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3100000010

第10章 金城风靡易俗腔(2)

靖正恭(1912—1995),字品三,西安人,受业于党甘亭、高天喜等人。出科后,一直与李正敏合作,二人功力匹敌,配合默契,一时名噪长安剧坛。表演“大方工稳,章法严谨,情真意笃,丽而不浮”。无论唱、念、做、打,均显规矩老成,不以奇巧取宠,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经过加工、提炼化入戏曲程式,追求自然率真、璞玉浑金的风格特点。如他扮演的《激友》中的张仪,在受到好友苏秦的奚落时,为了表示愤慨之情,靖正恭将执银的手抬高,似乎要把让他受辱的银两摔碎于地,然而,他一转而缓缓收缩丢在地上,将不屑于与苏秦计较暗下发愤读书的心态精微地表现了出来,显得奇崛不俗。

靖正恭的唱腔嘹亮清脆,音韵具有金属之美。念白口齿伶俐,字清腔润,较少修饰。善于用节奏、声调的对比,表现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感情。《吃鱼》中简仁同的台词偏重于韵律化。一句“老伯在上,小生这厢有礼”拿腔拿调,突出读书人迂腐的“书卷气”。《观画》中张彦所念:“妻呀,说是你快跑呀!你跑呀!唉!你快跑呀!”接近于道白,声调一句紧似一句,极恰当地表现出张彦为妻儿担忧的急切心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众英社”从靖远请来著名坤旦杨金凤参加演出,她和靖正恭联袂合演薛寿山创作的《独占花魁》,把一个誉满都城的名妓对一个穷苦潦倒的卖油郎的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他俩的演出可谓珠联璧合,红极一时,成为该社经久不衰的卖座剧目。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在抗战前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继郗德育、耿忠义之后,兰州秦腔须生行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文汉臣、王正端、高希中、黄致中、袁新民、周正俗、孔新晟、温警学等一批须生演员,与陕西籍演员长期的演出交流中,在坚守兰州秦腔偏重于做工表演的同时,借鉴“易俗腔”从词、曲、本到声、韵、调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文汉臣创建“文化社”。先后加盟该社的著名演员除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岳钟华等人外,还有刘全录(红净)、刘金荣(须生)、党玉亭(须生)、楼英杰(正旦)、杨金凤(正旦)、付荣启(旦角)、王晓玲(花旦)、肖正蕙(文武花旦)、王义民(须生)、田德年(花脸)、吴德育(青衣)、黄致中(须生)、孔新晟(须生)、赵福海(花脸)、牛利民(小生兼须生)等。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阵容强大、组织严密、管理较好、互相配合的大团体。

文汉臣,“文化社”负责人之一,幼年习旦角,后改须生,和耿忠义、郗德育被誉为兰州“秦腔三杰”。他的表演一反秦腔粗犷之习,以清新俊逸见长,唱腔念白清晰而宏亮。他有一批稀有剧目,如《乾隆王打宫》、《斩李文忠》、《十道本》、《太白醉写》,著名戏有《伍员逃国》、《宁武关》、《鸿门宴》、《辕门斩子》等。他的拿手戏,都有特殊的表演技巧,如《伍员逃国》,上场后,双手轻拈左右两绺髯梢,即轻轻跃上肩头,然后下颏一甩,中绺髯搭上颈项,立时呈现出一付风尘仆仆、穷途末路的形象。一条马鞭,宛如游龙,表现了拼命奔驰和万般藏匿的形态;鞭捎、须梢、靴梢在他的手中爽利地形成了三绝。他还擅长道白,他的《太白醉写》念大段的表章和蛮文,在杨贵妃和高力士面前,态度自若,朗朗成诵,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有一气呵成之气势,堪称一绝。

文汉臣生性淡泊,不慕荣利,因不满班主过分盘剥演员组建“文化社”,取“以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教化人民”之义。在其负责期间,经济公开,先人后己,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后来因厌倦舞台生涯,遂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脱离剧团,开一小酒店聊以糊口。

民国二十三年(1944年)“社教剧团”创建于永登,国民党永登县党部书记孙昌荣亲任剧团团长。该团演出阵容较强,一批出白兰州“化俗科班”的演员在剧团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他们是李化仁(须生)、王化兰(小旦)、王化成(小生)、谭化美(小生)等人,加上苗高云、刘逸人、梁培华、韩伯林、韩玉兰、肖艳芳等40多人,能演大本戏、折子戏百余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金荣(须生)、王正端(须生)等人也一度在该团搭班演出。主要演出场所在永登县城各戏楼、剧场及大小庙会。

“社教剧团”的演出在永登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李化仁颇有其父李夺山(艺名“十二红”)之遗风,舞台功架以雄健、挺拔、勇猛、迅速为主要特征,其优秀剧目为《伍员逃国》、《卖华山》、《高平关》、《太湖城》等。谭化美颇有何振中之风采,他唱腔宏亮、音调幽雅、姿态优美、吐字清晰,是兰州秦坛中的后起之秀,经常演出《五典坡》、《别窑》、《探窑》、《汾河湾》等优秀剧目。梁培华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甘肃省秦腔训练班学戏,后投师郗德育,他的唱腔委婉清晰而宏亮,作功细腻稳重而扎实,常演传统戏中的名闺角色,如《抢饭》、《游花园》、《走雪》、《李彦贵》、《卖水》以及《杀狗劝妻》等,是该班社不可多得的旦角演员之一。

刘金荣继郗德育之后被兰州观众赞誉为“须生泰斗”,他以台架和表演的功力,在兰州红了一辈子。他的代表剧目有《金沙滩》、《抱烙柱》、《放承恩》、《破宁国》、《广寒图》、《四进士》,以及许多“关公戏”,尤其是演英雄末路、壮怀激烈的戏,给人们以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刘金荣后因嗓音欠佳,便发挥表演优势,《点将》一场,干脆改成了哑剧。刘金荣先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善于思考,在化妆造型上,他独具匠心地做了两条白眉毛,把白三绺须改为白满,更加深了杨继业老当益壮、外形庄重豪迈的英雄气概。在表演上,将杨继业观战的程式动作根据人物的情感脉络层次分明地用到极致,体现了艺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精神。

在抗战时期,“新兴社”请来秦腔编剧李干丞作指导,演出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他自己编写的《桃花泪》、《重图镜》,还有“易俗社”的大本戏《燕子笺》、《青梅传》、《双明珠》等。《玉梅韬》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抗战形势则常演。在“新兴社”搭班演出的著名旦角演员崔晓钟演出的《黄花岗·拜扫》,是当时兰州秦腔艺坛上现代戏中的佼佼者。

“精诚剧社”,创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是国民党十七军团长窦子章在固原私人兴办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抵兰,该剧社除主演牛利民、高希中、薛再平、景乐民外,主要是原平凉“聚义社”及“平乐社”的毕业学员。他们在建国前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上演了《逃国》、《殷桃》、《法门寺》、《李风姐卖酒》、《三击掌》、《青年镜》等百余出大小优秀剧目,他们的演出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

高希中(1909—1977),陕西长安人,于民国六年(1917年)八岁时入西安“易俗社”第五期学艺,后得到著名戏剧教育家范紫东、高培支和著名演员刘立杰(艺名木匠红)的教诲,受益匪浅。他扮相清俊潇酒,表演洒脱儒雅,唱做俱佳,且会习鼓,为同行所不及,观众呼之为“风流王子”、“舞台雅士”。他文化素养高,对于秦腔的咬字、换气、板路、行腔都很精通,其特点是演剧不走样,规范工整,一招一势、一眼一腔都是忠于程式、合乎规范的典范。他扮演的《打金枝》中的老王、《回荆州》中的刘备、《劈门》中的白茂林、《十五贯》中的况钟、《伯牙摔琴》中的俞伯牙,潇洒自如,风流无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时期的重要秦腔剧社还有“福利班”,创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主要演出场所在阿干镇,后在硷滩营建简易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担任社长的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在“须生”应工剧目上名角荟萃,常演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成都》、《蜜蜂计》、《破宁国》、《马超哭头》、《斩韩信》、《秦琼卖马》、《盘门》、《二启箭》等。“福利社”演出持续到建国后与“文化社”合并为“文化福利社”。

周正俗,1919年生于兰州桑园镇,十二岁入朱怡堂创办的兰州“化俗社”学艺,师承唐玉林、郗德育,后入“文化社”,与耿忠义、文汉臣、岳钟华合作配戏。他扮相清俊,工架扎实,噪音宏亮,特别是他的唱腔,那腔幅尺寸的局促,音乐动机的重叠,旋律音域的狭窄,曲调运行的平直,以及腔句、腔节中结字的单一等古拙、平直的艺术特征,不同于陕腔的委婉、壮伟,体现着兰州派的浓烈风格,所以观众称他为“小麻子红”。凡郗德育的一些拿手戏如《潞安州》、《草坡面礼》、《宁武关》、《辕门斩子》他均能够胜任。在动作的精微处,仍有着自己的发挥和创造。比如“三杆子”,他借鉴了武术中某些盘棍的招式,“朝天蹬”也较郗富于夸张,“鸽子翻身”则增强了变脸和“上三路”表情。王正强在分析了周正俗在《八件衣》中扮演杨连这一人物后,得出结论:“周正俗根据台词提示的形象基础,穿插着不同的面部表情,使每句唱腔,每个动作都有一个鲜明的立意。这些技法,不仅难度大,技巧高,艺术感染力强,而且又前有师承,后有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并成为艺术精品。”他感叹到“这一独有个性,在今天正慢慢从舞台上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易俗社”的戏在其秦腔传人的推动下,以其新形式和新内容风靡西北,对秦腔在兰州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品皇商

    重生之一品皇商

    苏凌前世被情蒙蔽,轻信于人,甘愿放下自尊嫁人为妾,只为呆在他身边为其谋求天下。功成名就时,心爱之人竟狠心算计,毁她清誉,夺她亲儿,让她不得好死。时光回溯,她重生及笄之年,小心算计步步为营,不仅将前世悲剧逆转血刃仇人,更成了不可一世的倾世皇商,却岂料被那看似纯良实则腹黑的十一皇子盯上了。陈熙——王妃之位与皇商之职相比如何?苏凌——虽为皇亲国戚锦衣玉食,却不如我当下快活自在。陈熙——那要是天下为媒,江山为聘,定要娶你为妻呢?苏凌——若是娶我的人是你,一生一世只爱我一人即可。
  • 不朽盾

    不朽盾

    一位神秘的大叔,来到一所不起眼的大学,拉拢一位低调的青年,东拼西凑之下组成了一支职业战队!等等!一支战队不是五个人么?怎么是六个人的游戏呢?一更大神也发愁!这游戏小说要怎么写......
  • 超能少女

    超能少女

    他寻找他许久,一次巧遇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那个她,可以救他的命,不只是前世的因缘未了还是今世的月老给他们牵了线,家族的纷争,一个有着特异功能的女子,自身还不知自己将要坠入一场孽缘中......他们会在一起么,生生世世......
  • EXO之曾经相爱过

    EXO之曾经相爱过

    “本以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后来才知道一切都是我在自作多情……”因为被星探发现,顾乐乐成为SM公司练习生。以为浪漫的童话就要在她身上演绎了……没有想到,原本相爱的人不在一起。答应他的承诺也没有做到……PS:此作品非本人原创,则为照搬。
  • 一战成名之我是菜鸟

    一战成名之我是菜鸟

    声明:本人天生一双小学生之手,不会写小说,但我会讲故事,而且讲的你完全听不懂。警告:初中文化及以上水平慎入,否则,以后你泡不到美女、赚不到钱,勿要在此怨天尤人。重申:本篇要讲的是现实中一个孤儿从菜鸟到大神的一系列故事,有爱有恨、有情有义、热血澎湃、催人泪下。综述:这个菜鸟是你、是我、是他,欢迎对号入座,不喜勿喷。补充:本人将在闲暇之余,将这个故事自言自语叙述到底。
  • 有啥了得

    有啥了得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形容顾言之简直太贴切了!他那么有钱的一个主儿,居然因为自己的车被刮了针鼻大的一道痕,就兴师动众,派贴身助理来王安安家下律师函!这是什么世道?可是……等等……等等……为什么刚刚下了律师函的顾言之,这天又换了一副全新的面孔——乖乖地、羞涩地、讨好地要跟王安安约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重人格”?难道……王安安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人追,就要玩一把“三个人”的恋爱……Oh,MyGod,安安崩溃重启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之主

    鬼之主

    她本是一代隐世家族嫡长女,接受家族残酷训练,一手银针可医人可医鬼,却毫无自由可言。本应在成人礼上接受家族族令,成为新一任族长,却在此时得知自己的灭族仇人竟然是自己所在的家族,为报族仇,救仅剩的亲人而死。死后本应该去往阎王殿的,却意外重生。是福是祸,或祸福相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宠物小精灵之伤痕

    宠物小精灵之伤痕

    来自神奥地方的他在新的大陆——关东地区又将展开怎样的冒险?……伤痕越多只会让自己越坚强!!!!
  • 记起薄荷味的初夏

    记起薄荷味的初夏

    还记得那年匆匆是纯真恋情吗,还记得和她(他)一起学习生涯吗,还记得那个初夏的你们的爱恨情长吗?让我们同去感受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吧!
  • 鸡不可失之种田

    鸡不可失之种田

    得到一部神奇手机,从次平步青云,美女无数,带着手机系统种良田。痛打恶霸还有二世祖。爷爷我就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