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6300000005

第5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4)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黄昏时分,有人独步天涯,有人徘徊小院;有人静坐庭前,有人醉卧花间。这是让人降落和归依的时刻,可是此时,面对扬州残景,词人感受到的却是阵阵寒意。他实在无法将空城的荒凉与落日的安详摆放在一起。而此时,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更增添了几分寒意,于是,整个世界便只剩寂静。

清角吹寒,这就好像在天涯的孤城,听到了羌笛呜咽,只会让人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黄昏,这样的声响,把本来如诗如画的扬州,雕刻得何其冷落、何其荒凉!

当年,杜牧曾在扬州停留多年。很显然,这个多情的诗人喜欢这里,并且为这里的山水而沉迷。那时候,这里曾是夜月幽梦,春风柔情,更有豆蔻年华的女子抚琴吟唱,醉意翩跹。而如今,山水仍在,却经历了沧海桑田。于是,姜夔暗想,纵然是杜牧重新来到这里,怕也会十分吃惊。很显然,这里写的是杜牧,表达的却是词人自己的心境。梦里的扬州经历巨变,他不能不感到悲伤。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在《赠别》中曾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时候,扬州不曾经历战火和劫掠,所有的柔情与快意都还飘荡在云水之间;那时候,扬州城里诗情漫漫,画意流淌,才子佳人总在春风里临风把酒;那时候,杜牧将十年流光,赋予了风月繁华,赢得了青楼薄幸之名。想必,这才华横溢的诗人从未后悔那些逝去的年月。

可是现在,扬州变了模样,失去了旧时的色彩和情调。杜牧若是来此,遇见满目萧索,心中的悲怆,真不知以何种笔法去书写!其实,这也是姜夔自己的感受,心中万千滋味,却不知如何书写。许多事情,心中总有千种浮沉,下笔时却不过寥寥数语。笔下之言,永远写不尽心中丘壑。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曾经,明月之夜,美丽的女子在二十四桥吹箫,吹出万千风流缱绻。可是这个夜晚,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桥头,却没有了箫声,没有了静美。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只剩清冷空寂。这是词人不愿面对的画图,可他又无可奈何。时光深处,有太多的美好,可我们又能打捞到多少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读着这两句,我们几乎能看到姜夔落寞悲伤的神情。伫立于桥畔,看花木纵横,月色冰凉,实在不是滋味。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即便留下来的,哪里还有赏花的心情?

草木有心,也知寂寞。赏花之人已去,纵然花开得风姿绰约,却也只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可是那又如何?世事变迁,谁也无法改变。说好的永远,很多时候只是刹那的相依。花开得再好,又有谁能永远为之停留,不来不去呢?沧海桑田,就是这样。

陈与义·临江仙: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人世间有许多事是不堪回首的,比如远去的青春,比如逝去的爱情,比如曾经的知己,比如绚烂的年月。有时候,真觉得回首往事需要几分勇气,毕竟流光无情,多年以后,物是人非,纵然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见不到曾经风雨同路的人,听不到曾经云天之下的笑声,也只是徒增烦恼。

当然,若是经历了江山变迁、王朝更迭,往事就更让人不敢靠近。当曾经的宫阙成了尘土,当旧日的亭台成了遗迹,谁还能在静默的往事里悠然穿行呢?南宋的统治者们选择了偏安,并且渐渐开始沉醉于江南的烟雨;但是,对于那些有血性有骨气的人们来说,靖康之变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人们都记得,那时候,大金铁骑踏破河山,只留给大宋人民水光边的残破梦幻。只不过,统治者无心收复河山,人们再悲伤再挣扎,也无济于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袒露心迹或请求他指点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建议应该收复中原,宋高宗主张议和。陈与义赞成对金用兵,反对议和。宋高宗虽然道理上认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甘心于偏安江南,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十分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

失去了骨气的时代,纵然有几个未失志气的人,也改变不了局面。事实上,那时候也有过岳武穆,有过韩世忠这样正义凛然的将军,但是结局又如何呢?南宋到底还是在西湖之畔安置了下来,从此开始了醉醺醺不知人间几何的日子。如陈与义这样的词人,也只能借着词句,抒发心中的愤懑,如此而已。

这首词大概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对于偏安的朝廷,他无力改变什么,只好退居。但是,这个心存正气的诗人,终究难以忘记江山摇落的耻辱。他追忆起二十年前的洛阳旧游,那时候还是徽宗政和年间,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可是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颠沛流离,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南迁之后,却选择了苟且偷安。此时,忆起当年往事,怎能不百感交集!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仿佛突然之间,我们已经远离了曾经的美好,远离了往日的潇洒,变得寂寞,变得萧索,变得乏味。都说年华似水,可是多年以后,我们感到的却是流光易逝,岁月如霜。

往事悠悠,如云烟般飘荡在那里。虽然我们总说往事不堪回首,但是我们又总是忍不住推开时光之门,去到遥远的从前,看看来时路上见过的花木、赏过的云月。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词人清晰地记得当年与几个知己好友在桥上畅游对饮,那时候,他们都英气逼人,豪气干云。不难想象,对饮之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何等畅快淋漓!

月下的人间,曾经令人沉醉。有云淡风轻,有月明星稀,更有诗酒相酬,那样的画面,无论何时都令人沉醉。很显然,年轻的时候,那样的情景时常出现。那时候,他们有最美好的愿望、最诗意的情怀,所以,许多个同样的夜晚,他们举杯畅饮,将雅趣与逸兴赋予桥头明月。多年以后,想起当时的情景,词人恐怕还会感动。只不过,感动之余,再想想此时的处境,又会生出无尽的伤感。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没有浓墨重彩,只是淡勾轻勒,便将午桥上会饮的画面刻画得无比诗意。涉笔至此,桥中豪英,桥下长沟,桥畔杏花,桥上明月,这幅雅人高士夜饮之图,动静制宜、形神兼备,怎能不令人神往!而彻夜竞吹的笛声,更是将整个夜晚的诗意,拉得无比绵长、无比悠远。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便是如此。陈与义就在此时的人间,回忆着彼时的情景,从流水到杏花,从月色到笛声,仍旧无比清晰。可是转念之间,他明白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于是,只是瞬间,豪酣转成怅悒,便有了下阕的感叹。

他想起了二十多年来人世间发生的那些事,想起了金人的铁蹄,想起了宋人的退避,想起了战火的无情,想起了生命的凋零。靖康之变,让太多人漂泊苦恨。那些曾经的知交,在经历了那场巨变之后各自零落,于是盛会难再,这让词人深感遗憾。

是的,二十多年,只如噩梦一场。他虽然还存活于人间,但是回忆起那些战火弥漫、河山破碎的日子,却也是触目惊心。“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融入其中不只是词人个人身世的感伤,更有国土沦丧、时局危殆的忧愤。

“闲登小阁看新晴。”面对沧桑变迁,除了看淡,还能如何?世事本就多变幻,今宵觥筹交错,明朝各分西东;今年花间携手,明年两处天涯。太多执念,只能让自己深陷悲愁而已。词人没有接上文继续抒发悲叹,而是从那样的情绪中转出来,转向风轻云淡。

当然,世间之人没有谁能真正做到笑看风云聚散,陈与义恐怕也做不到。他的心中仍有悲伤,可是他不愿永远陷在那样的情调之中。所以,这个夜晚,闲得无聊,他便登上小阁楼去看新霁后的月色夜景。虽然世事茫茫,变幻莫测,至少还有天边的月亮给他些许慰藉。有时候,当你放下执念,沧桑也就只如缥缈云烟。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因为将悲愤转化为了旷达,关于国家的兴亡盛衰,关于自己的流离失所,关于知交的零落天涯,也就不再沉重地压着心门。于是,词人有了看新晴、听渔唱的心情,虽有无奈,但更多的却是淡然。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水到渠成。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逐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每次想起这首词,总能想起那诗酒流连的画面,总能想起那杏花疏影里的笛声。当然,还有那夜深时的渔歌。千百年后,功过是非、成败得失,都已化作云烟。古今之事,当时虽能引起无数人悲喜,最终都尽付渔唱樵歌。要知道,漫长的岁月,可以了却所有的悲欢离合。

同类推荐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生生不息”、“梦想”、“幸福可以分为两种”、“财富离幸福仍然很远”、“每天变傻一点点”等90余篇随笔。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热门推荐
  • 御楼台

    御楼台

    沈墨言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这种结局。出身名门,嫁入名门,最后在凄凉中死去。一切回到当初,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出一条锦绣之路。
  • 南商决

    南商决

    一个是足智多谋的千古奇才,智商碾压一切。一个是能瞬间学会他人招式的武学天才。方士和无鸾,且看他们如何斗于乱世!
  • 低调为人强势做事

    低调为人强势做事

    本书分十章,告诉读者: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是为人的最佳姿态。强势,是一种能力、一种气魄、一种战术、一种技巧、一种策略,是做事的最佳智慧。低调为人和强势做事,两者不但相辅相成,而且互为表里,是为人处世的必修课程。
  • 最强嫡女

    最强嫡女

    凤释天凤家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是一个无星无月的血夜!却夺走了她的一切!于是她剔骨换髓,她修习至强武技,忍辱负重。当第二次金环日蚀再现的时候!她手执长剑,立于高高的天地山!从此最强嫡女凤临天下!
  • 藏龙山上的女人

    藏龙山上的女人

    本书讲述了一个柔弱而倔强的农村妇女几十年的生存史与奋斗史。其中详尽记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旨在敲响所有人人生的警钟,活,要活出精彩!走,要走得坦然!
  •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假

    寒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人们常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真正的智慧人生,是要学会舍得的。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人在路上,经常会遇到舍与得的问题,有时候放弃、舍去并不是一种失败、吃亏,而是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身体上的负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加快成功的脚步,体味理想人生的真谛。《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是《哈佛家训》系列第8本,书中的经典故事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不仅可以让青年学生增...
  • 霸道订制:娇妻要乖乖

    霸道订制:娇妻要乖乖

    整个荆市,除了莫家人,没有任何人知道莫凛楠的心中有个心头宝。而她,古灵精怪的出现在宴会场上,不仅想方设法的想要去勾引他,还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陷害他不成,反而特别高调的对他说:“莫凛楠,我喜欢你,既然我把我的初吻都献给你,你就得当我的男人!”莫凛楠目光深沉的看着她:“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为了让他见识到她决心,她布下层层陷阱,在撩拨莫凛楠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直到有一天,他反将她的双手扣在头顶上,眯眼逼近,“说,今晚,你想怎么喘?”
  • 踏天道主

    踏天道主

    登天路,踏天行,一代道主横空出世,任你千军万马皆作尘土。我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道主,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