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0100000012

第12章 资源和灾源(10)

3)建筑的发展

中国现代建筑泛指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建筑。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呈现出中西交汇、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国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戏园、酒楼、客栈等娱乐业、服务业建筑和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普遍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扩大了人际活动空间,树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筑风格也呈现在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等租界城市,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等外来建筑。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近代民族建筑,这类建筑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统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经历了以局部应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复古风格时期、以国庆工程十大建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时期、集现代设计方法和民族意蕴为一体的广州风格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4.人造生物资源

(1)人造生物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①人造生物资源的定义:

人造生物资源,主要指人类人工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亦即我们通常说的农业。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②人造生物资源的分类:

A.种植业:是指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的活动部门是种植业;

B.渔业:是指利用土地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

C.林业:是指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

D.畜牧业:是指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

人类社会至少已经有50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人类是处于极原始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中。人类最早经营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由采集和渔猎活动而得到的野生动植物是人们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然的恩赐。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中发展起来的。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原始人已经驯养了狗。他们用狗来帮助打猎,同时也作为肉食的储备。以后,人们发现羊羔和其他幼小动物生长得很快,繁殖起来很多,比打猎收获还要可靠,于是,又把野牛、野猪、野鹿、野马等动物加以驯养。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原始人的肉食,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乳类、油脂、皮、毛、骨等产品,有些被驯养的动物还可以当作役畜来使用。因此,恩格斯把当时的畜牧业看作是人类解放的新手段。

原始农业是采集中逐渐产生的。采集在当时是妇女们的专业。人们在采集过程中,对于那些可食植物的生长和成熟十分关心。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种子经过栽培,可以提供较多的食物,就试着把它们引种到住地周围,于是便有了原始的农业。

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居住条件,促使人们经常地、广泛以地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20世纪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第一,种植业

种植业即狭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其具体项目,通常用“十二个字”即粮、棉、油、麻、丝(桑)、茶、糖、菜、烟、果、药、杂来代表。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0年代为80%以上;60年代为75%以上;70年代前期为75%左右,后期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下。

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从50~70年代始终高达80%左右,其中有9年超过85%;1979年以后适当调整了作物布局。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86年的16.6亿亩,比重下降到76.9%。但由于亩产量增加,总产量反由30475万吨增至39151.2万吨。1986年粮食总产量的大致构成为:稻谷44%,小麦23%,玉米18%,薯类6.5%,其他8.5%。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中一直偏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50年代至1978年大体为8%~9%;进入80年代后,连续上升至14%左右。从经济作物的不同种类看,1952~1986年间棉花的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的比重由3.9%减少到3.0%左右,产量则由130.35万吨增加到354万吨,30余年中虽有起伏或停滞,但总的说还是增长较快的。油料包括花生、油菜籽和芝麻等的产量起伏很大。1952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产量为419.3万吨;此后有升有降。1978年以后又发展很快。1986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9%;产量1473.8万吨,约为1952年的3.5倍。

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以1986年的产量与1952年比较,其增长幅度约为:烤烟6倍,糖料(甘蔗、甜菜)7倍,茶叶6倍,黄红麻5倍,水果18倍。

第二,林业

林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仅占0.7%的微小比重。50年代以后,林业建设有了发展。1986年林业的产值比重增加到5%。但林业生产起伏较大,总的发展速度不快。30余年来,全国累计造林面积18多亿亩,因抚育管理跟不上,实际保存面积不足1/3;加以采伐多于更新,1985年的森林面积仅为17.3亿亩,每人平均1.7亩,森林覆盖率为12%,且分布很不平衡,多集中在东北、西南和浙江、福建等地区。为了改变林业生产与国家和人民需要严重不适应的状况,1978年以来已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建设,从而使抚育管理不断改进,造林面积和木材产量有所增加,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构成也日趋合理。

第三,畜牧业

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畜牧业产值在20世纪50~60年代初期所占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以后逐渐回升。1952年的畜牧业比重为11.5%,1986年增至21.8%。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则因种植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二者的差距有所缩小。大体上50年代初为7:1,80年代中期为3:1。

家畜头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86年末的存栏数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骆驼)为11896.1万头(其中役畜约占58%),猪为33719.1万头,羊为16622.9万头,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55.6%、2.75倍和1.69倍。其中猪的数量增加最快。在全世界猪的存栏总数中,中国约占40%。大牲畜则因部分役畜为农业机械所取代,比重有所降低。此外,家兔和野生动物的饲养利用,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但和社会需求相比,畜牧业的发展不快,特别是出栏率较低。1986年肉猪的出栏率为77.6%,羊为31.5%,牛仅6.1%。其原因在于饲养方法落后和饲料工业不发达。牛羊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草原建设不相适应。因此中国肉类产量虽由50年代的300多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112万吨,牛奶产量由1978年的88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89.9万吨,但按人平均占有量低于一般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肉类产量中猪肉占90%以上,而猪的饲养又集中在农区,因而95%的肉类产自农区,无论农区或牧区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家畜、家禽饲养业以外,以桑蚕和蜜蜂等昆虫为对象的动物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养蚕业,不仅历史上一贯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986年蚕茧产量36.9万吨(其中桑蚕茧产量为33.6万吨),比1952年增加近2倍。

第四,水产业

水产业即渔业。1952年的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1986年的比重已增至4.1%,30余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952年为166.6万吨,1986年增至823.6万吨,提高了近4倍。从水产品的产量构成看,1986年,海水产品约占57.7%,淡水产品约占42.3%。海水产品中绝大部分来自捕捞,主要是近海捕捞,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尚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近年来淡水产品的养殖业则有一定发展。

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使人造生物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现代农业,靠的是高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像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跨越,引领了水稻生产的新革命。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第三节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来源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根据《辞海》中记载,资源是“资财的来源”。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对“人力资源”进行了明确界定,德鲁克通过这一概念表达传统“人事”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他认为,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为组织带来经济价值。

在我国,最早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文献是毛泽东于1955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在按语中他写道:“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负责人就开始希望自己及其部门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如今,进入21世纪已经十几年了,有多少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把他们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呢?答案屈指可数。为了强调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一些企业称人力资源的负责人为“首席人才官”(Chief People Officer,简称CPO;或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简称CHO),但是,称呼并不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提升到战略地位。

如何能够让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公司战略伙伴呢?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必须转变。第一,要从经营者的角度看问题,换言之,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像董事长或者首席执行官一样思考问题。第二,要行程战略思维。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者想问题、作决策要很有很强的目的性。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

1.生物性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机体的最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相区别的最基本特性。

2.社会性

(1)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量是人类社会人口生产或再生产的结果,人力资源具有的质是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科学文化知识长期积累更新的结果;

(2)不同的时代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同,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开发条件不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同类推荐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金融研究》杂志社、《银行家》杂志社等五家媒体协办。广东省政府宋海副省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常斌副司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龚明华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王松奇研究员,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等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三百余名国内代表出席了论坛。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本书诠释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与处方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自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联盟机制和绿色供应链机制。
  • 财政与金融论衡

    财政与金融论衡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财政与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际工作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本书主要探讨R&D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关系,涉及到经济内生增长、R&D溢出和知识生产等理论,共分8章,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R&D活动的ESDA分析、R&D空间溢出的CSDA实证分析等。
热门推荐
  • 大漠孤军

    大漠孤军

    宣宗为了征伐外患,召了他的同胞兄弟齐王李宇领军出塞,李宇集结了许多英杰领着十万近卫军成功大破吐蕃人,正要深入大漠追击,以求一劳永逸时,后方却不再有补给...只得回军长安,一探究竟发生何事。就在征西军出塞不久,京城发生地震,山顶的永栋层崩塌,一块洁净异常的巨冰滑落至山底,宣宗发现便令人取回城里,犒赏近卫军,此举唤醒沉睡了万年邪恶种子,一夜之间,数十万近卫军全变成只想咬人的狂尸,寻常百姓根本无力抵抗...看大唐残存子民如何与孤军协力逆天重振大唐!
  • 坏总裁的坏坏妻子

    坏总裁的坏坏妻子

    亲妈和男朋友即将要结婚,纪精微却是最后一个知道。婚礼当天,纪精微亲眼看着前男友成为自己后爸。遭遇背叛的纪精微,为了掩盖伤痛,开始在事业上发愤图强。却被大BOSS指着文件夹,质问:“纪精微,你好大狗胆,在我眼皮底下,你也敢虚报账目,私自揽财。”纪精微笑着说:“我以为,您从您父亲身边收买了我,这点酬劳,我该拿。”纪精微以为只要自己拿捏好了分寸,一直这样走下去,总会走到康庄大道……当满城传来他要娶豪门千金的消息,纪精微跑去问沈世林,却被他压在办公桌上,语气暧昧又危险说:“纪精微,玩票大的,来吗?”他们之间,从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开始,可不知道怎么了,最后竟然会从利益缝隙中缠……
  • 创世医典

    创世医典

    一个万法争辉的年代,只有一种法则!一个百家争鸣的盛世,只有一种声音!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只有一个英雄!——叶无天古老相传医术演化至极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你信吗?…………………………………………………………………………………………………一个都市的玄幻,也是一个玄幻的都市更新不快,等不及的养着,养得起的跟着:)谢谢合作!本书无毒有味,欢迎试偿!
  •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革命斗机

    革命斗机

    不久的将来,人类开发了如同动漫中的巨型机械人,创立了宇宙殖民星,却加大了某些人的侵略野心,战争的野心,我们的主角们能否成功将混乱的世界进行革命?还是会被时代所吞没?
  • 不良闪婚:总裁大人放过我

    不良闪婚:总裁大人放过我

    五年前,她卖身救母,屈身于南城叱咤风云的薄少身下,一夜狂欢,不料留了种。五年后,她携带种子回归,千方百计地爬上薄少的床。薄少微笑地问:本少爷的床好爬吗?黎月认真思索:非常不好爬,主要是太小了。薄少暴戾倾身,将人压在了地板上,宣誓男人的尊严:你说谁小?嗯?黎月抓狂,听不懂人话吗?她是说床小!床小!混蛋!这床她不爬了行不行!饶过她行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补天录之将臣

    补天录之将臣

    长生无凭,天道有缺,万载容颜不老,眨眼白发三千。苍穹崩漏,星河倒卷,红尘繁华似锦,霎那万里云烟。问苍生,孰能补天阙。大劫将临,将臣界,战国秦末,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各方豪杰猛将,贤相名臣汇聚,演绎补天传说。…………“导演,给摄影师加个鸡腿。”
  • 限时婚约:慕少强势宠

    限时婚约:慕少强势宠

    云希希有帅气多金的丈夫,聪明漂亮的儿子,是实打实的人生赢家。可突然有一天,有人说她儿子跟老公不像,仔细一看,小萌宝眉目神情,一言一行的确像极另一个好看男人,就连那一头纯天然无污染的小卷毛都一模一样。云希希如晴天霹雳:啊啊啊?什么鬼?我明明恪守妇道,从不勾三搭四,更别说红杏出墙,这这这怎么可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绝宠:这个王妃有点二

    邪王绝宠:这个王妃有点二

    她是倾国倾城的世界第一杀手迎魂灯,执行任务时果敢狠绝,平时却是一个有点呆萌的二次元少女。一朝穿越,破茧化蝶,将挑衅的人全部击倒!却不知何时惹上了一个邪魅无情的傲娇王爷,将她的桃花一一掐断:“想选别人?先收了我。”老天啊,这是什么定律?虽然他长得很帅,可老娘不是花痴!:“我们不熟。”邪笑......
  • 重生之重回侯府

    重生之重回侯府

    五年前,外公战死、娘亲病逝、兄长漠视,她以不敬继母之恶名,被赶出顾侯府。五年后,凭着一纸婚约重回顾侯府,顾芳灵暗自发誓,定不重蹈覆辙。前世,认错人报错恩,任由她被奚落、被嘲笑,受尽屈辱最终枉死。这一世,卫清墨决议,定要为她保驾护航,佑她一世尊荣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