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1600000010

第10章 华北汉族史(9)

在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氏建立的前赵政权崩溃后,平阳及附近地区的匈奴、鲜卑、氐、羌以及乌丸6夷20万户,刘曜迁长安的上邦氐羌20余万口,都汉化了。

匈奴羯胡人石勒建立的后赵聚集20万人,在被西魏灭国后,也很快汉化了。建立前燕的鲜卑慕容部,早在慕容廆迁都棘城时,就收容汉族流民和士族数万家,汉化已较深;慕容隽入都蓟,迁鲜卑、胡羯3000余户;前秦灭前燕时,迁鲜卑40000余户到长安,这些鲜卑慕容部最后也都汉化了。总之,到了北魏后期,早期迁入华北的匈奴、乌桓,以及稍后的鲜卑慕容部,在中原地区已不复可见,在汉人和后起的胡人眼中,他们与汉人已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北朝时期,由于文明程度较低的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大的规模掳获人口,充实都城,用作奴隶,所以这时汉化的范围和规模比十六国时期更大更广,风更急,云更涌。据部分材料统计,北魏掳获和附降的各族人口达一二百万。396年,魏道武帝攻后燕时出兵多至40万,足见北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后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改革,又经北周周武帝在“先治心”“择贤良”为中心内容的“六条诏书”指示下,所进行的推行汉化政策的改革,不仅通过大规模地释放奴婢(包括官府控制的所有杂户和僧侣地主控制的僧只户、寺户、沙门),使北方人户得到了澄清,而且通过创府兵制度的兵制改革,扩大了府兵中汉族的成分,使北魏以来最顽固,也是最后的一个民族壁垒——兵制上的民族界线被打破了。于是后起的鲜卑拓跋部、宇文部入隋后也最后被汉化了。及至唐代,尽管唐皇室以及诸多勋戚将相大臣的先世或出于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或杂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他们已没有任何原有民族的心理状况和民族感情,所有的只是汉民族的一切特征了。这样,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自夏、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北方前后出现的各少数民族族群,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同化,到隋灭周至唐王朝时,基本上都丧失了本民族的特性,销声匿迹,被汉化了。而华北汉族经过这一个历史时期血的洗礼以后,也已脱胎换骨发展成为一个“混血”的新汉族。与秦汉时的华北汉族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三、隋唐五代华北汉族的南迁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动荡、大迁徙、大同化后,随着隋的统一,及至唐前期,在安定繁荣中,华北汉族经历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但是安史之乱后,华北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末战争和五代十国的战乱,于是又掀起了华北汉族南迁的移民潮。

(一)安史之乱时期华北汉族的南迁

唐代天宝盛世之时,乐极生悲,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拥兵20万在范阳(今北京市区南)反叛,不久夺取了东都洛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战火燃遍了华北,首乱之区是黄河以北地区,史云:“自禄山肇祸,瀛、博流离;思明继衅,赵、魏堙厄。枌榆井邑,靡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东都洛阳一带是唐军和叛军屡次争夺的地方,数百里内,“井邑榛棘,豺狼所嗥”,人口不满1000户。甚至东到徐州,北至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市)的广大区域。也是“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为了避乱,华北汉族纷纷逃难,杜甫诗“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即是对这一情景的写照。避难者“不南驰吴越,则北走沙朔”;“或遁世山谷,或浪迹他邦”,但主要的迁徙方向是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顾况说:“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李白诗:“三川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旧唐书》卷一四八《权德舆传》载:“南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这些诗、文,都展示了安史之乱以后华北汉族人民南迁的情景。

乾元元年(758年)曾降唐的史思明反叛,战火又燃。次年三月,史思明在安阳大败唐军,东京洛阳“士民惊骇,散奔山谷”,使洛阳成为一座空城。华北汉族人民又掀起了南迁的移民潮。苏州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是江南人口较多的望县,肃宗上元年间(760~762年)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来自华北的汉族。紧靠中原的荆襄地区也是北方移民极多的一个区域,由于移民迁入,“荆南(指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及其周围地区)井邑,十倍其初”。据有的学者研究,安史之乱结束时,大约有250万移民定居南方,其中华北汉族应占了大部分。

(二)藩镇割据时期华北汉族的南迁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力量大为削弱,遂出现了掌握军权的节度使割据地方,“自国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

藩镇坐大以后,自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起,藩镇之间争夺地盘和藩镇与朝廷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于是藩镇割据最严重的华北又成了战场,华北汉族又纷纷南迁。如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叛军包围郑州,游骑至洛阳近郊,“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许多人逃往外地。例如,洛阳李氏家族亲友逃散,李某向东避地济源(今属河南省)。有的河南人还迁往南方避难,在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县)任职的孙起,因“淮右不庭,中原多故”,奉父母逃入江南,便是一例。又如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族人由于“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大兄在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七兄在于潜(今浙江临安县西),十五兄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另有一些弟、妹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市)和下黄(今陕西大荔县境),白居易则受贬在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定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市)的北方人何晋,则是在会昌年间(841~846年)朝廷平定泽潞节镇时自河东避兵南迁的。

(三)唐末战争时期华北汉族的南迁

唐末黄巢起义和继之而起的军阀混战,使华北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华北汉族南迁的移民潮再次触发。

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驱河南、山南之民十余万”,进入淮南。洛阳人许浑迁居丹阳(今属江苏)不久,其在洛阳的旧友也相继迁入,他不由得发出“全家南渡远,旧友北来频”的感慨。此外,《金华子杂编》作者刘崇远一家在黄巢军攻占洛阳时开始流寓江南,恒州人倪氏一家因天下大乱被迫迁居江浙。这时,华北汉族的南迁,除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零散迁徙,还有一些是在州官和州将带领下的集体迁徙。如光启元年(885年),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县)汉族的南迁是其中最着名的一次。为避开秦宗权的进攻,光州刺史王绪“悉举光、寿(州,治今安徽寿县)兵五千,驱吏民渡江”,经长途跋涉进入福建,随其迁入的移民达二三万人。又如兖州节度使朱瑾和前往支援的河东将领史俨、李承嗣,于乾宁四年(897年)二月率残部并“拥州民俱来”,投附淮南杨行密,也是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此外,南迁华北汉族或因在大乱前由于任官、出使、经商、当兵、流放等原因暂住南方,后因战乱而定居南方;或因随黄巢军纵横南北,在黄巢起义失败后而流落南方;或因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唐政府军在南方作战,驻守而成为移民,这样,使得大批北方汉族南迁,据有的学者研究,“唐末估计有400万移民定居在南方或不至于离事实太远”,其中华北汉族起码占一半以上。

(四)五代十国时期华北汉族的南迁

在五代十国的半个世纪中,中原仍动荡不安,华北汉族南迁者仍不绝于书。

后唐同光末(926年),河南诸郡多乱。蔡州军校王彦俦乘乱刺杀刺史,自领州事。不久,在唐军进攻下偕父母逃入吴国。原居曲阜的孔子后裔孔桧,原居北海的文人韩熙载,均在同光年间南下避乱,分别迁居温州平阳和江南地区。

五代后期,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相当今北京市境和河北、山西、天津三省市北部),以此为基地数次侵入中原,甚至一直进到黄河北岸和开封。契丹军在中原作战过程中,多有杀掠之举,如后汉天福元年(947年)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屠城,全城仅剩男女700人。为了躲避契丹南侵引起的战乱,河北、河南的一些官吏和人民迁入南方。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市)刺史皇甫晖,棣州(治今山东惠民县东南)刺史王建,俱率州人南奔,迁入南唐,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集体迁移。

从唐后期安史之乱起至五代十国的动荡,华北汉族南迁一浪接一浪,其南迁的路线据吴松弟先生的研究,主要有东、中二线,东线自华北平原进入淮南、江南,而后进入江南,再分两支,一支溯赣江翻越大庾岭进入岭南,一支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中线北端起自华北平原西部,连接东都洛阳,迁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和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一带,即可分水陆两路南下。陆路经过荆门和江陵,渡过长江,从洞庭湖西岸进入湖南,到达岭南。水路经汉水、长江运道,溯长江而上入蜀中。

四、宋元华北汉族的南迁和发展

华北真是中国的多事之地,自秦汉汉族在华北形成后,从东汉末起,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动荡、大迁徙、大同化,华北汉族大批南迁,北方少数民族族群入主中原后基本上被汉化,使得华北汉族进行了一次大换血,而发展成隋唐汉族。隋唐汉族在华北稳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开始,华北汉族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移民潮。紧接着就进入了更大动乱的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由于两宋与辽、夏、金、元诸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战争不断,再一次造成了中国的分裂局面,华北再一次出现了大分裂、大动荡、大迁徙、大同化的时代。

(一)华北汉族的南迁

在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移民潮是北宋末靖康之乱以后所发生的华北汉族的南迁,从此揭开了宋元时期华北汉族南迁的序幕。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开始攻宋。十二月,宋徽宗匆忙让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攻至黄河北岸,徽宗慌忙带着亲信大臣南下避难。闰十一月二十六日,金军攻陷开封,军民十数万人(一族4万人)夺万胜门出逃。金军占领开封以后,徽宗和钦宗沦为俘虏。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挟徽、钦二帝和在京宗室、大批工匠北归。五月,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县南),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开始建立南宋政权。原在开封的元佑太后(后改称隆佑太后)及未被金人带走的一些大臣不久也迁到南京。自金军攻宋以来短短几年间,战火几乎烧遍整个华北,庄绰说:“建炎元年秋,余下穰下(今河南南阳市)由许昌以趋宋城(今商丘县),几千里无复鸡犬。”河北、河东、山东等地区也好不了多少。“初,敌纵兵四掠,东及沂(治今山东临沂市)密(治今诸城市),西至曹(治今定陶县西)、濮(治今河南濮阳市)、兖(治今山东兖州市)、郓(治今东平县),南至陈(治今河南淮阳县)、蔡(治今汝南县)、汝、颍(治今许昌市),北至河朔(指宋代黄河以北地区),皆被其害,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淮泗之间亦荡然矣。”

在这种不逃即死的局势下,不仅仅皇室、官僚、士大夫纷纷南迁,平民百姓也纷纷南迁,从此掀起了华北汉族南迁的移民潮。

建炎元年(1127年)十一月,张遇率领北方流民渡过长江,进入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市)。十二月,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孙昭远引余兵南迁。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金军进入淮南。二月初,高宗下令“听士民从便避兵”,并令刘正彦部兵护卫皇子和六宫自扬州迁杭州。三日,金军攻陷天长,离扬州只有百里,高宗闻讯大惊,匆匆忙忙带五六内侍和亲军数人乘小渡船渡过长江,百官和百姓有数万人纷纷跟随南渡。史载“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从此兵败如山倒,二月,知沧州刘锡率马军数百人千里迢迢经山东退往江南;三月,阁门祗侯张昱自陕府(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弃城引兵南撤,进入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四月,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自寿春(今安徽寿县)渡过淮河,又经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县北)过长江,进入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市);六月,河北人耿坚率所部义军迁入淮南,东京留守杜充引开封军队迁入南方;七月,东京副留守郭仲苟也因缺少粮食率余兵赴行在(今江苏南京市),开封居民万余人随行,“自此京师人来者遂绝矣”。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县)守将刘绍先引所部迁至江西九江。同年,知蔡州程昌寓率“竭诚人民、军兵”,自河南迁入鼎州(治今湖南常德市)。

同类推荐
  • 纷纭三国归一统

    纷纭三国归一统

    诸葛瞻提前降生,带来一系列变局:西域墨氏回归中土,搅动三国均势;打压蛮族,收复凉州,建立基业;曹、孙、刘三家各有难念的经,谁先念歪掉队;诸葛瞻夹缝中生存,如何一步步攀上巅峰?无限精彩,请关注《纷纭三国归一统》
  • 伐逆

    伐逆

    苏景只想安静活着,颗粒归仓,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绕竹青黄。谁知天有不测,祸事连连,无奈卑微者只能昂首向前,摘寒星,揽日月,披沥烟尘,颠倒乾坤。
  • 大清捕蛇人

    大清捕蛇人

    杨得草,东北大兴安岭小山旮旯里出来的捕蛇人,却阴差阳错进衙门当了差,步步高升了。~~~~~~~~~~~~~~~~~~~~~~~~~~~~~~~~~~~~~~~~~~~~~~~~~~~~~~~巴山蜀水繁锦地,二十三年亦独身。怀旧空写大清赋,起点写出捕蛇人。点击侧畔票飘过,章节后头闹新春。今日听吾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本书已成历史,流水账式的文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深感愧疚!新书发布,好奇者、想骂人者、不屑者、姑且一试者可以去看看武王新书《扁鹊后人秦三思的现代生活》。书号:1337057
  •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下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下

    敦煌作为以佛教为主的寺院,文书的内容自然也以佛教文献为多,此外还有道教、摩尼教等宗教典籍和有关祆教的记录;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书;文学作品如诗、词、曲、赋以及变文等;图经、方志、医药、历书、社会经济资料等也是应有尽有。
  • 隋唐史论: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

    隋唐史论: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

    本书是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书中收录了《牛致功教授的良师风范》、《“仁政”“民本”是“贞观之治”的特质》、《“汉制”与汉唐学礼制度简论》、《李德裕军事思想研究》、《大唐气象览胜》等数十篇学术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火影忍者之修罗冥王

    火影忍者之修罗冥王

    终结之战过去,鸣人,佐助封神,过着百年和平的日子,但是,终结之战使用了过于强大的力量导致火影世界的扭曲打开了与修罗世界的缝隙,来自修罗场的修罗冥王,正准备从黑暗的缝隙中屠杀火影世界,一份过于强大的黑暗,正虎视眈眈的准备降临火影世界。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逝剑劫

    逝剑劫

    我从小跟师傅幽居练剑,师傅仙逝之后,奉他指令下山扫荡妖魔,重建门派。山下的世界饱受妖魔侵扰,处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本以为这个世界处处杀伐,战火连绵,远不及与师傅幽居的那座小山安定祥和。直到遇到一帮生死与共的小伙伴,我才发现原来这里除了杀戮,还有我从未在师傅身上体会过的温暖。这是一个杀戮的世界,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 人皮画尸

    人皮画尸

    我叫陈平安,我是一个入殓师,俗称画尸人,简单来说,就是给死人化妆,整理仪容的。有一天,我接到了一具诡异的女尸,阴森恐怖的事件开始发生在我身上,人头纸偶,血河蜘蛛,黄纸地狱,猫脸外婆……
  • 犹若千年雪

    犹若千年雪

    若相见、君许我百年若离别、妾自心忧万载一个是他一见倾心的女人,魂牵梦萦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追到的女子;另一个是曾为救他的性命以身相许的性情女子,却与他心爱之人有着杀父之仇。纠缠与两段缠绵的爱恋,一份不舍,一份不负,爱情终究只是枷锁吧?怎么生生的套牢了他们,却寻不出半分解脱之术……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北极光

    北极光

    本书收作者代表作中篇小说《北极光》、《残忍》。 本书内容丰富,写作细腻。
  • 窈窕冷妃邪君好逑

    窈窕冷妃邪君好逑

    九曲瞑星,同时出现在不同时空的夜晚,自幼孤女的十八岁的她,炼得一手好药,却是为了一株草药意外架空。在那个不同的时空里,她,一改前尘,妙手回春,却又能以药杀人,名震四方,家喻户晓;他,不可一世,手起剑落,却因天劫被困,待他被她相救,情不知所起,誓要为她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爱妃,今夜花好月圆,不如滚个床单?”“你滚。”“我自己滚不好玩。”“那就别滚。”“好啊,那就在这里做。”【第一次写穿越,还请多多包涵,男强女强,强强联手,碧池小三不断任你选。】
  •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阳光刺青

    阳光刺青

    颜睿暄、尹学辰,同样被命运抛弃却性格迥异的小男孩相遇在福利院,院长爷爷离奇死亡,睿暄踏上暗无天日的复仇之路,改名韩熙扮演凶手的长子忍辱偷生。14年后,商界新秀韩熙打造的男装品牌名噪海外,当红艺人Allen在韩国出道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名字改变了两个人存在的形状,却无法让颜睿暄和尹学辰的灵魂从孤独中剥离。家世煊赫的苏滢隐藏身份在建筑企业做编辑,她的心,整个世界都圈不住,而韩熙一个慵倦的笑容就画地为牢,让她甘愿受刑一辈子。对苏滢来说,爱,是拯救彼此的天性。而她的克星许灿觉得,爱,首先要遇到让你心甘情愿当傻子的那个人。两对男女,几段浪漫情缘,豪门暗战,心计较量,噬心分合,谁才是谁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