世

    阴阳绝世

    “太极轮转,大道可逆。”刘峰,一个二流城市的大宗族弟子,在觉醒之日当天得到了拯救苍生的使命和逆天的大机缘。帝品功法从此变作垃圾,仙品法器都不如一个痒痒挠。一切精彩尽在创世中文网《阴阳绝世》。
  • 雷霆公敌

    雷霆公敌

    罗伊:机甲,机甲,就知道机甲!机甲开的好,就一定是好人吗?!总统:罗伊这家伙,得到的功勋和招惹的麻烦一样多。嗯,还是麻烦多一点!大老婆:哼,罗伊这家伙,沾花惹草的本事不比他的机甲格斗技术差!朋友:谁是罗伊?我不认识他!
  • 霸道总裁傻白甜

    霸道总裁傻白甜

    当我一心一意想要遇到你的时候,你在远方;当我将双手交付给魔鬼的时候,你出现在我面前;可见,我们之间是没有缘分的。
  • TFBOYS之校园暗恋

    TFBOYS之校园暗恋

    安晓雅和郗珂昕还有芊墨跟三只会有怎么的故事呢?那就点进小说看看哦!安晓雅是全国第三富,郗珂昕是全国第二富,芊墨是全国第一富。他们换一种生活方式,从大小姐变成了平民,而他们却在一个校园里有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男朋友是明星哦!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