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8700000047

第47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货币大战(3)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风险的大小与该国对外依存度的高低是呈正比例变化的,即对外依存度越低,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反之,对外依存度越高,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达到空前规模,经济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而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已经逐步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潮流。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业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相继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截止1997年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达544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73家;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其资产总额、贷款和存款总额等主要业务指标都保持了高速增长,外资银行在我国内地资产总额占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7%,占内地金融机构外汇总资产的比重为16.2%。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与社会转型已进入关键期,国内经济社会矛盾集中于金融。虽然因大张旗鼓的改制而露出近似浴火重生的曙光,但在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复杂险恶、内在脆弱性不断加剧的夹击下,中国金融业依然是诟病丛生、积重难返,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国家崛起最大的风险因素,依然是中国经济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国际金融环境日益险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发生剧变。美国因巨额赤字而加深对国际资金的依赖,金融霸权的“底气”愈发不足。美国经济因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居高难下而陷入越来越大的困境,国内财政货币政策(如抵押贷款利率)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因素制约。同时,东亚等地区金融地位明显增强。东亚充分利用在国际分工中的机遇,通过贸易盈余累积起庞大的外汇储备,货币汇率处于强势地位,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地,对国际金融的影响举足轻重。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的影响力正在减弱。IMF资料显示,10年来,发展中国家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几乎翻了两番,2005年达到2.9万亿美元。这使得IMF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迅速降低。中、印、俄等新兴大国崛起使得国际经济格局与秩序加速调整,由少数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缺乏代表性,对全球经济的调节愈发力不从心。

其次,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全球流动性过剩。“9·11”之后,为应对经济疲软和通货紧缩,美联储连续降息至1%的超低利率且保持一年之久,欧洲央行将2%的低利率维持4年,日本央行则实施了长达5年的零利率。全球三大经济体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在加大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也使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流动性过剩引起国际游资泛滥,于全球寻找乃至创造投机获利机会,由此导致全球的股市、房市、商品期货市场大幅震荡。

金融资产泡沫日趋严重。道琼斯股价指数2006年10月中旬首次突破12000点大关,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证交所的主要股指都达到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香港、上海与孟买等亚洲股市也都持续大幅上扬。同时,《经济学家》杂志认为,欧洲房地产市场泡沫相当严重,丹麦、比利时、爱尔兰、法国和瑞典等属于房价增长的领先者,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房租分别比长期平均值高出55%和70%,美国房地产价格被高估50%,部分地区(如圣地亚哥、洛杉矶等)房价涨幅超过100%。

资源价格大幅震荡。1998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已上涨了近5倍,2006年7月曾一度逼近每桶80美元的峰值。此后虽有所回落,但是受到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的影响,国际油价至今仍在高位震荡,远高于欧佩克(OPEC)2000年拟定的名存实亡的22~28美元区间价格。铜价2006年5月曾创下8788美元/吨的顶点,目前价位也是1990年代平均价格的3~4倍。金价从1990年代末每盎司252美元的水平飚升到2006年5月的730美元,创下26年来的新高。

对冲基金危险性加大。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迅猛,支配资金从1990年不足500亿美元剧增到目前的1.2~1.5万亿美元。因对冲基金运作缺乏透明度,大举进入衍生品市场又缺少监管,由此因相关违约导致局部金融恐慌近年来时有发生。欧洲央行多次警告,对冲基金威胁世界金融体系稳定,尤其是许多基金经理采取与对冲基金类似的投资策略,增加了投资项目突然崩盘的风险,其中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资本的非法流出入。在1990~1996年的七年间,我国有六年存在着国内储蓄率大于总储蓄率即国外储蓄率为负数,从而出现了国内资本大量外流和国外吸收国内储蓄的情况。在资本流动中有一部分属于资本非法流出入。一般来说,资本非法流出入是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明文规定所禁止的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活动,这种资本流动采取不合法或不公开的方式、通过非正常渠道或混入正常渠道进行。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负效应。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双重效应,即不仅可以产生正效应,而且也会产生负效应。所谓负效应,是指在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消极作用及其给受资者即东道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负效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生因素产生的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一般是指由资本趋利性所驱动,通过外商投资者的各种行为活动而产生的负效应;二是内生因素产生的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是指受资者(即东道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政策失误、管理不善或调控不力而造成的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负效应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在我国,由外生因素产生的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部分经济自主权受损,如一部分经济发展权被外商所控制;在市场份额上付出代价;影响经济政策的效果;转移利润和逃避税收;转嫁投资风险;转嫁环境污染等。

第三,外债运行存在着潜在风险。到1997年底,我国外债余额已相当于我国全部外汇储备的94%。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一些衡量指标,我国外债规模被控制在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各种外债风险指标均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即外债安全线),更远远低于危险线,例如,1997年我国的偿债率为7.3%、债务率为63.2%、短期债务比率为13.9%,而国际公认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危险线为30%,债务率的警戒线为100%~120%、危险线为200%,短期债务比率的警戒线为25%;从负债率来看,1996年我国负债率为14.3%,而国际公认的负债率的警戒线为20%。从外债风险指标来看,我国外债状况良好,似乎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从外债运行来看,我国外债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可低估。外债运行中的这些风险目前存在着扩大的趋势,从而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第四,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着非均衡性,新旧体制过渡中体制交替引起的混乱,导致金融体系运营效率下降,资金配置效率下降,金融风险增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金融体制还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从而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金融开放风险莫测

国内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昔日,危如累卵的国有银行尚未发生系统性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迅速增长的居民存款使之有足够流动性。但“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正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目标是境内的优质客户与高端业务,居民储蓄被其分流。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不良资产的手段,未来陷入支付危机的几率将明显增加。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中国的金融开放面临着以下几大风险:

首先是开放“失序”产生的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金融开放出现“失序”倾向:是“入世”承诺的,积极兑现;很多“入世”没有承诺的,也在“自主”开放,而且还是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总结诸多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的“最优次序”是:宏观经济自由化→结构调整→贸易自由化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调整→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金融开放“失序”势必增加中国金融风险。世界大国在经济发展与崛起过程中都跌过跟头,很多还不止一次,唯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没有,对此不能麻痹大意。

10年前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中国因为资本账户管制而侥幸躲过金融飓风的冲击,但我们的一些金融界高层与学者却深信是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卓越的宏观管理能力抵御了那场危机,并据此坚信,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更加强大,宏观管理能力更加卓越,由此可以抗击范围更大、强度更烈的金融冲击。这种思维显然是危险的。

其次,国际金融风险传递。

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秩序剧变,国际金融日趋动荡,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重要金融商品价格大幅震荡,金融风险骤升;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深化,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快速增长所蕴藏的巨大获利机会,使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资本的“热土”。

自2002年以来,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间接或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房地产、股权、风险投资基金,甚至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通过各种渠道加速涌进中国。国际金融的日趋动荡,由此也威胁到中国汇率稳定、巨额外汇储备与美元资产价值,加速国际金融风险向中国金融市场传递。

风险传递在表象上集中体现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越来越趋于同步。芝加哥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使得中国商品期货尤其是上海金属期货在涨跌停板间来回震荡;A股市场也正越来越强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期货与股票市场的“蹦极”性波动,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机制完善,并对相关企业产生消极影响。

再次,流动性过剩带来系列综合症。

激起资产泡沫,加剧通货膨胀。在连续15年经常和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激增的情形下,央行按照一如既往的管理方式收授外汇,由此大大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虽然采取发行票据回笼货币、增加存款准备金等策略,但收效不彰,国内流动性过剩愈益严重,激起金融资产泡沫,引发房地产热和股市狂潮。也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信用扩张过快,导致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

催生“财富效应”综合症。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促使资产价格上涨,房价、股价、人民币史无前例地催化国民的财富幻觉,产生强烈的“造富运动”或“财富效应”。这会导致系列综合症:颠覆国民的财富观,激化人们的投机心态,致富有捷径,投机胜勤劳;扭曲社会资源配置,使更多的资金、人力流入虚拟经济之中,实体经济越来越无法支撑;拉大贫富差距,造成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问题。

增加金融监管难度。在资本跨境流动日益自由而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弹性的前提下,央行货币政策势必越来越低效,而人民币汇率却不能由央行自行决定,央行正饱尝“带着枷锁跳舞”的滋味。不过,在金融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监管体制不顺畅(如分业监管背离外资金融机构实际混业经营)的情形下,过分迷信有限的金融手段,过分自信自身的监管能力,也是监管机构陷入如今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 刺桐梦华录

    刺桐梦华录

    本书分为“过程:中古闽南的经济周期”、“空间:闽南的区域系统”、“结构:闽南经济的交易成本分析”三部分,共11章。
  •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本书分为四篇十六章,全面讲授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发展、概念、内涵、实现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讲述了:《国富论》,在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亚当·斯密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道德情操论》,它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不了解,则不可能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进程。
热门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闲言絮语”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述说着生活的闲言絮语,他们闲话做人,纪事童年,他们对男人对女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失恋各有态度,对生死另有认识……
  • 都市游戏

    都市游戏

    为什么我是我,我不是别人?如果我能够知道他人的思想,感受他人的爱恨情仇,那是多么的美妙?如果他人能够知道我的痛苦、欢乐,我们的距离是不是会更近?====================================================================新人新书,急需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叩谢!!!
  • 秦时明月之殇有青寒

    秦时明月之殇有青寒

    穿越秦朝,成为巫族弃女。带着四瓣花的诅咒,不甘于命运束缚。报前身之仇,却不想被黑色大网笼罩……被冻结的真相,被鲜血浸染的双眸,被封印的感情……
  • 深度苏醒

    深度苏醒

    此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多年的情感漂泊和辗转中终于拾回了他丢失已久的感情归宿。凡人如我们,在这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中,究竟还要用多少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彼此的相互折磨上呢?
  • 涅槃重生:邪帝的狡诈妃

    涅槃重生:邪帝的狡诈妃

    她是隐藏在二十一世纪的女娲后人,把所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演绎至完美,却因万世轮回结束,回归女娲故乡龙吟大陆。她是龙吟大陆玄武国废材二小姐,任人宰割,任人欺辱,被庶妹推入池塘,淹死。当她变成她,一切改变,装痴呆,整庶妹,鞭贱婶,踹贱叔,将恶毒亲戚给惩治了,善良亲戚送温暖。这一切都被一双闪着精光的眼瞳看在眼里,可怜的她一点都不知情......最终,英雄能抱美人归吗?【六姐妹花系列之一:血樱】
  • 弃都的十三使徒

    弃都的十三使徒

    3种致命的变异病毒突然在城市国家“太海”爆发,大部分普通人在一夜之间丧生或变成丧尸。另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主人公一行则产“特殊抗体”并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能力。被赋予了拯救和重生的使命。世界观设定:架空后现代世界观。主舞台太海市设定:岛屿城市,独立的城市国家。受对岸的七国盟军的军事保护,但自身建有一个秘密的海军基地。
  • 傲骨剑洲

    傲骨剑洲

    穿越男萧绝夜,眼看着自己的妹妹死去而无能为力,两世为人,都失去了最爱的妹妹,萧绝夜怒了。发誓要手刃真凶,但是修炼天赋却是让人不敢恭维。经历了无数打击,萧绝夜的转折点来了,看草根如何逆袭。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