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4500000003

第3章 性格六要素(3)

那么自轻自贱是从何而来的呢?一般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

一种是气质上的自卑,这种状态环境跟他出生时的童年时代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是从小就有的,几乎与生俱来。这种自卑,要改变是很难的。一个人如果先天就有这种气质,他如要努力去做,如何能做得好?要彻底克服自卑几乎是不可能的。

童年时如果常常遭到无知大人的吆喝、斥责、谩骂,会使他一生都变成唯唯诺诺的人、一个自卑的人。

另一种据说是后天的,叫认识型自卑。这种心理形成于一个人长大以后。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自身形象,过分注重自我,其结果是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过分疑虑。

第三种也是后天的,叫挫折性自卑。这种心理的产生可以不受年龄限制,而且很可能以前是不自卑的,后来因为受了很大挫折,而且屡战屡败,最后才形成了自卑。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克服自卑必须正视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就是每个人都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通过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多习惯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结果,越比较越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泄气。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其二是当人们在应付一种新情况时,如果经常产生“我难以应付”的消极自我暗示时,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紧张,束缚自己手脚,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而导致失败。这种结果又成为一种反馈,印证了低估自己的意识。这样的恶性循环,使自己蒙上了自卑的阴影。

其三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会经历各种挫折,如遭受打击、失恋及学习、工作屡遭失败等。挫折会使人有各种反应,有的人从挫折中经受锻炼,增强了对环境的造应能力,有的人则变得消沉、冷漠。更有甚者,对微弱的挫折也难以忍受,这就会很容易给自己蒙上自卑的阴影。

由此,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就应该做到:

第一,正确地看待竞争。对自卑者来说,他们参加竞争的惟一目的就是获胜,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被人瞧不起。他们也总想躲避竞争,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行动还没开始就肯定自己不会成功,也不指望成功。

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竞争,认识到胜利或失败乃是常事,就能勇于参加竞争;如果能够在竞争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克服把竞争作为消极的心理防御手段,有利于继续参加战斗。

第二,要正确地与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这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强于别人,因而不能笼统地与别人相比,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而应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相貌丑陋,但他矢志科学,在哲学上的成就使他得到了巨大的声誉。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补偿吗?选人与外界环境联系的交往渠道是多方面的,这条渠道不通了,还可以开辟其他渠道。何必“庸人自扰”?只要我们懂得“得和失”、“利和弊”的辩证关系,就不会受到任何自卑心理支配了。

第三,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产生良好结果的来自内心的刺激过程。它的特点是不要在行动之前就去体验遭受失败后的情绪。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要鼓励自己信心十足地去工作。同时要经常暗示自己,不要把目标定得太远,不要有过多的奢望,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不断获得小的成功中增强信心,克服自卑。

第四,培养坚强的个性。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评价造成的。人的能力有大小,这是事实。但人的能力绝不只是一般的认识特点或操作特点,不单纯是由固定的智力组成,它还和人的个性相联系。中国古代就有人提出“勤能补拙”。能力和自信心也是分不开的,自信心强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有效地避免短处。他们永远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在自信心的推动下,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顺利地把工作开展下去。

不为自卑心所缠绕,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坚强的个性。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两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其中的一组告知他们是聪明能干的,能够有所成就,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刺激他们的自强欲望。不久,奇迹便发生了。受到自信激励的学生成绩扶摇直上,而没有受到激励的另一组学生的成绩则相对平平。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自信,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是事业航船的风帆。因为达到胜利彼岸后的愉悦心理,将永远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独具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如果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自卑感的根本方法。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只要做到以下“四个正确”,就能战胜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正确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就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失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而造成的。

正确表现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能力发生怀疑。所以,除了正确评价自己以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自卑是同失望形影相随的,或者说,自卑是在失望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自己会看不起自己呢?因为自己对自己失望透了,简直有些绝望了。所以,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下子要求解高。比如你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过言,第一次在许多人面前讲话,就不能把发言效果设想得很好。这样即使失敬了,也不会过分失望。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不显眼,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这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正确补偿自己 补偿是人的天性。常言道“盲人尤聪”,说明失明的人,耳朵特别灵,以听补盲,就是这个道理。人不仅具有生理上的补偿能力,还可以进行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当然,补偿应该是积极的。有的人自叹能力不如别人,却巴不得看到别人失败受挫甚至犯错误,这是一种幸灾乐祸,是一种消极补偿,因而当然是不可取的。

正确地面对人生 要学会看事物的本质,乐观向上,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的不利、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而不被它暂时的、表面的现象所遇惑。青年朋友只要客观地分析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就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产生自卑心理。

虚荣

虚荣心是人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一点点虚荣心,无可非议,人之生而为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虚荣过了头,那就成为阻碍成功的心理缺陷,已小有成就自人、易产生优越感的人尤会丧失戒心。

虚荣的魔墙阻隔着我们与成功握手,虚荣过强的人,很容易被赞美之词迷惑,甚至不能自持,走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爱慕虚荣就是太渴望别人认可,即使明知别人是拍马奉承他还是愿意洗耳恭听,甚至还会不惜以欺骗、撒谎来获得赞美之词。

那么虚荣如何控制,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虚荣呢?

摆脱虚荣,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让我们先审视一下寻求虚荣的原因吧,这将有助于你提出一些办法,消除虚荣的心理。下面列举出的都是人们坚持虚荣的一些常见原因,其中大都是表面性的“好处”,它将人引入误区。

将支配自己情感的责任交付于他人。如果你情绪不佳(消沉、痛苦、抑郁等)是由于别人不赞许你而造成的,那么他们、而不是由你来对你的情绪负责。

如果由于他们没有给你赞许而导致你情绪不佳,那么做出改变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情绪不佳是他们造成的,也是他们的过错。这样,他们使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因而寻求赞许使你免于做出改变。

既然他们负有责任,而你又不能做出改变,那你就不必承担任何风险。因此,坚持寻求赞许的生活方式使你可以避免生活中没有把握的事情。

降低你的自我形象,促使你产生自我怜悯,以至无所作。相反,如果你不需要获得赞许,那么你在得不到赞许时不会自我怜悯。

使你更觉得别人必须照顾你,因此你更可以重温自己的童年,并受到他人的爱抚、保护以及支配。

将自己情绪低落的原因归咎于他人,这样,不管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你都可以找到替罪羊。

不无自欺地认为,你所奉为尊者的人对你印象都不错,因而很是得意,但是内心却十分不如意。只要别人比你更为重要,那么外表就比实质更为重要。

从别人对你的注意中求得慰藉,也可以就此向寻求赞许的其他朋友进行吹嘘。

使你更适应鼓励这种行为的文化环境,并为你赢得许多人的赞赏。

他人对你虚荣心的满足,其实根本的意义并不大,当别人在恭维你的时候,出于真心的是少数,即使出于真心,有时也是不假思索地随便说了几句,更不用说出于某种目的的违心的恭维了。

同类推荐
  • 中庸做人的哲学

    中庸做人的哲学

    本书分十章讲述中庸之道在生活社交中如何正确运用自如,才能透彻地领悟中庸做人的哲学,进而让人生的路左右逢源,处处和谐圆融。
  • 就是爱创业

    就是爱创业

    人们为什么要创业,爱创业呢?因为创业不仅是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劳动方式,它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传奇现象!众多的商业巨子、都是通过创业,完成了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到腰缠万贯的财富达人的转变过程。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报道说,人类将要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因为有学者预测,人类现有的大多数职业,再过二十年,将会永远的消失,到那时失业和倒闭,将是最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创业是开创事业的活动,它将会是现代人生存的第一需要!那些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的说法是非常可笑的。其实创业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如今的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业更是财富积累的主要途径。
  • 超凡气质

    超凡气质

    先别说丰乳肥臀的曲线, 别说秀骨清癯的轻盈; 也别说沉鱼落雁的妩媚, 别说闭月羞花的柔逸, 容貌与身材之外, 衣饰的美好动人一直都是女人的追求。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心理成长札记。掌握青少年25个“敏感区”,远离成长路上的“危险区”,健康度过青春期。
  • 看得开是福

    看得开是福

    把自己给装在套子里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心灵的枷锁,走进了自造的囚笼。其实,有时候不是自己缺乏美丽,而是我们内心不够自信;不是生活黯然失色,而是我们的胸襟不够开阔;不是人生孤独寂寞,而是我们还不知如何取舍。抛下烦恼,给心灵洗个澡,让心中充满阳光,也许我们就能得到真正的心理解脱,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宫婢有喜

    空间之宫婢有喜

    穿越到末等小宫女身上,自带穿越必备品[随身小世界],她只想混好,活好!小日子过得滋润惬意时,宫婢混成了宠妃,日子没法过了。后宫女人品种多,类型全,外加两枚不对路的太后,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奴婢翻身成主子,算是混好了,只是这个活好,还得谋划谋划……
  • 后宫风云

    后宫风云

    她生性淡薄却出身显赫,注定了被选入宫侍奉君王侧的命运。本只想守着一方天地安静度日,却不想那皇帝千般恩宠,风光无限的背后布满杀机,宫海深深,人心难测,阴谋诡计接踵而来,她不想动情可情随心动,在这茫茫深宫情一动,便注定身陷泥沼,万劫不复!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国王皇后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国王皇后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12星座恋爱对对碰

    12星座恋爱对对碰

    身为被十二星座守护的男女本不该有交集,是背叛,还是幸福,昔日好友反目成仇?你若安好,便是明天只希望,爱我,与我爱之人幸福,此生无悔。QVQ糖糖不怎么会写简介的桑,,,,,还请求大神教我滴撒,但素但素,,,内容绝对对得起亲们QAQ快戳进来看看,内容很复杂很虐,24个人的结局素肿么样的?我才不告诉你呐!求支持啦~~~糖糖第一本书那,,,绝对不告诉你萌,,其他网站糖糖早就再写了。。。。快戳进来看看吧!
  • 万剑至尊

    万剑至尊

    元界散修楚离重生为世俗少年,开启一场逆天修武之路,道通神,剑为尊,万界诸天,尽在万剑至尊!
  • EXO的逆天四小姐

    EXO的逆天四小姐

    鹿晗妹妹,吴亦凡妹妹和她们的2个好闺蜜,一群野蛮霸道的小姐,会闹出什么火花那
  • 北东园笔录

    北东园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开十三月

    花开十三月

    九重天上众多的仙人,可那并不是全部,除了九重天,还有几处仙地,这其中仙术最厉害的就是蓬莱和青丘两处,而较为厉害一些的便是青丘一家,青丘花家十三姑娘名为花十三,生来仙体,修炼了几万年,便成为了上神,九重天上的天君于是便赐婚了她与太子,捡了个上神儿媳,整个九重天满是喜气,花十三却是不愿意,凭什么她十三姑娘刚成为上神就被那天君订做儿媳,她倒要看看那个便宜夫君是什么样子。
  • 人梦子

    人梦子

    意外贪吃一颗叫做人梦子的果实,从此我的大学生活翻天覆地。人梦子是负责蹲守地狱,看护鬼魂往生的妖怪,在一次逃命的途中现出其真身:一株枝繁叶茂,长满红果的一年生植物。不想我正巧遇上,摘了一颗果实吃下……“为什么跟着我?”“还我果子来!”“两天前蹲过坑,不晓得还在不在……”某只妖嫌弃地捂住鼻子:“……那我就勉为其难允许你肉偿吧。”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