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1300000013

第13章 处世之要(1)

1

立于不败黄金定律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对成功经验和教训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他将这些成功经验,或记在日记中时刻提醒自己,或写在家书、书信中教导子弟或朋辈,互勉共进。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

自从曾国藩去世以后,这就成了人们苦苦追索的问题。很多人都想从他的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曾国藩的文集一出版,就成了时人的必读之书。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晚年,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部《曾文正公文集》,堪称成功学百科全书。细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浸润着他对人生、事的深刻领悟。没有空洞无物的大话,句句朴实无华,耐人寻味。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浸透着人生哲理的箴言,既是经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后得出来的,同时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总结。此书,就是对曾国藩人生智慧最集中的诠释。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对成功经验和教训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他将这些成功经验,或记在日记中时刻提醒自己,或写在家书、书信中教导子弟或朋辈,互勉共进。将这些文献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套生动、系统的成功学教材。

曾国藩用语简练,最喜欢将成功经验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他称之为“字诀”。其中有“二字诀”、“三字诀”、“四字诀”,甚至“六字诀”,用一个字归纳,可以统称为“一字诀”。这是曾家的一个传统。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就将治家之道归纳为八个字,分别是书、早、扫、孝、宝、蔬、鱼、猪,曾国藩称之为“八字诀”,视为传家之宝。

曾国藩在自己的一生中,总结了许多“字诀”,涉及各个方面。如文章之道有八个“字诀”:涌、直、怪、丽、忧、茹、远、洁;相人之法有十二个“字诀”:长、黄、昂、紧、稳、称、村、昏、屯、动、忿……其中有关为人处世、治国为官,更是精华所在。这类字诀,是他苦心孤诣,日积月累总结出来的。

因为曾国藩每个字诀都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心智产物,所以显得较为零散。但经过仔细地追寻、体味之后,才会发现,表面上互不干涉的“字诀”,实际上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说“缺一不可”,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系统、全面、有机的智慧体系。这三十六字诀,每一个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义理,自成体系,但同时又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倘若只信守其中一两个字诀,或者迷信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就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如“圆字诀”,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化害为利,转危为安,倘若一味圆滑,毫无原则,必然走向成功的反面,因此要用“诚字诀”来纠治。如“浑字诀”,如果一味浑含,真犯了糊涂,则会使人愚暗昏聩,不明事理,误人坏事,就必须用“明字诀”来纠治……因此,只有将三十六字诀视为一个有机的体系,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曾国藩毕竟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古人,现在社会的许多现象非他能想像。但他所总结出的为人处世的成功之道,仍有其值得借鉴和发扬之处,裨益后世。李鸿章从曾国藩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个字,是“诚”字。这个字影响了他的后半生,决定了他的宦海浮沉,仕途通塞。所以,他晚年说:“古人谓一言可以终身行,真有此理。”同样,曾国藩的许多字诀,今天仍然可以终身行之。

2

克己之学

曾国藩在严束的“克己”之道中终于戒掉了吸烟的恶习,吸烟看似一件小事,但对于一个吸烟上瘾的人来说,要摆脱烟是一件多么困难、多么痛苦的事情,曾国藩反复三次戒烟,以破釜沉舟之决心,终于战胜了自己,成功地戒掉了烟瘾。

曾国藩一生致力于“克己之学”,从不松懈。道光十一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在家乡涟滨书院读书时,刘元堂先生对他进行精心的教育和培养,有感于先生的栽培,曾国藩将自己的号伯涵(当时名子城)改为涤生,这中间便含有“克己”的意思。

道光二十年六月,他在日记中对涤生这一名号有这样的记述:“忆自辛卯年,(引注:道光十一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庶几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

“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

曾国藩认为“克己之学”非常重要,大而言之,古之多少圣贤,其之所以能成为圣贤豪杰就是重视“克己之学”;小而言之,克己之学,可以减少自己许多遮掩和装饰的丑态,做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人。

曾国藩要求自己遵守克己之道,日日不断地自新和反省自己,他常常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改过的愿望,他不停地对自己心灵最黑暗的地方进行无情的鞭笞,不停地对自己受到外界淫邪恶欲骚扰的内心进行无情的拷问。正是这种深及内心的自省,才使曾国藩得以立足于晚清官场。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代贤人曾国藩的修身处事态度。可以说曾国藩一生的功业成就,全在于自己不断的自我洗涤和更新。

曾国藩“克己”的内容,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曾国藩年轻时喜爱抽烟,经常是水烟壶不离手。渐渐地他感到烟再不能离他左右,这时他觉得抽烟对自己是百害无一益,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他在日记中写道:“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之!”最后曾国藩在严束的“克己”之道中终于戒掉了吸烟的恶习,吸烟看似一件小事,但对于一个吸烟上瘾的人来说,要摆脱烟是一件多么困难、多么痛苦的事情,曾国藩反复三次戒烟,以破釜沉舟之决心,终于战胜了自己,成功地戒掉了烟瘾。

曾国藩自35岁起,全身长满了蛇皮癖,弄得他坐卧不安,痛苦万分,精神也极端不好。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及癖疾给他造成的困扰。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说到:“京寓自四月以来,一切平安。癖疾经邹墨林开方做丸药,有附子、黄芪等补阳之药,愈见大好。面上,头上,生人全看不出矣。”

曾国藩用了很多方法治疗癖疾,但癖疾却从未医好,有时曾国藩整夜受癖症困扰,不停搔抓,难以安寝,后来曾国荃也患了皮肤病,他知道后甚为担忧,在信中说道:“十八日专人送家信一包,是夕接弟初十日信。哨官易光南行至九日始到,可恶也。湿毒更炽,遍身发烧,是秋天积燥之故。余于二十六年秋亦遍身发烧,医者皆言是杨梅疮毒之气发作,余不敢攻伐猛剂。吴竹如劝每日服槐花一碗,亦无寸效。其时余又彻底不寝,则是别有心肝之症,与皮肤烧热了不相涉。总之,皮肤之病,世间无甚于我者,尚非要命之症。弟疾较我轻松数倍,尽可不必服药,切不可因肝郁之症牵连而杂治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百般忍受癖症的煎熬,还不停叮嘱弟弟保重身体,其兄弟情深可见一斑。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四日,曾国藩在致澄侯的家信中,说:“余身体平安,惟疮久不愈,癖疾如常,夜间彻晓不寐,手不停爬(引注:“爬”即“扒”,挠痒之意)。人多劝买一妾代为爬搔,季弟代买一姆,现置船上居住,余意尚未定。

“大约此是积年痛疾,非药饵所能愈,亦非爬搔所能愈也。”由此可见,曾国藩“克癖以克己”的修身功夫世间罕见,癖症奇痒无比,曾国藩仍每日坚持工作,在外人面前从不显露,这种“克己”的功夫非常人能及。癖症此后一直折磨着曾国藩,直到他死去,从这件事我们足可看到曾国藩“克己”的力量。

同治元年(1862)八月和闰八月间,江南各个地方因连年的战争,导致自然环境恶化,人的生存环境恶化,各地瘟疫流行,宁国境内的鲍超军中死了几千人,金陵城外曾国荃的部队中也有人相继死亡,瘟疫的横生,使得部队将士士气低落。在这种时候,李秀成又率二十万大军救援天京,自闰八月二十日起,日夜猛攻雨花台的曾国藩部队,长达半月之久。落地开花的洋炮,时时从雨花台上空呼啸而下,与此同时,皖南重镇宁国已陷入太平军之手,且有上图江西之势;小丹阳的太平军也时时可冲到长江,切断湘军的江中粮道,河南境内的捻军已进入鄂东,有取道皖北回援天京之说。总之,湘军在军事上处在极其艰难危急的时刻。

战争造成大江南北数省,尤其是皖南、鄂东、赣东一带人烟稀少,满目疮痍,曾国藩记述道:“惟敝处所苦者,在今年(1862)下半年。目下,舍弟金陵一军及鲍军门宁国一军,米价至七千余文一石,肉至三文一斤,蔬菜至六十余文。金陵、宁国两军疾疫流行,死者比比皆是,军中粮饷非常匮乏,积欠多者至十一个月。行军于往宁、池、太三府境内,常终日不见住户,不逢行人。茫茫浩劫,不知到何时才了?”当时曾国荃和鲍超部队共约七万人,严重缺粮,粮食的筹措成为一道大难题。官兵每月饷银不过四成,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日子,作战也提不起精神。这是曾国藩于军事危急之外的另一大苦恼。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候,江西巡抚沈葆桢为确保在江西本省军队的粮饷,于这年九月,截留了供应雨花台大营的江西白银五万两,并获朝廷准允。这无疑使曾国藩陷于两难境地。他在日记中多处反映了自己焦灼和忧郁的心情,例如九月十四日写道:“今天因金陵、宁国危险之状,忧虑过度,又因为江西诸事掣肘,烦闷不堪。”十八日又写道:“五更醒,展转不能成寐,盖寸心为金陵、宁国之贼忧悸者十分之八,而因僚属不和顺、恩怨愤懑者亦十之二三。”然而,曾国藩并非因此指责沈葆桢。他在给沈葆桢的信中,淡淡地说“近来,幸亏军饷来数较多,这在今年还是没有的事,勉强还行。如果像这个月入款,以后就是全停江西糟银的接济也能支持。惟恐以后入款不常像此月一样。万一不行时,我去信尊处相商,通融办理。”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曾国藩待人宽厚。后来沈葆桢仍屡次截留江西厘金,最终导致两人决裂。

同治元年(1862)九月曾国藩于沈葆桢截留糟银时反省自己“忧灼过度”,“皆由于平日于养气上欠功夫,故不能不动心”。又在《日记》中写道:“实则处大乱之世,余所遇之僚属尚不十分傲慢无理,而鄙怀忿恚若此。甚矣,余之隘也!余天性褊激、痛自刻责惩治者有年,而有触即发,仍不可遏,殆将终身不改矣,愧悚何已!”(同治元年九月十八日)“日内因江西藩司有意掣肘,心为忿恚。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臣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己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励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从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面对下属的“拂逆”所表现出的宽容和大度,纵观曾国藩一生的行为,他的“克己之学”,让他在潦倒困窘之际能坚忍不拔,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让他历经世事沧桑,始终走自己的路;让他博学,做人坦荡,晚节纯粹。

3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曾国藩与人为善的事,俯拾皆是,因此他的幕僚多对曾国藩尊之为师,极为崇拜,事事效法,奉为楷模。因此,有幕府如水渠之说,这些幕僚皆深受曾国藩的影响,或效其坚忍,或师其勇毅,或明其大道,或法其坦诚。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源自《孟子》。曾国藩继承这个思想并将之作了详尽的解释:“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然徒与人则我之善有限,故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与以益人。连环相生,故善端无穷;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是说孟子强调的是虚心听取各种意见,那么在曾国藩那里,取、与两件事成了相互推动、永不终结的一个过程。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本书包括:在彭总身边:警卫参谋的回忆(1950-1966)、最后的年月(1967-1974)等内容。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热门推荐
  • 东亚斗帝主

    东亚斗帝主

    斗倒了大清国,这是窝里斗,上不得台面把日本拉上来,还三缺一,把俄国上来顶上,咱们赌,来盘大的,赌国运......日本天皇明治输的很惨,卖裤衩换回来的海军,全输在了刘廷手里,还搭上了四国岛。俄国沙皇尼古拉更可悲,祖宗好不容易从大辫子哪里抢来的地盘输了不算,还输掉了西伯利亚。最大的赢家刘廷收下了自己辛苦劳动获得的战利品后,拍拍屁股,看你们那上不得台面的技术量,哥不陪你玩了。我找德国,英国玩去......
  •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在青春这条充满爱与痛的路上,女孩花衣先后遇到了温润如玉的邹群,开朗活泼的肖波,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是他们的出现却使花衣成为更好的女孩,感谢上苍让她在这最美的时光遇到了他们。
  • 虚拟时空志

    虚拟时空志

    一名对游戏一无所知的十六岁男生进入了名为‘时空’的游戏世界……※※※※※本文框架基本上借鉴了EQ和WOW,不过当然世界算是原创的,然后在人物属性方面融合了火焰纹章、TRS的一些特点,在技能职业上大概会有很多经典游戏的影子,毕竟本人的游戏年龄有将近十五年,研究游戏的年龄也有快十年了。
  • 霸气鬼夫呆萌妻

    霸气鬼夫呆萌妻

    我本是一名大一生,因从小出生时便有了记忆,降世第一天就梦到蝴蝶,从此便与那个地方结下了渊源,偶遇鬼夫,结交学校四大校草,偶进段位遇女神.........最终是离是守还是随?
  • 三生桃花:桃叶何处寻

    三生桃花:桃叶何处寻

    如果没有才子与佳人的相遇,谁会在千年后漫步于秦淮水畔,去寻找一个失落了的渡口?如果没有那个动人的名字和那首缠绵的歌,谁会在千年后踯躅于鹅黄柳绿的三月,去追忆那片鲜艳的桃花?一千六百年前遗失在这里的美丽,一千六百年后依然能找到。古音中的桃花,迢迢于枝头,纷飞于歌中,三两片,落在树根旁边,默然不语。
  • 冥婚撩人

    冥婚撩人

    被好友拉着去山林探险,没想到摔了个跟头竟然解封了一只鬼。这只鬼不仅对我纠缠不休,还要在七月十五中元节那天娶我为妻。从此以后,曾经我一直觉得鬼谈的东西真实在我身边发生,如果不是他在,我早已经和他变成同类。渐渐地,我对他敞开心扉,即使他是鬼,我也想给他生孩子。直到后来……
  • 巅峰玄女传

    巅峰玄女传

    摄星辰,吞日月,夺天地造化。女子之姿力压各路天骄,自凡尘登天,无人可挡。且看一代红颜风凌绝代!
  • 邪王倾城妃:废材逆袭

    邪王倾城妃:废材逆袭

    十世轮回,三生苦,三生甜,四生空,第十世轮回成杀界公主,回到本体,成废物,别人欺我辱我,我定十倍奉还,天界欺我辱我,我定重回天界。
  •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传道侠之霸先道人

    徐谨来到明朝嘉靖年间,号称霸先道人,以十年寿命为代价守护历史。徐谨要帮戚继光练兵,帮胡宗宪种田,帮徐阶高拱张居正倒严,集大明两京十三省之力抗倭。面对已经被“改变者”点了科技树的倭寇,徐谨传道授业,借来乾坤正法,迎战抢先一步出现的日本长矛党、排枪党。传道可霸,侠义为先,孤身传道侠,世间侠道传。注:笔名:黑眼兔书名:《传道侠》因为创世的笔名和书名均被用了,不得不把“霸先”加上去。
  • 千古书生

    千古书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国朝举弘文之策,百姓有向学之风;盛世重文,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金屋颜玉”之说。皓首穷经,更是读书人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所谓“养子不读书,不如喂头猪”,读书从文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