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9700000007

第7章 知识篇(6)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也使很多经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重新定位。人的职业无固定化,职业多元化是信息时代的特点之一,下岗和失业成了当今时代最时髦的名词。有新观念的人都在找职业备胎——也就是机会。互联网实际上就是高速公路网,网站就是车,网址就是车牌号,电脑就是发动机,人就是驾驶员,货物就是南来北往的信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速度是光,范围是全球,距离是零,时间是24小时,容量是无限。人们的常规思维都突破了,互联网创造的是前所未有的奇迹!假设我今天拿着中国民间艺术品去法国推销,要先办个护照20天,再签证15天,请个翻译,再买张机票,等到了法国是不是几个月就过去了?但若在网上,用摄像头一照,确定成交后买方通过电子银行汇款,一分钟到账,再请邮政服务上门发一个EMS,只要三四天时间,就能妥妥当当地办好整个交易。从古到今,你找不到这样的方式!我们对互联网的看法要有一个高视角、高起点,互联网将会使整个世界发生重大变革。当今时代有四大趋势:互联网、网站、网上教育、家庭为主的网上生意,而这四大趋势统统都是围绕着互联网的。由此看出:机会就在互联网上。

21世纪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漏掉一个信息就等于漏掉一个未来。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化生产力条件的不断提高,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

国外有人作过统计,人类全部知识有3/4是上世纪50年代后发现的;有的人甚至认为二战后几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10年就增长一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在此之前逾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也表明同样的趋势:人类的知识陈旧周期,在18世纪大约是80—90年彻底更新了一次,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开始知识猛增,世纪初一般是每10年增加一倍,60年代很快变成8年,70年代是每6—5年增加一倍,80年代则缩短为每3年翻一番,进入90年代后更是一年就增长一倍。到2003年,知识总量将比20世纪末增长一倍;到2020年,知识总量是现在的3到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而中国社科院近期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当今世界知识进入高折旧率时代,如IT业是3—5年更新40%左右;医药生化是5—8年更新30%—50%。

人类真正进入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时代,现有知识每年在以至少10%的速度更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想靠早些时候在学校或社会上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知识分子更“害怕”知识更新。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知识更新得太快是其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上海,63.7%的高学历者表达了对于知识更新过快的担忧。他们肯定自己的工作压力既不是竞争对手所致,也与“工作时间无规律,加班加点”无关,而是“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造成的。这其中又有两成多的人认为“公司无法给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而感到一种无依无靠般的焦灼感。面对层出不穷的后起之秀,他们逐步发现这些毛头小伙黄毛丫头挺能成事,再深处一看发现人家掌握着许多自己不懂的新东西,立即就会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落伍了,而要去学习,精力和时间都不再能和风华正茂的当年相比了,当然,很多人年纪并不大甚至不到三十,但由于家庭和感情的拖累、多年来忙于工作疏于学习而导致的惰性,更加剧了这种焦虑感。

笔者有一个朋友的哥哥K,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收入不菲,近来却听说他病了。去探望时我才发现,他并非真病,而是有点赌气的意思。原来,他所在的设计院,近日有一个出国进修的名额。论资历、论能力,K想着这个名额都应该是他的。却不料,院里最后派了年轻的Z出去。K就纳闷了:Z年轻老实,不是会拍马屁的人,也不是那种有后台有靠山的人,领导为什么派他去呢?于是K去找了院长。院长说,Z有冲劲,刚工作几年不久,就主持了两次中型项目,完成得很好,而且很有创造力。更关键的是,他英语过了八级,能够读得懂国外专业论文。而K君,就是因为这个,才迟迟评不上高级工程师的……K又气又恼,情绪低落,住进了医院。

于是我们都劝他说,院长也有院长的道理,工作总是要做的,就不要赌这个气了。K无奈的说,我也不是小孩子了,呕个气也不至于这样,主要是心里憋得慌啊!再往后啊,高工评不上,大项目又要被那些年轻人拿了去,怕是日子不好过了。如果采取承包制,下岗的日子都可能有啊!我们只好再劝慰他,不要想那么远,赶紧把英语攻下来,先评了高工,其他的事就好办了。K便说,复习书我已经买好了,等一出院就复习,大不了笨鸟先飞。我们都欣慰地笑了。

不进则退,不学则罔

大家想必还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话,“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而他本人就正是一个终生学习、孜孜不倦的典范。邓小平也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列宁也说过:“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古人的类似名言则有“人挪活,树挪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书到用时方恨少”,“朝闻道,夕死可矣”等。现在就是这样,或者说更是这样。

天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会按着自己的轨迹,像高山流水一直向前,浩浩荡荡无休无息,最终融入江河湖海,人们只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家人事部行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德贵研究员认为,过去我们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是,一个人从上学到退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现在这一概念应当重新定义,“终身教育”就是从摇篮到坟墓,即从生到死,应贯穿人的一辈子。他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那些“抱残守缺”、知识陈旧的人将是职场中的麻烦人。他们将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了,也会因为他们的抱残守缺、知识陈旧而干得不够出色。

学习应成为现代人的经常性工作。现代人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不是一种主观求知愿望,而是客观实际对我们的要求。因为现代社会处在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之中,已有的知识很快陈旧了,而被更多的新知识所代替。有时候知识的淘汰速度比学习速度还快。

早在60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随着社会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恐慌感更加明显。学海无涯,不学则罔;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知识急剧膨胀,同时有效期限却大大缩短。社会发展的这种变化,使学习知识作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如果不更新知识或者更新过慢,都将被时代所抛弃。美国福特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拥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管理巨匠杜拉克则郑重地告诉我们:只有提炼过的,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的信息才可称为“知识”。

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估计,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5年后知识陈旧率为45%,15年后为70%;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4年后知识陈旧率为50%,10年后全部陈旧。这些数据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即使你是曾经受过大学教育的,但如果不继续学习,若干年后你的知识就可能不如继续学习的同事和那些刚毕业的新人了。更何况,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已越来越快。你要是从学校毕业就没有再学习,岂不江郎才尽,走向落后?

一个学生在校学习只能获得他实际工作、生活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都需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继续通过学习获得。学历教育只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大学只是给了我们一种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提供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学习将是社会化、终身化的活动。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和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和提高再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圣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好啊!

笔者并不是说上大学没用;有了文凭你就有了相应的社会地位,但你不能光靠它吃饭。你要跟上时代变化,不断学习新的特殊技能。在大学里我们学到的是基本工作的态度、技能和方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有新的发展。另外还要学习人际关系的知识,比如沟通技巧、管理,还有对当地社会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等。

我们说现在是早已进入信息时代,有时又说是“新经济时代”,其实意思差不多。所谓“新经济”,就是指互联网通讯技术(即时通讯方式,例如QQ、MSN、短信等,代表着新经济的一种通讯方式)。世界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随着人们交流方式、获取信息的改变,形成了一个多变的社会。多变就意味着产生危机。有危机并不可怕,它随时存在于生活之中。其实最大的危机还是漠视危机。面对危机,成功者选择生活在恐惧边缘,失败者则选择生活在舒适圈内。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1.4岁,城市居民还要再高一些。以首都北京为例,根据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结果,截止到2003年,北京市人均寿命已达79.6岁。与此同时,关于青年的定义也向后延展。最近,美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用一种全新的年龄概念对德国、日本和美国未来人口年龄的变化进行研究。按照他们的理论,青年的上限一直在不断拓展,到2050年,52岁以下的都可以算是青年。

很多人将30岁视为人生一大关,30岁之前奋力拼搏,希望自己“三十而立”,为获得一定的名誉地位而努力,30岁之后奋斗的斗志明显懈怠了。这在中国一直是普遍现象。但生命的周期延长,使得青年时期越来越长,为事业而拼搏的黄金年龄也在不断加长。于是,一些人面对传统的三十而立“揭竿而起”,提出“四十而立”的全新人生理念。

30多岁刚刚从美国留学医归来的王左红说:“我非常赞同‘四十而立’这种提法。在美国,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他们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Training(职业训练),到40岁时才开始事业稳定。比如律师,40岁左右可以成为Partner(律师事务所合资伙伴);比如医生,读完博士、在医院取得足够的工作经验,要到40岁时才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在婚姻家庭方面,美国男人30—35岁才开始考虑婚姻,很多人甚至是40岁才结婚。而从中国以往人们的观念来看,有些中国人30岁就考虑要过非常稳定的生活,开始不思进取了。”这就很不应该。

笔者有个朋友B君,原是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一家专业对口的高科技企业干了多年,早已提升为中层管理人士了。前几年,他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认真的敬业精神,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上司、同事中口碑甚好。但是,近两年来,由于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更新、技术革新非常快,对职工的全面现代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B君素来对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知识结构过于自信,加上刚成家过日子,小家庭里的事情也非常多,没有及时补充学习、更新知识,结果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开展起工作来一天比一天吃力,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方面还得向在他手下当助手的刚毕业的本科生请教,想要在业务上出成绩非常被动,很长时间来都已不见有多么出类拔萃的表现。连他的上司,也对他这个昔日的“得意之徒”逐渐不满起来。B君有点慌了,回家和新婚妻子好好商量了几天,决定家里的事让妻子多担待一点,而他自己则挤出时间来上图书馆查资料,在网络上找信息,回大学母校请导师指点,“泡”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钻研,还参加了几个社会上相应的短期培训班(包括更新科技知识、提高全面素养的)。一段时期下来,进步很是明显。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是福

    看得开是福

    把自己给装在套子里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心灵的枷锁,走进了自造的囚笼。其实,有时候不是自己缺乏美丽,而是我们内心不够自信;不是生活黯然失色,而是我们的胸襟不够开阔;不是人生孤独寂寞,而是我们还不知如何取舍。抛下烦恼,给心灵洗个澡,让心中充满阳光,也许我们就能得到真正的心理解脱,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
  • 能成大事的女人必知的57个细节

    能成大事的女人必知的57个细节

    成大事的女人在职场里决不能忽视一些办公室细节,尽管那些细节根本为男人所不屑。成大事的女人要保持优雅的气质不得不重视一些琐碎的礼仪或化妆细节,以免有损自己的形象。
  •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处处都浸泡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染缸里,以致西方人或我们自己都视其为伦理型文化,而权术却好像从不受伦理道德的规范似的,人们往往冠之以“厚黑权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厚黑学是一门权谋学,是一门集古今中外的智谋、智慧于一身的大学问。凡人都知道“厚黑”的妙用,可是乍一见大大的“厚黑”二字,心里总是会有疙瘩的,好像见着了怪兽一般。看见《厚黑学》便不自觉地以为是教人学“见不得阳光”本事的学问,想看又不敢大大方方地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厚黑本性人人皆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其威力。厚黑并不是卑鄙小人的专利,正人君子同样应讲求厚黑。厚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职场是现代人生活的演绎,所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者;无论是外企白领,还是机关领导,都是职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但是职场这个谜,你究竟可以看透多少,又了解多少?如何与上司、同事和睦相处?如何处理工作中的顺境与危机?如何在明争暗斗的职场左右逢源?这一系列问题仍然让无数的办公室男女头疼不已。在忙碌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人们没有时间来慢慢寻求其中的解决之道,而是追求快速成长之法。本书正是立足于此,从职场规划开始,将职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让广大职场人士可以更好地去奋斗、去成功,去打开自己辉煌的事业大门!
  • 高明的沟通技巧

    高明的沟通技巧

    本书从沟通的方式与技巧、沟通与人脉、尊重别人、说服别人、批评与赞美、工作与生活中沟通、身体语言的沟通、沟通中的误区与禁忌等方面入手,选取了各种场合中常见的沟通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沟通中的实战技巧和方法。
热门推荐
  • 中医针灸与按摩

    中医针灸与按摩

    针灸学是中医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正是一本系统介绍运用中医针灸按摩进行保健的指导用书,书中介绍了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常用针灸推拿保健方法和常见病的针灸按摩保健。
  • 舜帝崛起

    舜帝崛起

    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追寻上古那封存的记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一琴抚天下,孝德感苍穹。舜帝崛起,华夏归心!
  • 寰天劫

    寰天劫

    三生三世,置果成因。魔消道长,一印生死!若遇见是这命中注定的劫,那便寰天都成劫!若一剑斩不断这浩渺苍穹,那便撕裂寰宇,重组三界!不相忘,不能忘,那便勿须忘!寰天劫起,度灭由心,缘明缘晦,不昧初心。懵懂青衫少年郎,自苍莽北域走来,一步踏出,踏尽万古尘烟!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套书是一套大众流行历史类读物,它描述了文艺复兴前欧洲历史上四个重要的历史片段。本书为下卷,主要讲述两个大事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字军东征及席卷整个欧洲、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黑死病。大事件、大人物,在作者笔下,得到不一样的解读,更具传奇色彩。与绝大多数历史书不同,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对历史进行了文学书写,阅读起来戏剧冲突感十足,震撼人心,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处世规则(二)

    处世规则(二)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的规则、做事的规则、交往的规则、成败的规则、得失的规则、处事的规则、平衡的规则。
  • 痞子孙悟空

    痞子孙悟空

    生命不息,得瑟不止……一个小痞子,穿越到神话世界,变成了一只猴……为了尊严,为了自由,他在妖鬼横行的世界横冲直撞,终于学到了无上神通……有才华未必善果,有个性反招打压,即便他混成了齐天大圣,也只是一介跳梁小丑……他用五百年的时间认清了自我,然后,忍辱负重,隐藏实力……最终,他成了佛,又杀了佛……
  • 桃符里的乾坤

    桃符里的乾坤

    本书由“名人对联故事”、“谐趣联故事”、“民间流传对联故事”与“妙联选录”四部分组成,主体是前三部分,里面包含数百个长短不一的故事和700多副对联。
  • 宙神天印

    宙神天印

    有狂霸宇内的玄奇,有以一敌万的刚勇,有热血激昂的抗争,有一统千秋的伟业,这是一部励志书,但它又是一本玄幻书,更直白了说,它,是一篇远古史诗巨制!《宙神天印》!值得你拥有!
  • 龙珠魂

    龙珠魂

    因意外重生龙珠世界的他一步步得迈入巅峰,可终究逃不出命运的束缚再一次带着赛亚人的血脉于超邪恶龙穿越到洪荒时代,看能力尽失的他是如何与超邪恶龙抵抗又是如何驰骋于洪荒
  • 青松的故事

    青松的故事

    朱青松,安全局侦查处处长,一天他接到线人举报有一宗大案。故事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