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9600000035

第35章 透过“民生”看“国是”(3)

收入“水分”危害不小

一些“大嘴”干部虚报农民的纯收入,一是为了突出“政绩”,二是为了升“官”,三是为小团体利益,但究其危害可真不少。乡镇村干部说假话,说谎话直接削弱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这和目前开展的“三讲”活动及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背道而驰。虚报农民收入、搞浮夸、说瞎话的做法还直接影响各级领导的决策,导致失误。说重了它是统计领域一大腐败现象。好在中央领导对虚报农民收入一事早有觉察,并在认真纠改之中。各级干部应该拿出些勇气,坚持说实话、办实事,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领导人民群众走上真真富裕的道路。

造成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目前农村最集中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据《中国改革》杂志的报道,90年代中期,约有近1%低层农户的收入进入了负增长阶段。到了1998年,收入增长为零的农户比例已扩大为16%;1999年,这个数字更是进一步扩大。

与此相伴的是,农产品价格连连走低,种植成本越来越高,有的农户入不敷出只得抛荒土地。在此同时,曾经生机勃勃的乡镇企业在微妙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走人了一个收缩期。不仅增速减缓,还连连裁员,甚至将过去已吸纳的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重又回吐给社会。

国务院的一位官员指出,实际上,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改革20多年来“三农”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有关。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同大市场的矛盾;现行财政金融体制同农村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过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同现实的财政供养能力间的矛盾;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社会发展指标同农民实际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问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已不仅仅靠“三农”内部的变革就能解决。如一位专家所说:农业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农业之外。

农村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发生在一个背景之下,那就是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九亿农民集中在农村,户均土地面积仅0.4公顷,这个现实成了很多问题解决的根本障碍。

比如说,现代农业要求规模经营,在美国,一个家庭经营的土地达数百公顷。如果我们现在要达到这个规模,那就意味着上亿的农民将失去土地,失去生活的保障。只要我们的农村还生活着这么多人,那么分散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就很难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解决目前的矛盾,根本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村人口。有人很极端地指出:“农民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消灭自身。”他实际上指出了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国家城市化的趋势。

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却是“三农”自身的变革无法完成的,它面前横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一城乡二元体制。

专家指出,从目前来看,这条鸿沟的存在不仅使农村而且使整个国家的改革进程受到了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迈用“怪圈”描述了“城乡分割”体制的弊病: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会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没有钱,农村消费市场相对萎缩,便影响城市工业品的销售。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能力过剩,城市中的失业人数增加,于是进一步排挤农民工,结果又使得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状况不改变,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就无法解决,大批农民就无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中国就仍然还是“乡土中国”。

根本出路是给农民国民待遇

城乡二元结构背后实际上就是两种标准、两种待遇。学者秦晖说,这种体制刚建立时,农业充当的是工业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现在情况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农民和城市人口之间因身份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还是相当大。农民就业受到限制,贷款利息也比城里高。这种情况,如何让农业发展起来?如何面对人世的竞争?目前而言,对农业、对农民不是保护的问题,九亿农民,哪个国家也保护不过来。目前最关键的是给农民以平等的待遇。中国农民面临的从来就不是争取照顾的问题,而是减少歧视的问题。

经济学家盛洪说,市场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导致两极分化的,但是中国现在两极分化是市场不发达造成的,是因为很多人被剥夺了市场权利。

“如果说WTO将给中国农民带来巨大的挑战的话,那么它同时也可能给中国农民带来最大的机遇,那就是国民待遇。”秦晖说。给农民国民待遇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农民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而是平等的权利、自由的市场准入。如果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像70年代末的那次能量释放一样,创造出奇迹来。

而国民待遇作为WTO的基本原则,没有理由不给自己的农民。

造成农民收入低的五大成因

造成农民收入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价格因素。近几年由于农业丰收,总量供给大于需求,出现结构性、阶段性和低水平“过剩”,即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导致价格下跌。从1996年第三季度起连续三年多农产品价格处于疲软状态。

二是质量因素。近几年农产品的卖难和价格下跌主要反映在品质差的品种上,而优质品种的价格还是看好的,有的相差1倍至几倍。

三是成本因素。在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虽然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农产品下跌幅度。许多地方种粮食的农民在扣除物质成本以后所得纯收入微乎其微,如果把劳力成本计算进去,实际是亏损的,这就是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减收的症结。这种情况有点像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笔下《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状况。

四是规模因素。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很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自然会影响农民收入。近两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增长缓慢,农业劳动力不但未能向非农业转移,而且还回流,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负增长的局面;加之城市职工下岗,原在城市打工的一部分农民工也返回农村,必然减少劳务收入,使劳务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下降。

五是负担因素。农民收入上不去,同农民负担减不下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减轻农民负担就等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又总减不下来,关键是没有治本,没有刹住源头。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

遏制“文盲新生代”

谭俞雄在《中华工商时报》上撰文说,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的确,去农村走走问问,就会为农民过重的负担而喟叹。相关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2000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而农民收入却仅增长2%,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这说明,不想法增加农民收入是不行了!

在增加农民收入这点上,大家的呼声是一致的,但如何增加收入?总体看,人们还多是在如何“减负”上琢磨。“减负”无疑是无可厚非,那么多不合理税费是到了全面清理并从体制上彻底解决的时候了。但笔者感到,要增加农民收入,除了“减负”外,从长远看,从根本上说,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这种素质不但指农民所受学校教育程度如何,更要包括农民的眼界、思维、意识、胆量和气魄等内涵。

今天的中国农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几千年来农民身上诸如目光短浅、思维陈旧、惧怕风险的弱点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由于农民自身的素质不高,才制约了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富民举措的推进,并最终导致农民增收的困难。看看今天的中国农村,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那里的农民无不有较高的素质。像苏南无锡市那里的思维超前、敢闯敢干的农民就创出了闻名全国的阳光集团、红豆集团、三毛集团等一批国家大型乡镇企业,创出了太湖珍珠米、阳山水蜜桃等名牌农产品,个体私营经济也异常繁荣。去年,无锡市乡企职工人均就增收1500元,与全国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照。正如来自苏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周耀庭所说,要突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必须尽快提高农民素质。

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从现时农村和农民的实际状况看,一方面要把政府的“科技兴农战略”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帮、教、扶、带等措施,使农民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另一方面,要鼓励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让那些开了眼界、长了学识并具有创业冲劲的青年一代农民带动周围农民致富。当然,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关键是要极端重视农村的学校教育,遏制住目前农村“文盲新生代”增长的势头。

从近期看,“减负”是首要的必需的,从长远看,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中外农产品间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中国农民素质如果不能尽快提高,就难以适应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农民增收也就失去了后劲,更遑论应对剧烈的国际性竞争了。

争做“效益农民”

有一位农民朋友,眼见别人调整种养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也就跟着进行了结构调整。但他仍按老一套的种养经验和方法进行生产和管理,结果不仅搞的都是一些大路货,而且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不了,往往只有人家的几分之一,精力和成本花了不少,效益却始终不高,做了许多无效事。于是他戏谑自己不是“效益农民”。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早已是广大农民的共识,但不少农民在调整结构中缺思路、缺技术、缺市场,因而要冒各种各样不小的风险。更有的农民在调整过程中,往往是只见“物”不见“人”,光想着调整,不仔细掂量自己在种养、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水平,结果总是吃“陌生食料”,结构虽调而不见效益。实际上,调整农业结构恰恰需要我们既见“物”又见“人”,即既要注重农业种养结构的调整,更要注重相应的农民知识结构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经营水平,提高劳动的有效率,努力成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效益农民”,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行家里手。

要做“效益农民”,首先应争做知识农民。不仅要有一定的书本知识,更应掌握实际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在调整农业结构、种植养殖某一新品种前,务必了解掌握这一品种的特性、种养要求、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要做“效益农民”,同时应争做“市场农民”。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必须了解市场,随市而调,应市而发。广大农民朋友要注意把自己组织起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形成利益共同体,联手开拓市场,互通各种信息,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要做“效益农民”,还应争做“庄园农民”。必须发展规模农业,谋求规模效益,逐步让农田向种养能手、经营行家集中,促使他们积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争做现代农业“庄园主”。要努力摆脱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搞调整的小农式调整思路,树立大面积规模化的观念,从而获取规模效益。

入世后,中国农民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脆弱的中国农业、脆弱的中国农民,不少人都担心人世究竟会给农民造成多大的影响?是不是将迫使一些农民破产?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搞了一辈子农村政策的郭书田直言道:“过去加入WTO,大家普遍认为金融、保险、汽车、电信等四大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而事实上,WTO对这四个行业的冲击都只是局部的,它对中国农业的冲击才是全局性的。因为它涉及到中国九亿农民,解决得好,是利大于弊;解决得不好,就是弊大于利。”

令人担心的影响

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据印度反全球化组织提供的材料说,加入WTO对印度的农村社会、农民消费等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民收入下降,土地兼并大量发生。很多农民逐渐放弃自己的土地给别人做雇工,但所得的收入却不够购买食物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张从明在一个研讨会上说:“在粮食方面我们没有优势可言,特别是玉米、小麦、大豆与国外的差价为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粮食是很容易进来的,从而导致我们将让出很大的一块市场。我觉得,人世后对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的农民冲击可能会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模型计算,其结论是,加入WTO会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如果把技术进步考虑进去,会产生1%-1.5%的增长空间。但在农业方面,中国农业部门得到的却是净损失,其中农民收入、农业收入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入世对农业的影响有限,最主要的理由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敞开市场大门,对农产品进口实行配额制,配额之内是低关税,配额之外是高关税。而配额数量只占到中国粮食产量的5%左右,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对此,一些专家存有疑义。因为我们的粮食产量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民留作自用,商品率只有30%多,如果分析市场影响,应以商品粮为基数。这样进口粮食的份额就不算小,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同类推荐
  •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四:解放平津的故事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四:解放平津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亲身参加过这次战役的老首长和战斗英雄们的回忆而缩写的。这些故事对于平津战役中所发生的数不尽的引人入胜的事情而言,仅仅是管中窥豹。
  • 绿回忆

    绿回忆

    因为零九年看过阅兵式后,怀着对军人崇高的敬意选择当兵,走过了嬉笑严肃的新兵连,下连后的种种事故,独有的部队式思维,火球炙烤的宁夏戈壁,预备期的炊事班生涯,不知在纪律和感情的天平上何去何从,从不谙世事逐渐成长,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是我当兵的回忆录,自述式的写法简单利索。
  • 特战狂龙

    特战狂龙

    中华一兵,特战狂龙,萧渐离为寻失踪父亲,热血从军,强势崛起,用龙之意志,铸不朽传奇!军演场上,绝境逆转;兵王大赛,勇夺桂冠;万军丛中,单枪猎帅;危急时刻,血战群雄,在万千任务中成就龙之威名!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军人尊严,不容亵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战争,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和近世时期四部分,内容包括:以计制胜的复国之战、汤武革命的鸣条之战、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后发制人的长勺之战等。
  • 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多位军事专家鼎力推荐,真实再现我军历史王牌战役。众多战役资料首次公,翔实准确的战争纪实,军事专家的全面分析,大量权威的作战地图,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
热门推荐
  • 亲亲狐夫,彬彬有礼

    亲亲狐夫,彬彬有礼

    第一世,她是神女,他是妖尊,他为救她,带着她的一缕残魂堕入人道轮回。第二世,她是阁老之女,他是朝廷重臣,君上赐婚不得不结为姻缘,却不想他心中住着另一个女子。第三世,她是大龄剩女,他是娱乐界大佬,她自小对他胡搅蛮缠,他对她避之不及。因为一场绯闻一个孩子,他们一同扯证。
  • 冷少,夫人来袭

    冷少,夫人来袭

    冷少!八岁便在黑道流走,驰骋黑道二十年。他嚣张跋扈,横行无忌,他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但谁也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心中有一块地方藏着他柔情,而这片柔情只针对米小朵,看米小朵如何融化这座冰山。
  • 我们假装放手

    我们假装放手

    喜欢你那么多年,你怎么会真的相信,我笑一笑就是放手了?爱在潜伏,就等一句:我好像喜欢上你了!
  • 首席追爱到底:娇妻别想逃

    首席追爱到底:娇妻别想逃

    “各种化验结果均显示你已经怀孕了!怎么可能会错!!!”校医冷冰冰的开口,“这件事情,我一定会上报学校,严肃处理。”可是我还是处女怎么可能会怀孕呢??难道我基因突变?空中授粉了?她不想要这个孩子,不想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小恶魔毁了前途。好吧,就算,我心狠了,宝宝,妈妈宁可对不起你,也要对的起自己。但是,有个男人忽然出现了,千方百计的阻止她打掉孩子……她不得不怀疑,难道孩子的父亲是他?
  • 男人四十养性

    男人四十养性

    四十岁的男人,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用心,对于小的得失一定不要去斤斤计较。该重视的要重视,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你必须摆正心态,对一切都要泰然处之。四十岁的男人,你该多花点时间来重新审视你的生活,你需要用减法来拨算自己的人生,丢掉那些没有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回到幸福与宁静。四十岁的男人,应该能悟透生存的智慧,能屈能伸、圆融大度,能够很快适应任何新的环境,能料理妥当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必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 总裁的命定女佣

    总裁的命定女佣

    他被迫娶她,她无奈嫁他,一开始就是你不情我不愿,本以为,这场商业联姻会随着利用价值的终结而终结,却不想,失了身的是她,失了心的却是他。可是爱恋本身就是场游戏,一切回到原点,她有她的爱,他有他的情,又该如何?
  • 你还要我怎样

    你还要我怎样

    她喜欢他他折磨她暗恋逾越十年,爱情在不到两年的婚姻里渐渐消失殆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捣蛋

    无限捣蛋

    吴立遥被衰神附体和恶魔附体了!他要用获得的能力来捣蛋!外挂研制者:“天哪,我们的外挂全部失效了!”文物贩子:“我这明代青花瓷下面怎么会有‘微波炉适用’标记?”夜总会老板:“不可能吧!我的夜总会变成养老院了?”纠缠校花的富二代:“我突然发现,她性感的大哥更值得我追求!”……吴立遥:“别怪我,谁让我看不惯你们的所作所为呢!”
  • 细说中国服饰

    细说中国服饰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理想读本。内容丰富,服饰文化小辞典以密集的信息对正文进行补充和延伸;图文契合,用丰富精美的图片,深入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每章标题、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主旨,同时使读者以一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快速形成信息体系。本书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师命难为:徒儿快到怀里来

    师命难为:徒儿快到怀里来

    【完结免费宠文】她是纨绔风流、空有皮囊的平阳王世子,却无人知晓她女扮男装;他是俊美邪肆、尊贵神秘的东曜国师,连帝王见他都要退避三舍。不过,这平阳王世子居然是国师大人的徒弟!众人脸色好比吞了一只绿头苍蝇。小片段:某夜,月色醉人,某国师翻窗而入。“师父,你这是在干什么?”某世子捉住身上不安分的手,挑眉。“徒儿,俗话说……”“你要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夫什么狗屁之类的话,本世子就废了你!”“俗话说一日为徒,终身为妻,徒儿是否要当履行妻子的责任?”“……”书群号:498944505欢迎来调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